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鐵腕」治理化工園區 「騰籠換鳥」贏得發展新機遇

揚子晚報網9月30日訊(記者 張凌飛 通訊員 張君)127家化工企業完成餘料清理工作;157家化工企業完成廢氣洩漏檢測與修復;拆除燃煤小鍋爐207臺……今年以來,連雲港市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在全國率先建立起市縣(區)政府一把手分管環保的工作機制,明確市縣(區)兩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分管環保工作。同時,該市還建立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生態文明建設、“263”(兩減六治三提升)環境整治及河長、斷面長、灣長制領導機構,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堅決關停不達標的環境汙染企業,鐵腕整治灌河口化工園區的環境汙染問題。

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中心實施嚴格整治

今年以來,連雲港市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中心,實施《生態環境高質量三年行動計劃》、《生態環境保護重點任務交辦單》及汙染物收集、汙染物處理、清潔能源供應、監測監控等“四個能力”提升方案,全方位推進汙染防治進程。同時,按照《全省化工園區(集中區)整治工作方案》的有關要求,結合該市化工園區整治“22個一律”等文件,對化工園區監控平臺、汙水排放標準等內容進一步細化和量化,嚴格制定該市化工園區整治方案。根據省環保廳《沿海化工園區化工企業復產環保要求》,及時下發關於落實企業復產環保要求的通知,指導和督促化工園區規範整改,保證整治成效。經省環保廳、省安監局同意,順利完成127家停產化工企業餘料清理工作,保障了園區停產整治期間環境安全。目前,“兩灌”化工園區正在按照省市整改要求,全面開展排查整治。

“兩灌”安全處置危險廢物量達3萬餘噸

長期以來,兩灌化工園區存在環境設施短板問題。為此,連雲港市要求兩灌園區從環境設施建設入手,加快提升園區環境承載能力建設。目前,“兩灌”化工園區基本實現集中供熱全覆蓋,拆除燃煤小鍋爐207臺。新建成金圓、光大危廢焚燒項目,全市已形成9.29萬噸/年危廢集中處置能力。兩園區汙水處置能力均達到2萬噸/日。與此同時,兩灌園區還完成重點河道清淤整治和生態“引清水”工程,推進157家化工企業完成廢氣洩漏檢測與修復,近三個月園區主要河道水質基本達標。建立重點產廢企業和危廢經營單位協調互助機制,灌雲縣、灌南縣安全處置危險廢物量分別達11746噸和19948噸,園區可焚燒的危廢貯存量大幅減少。

连云港“铁腕”治理化工园区 “腾笼换鸟”赢得发展新机遇

108家環境違法企業迅速被立案查處

今年以來,該市全面加強化工園區環境應急體系建設,“兩灌”化工園區重點環境風險企業入庫率達90%以上,188家企業完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採取錯時執法、突擊檢查、測管協同等方式,加大化工園區環境執法力度。開展全市化工園區和化工企業專項執法檢查行動,重點對“兩灌”化工園區200多家化工企業開展“地毯式”環保大檢查,查處環境違法企業57家,並組織對省專案組交辦的108家環境違法企業迅速立案查處。在全國率先、省內首家成立生態環境犯罪偵查支隊,進一步加強對生態環境犯罪的打擊及威懾。為加強環境監管,市級從公務員隊伍中抽調12名優秀骨幹充實一線環保力量。各縣區也抽調人員充實環保監管力量。同時,市及縣區均成立實體化運作的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全力推進汙染防治工作落實。

连云港“铁腕”治理化工园区 “腾笼换鸟”赢得发展新机遇

“兩灌”政府對65家化工企業實施關停取締

該市還按照連雲港市“三線一單”試點和中央巡視江蘇反饋意見整改方案等要求,制定《連雲港市化工產業建設項目環境准入管控要求和負面清單(2018年本)》,進一步明確全市化工建設項目限制、禁止類目錄和准入條件。與此同時,該市還推動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嚴格按照省市化工園區整治方案和省環保廳化工企業復產環保要求,推進化工園區全面停產整治,對達不到安全環保生產條件的化工企業堅決不予復產,倒逼化工企業轉型升級發展。推動化工企業“減化”,深入開展化工企業“四個一批”、“263”減化等專項行動,在去年“兩灌”化工園區完成12家化工企業關停任務的基礎上,對化工園區環境問題突出、整改治理無望以及存在嚴重環境違法的化工企業依法取締關閉,大幅減少化工企業數量。灌雲縣、灌南縣政府對65家化工企業實施關停取締,其中對24家下達關閉決定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