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代晉之後,是怎麼對待司馬氏皇族的?

野馬250010009


劉裕代晉,就此拉開前朝帝王再無平安一生的,基本上都被趕盡殺絕。這是一件極其惡毒的歷史開端,也是華夏曆史醜惡的一面。

在劉裕代晉之前,曹丕代漢,司馬氏代魏。前朝末世帝王都會落地,有自己的封地,在封地內可以當“皇帝”享有帝號尊榮,漢獻帝退位以後受封山陽公,活的比曹丕還長。司馬氏代魏以後,曹奐受封陳留王,曹氏之一脈傳了二百多年,比兩晉的國祚都長。但這個優秀而良好的傳統到了劉裕這裡戛然而止。

都說中國的歷史上只有兩個平民出身的皇帝,一個劉邦,一個朱元璋。其實還應該有一個就是劉裕,只不過劉裕沒有統一華夏而已。所以才沒有提他。劉裕和朱元璋十分相像。都是社會最底層出身,他們殘忍,寬厚,惡毒,仁慈。各種難以融合的性格在他們的身上完全體現出來。但就個人能力,軍事才華,治理國家,駕馭百官來說。劉裕比起朱元璋還是差的不少。

劉裕,字德輿,小字寄奴。生於公元363年。駕崩於公元422年。公元420年登基,在位2年。劉裕出身貧寒。完全是是靠自己的能力成為東晉權臣。最終篡位登基。劉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史稱宋太祖。而就軍事能力而言,劉裕絕對是和宇文泰。高歡並稱南北朝三大傑出的軍事統帥,但人品卻是極其卑劣。

劉裕真正開始開始在東晉當權臣的時候,已經是快六十了,如果不加緊篡位的話,自己恐怕熬不過去,於是劉裕加緊加緊篡位步伐,派人毒死傻子皇帝司馬德宗。(封建歷史上唯一的真傻子當皇帝)可以說,自劉裕秉政以後,高門大戶,豪門士族是一輩不如一輩。而且自身隨時都會被抄家滅族。寒族與平民逐步登上歷史舞臺。劉裕毒死安帝司馬德德宗以以後,立司馬德文為皇帝,史稱恭帝。恭帝登基以後,恭帝加封劉裕為宋王,但宋王劉裕假惺惺的上表退休。中書令傅亮腦瓜靈活,明白咋回事,知道劉裕要當皇帝了。立即安排皇帝禪讓,天命在宋的把戲

公元421年六月,東晉皇帝司馬德文禪讓於劉裕。至此東晉立國103年,經十帝而亡國。劉裕建康南郊祭天而登基。國號宋,改元永初。劉裕就是宋高祖武皇帝。

司馬德文禪讓以後就住在寺廟裡,司馬德文信佛。天天與皇后居於佛堂。自認為自己會是第二個漢獻帝。蜀漢後主劉禪,北魏的末帝曹煥一樣平安一生。以為交出皇帝位安度晚年。但現實很殘酷,僅僅一年以後,劉裕派人要毒死司馬德文,司馬德文漠然道:自殺不可轉世為人,幾個殺手用棉被把司馬德文活活悶死,時年36歲,從此以後,劉裕開始了一個最惡劣的先例,歷朝末帝再無善終者。有樣學樣,齊國滅宋的時候,劉裕的子孫也被毒殺。一報還一報。而且還有劉裕後世子孫的那句名言:"來世投胎生生世世不生帝王家"。

劉裕自所以殺前朝皇帝,首先是不自信,寒門出身他和朱元璋一樣,強烈的自卑感,和不安穩全感,使得劉裕想把一切危險消滅在萌芽中。而曹丕,司馬炎,包括短期登基的恆玄,以及謝安,王敦都是貴族出身,良好的教育和和高貴的氣質。使得他們不願也不想,更不懈於這樣去做。教育和出身的不同才使得處理方式的不同。南北朝從現在正式拉開帷幕。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在劉裕以前,對待前朝皇族都還是非常的優厚的。漢獻帝被魏朝封為山陽公,可以在自己的封地上繼續漢朝社稷;魏廢帝被封為陳留王,同樣可以在自己的封地上繼續曹魏的社稷。究其原因,都是因為新朝經營好幾代,樹大根深,根本不怕前朝的皇帝能翻出什麼花來,所以可以寬大以示天下人。

在劉裕代晉的過程中,當大臣傅亮暗示禪位的時候,晉恭帝司馬德文其實非常的配合。

帝欣然謂左右曰:“晉氏久已失之,今復何恨。”

意思就是,晉朝的天下,如果不是劉裕撥亂反正,早就都亡於桓玄了。現在把帝位禪讓給劉裕,也沒什麼遺憾的。

但是這麼配合的晉恭帝,在退位之後,雖然被封為零陵王,卻被劉裕先是囚禁了起來,然後派兵活活的用被子憋死了。然後劉裕另外封了宗室司馬元瑜來繼承零陵王的爵位,為晉朝傳嗣。

為什麼劉裕對晉朝的皇族如此刻薄呢?其實這和劉裕本身的特點有關。

劉裕出身貧寒,一直在軍隊裡面做將領。一生立下了赫赫功勳。但是後來北伐關中,因為自己年歲大了,怕再不篡位沒有機會,不得不匆匆的班師東歸。由此可見,劉裕的權力基礎是非常不穩固的,其篡位的過程並不是像曹魏和司馬晉那樣厚積薄發,而是在時機尚未成熟的時候強行篡位。

這種情況下,劉裕非常擔心自己身故之後,司馬皇族再復辟,所以希望在自己活著的時候,把皇帝一系斬草除根,所以晉恭帝就成為了犧牲品。

傳說晉恭帝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射馬,後來有人說:馬是國姓,射馬不祥。 後來果然晉朝亡於恭帝一朝,也是天數使然吧。


客官請留步,先贊再關注!

————靠譜寫歷史,輕鬆聊經濟。

請關注經史通義,不負有深度的你。


經史通義


晉代魏,以及統一全國後,對劉禪、曹奐和孫皓三位失國之君皆以禮遇。那麼劉裕代晉之後,司馬氏皇族又是怎麼被新君對待的呢?

晉末代皇帝恭帝司馬德文禪位後在以前的琅琊王府短暫居住,後為零陵王,住在南京,奉晉正朔,車旗衣服、祭祀禮樂等一切規章如舊,但徒有其表:以君看待司馬德文的人幾無。史載司馬德文由是擔憂禍從天降,所以他的飲食供給全靠王妃一手保障。永初二年(公元421年),農曆九月丁丑,劉裕派王妃哥哥支開王妃,然後讓部隊翻牆而入,司馬德文在自家內房遇弒,享年36歲。

(晉恭帝陵碑)

王妃褚氏,恭帝登基時被立為皇后。司馬德文遇害後,劉裕未對她繼續迫害。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褚氏去世,享年53歲。

司馬德文與褚後育有兩女。海鹽公主司馬茂英,嫁劉義符。入宋不久,拜皇太子妃。劉義符即位,立為皇后。劉義符被廢,劉義隆即位後,司馬茂英被降為營陽王妃,又為南豐王太妃。司馬茂英受宋之政治風波影響遠大於晉。富陽公主履歷不詳。

晉恭帝兄無後,恭帝二姊,一為晉陵公主,初家謝混,後謝混被誅,被迫改嫁。入宋後,晉陵公主降為東鄉君,不久被許可歸謝家;另一姊為鄱陽公主,嫁給了王導曾孫王嘏,易代後被封永成君。王、謝兩族和其他豪族則被劉裕降級封爵,“以奉晉故丞相王導、太傅謝安、大將軍溫嶠、大司馬陶侃、車騎將軍謝玄之祀”。

(宋與北魏對峙圖)

褚秀之、褚淡之、褚叔度、褚湛之是司馬德文的妻舅。褚湛之未見於《晉書》,當是劉裕受禪時其年尚小之故。他的三個兄長,據《宋書》記載:“淡之兄弟並盡忠事高祖,恭帝每生男,輒令方便殺焉,或誘賂內人,或密加毒害,前後非一。”對劉宋如此忠誠,加之褚氏兄弟也有些才能,故兄弟四人俱在宋時官運亨通,而褚湛之的兩任妻子均為劉裕之女。

顯然,劉裕對前朝君主家族是不如之前各朝溫和的了。

參考文獻

[梁]沈約.《宋書》

[唐]房玄齡等.《晉書》

[唐]李延壽.《南史》


歷史研習社


公元420年,衣冠南渡之後苟延殘喘的東晉王朝被劉裕取代,至此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代。劉裕取代東晉與曹魏取代東漢和西晉取代曹魏一樣都是通過逼迫皇帝禪位而完成,不過東晉末帝晉恭帝司馬德文退位後的待遇相比於上兩個末代帝王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曹魏逼迫漢獻帝退位後,封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最終漢獻帝劉協壽終正寢,當時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親自哭祭。然後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

西晉逼迫魏元帝曹奐退位後,封曹奐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宮室安排在鄴城,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仿效魏國初期的制度 ,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最終在封國安然終老。

等到劉裕逼迫晉恭帝司馬德文退位後,東晉末帝沒有享受之前滅亡帝王的待遇,剛開始劉裕為了安撫人心,封為零陵王,把他遷到秣陵,正朔、車駕、衣服等都依晉朝規格,但這些都是一時之計,等到劉裕坐穩皇帝寶座之後,劉裕開始想方設法除掉晉恭帝。

原本晉恭帝的皇后褚皇后給他生下一個兒子,劉裕得知後命人將其害死。後來為了永絕後患,劉裕命令親兵攜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鴆殺司馬德文。司馬德文得知是毒酒後不肯喝,士兵為了完成命令,用被子將司馬德文悶死,就這樣一代末帝在掙扎中去世。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自然是殺戮或者打壓

早在劉裕掌權時期,就發生過宗室司馬休之等人的叛逃,這一舉動,自有其權力被削除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為自身命運的擔憂。待到宗室反抗力量被掃清之後,劉裕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大權在握。這便是打壓。

【劉裕畫像】


在劉裕稱帝前,他已累積起了自己的資本,如平桓玄、盧循、劉毅之亂,滅南燕、譙蜀、後秦,降服仇池國,擊破北魏等等,使東晉的版圖延伸至河北地區,實現了前人桓溫等所未能取得的巨大成就。

憑藉著巨大的聲名,劉裕於419年初指使親信縊殺了在位已久的晉安帝,立其弟司馬德文,即恭帝。自此開始了朝代更迭的過渡期。420年,劉裕登上帝位,請下了凳子都還沒坐熱的司馬德文。

在禪代之處,劉裕沿襲了前代禮遇前朝君王的慣例,只把司馬德文降封為零陵王,派人緊密監守而已。但在一年後,劉裕便撕下了偽善面具,派親信引開了此前一直在保護司馬德文的褚皇后,親兵隨之而入,悶死了司馬德文。

【司馬德文畫像】


劉裕的舉動,破壞了兩百年來新王朝君主努力維持的和諧形象,造成了他本人都不一定想到的恐怖後果。史學家胡三省在注《資治通鑑》時,在這段內容後作出如下評價:自是之後,禪讓之君,罕得全矣。

而首先受到報應的,便是劉裕的子孫宋順帝,以至於大將王敬則在說了“官(宋順帝)先取司馬家亦如此”後,順帝已知自己離死不遠,發出了“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天王家”的悲鳴。

當然,話說回來,作為前任君主的司馬德文,與晉安帝都遭遇了同樣的悲劇。但作為他們之下的司馬氏宗室,似乎並沒有被趕盡殺絕。比如司馬德文的皇后褚氏,在司馬德文死後,仍是零陵王妃。司馬德文之女司馬茂英,也成為了劉裕的媳婦(宋少帝之皇后)。

總而言之,在朝代更迭之際,受到毀滅的是司馬氏的核心人物(這樣說或許有問題),而作為宗室疏支或者說是沒有威脅的女眷(男性似乎也並非不能保全),僅是失去了權利,大部分還是得以保全性命的。


潯陽鹹魚


提到亡國之君,很多人自然想到的下場就是身死國滅,不以身殉國的多數就得像徽、欽二宗一樣備受屈辱的活著,亡國之君還能享受什麼好的待遇嗎?

其實你知道麼?在南朝之前,亡國之君的待遇其實並不差。

我們用圖片來看看秦朝到東晉亡國之君的命運。

秦王子嬰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亡國之君,秦朝的政治過於暴虐,以至於群雄並起,子嬰投降劉邦後,秦朝滅亡,一月後被項羽殺死。子嬰給後世亡國投降之君定了個儀式——“即繫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

漢朝(除新和玄漢)和三國的亡國之君,這些人幾乎都是善終,可見新朝和西晉還是比較善待前朝君主的。

西晉皇帝被異族所俘,是封建王朝第一個亡於異族的王朝,民族仇恨自然容不下他們。

從東晉開始,歷朝歷代對前朝禪位之君幾乎都是廢黜而殺之,這是劉宋武帝劉裕開的好頭,劉宋末代的小皇帝劉準還發出心聲:“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天王家!”

我們現在來看看劉裕開的是什麼樣的好頭——

劉裕稱帝后,晉恭帝司馬德文被降為零陵王

。不過僅一年,劉裕便派親兵將其用棉被悶死。南宋史學家胡三省曾評論此舉為——“自是之後,禪讓之君,罕得全矣”。 此後相沿成習,禪位的君主都保不了性命。

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亡國之君都是什麼的下場——

南北朝是一個戰亂紛紛的時代,誰的拳頭大誰就當家說話,以至於前朝君主均是被權臣廢黜而殺之。只有陳後主陳叔寶是最幸運的,雖然死後被楊廣諡為“煬”,但是天道循環楊廣被李淵諡為“煬”。

隋唐曾經都有過大盛世時期,但是其亡國之君均是被殺。

五代是繼東晉、南北朝後的有一大亂世,安重榮更是喊出:“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後梁雖被詬病,但是末代君主都是有自知之明,殉國而死。後晉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直到明朝才收復,但是亡國之君石重貴被俘後卻在遼國生活了27年,不知是不是因為他曾是遼朝的孫子的原因。

對於後周恭帝柴宗訓,算得上幸運兒,是陳後主以來第二個為被殺死的亡國之君,但是遷往房州雖說病死,是不是宋朝害死也未必可知,另外因果循環宋朝也亡於恭帝。

宋、遼、金及西夏的亡國之君幾乎都是死於異族人手中。雖說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及宋恭帝趙㬎在亡國後都活了蠻久,但是身心都受到了不同層次的摧殘,趙佶和趙桓受盡金人的折磨和侮辱,趙㬎卻被迫出家當和尚。

對於元明清三朝來說,崇禎皇帝殉國,溥儀坐了牢後得到特赦,最幸運的還屬元順帝妥歡帖木兒雖然亡國,但是逃出大漠後依舊是皇帝,元朝給的廟號為惠宗,順帝的諡號是朱元璋埋汰他的。

總的來看,除卻十六國、十國及其他割據政權外,所統計的這些王朝亡國之君共計46位,其中病死得善終者8位,死於非命者高達38位,亡國後進入新朝存活的時間平均值僅為7.23年,活得最長且在新朝存活時間最長的是末代皇帝溥儀。

論命運好壞的話,命最好的是元順帝和溥儀,其次是劉協、劉禪、曹奐、孫皓、陳叔寶等人,再其次是被殺之人,命運最差者乃是被異族所俘受盡侮辱的君王——司馬熾、司馬鄴、石重貴、趙佶、趙桓、趙㬎、耶律延禧。意志最堅定對國家最忠誠的乃是殉國的那些亡國之君!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其實晉朝之前的魏對漢朝的皇帝還是不錯的,曹丕篡漢以後,封漢獻帝為山陽公,允許他們祭祀,也沒有對漢獻帝動手,這建立在魏國穩定的基礎上,所以漢獻帝貨到了最後,但是後面就發生了很多變化,首先司馬昭就殺了魏國的一個皇帝雖說是迫不得已,但殺了就是殺了,這跟當時的環境有關。


魏晉南北朝,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個大亂世,這個時期,少數民族大舉入侵中原,對北方造成毀滅性打擊。原先大統一的王朝西晉也被打的退向了南方,建立了東晉,與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形成對峙局面。但東晉有著收復北方的願望,像桓溫、劉裕都是東晉北伐的著名將領,為東晉北伐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歷史上有個規律,就是大將權力過大的話,大將會取而代之,自立為王。劉裕就是這樣,在掌握東晉軍政大權後,取代了司馬氏,建立起了宋。那麼,他是怎麼對待前朝的司馬氏?


有一句老話“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司馬氏是取代曹魏獲得政權的,劉裕也是取代司馬氏建立宋朝的,他先後殺掉了東晉的兩位皇帝才登上帝位。劉裕在建立宋朝後,按照歷史規律,他不可能放過司馬氏,劉裕對司馬氏是趕盡殺絕,在南方的司馬氏可以說是被滅族了,但是也有個別逃向了北方。劉裕這可沒司馬家族做的厚道,蜀漢劉禪、東吳孫皓投降的時候,司馬氏都是禮遇,到劉裕時就把司馬氏徹底滅了。

劉裕這樣做是正常的,因為劉裕出身寒門,他是靠自己一步步努力當上皇帝的,當時,他的政治基礎還沒有鞏固,可以說是暗潮湧動。要是不把司馬氏趕盡殺絕,以司馬氏為首的士族會起來反抗他,為了自己與子孫後代著想,劉裕只能滅了司馬氏,他可不能養虎為患。


歷史百家爭鳴


當然是依樣畫葫蘆,一個不留,南朝除了陳國,其它朝代宗室皇族都難逃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