《雍正王朝》中的神人鄔思道爲何不選擇雍正鐵桿紅人年羹堯處進行「半隱」?

納蘭談史


鄔先生去年羹堯處半隱,你要嚇死雍正嗎?

中國的帝王有三個把子:印把子(政權),刀把子(兵權),錢把子(財權)。



這就是帝王之資。如果再加上一個腦瓜子(權謀),就可以成就一番大事業。

翻書看,中國古代皇權社會的發展史,其實就是皇帝把這三個把子越捏越緊的過程。

漢的覆滅,是因為沒捏緊印把子。唐朝三省六部制,抓緊了印把子,但藩鎮割據,唐朝覆滅,是因為沒捏緊刀把子。宋朝汲取教訓,杯酒釋兵權,捏緊了刀把子、印把子和錢袋子,但先天孱弱,亡於外敵。元朝法失於寬,三個把子都沒捏緊,亡於內亂。明朝廢相、衛所、東廠、錦衣衛、司禮監,把印把子和刀把子緊緊捏住,但分封皇族,把錢袋子漏了,最終無錢養兵,失了天下。

清朝建立,因循明制,更是心懷惕惕,日日警省,生怕出了問題。

雍正初即位,本來就帝位尚不穩固。四方臨敵,如臨深淵。對於鄔先生的處理方式,心頭疑慮重重。



年羹堯為陝甘總督,手裡有權,麾下有兵,已經很厲害了,再讓鄔先生這種精明的腦瓜子去為他效命,雍正能睡著覺嗎?

鄔先生是什麼人?能窺破帝王心思的大智謀家!

雍正登基之夜,不按常理在宮中守靈,為什麼急急忙忙地回潛坻來,你以為他是想家了?

他是來辦自己的私事,所謂私事,當然就是奪嫡過程中他所幹過的那些秘密事情,參與的人員,一個也不能留!

鄔先生當時是很危險的。

雍正回府,與鄔先生假意寒喧客氣,就是要探探鄔先生的口風。

回來以後,他發現情況與以往不同。就假裝很隨意地說:“哎呀,這個老十三,用得著這麼麻煩嗎?一個豐臺大營還看不住這個院子,還用得著把善撲營和順天府的兵也調來嗎?”

注意他說話時的動作,揉腿,整理衣服,一付漫不經心的樣子,但實際上呢?他臨進門前把兵丁的所屬都看清楚了。



鄔先生馬上回答:“這是我安排的”

這就透露出來一個信息:我知道你要回來。

按照常理,先帝駕崩,新皇應該在宮中守靈,但鄔先生卻安排了兵馬護院,很明顯,知道雍正要回來。

回來幹什麼?肯定不是想你了,陪你喝兩盅,回來就是順便要處理掉你的。

但鄔先生堵住了雍正這個想法:“我安排了五路兵馬,平素互不統屬,十三爺居中調度,方可保萬無一失。”

五路兵馬,互不統屬。

雍正想下手,這要下手就很不方便了,而且,還是十三爺居中調度,讓他看著自己兔死狗烹的行徑,可沒什麼好處。

五路人馬,互相也不通氣,萬一動起手來,有一路翻了臉不認人,自已能不能回去坐龍椅都不好說。

不好下手,那就談條件吧。

鄔先生不當官,要半隱。



不當官就對了,符合雍正心意。鄔先生是能窺破帝王心思的人,當年連康熙如此深長的智謀,都被鄔先生一一勘破心跡。這種人若是留到朝堂上,雍正一翹屁股,他就知道要拉什麼顏色的屎,這不是讓雍正毛骨悚然嗎?

但也不能讓鄔先生跑了呀,這種人不為自己所用,若讓別人用了,雍正還想愉快地玩耍嗎?

怎麼辦?鄔先生建議:半隱。

我讓你監視,不脫離你的視線。這就是半隱。

去哪裡半隱是個問題。



去田文鏡那裡,你就是想跑。田文鏡雖然忠心能幹,但他不是雍王府舊人,不知道那些蹄蹄爪爪。你去田文鏡那裡,我怎麼監視你?告訴田文鏡我的隱私事情?那肯定不行。



去年羹堯那裡呢?你是想造反嗎?當年為什麼要給年秋月一家子抬旗,就是讓你鄔先生死了這條心思。你還要去年羹堯那裡,想幹什麼?

外面有年羹堯統兵,一方大員,還控制著糧草,旁邊有你鄔先生出謀劃策,奇計百出,宮中還有年秋月常伴左右,傳遞消息,你要嚇死我嗎?我能睡得安穩嗎?

如果鄔先生敢說去年羹堯那裡,雍正當下就得動手了。



去李衛那裡就對了。官說大不大,一個布政使。又對雍正忠心耿耿,方便監視鄔先生的行蹤,隨時瞭解情況。將來,一紙調令,李衛升官,進京述職,你鄔先生就又被我捏住了。



這算盤打得精,鄔先生也看得準。

好!就這麼幹了,只要你雍正今晚上留下我性命,我總有神不知鬼不覺地擺脫你的辦法。

就這樣,鄔先生去了李衛那裡,而沒有去跟隨年羹堯。


饞嘴肥貓鏟史官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之所以“半隱”完全是為了保命,不在年羹堯處“半隱”是因為這話一說鄔思道會和其他專辦秘密差事的人一樣被雍正滅口。請看詳細分解:

鄔思道為什麼要半隱

隱居是雍正提出來的,鄔思道借坡下驢提出“半隱”,一是讓自己始終在雍正的掌控之下,二是,用“隱居”表達自己無意留戀權位,對雍正的秘密也會守口如瓶。總歸來說,“半隱”的最終目的是讓雍正放棄殺意,放自己一條生路。

鄔思道為什麼要到李衛和田文鏡處“半隱”

首先,李衛和田文鏡都是“文臣”,文臣無兵權,即使鄔思道能耐再大也掀不起大浪,而且還可以幫助他倆推行雍正新政。這是最大的原因。

其次,李衛和田文鏡是雍正最信任的人。李衛是雍正手把手調教出來的奴才,田文鏡是個直腦子,對雍正是死忠,其他事情絕對幹不出來。鄔思道在他二人處“半隱”,雍正即放心又便於監視。

鄔思道為什麼不能去年羹堯處“半隱”

第一,年羹堯是武將,手裡有兵權。鄔思道這麼厲害的謀士去一個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處“半隱”,這誰能放心,萬一兩人文武合謀就足以改朝換代。恐怕鄔思道這句話一出口,雍正會毫不猶豫的殺了他的。

第二,雍正對年羹堯早就不放心了,這點鄔思道作為雍正謀士是最清楚的。李衛和翠兒被趕出王府就是派其監視年羹堯的苦肉計。

第三,從李衛口中得知,鄔思道早就預言年羹堯會闖出天大的禍事,鄔思道既然早就不看好年羹堯,那麼也就沒必要去年羹堯處“半隱”給自己惹事了。


琅琊清靜散人


玄燁一生都在馬背上平復天下,福臨留下的罪己詔讓滿漢全席變了味道,大清帝國這架馬車會不會和元王朝一樣不到百年就重回深山老林大漠孤煙去修煉呢?

康熙王朝分為三個階段,在玄燁親政前由四位顧命大臣與奶奶孝莊掌舵,他在這個時期主要任務是讀書和學習朝政,奶奶孝莊給他的指引非常明確多聽多看少說少言,在大臣們的諫言和奏摺裡學習帝王之道。當玄燁揹著老師濟世參加科考被考官們點為探花的時候,康熙皇帝的學問已經出師了,接下來的一切就是社會實踐了,而要完成這一步玄燁需要與首輔大臣索尼聯姻,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成為康熙皇后,玄燁與赫舍裡完成了靈魂與肉體的交匯,赫舍裡成為康熙生命裡最重要的女人沒有之一,他們的兒子胤飪也被愛屋及烏立為太子。



康熙與索尼聯姻後取得親政的政治保障,一等公鰲拜與一等伯蘇克薩哈矛盾日益激化,康熙成功利用這一點讓鰲拜成為出頭鳥,鰲拜滅了蘇克薩哈成為文武百官共同的目標,這個時候玄燁開始培植自己親族勢力,策動御史言官們收集鰲拜圈佔土地罪行和大逆不道的陰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使軍中素有威名,百官中羽翼豐滿,玄燁與背後的傑出政治家孝莊皇太后順利搬到鰲拜。



一言九鼎,玄燁開始把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分散到內廷的尚書房,內廷控制外朝,中央集權進一步穩固,接著開始對福建和廣東及雲南手握重兵的三蕃圖窮匕見,當年的殺白馬盟誓已經時過境遷,滿人入關將近半個世紀國泰民安,應該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平三蕃,滅葛爾丹,收臺灣,跟俄羅斯老毛子幹,康熙在馬背上渡過了六十年,國政都交給了太子,胤飪把父皇的太平盛世變成中飽私囊的工具,八爺黨的步步為贏讓胤飪感覺步步驚心,畢竟康熙這個冬天太長了,九個具有未來儲君潛力的皇子分成了三派太子黨和八爺黨及不黨的冷麵王胤禛。



鄔思道是康熙年間的秀才,曾經有機會中進士,可是獲罪考官後被消去功名,永世不得錄用,沒有功名還要生活,不想埋沒自己濟世大才的他選擇了做影子內閣,河南巡撫田文鏡聘用了他,他積極幫助東翁獲得了步步高昇,作為主管吏部的皇子胤禛發現了鄔思道這個濟世大才,聘用他作為皇子們的師傅,實際上是掩人耳目,為自己出謀劃策。優秀的幕僚需要清楚瞭解自己主公的一切,包括為人處世的價值觀及身邊人與事。鄔思道暗自揣度胤禛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喜怒哀樂全家臉上,為人處世缺乏寬容,需要有一個圓滑的助手,老十三胤祥是這樣一個人,另外軍隊需要有帥才輔佐,四川新晉的都督年羹堯是一個合適人選,這個人對權力慾望旺盛但是文人出道武官不會造反。



鄔思道就像一個裁縫一樣,把雍王府為中心的人和事細細梳理一遍,接著按部就班等待時局變化,太子胤飪的確不是一個合適儲君人選,康熙不得不割捨對赫舍裡忠貞不渝的愛情,對於這個大逆不道的兒子,他選擇了放棄。玄燁已經步入寒冬臘月,皇子們都在盼望春暖花開,八爺黨搞定了文武百官,冷麵王只得到一個人心,這個人可以一掌定乾坤。康熙六十一年,玄燁結束馬背上的太平盛世,穿位於善於理財和不怕得罪人的兒子胤禛,胤禛不負父皇期望,十三年兢兢業業讓北國和江南變了模樣,改土歸流,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納梁。



鄔思道看著自己的主公步入權力巔峰,自己的抱負得以施展,心中萌發退意,但是又不能全退,這種感覺如同朱棣的謀士姚廣孝一樣,他選擇了半隱退,在雍王府眾多親信大臣中他選擇了自己舊僱主田文鏡和老相識李衛,而放棄了擁有兵權的年羹堯。鄔思道看透了多疑的胤禛,伴君如伴虎,年羹堯功高蓋主,終不能功成身退,自己只求榮華富貴卻能夠壽終正寢。


唐俊龍55398571


鄔思道選擇到哪裡半隱,首先必須弄清他為什麼半隱。這件事對鄔思道來說,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按照常理來說,鄔思道幫助胤禛奪嫡,當胤禛當上了雍正皇帝時,已經算是功德圓滿了,此時,就得尋求退身之計了,不能再執著於朝廷上的事了,可是要是驟然離開,又怕引起新帝雍正的猜忌,這才引出了這個半隱出來。


鄔思道通過半隱,最大的目的不是選擇一個有優勢的臣子那裡繼續做事,而是解除雍正的猜忌,好尋找退身之計,當然這裡面還有幾個小目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攢一筆錢,好用作日後隱身江湖之用,當然他不能白得這筆錢,正好用自己的本事再為雍正手下這幾個鐵桿臣子做些事,就當是這筆錢的勞務,也把雍正這江山結結牢。

要想達成此目的,就得有選擇性的委身在何人的幕府中,而不能任性。雍正以孤臣自居,手下能信任任用的大臣屈指可數,李衛,田文鏡和年羹堯。這三個人都是個性鮮明的人,以鄔思道的權謀本事,自然看的通透,先去哪裡,錢從何處來,怎麼解決問題,最後如何跑,從一開始,就已經籌謀好了,可不是能任性妄為的,否則竹籃打水,掙錢退身的主要目的沒能達成,那就壞了。



李衛屬於那種鬼怪機靈之輩,什麼事一點就透,而且對主子雍正無限忠誠,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文化,字識的不多,是半隱的首選。田文鏡心繫國家,是個好臣子,但為人過於尖刻,不能容人,而且他與鄔思道並無交集,乍然去投,情理不通,也完成不了鄔先生的心願。年羹堯,能力是這三人中最強的,官也做的最大,但是他為人過於驕傲,而且看錢看的重,掌握的又是軍機,如果去他那,雍正更會疑心鄔思道的用意,鄔思道也掙不到錢。



有個什麼辦法既讓雍正放心,又能讓鄔思道掙到錢,最終還能全身而退呢?只能是先去李衛那,李衛對雍正絕對忠心,而且沒文化也是互補,但李衛畢竟是雍正要重點培養的人,將來要補兩江,國家財賦重地,如果從他身上撈銀子,與李衛的名聲不利,進而也損害了雍正的名聲。


要是想找年羹堯出,這年羹堯在西川提督任上就以貪腐出名,江夏鎮一案,那財都發到天上,竟都沒和雍正說一聲,所謂君子不奪人所愛,就別指望年出錢了。

剩下的只有刻薄的田文鏡。田文鏡並非雍正嫡系,只是寵臣,而且他這個人尖酸刻薄,滿朝皆知,誰也不會相信他會拿八千兩一年去養一個幕僚,估計他自己都不信,正好來個一箭雙鵰,既從他這撈到銀子,又迫使他心疼趕走鄔思道,鄔思道半隱的目的就全達到了。



所以去誰那並不是問題的關鍵,能達成雍正放心,鄔思道掙夠錢全身而退才是主要的,介於此,鄔思道不能去年羹堯的幕府,而只能遊刃於這幾人之間,最後才能活著出了這棋局,逍遙江湖了。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史書上冬眠的蛇


因為他還不想死。就這麼簡單!

首先,大家都明白雍正剛剛登上皇位連夜回家就是為了來處理鄔思道的,鄔思道也不傻,🐦藏🐶烹這是慣例,自己給雍正奪權出了那麼多餿主意,現在正是滅口的好時候。可鄔思道並不想死,咋辦?涼拌!

注意!雍正給鄔思道說你先等等,待會兒就給你官做,這是試探,看看你還有沒有繼續參與朝政的心思,你要敢說行嘍!得,立馬做了你。為啥?你幫我上位既然有目的,那麼為了目的你肯定還會投靠別人。因為皇帝絕對是孤家寡人,而你是權謀者,是搞陰謀詭計的,治國安民用不著你,你還想當官那不是想繼續搞陰謀嗎!在看鄔思道怎麼推辭的,直接表明我不是這塊料,也沒這想法,你用不著我了,我就走,你是皇帝應該行正大光明之事,齷齪的事不能幹(這也是提醒雍正,你不能殺我,過河拆橋這事是皇帝乾的嗎)。還有就是鄔思道把好幾路都不互相同屬的兵🐴調過來讓老十三居中調配,就是為了警告雍正,你敢動老子,好!讓你最重情意的十三弟看看,你到底是啥玩意,搞不好為這事老十三敢跟雍正鬧翻了,那時候就熱鬧了,你雍正就是靠老十三帶兵保下來的皇位,他跟你鬧翻了,老八老九老十敢馬上抄傢伙踹你家大門。所以大家注意,當時雍正表面上整衣服拍鞋子問到幹嘛調好幾路兵,有老十三的豐臺大營就夠了的時候,他其實慌得一逼(還以為有人繼續作亂,聽到是鄔思道弄得就明白了)。最後,鄔思道提出半隱也是最關鍵的,去李衛那,而不是去年羹堯那為啥?李衛是家奴,而年羹堯只是依附雍正的下屬。李衛家奴出身當官全憑雍正提攜,根本翻不起大浪,而年羹堯就不同了,科舉出身只是名義上雍正府上的潛砥隨時可能為了利益倒戈,最重要的是雍正對年羹堯沒有絕對的掌控力。再者,秋月被雍正納為妃子就是防止鄔思道年羹堯同流合汙,現在老闆正想怎麼弄你,你還敢冒刺這不找死嗎!所以,鄔思道絕對不會選擇年羹堯的。最後,經過這麼一硬一軟,雍正也就放過鄔思道了。


莫非是54188



但事情的發展不能以結果反向推導。
在這個團隊裡,胤禛是主公,鄔思道是謀主,而年羹堯是主將。任何一個主公都不會讓謀主和主將走到一起去的,他倆要是在一起了,還要自己幹嘛?所以這裡有天然存在的大忌。即便胤禛信任年羹堯比信任李衛更甚,因為年羹堯的這重身份屬性,所以堅決不能讓鄔思道到年羹堯處。


而年羹堯是一個極端功利之人,雍正實際並不能真正控制他,也只能娶年秋月,跟他搭上親戚關係來拉攏年羹堯。
鄔思道也早將此人的宿命看透,因而鄔思道也堅決不會去趟年羹堯那趟渾水。

而田文鏡和胤禛還沒到那層關係上,兩人在對待改革的態度上一致,且田文鏡的處事得到胤禛的認可,僅此而已。田文鏡未來的“凌煙閣名臣”還得靠自己將來的政績去爭取。此刻自己若提出去田文鏡處,就會被胤禛視作逃跑。


所以李衛處,胤禛是最放心的。
李衛9歲跟著胤禛,在王府長大。胤禛自然待他與別人不同。是放外為官的人中,全靠胤禛一手提拔的,也是最為信任之人,自然也可以起到替胤禛看管自己的責任。

其實此刻大家都在考慮最壞的打算,而忘記了幾個人因為什麼原因走到的一起。鄔思道是一個謀國之人,為的是天下蒼生,為的是吏治清明。所以鄔思道是不會對胤禛不忠的。

其實年羹堯的確也缺一個老謀深算的人監管,時刻敲打,才不至走上邪路。鄔思道其實是非常合適的人選。但這種風險很大,是胤禛想都不敢想的那種。所以悲劇最終也是無法阻止的。


炒米視角


然而,隱也是不易的,雍正也給出了框框,只能是中隱,便於其觀察,監視。一問話,不敢心。

年的事業,在此時可謂是如日中天,上邊近聖卷正濃,手中是雄兵百萬,要風有風,要雨有雨。可同時也暗藏危機。年太跋扈了。假以時日,雍正容不得他。

鄔先生仍神人也,他能看不出年的危機嗎?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他不會去。

一個手握雄兵的將軍,一個算無遺策的謀士。兩相結合。對於皇帝來說,意味著什麼?危險。鄔先生能看不出來,他也清楚知道雍正同樣是洞如觀火。所以,他不敢去。


一葉小舟168521774


《雍正王朝》中鄔先生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他在康熙皇帝在世時,幫助四阿哥胤禛在“九子奪嫡”中一步步取得了主動權,甚至有幾次向胤禛進言猜中了康熙皇帝的沒有說出來的真實意圖,鄔先生的可怕之處正在這裡,正因如此,他才能幫助四阿哥運籌帷幄接受了康熙皇帝懸重賞而其他阿哥避之唯恐不急的“向王公大臣追索國庫欠銀”這一個看起來費力不討好的差事,進而使四阿哥贏得了康熙皇帝賞識,鄔先生幫助四阿哥胤禛爭奪帝位時辦的隱秘之事很多,可以說沒有鄔先生這個“智囊”,胤禛恐怕登不上皇位,正因如此,在四阿哥胤禛登上皇帝位之後,:鄔先生察覺到了“飛鳥盡,良虧藏,狡免死,走狗烹”的危險,如烏先生所言“替皇帝辦私密事的人是要被處死的”,所以,鄔先生向雍正帝提出“臣想半隱”,那麼,接受誰的監督才能成功“半隱”呢?


鄔先生選擇了雍正的心腹之一,最低調的李衛。那麼,鄔先生為什麼不選擇當時與雍正帝關係最近、功勞最大的“年羹堯”大將軍呃?

年羹堯在《雍正王朝》劇中作為四阿哥胤禛的“家養奴才”出身,手握兵權,在雍正皇帝爭奪帝位時供獻最大、功勞最高,可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飛揚跋扈、目中無人,以至於年羹堯手下眾軍士眼中“只知道有大將軍,不知有皇上”,手下軍士唯大將軍之命是從,這樣的隊伍打:仗是好手,可對朝廷卻是莫大的威脅,甚至連連貴為天子的雍正皇帝都感到難以控制。

作為看穿一切的當今皇帝的“智囊”鄔先生對年羹堯的所作所為豈能不知,他準確地預測到年大將軍“遲早要出大事”,所以,鄔先生絕對不會選去年羹堯大將軍那裡作“半隱”之所,否則,年羹堯“出大事”之日,鄔先生將“有口難辯”,當然,雍正皇帝也絕不會讓智慧過人的鄔先生去年羹堯處“半隱”,以免成為“心腹大患”。


淡漠青衫51055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鄔先生為什麼要半隱呢,是為了保命,免得落得一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而年羹堯是西北手握重兵的大將軍,擁兵多達23萬。鄔先生這個天下第一謀士,跑到手握重兵的大將軍哪裡,誰會相信他是半隱呢,雍正不殺掉他才怪。

而且年羹堯這個大將軍也不老實,不然最後也不會落得一個被賜死的下場。

所以鄔先生才不會去年羹堯哪裡半隱。

下面宋安之來分兩步給大家說說鄔先生為什麼不去年羹堯哪裡。

一、鄔先生半隱的動機

鄔先生是雍正九子奪嫡時期最重要的謀士。

可以說鄔先生全程參加了雍正奪嫡以後的事情,該知道的自然知道,不該知道的也知道了。

雍正登基的當晚不好好守靈,卻急匆匆的回到王府見鄔先生,其實就已經動了殺機,想著殺人滅口。

但鄔先生畢竟是鄔先生,沒有那麼簡單。先是急流勇退的表示自己不需要任何回報,又打了一把感情牌,感動了雍正。最後通過半隱的方式使雍正徹底放心,才逃過一劫的。

半隱是什麼呢,半隱說白了就是他去給雍正的心腹諸如李衛和田文鏡當幕僚,繼續幕後工作。最重要的是還在雍正的掌控範圍之內,方便雍正監視掌控他。

ps:具體分析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看我之前的雍正王朝系列分析。

說白了鄔先生的半隱之道是為了保命。

年羹堯在雍正登基以後是大將軍,最多時擁有全國各地調集來的23萬大軍。統領如此之多的大軍,不被雍正猜忌是不可能的,鄔先生再去輔佐年羹堯,不是找死嘛。


二、年羹堯的敏感職位和自身問題。

雍正登基以後,年羹堯任大將軍。

年羹堯手裡掌控的兵馬,多的時候有23萬,少的時候也有十幾萬。比起前任大將軍王胤禵擁有的兵馬多的多了。

手握如此多的重兵,雍正豈能放心,先是派十名大內侍衛名為軍中效力,實為可以上密摺的監視年羹堯。後來又派孫嘉誠去西北幫年羹堯理財,也是打著監視牽制的意思。

這就是年羹堯身為大將軍職位的敏感之處,本身就因為手握重兵而被皇上猜忌。

而年羹堯的大將軍職位敏感也就算了,他還是一個不安分的主兒。

早在九子奪嫡之時,年羹堯就被老十四和老八策反過。不是雍正壓下了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的文書,估計年羹堯早已經改換門庭了。

可見年羹堯這個人從來就不是個安分和忠心耿耿的人。

雍正登基以後年羹堯擔任大將軍,他辦事也是飛揚跋扈肆無忌憚。(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西北大勝以後,回京以後面對百官跪迎都是不屑一顧的,還公然挑釁雍正說將領們只知軍令不知道皇上。

回到西北以後又自立為土皇帝,衣食住行等一切標準向皇帝看齊。最後落得一個賜死結局。

鄔先生那麼聰明的人,年羹堯什麼人估計早在九子奪嫡時就看清楚了。

像年羹堯這樣自己作死的人,鄔先生巴不得離他遠點,又怎麼可能去他哪裡搞什麼半隱。

所以說無論是年羹堯身為大將軍手握重兵的敏感之處,還是年羹堯自身問題方面,都是不適合鄔先生去半隱的。

鄔先生身為bug式的存在,當然不會去年羹堯哪裡的。

第111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鄔思道在雍正繼位的當夜提出來“半隱”就是為了防止雍正會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而殺自己滅口的。如果去年羹堯那裡“半隱”那簡直是找死還不如不隱。根據《雍正王朝》的劇情看,最早提出來年羹堯這個人靠不住遲早是心腹大患的正是鄔思道本人,那是年羹堯為了尋找《百官行述》而不留活口的屠殺血洗了江夏鎮,而且把江夏鎮的幾百萬兩銀子不吭聲的據為己有。雖說這件事年羹堯別無選擇不得不大開殺戒,但也暴露了這個人毫無顧忌的兇殘,而且不是一般的貪婪。在就任陝甘總督這件事上,徹底暴露了年羹堯投機勢利滑頭的面目,上竄下跳只顧著去巴結老八和老十四,都忘了自己是誰的門下奴才了。被老四一頓敲打,總算恢復了“正常”。老四對手段兇狠見利忘義的年羹堯能不提防嗎?而鄔思道又是在幕後搖著鵝毛扇輔佐老四當上雍正皇帝的尖端大咖級的謀士。這倆人湊到一起,一個隨時什麼事兒都敢搞,一個主意手段多還高明,這樣的搭檔放眼天下誰不害怕?雍正恐怕連覺都睡不著了,因為還需要年羹堯帶兵打仗,那就先除鄔思道。這利害關係年羹堯也知道,所以鄔思道藉著替田文鏡運送糧草的機會去西北的軍中指點年羹堯打出了“西北大捷”,年羹堯都不提有鄔思道的功勞。鄔思道的“半隱”算是成功的,即使在雍正信任重用的田文鏡和李衛那裡都不會呆太長的時間,躲過了殺身之禍,而年羹堯最終“發揮正常”的被雍正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