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肉票、布票……涡阳人还记得这些酸甜苦辣的回忆吗?

票证“退休”记

我这一代的人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度过的。如果对老一辈人来说,改革开放如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话,那么对我而言,这40年的变化好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粮票、肉票、布票……涡阳人还记得这些酸甜苦辣的回忆吗?


人们持票抢购景象(资料图)

有人把过去的一些年代称作计划经济时代,而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便是那些形形色色的票证。计划经济时期几乎一切都需要票证;没有票证,即使是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也寸步难行、无法生存。这些票证包罗万象,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像粮票、油票、酒票、糖票、布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烟票等不一而足。如我辈这样出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恰恰经历了票证的历史变迁。

粮票、肉票、布票……涡阳人还记得这些酸甜苦辣的回忆吗?


粮票、肉票、布票……涡阳人还记得这些酸甜苦辣的回忆吗?


孩提时代,经济才刚刚放开,百废待兴,物质也不充裕,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需要沿用这些票证。家里买米买面买油都需要各种特定的票证。就粮票而言,得按照户口根据年龄、性别、工种等按月发放。因为年纪小,我从来没有弄清楚过这些粮票的使用范围或者数量概念,只知道没有这些小花纸什么也吃不到。多少次眼馋着油条店大叔炸的香喷喷的油馓子,可是老爸说身上没带粮票,有钱也只能作罢。对于我们姐妹俩而言,每月的必修功课之一,就是一起长途跋涉走到外婆家,把属于我们两个人的粮票给取回来。


粮票、肉票、布票……涡阳人还记得这些酸甜苦辣的回忆吗?


过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大人们会从单位发到很多票,当然也意味着孩子们最忙碌的时候到来了。我和姐姐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按照老爸老妈给的票证上的日期去赶各种场子。今天在水产公司排队领胖头鱼,明天去农副产品店排队领肉。记得一次为领到一只鸭子,冻到小脚麻木才领到。鸭子“嘎嘎”的伴着我们姐妹的欢笑终于回到了家,我们正打算向妈妈邀功请赏,鸭子生下一个热乎乎的蛋,令大人们一阵惋惜,要知道鸭子可比鸭蛋紧俏多了。鸭子是餐桌上稀有的美味,鸭舌更是我们姐妹俩白热化战争的目标,以至于老妈最后定下规矩,每次姐妹两个轮流分得鸭舌。当然这些故事已经成为笑谈,现在山珍海味也稀松平常,每次家里吃鸭子我和姐姐还象征性地把鸭舌让给对方。这个时候全家便相视大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啊!


粮票、肉票、布票……涡阳人还记得这些酸甜苦辣的回忆吗?


小时候父母亲的单位就是家。从开水到夏天的冰水绿豆汤,再到冷饮棒冰都是单位发票统一供应。从国家到省到市最后到单位,大大小小都有计划,可以说票证贯穿于老百姓的全部生活。

粮票、肉票、布票……涡阳人还记得这些酸甜苦辣的回忆吗?


现在呢,这些有关生活物资的票证都可以进博物馆,而我们手里也多了一些新的票证,只是发证单位不同了。有各家蛋糕店的消费券、速食连锁的优惠券、卖场商店的现金抵用券、零售铺子的集齐可以兑奖的小卡片……无不印刷精美,个性鲜明。发票证不是东西不够大家买的,而纯粹是为了吸引顾客,刺激消费。

历史存在于细节之中。每每回顾这些代表着过去年代日渐泛黄的“明信片”,时常有恍如隔世之感,而其实光阴只滑过40个年轮。无法想象这股清新的时代大潮还要带我们走多远、到什么地方,但相信那一定是和谐繁荣的美好世界!(李祝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