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代晋之后,是怎么对待司马氏皇族的?

野马250010009


刘裕代晋,就此拉开前朝帝王再无平安一生的,基本上都被赶尽杀绝。这是一件极其恶毒的历史开端,也是华夏历史丑恶的一面。

在刘裕代晋之前,曹丕代汉,司马氏代魏。前朝末世帝王都会落地,有自己的封地,在封地内可以当“皇帝”享有帝号尊荣,汉献帝退位以后受封山阳公,活的比曹丕还长。司马氏代魏以后,曹奂受封陈留王,曹氏之一脉传了二百多年,比两晋的国祚都长。但这个优秀而良好的传统到了刘裕这里戛然而止。

都说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两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一个刘邦,一个朱元璋。其实还应该有一个就是刘裕,只不过刘裕没有统一华夏而已。所以才没有提他。刘裕和朱元璋十分相像。都是社会最底层出身,他们残忍,宽厚,恶毒,仁慈。各种难以融合的性格在他们的身上完全体现出来。但就个人能力,军事才华,治理国家,驾驭百官来说。刘裕比起朱元璋还是差的不少。

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生于公元363年。驾崩于公元422年。公元420年登基,在位2年。刘裕出身贫寒。完全是是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东晋权臣。最终篡位登基。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而就军事能力而言,刘裕绝对是和宇文泰。高欢并称南北朝三大杰出的军事统帅,但人品却是极其卑劣。

刘裕真正开始开始在东晋当权臣的时候,已经是快六十了,如果不加紧篡位的话,自己恐怕熬不过去,于是刘裕加紧加紧篡位步伐,派人毒死傻子皇帝司马德宗。(封建历史上唯一的真傻子当皇帝)可以说,自刘裕秉政以后,高门大户,豪门士族是一辈不如一辈。而且自身随时都会被抄家灭族。寒族与平民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刘裕毒死安帝司马德德宗以以后,立司马德文为皇帝,史称恭帝。恭帝登基以后,恭帝加封刘裕为宋王,但宋王刘裕假惺惺的上表退休。中书令傅亮脑瓜灵活,明白咋回事,知道刘裕要当皇帝了。立即安排皇帝禅让,天命在宋的把戏

公元421年六月,东晋皇帝司马德文禅让于刘裕。至此东晋立国103年,经十帝而亡国。刘裕建康南郊祭天而登基。国号宋,改元永初。刘裕就是宋高祖武皇帝。

司马德文禅让以后就住在寺庙里,司马德文信佛。天天与皇后居于佛堂。自认为自己会是第二个汉献帝。蜀汉后主刘禅,北魏的末帝曹焕一样平安一生。以为交出皇帝位安度晚年。但现实很残酷,仅仅一年以后,刘裕派人要毒死司马德文,司马德文漠然道:自杀不可转世为人,几个杀手用棉被把司马德文活活闷死,时年36岁,从此以后,刘裕开始了一个最恶劣的先例,历朝末帝再无善终者。有样学样,齐国灭宋的时候,刘裕的子孙也被毒杀。一报还一报。而且还有刘裕后世子孙的那句名言:"来世投胎生生世世不生帝王家"。

刘裕自所以杀前朝皇帝,首先是不自信,寒门出身他和朱元璋一样,强烈的自卑感,和不安稳全感,使得刘裕想把一切危险消灭在萌芽中。而曹丕,司马炎,包括短期登基的恒玄,以及谢安,王敦都是贵族出身,良好的教育和和高贵的气质。使得他们不愿也不想,更不懈于这样去做。教育和出身的不同才使得处理方式的不同。南北朝从现在正式拉开帷幕。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在刘裕以前,对待前朝皇族都还是非常的优厚的。汉献帝被魏朝封为山阳公,可以在自己的封地上继续汉朝社稷;魏废帝被封为陈留王,同样可以在自己的封地上继续曹魏的社稷。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新朝经营好几代,树大根深,根本不怕前朝的皇帝能翻出什么花来,所以可以宽大以示天下人。

在刘裕代晋的过程中,当大臣傅亮暗示禅位的时候,晋恭帝司马德文其实非常的配合。

帝欣然谓左右曰:“晋氏久已失之,今复何恨。”

意思就是,晋朝的天下,如果不是刘裕拨乱反正,早就都亡于桓玄了。现在把帝位禅让给刘裕,也没什么遗憾的。

但是这么配合的晋恭帝,在退位之后,虽然被封为零陵王,却被刘裕先是囚禁了起来,然后派兵活活的用被子憋死了。然后刘裕另外封了宗室司马元瑜来继承零陵王的爵位,为晋朝传嗣。

为什么刘裕对晋朝的皇族如此刻薄呢?其实这和刘裕本身的特点有关。

刘裕出身贫寒,一直在军队里面做将领。一生立下了赫赫功勋。但是后来北伐关中,因为自己年岁大了,怕再不篡位没有机会,不得不匆匆的班师东归。由此可见,刘裕的权力基础是非常不稳固的,其篡位的过程并不是像曹魏和司马晋那样厚积薄发,而是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强行篡位。

这种情况下,刘裕非常担心自己身故之后,司马皇族再复辟,所以希望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把皇帝一系斩草除根,所以晋恭帝就成为了牺牲品。

传说晋恭帝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射马,后来有人说:马是国姓,射马不祥。 后来果然晋朝亡于恭帝一朝,也是天数使然吧。


客官请留步,先赞再关注!

————靠谱写历史,轻松聊经济。

请关注经史通义,不负有深度的你。


经史通义


晋代魏,以及统一全国后,对刘禅、曹奂和孙皓三位失国之君皆以礼遇。那么刘裕代晋之后,司马氏皇族又是怎么被新君对待的呢?

晋末代皇帝恭帝司马德文禅位后在以前的琅琊王府短暂居住,后为零陵王,住在南京,奉晋正朔,车旗衣服、祭祀礼乐等一切规章如旧,但徒有其表:以君看待司马德文的人几无。史载司马德文由是担忧祸从天降,所以他的饮食供给全靠王妃一手保障。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农历九月丁丑,刘裕派王妃哥哥支开王妃,然后让部队翻墙而入,司马德文在自家内房遇弑,享年36岁。

(晋恭帝陵碑)

王妃褚氏,恭帝登基时被立为皇后。司马德文遇害后,刘裕未对她继续迫害。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褚氏去世,享年53岁。

司马德文与褚后育有两女。海盐公主司马茂英,嫁刘义符。入宋不久,拜皇太子妃。刘义符即位,立为皇后。刘义符被废,刘义隆即位后,司马茂英被降为营阳王妃,又为南丰王太妃。司马茂英受宋之政治风波影响远大于晋。富阳公主履历不详。

晋恭帝兄无后,恭帝二姊,一为晋陵公主,初家谢混,后谢混被诛,被迫改嫁。入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不久被许可归谢家;另一姊为鄱阳公主,嫁给了王导曾孙王嘏,易代后被封永成君。王、谢两族和其他豪族则被刘裕降级封爵,“以奉晋故丞相王导、太傅谢安、大将军温峤、大司马陶侃、车骑将军谢玄之祀”。

(宋与北魏对峙图)

褚秀之、褚淡之、褚叔度、褚湛之是司马德文的妻舅。褚湛之未见于《晋书》,当是刘裕受禅时其年尚小之故。他的三个兄长,据《宋书》记载:“淡之兄弟并尽忠事高祖,恭帝每生男,辄令方便杀焉,或诱赂内人,或密加毒害,前后非一。”对刘宋如此忠诚,加之褚氏兄弟也有些才能,故兄弟四人俱在宋时官运亨通,而褚湛之的两任妻子均为刘裕之女。

显然,刘裕对前朝君主家族是不如之前各朝温和的了。

参考文献

[梁]沈约.《宋书》

[唐]房玄龄等.《晋书》

[唐]李延寿.《南史》


历史研习社


公元420年,衣冠南渡之后苟延残喘的东晋王朝被刘裕取代,至此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代。刘裕取代东晋与曹魏取代东汉和西晋取代曹魏一样都是通过逼迫皇帝禅位而完成,不过东晋末帝晋恭帝司马德文退位后的待遇相比于上两个末代帝王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曹魏逼迫汉献帝退位后,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最终汉献帝刘协寿终正寝,当时魏明帝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然后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

西晋逼迫魏元帝曹奂退位后,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给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 ,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最终在封国安然终老。

等到刘裕逼迫晋恭帝司马德文退位后,东晋末帝没有享受之前灭亡帝王的待遇,刚开始刘裕为了安抚人心,封为零陵王,把他迁到秣陵,正朔、车驾、衣服等都依晋朝规格,但这些都是一时之计,等到刘裕坐稳皇帝宝座之后,刘裕开始想方设法除掉晋恭帝。

原本晋恭帝的皇后褚皇后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刘裕得知后命人将其害死。后来为了永绝后患,刘裕命令亲兵携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鸩杀司马德文。司马德文得知是毒酒后不肯喝,士兵为了完成命令,用被子将司马德文闷死,就这样一代末帝在挣扎中去世。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自然是杀戮或者打压

早在刘裕掌权时期,就发生过宗室司马休之等人的叛逃,这一举动,自有其权力被削除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为自身命运的担忧。待到宗室反抗力量被扫清之后,刘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权在握。这便是打压。

【刘裕画像】


在刘裕称帝前,他已累积起了自己的资本,如平桓玄、卢循、刘毅之乱,灭南燕、谯蜀、后秦,降服仇池国,击破北魏等等,使东晋的版图延伸至河北地区,实现了前人桓温等所未能取得的巨大成就。

凭借着巨大的声名,刘裕于419年初指使亲信缢杀了在位已久的晋安帝,立其弟司马德文,即恭帝。自此开始了朝代更迭的过渡期。420年,刘裕登上帝位,请下了凳子都还没坐热的司马德文。

在禅代之处,刘裕沿袭了前代礼遇前朝君王的惯例,只把司马德文降封为零陵王,派人紧密监守而已。但在一年后,刘裕便撕下了伪善面具,派亲信引开了此前一直在保护司马德文的褚皇后,亲兵随之而入,闷死了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画像】


刘裕的举动,破坏了两百年来新王朝君主努力维持的和谐形象,造成了他本人都不一定想到的恐怖后果。史学家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在这段内容后作出如下评价: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

而首先受到报应的,便是刘裕的子孙宋顺帝,以至于大将王敬则在说了“官(宋顺帝)先取司马家亦如此”后,顺帝已知自己离死不远,发出了“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的悲鸣。

当然,话说回来,作为前任君主的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遭遇了同样的悲剧。但作为他们之下的司马氏宗室,似乎并没有被赶尽杀绝。比如司马德文的皇后褚氏,在司马德文死后,仍是零陵王妃。司马德文之女司马茂英,也成为了刘裕的媳妇(宋少帝之皇后)。

总而言之,在朝代更迭之际,受到毁灭的是司马氏的核心人物(这样说或许有问题),而作为宗室疏支或者说是没有威胁的女眷(男性似乎也并非不能保全),仅是失去了权利,大部分还是得以保全性命的。


浔阳咸鱼


提到亡国之君,很多人自然想到的下场就是身死国灭,不以身殉国的多数就得像徽、钦二宗一样备受屈辱的活着,亡国之君还能享受什么好的待遇吗?

其实你知道么?在南朝之前,亡国之君的待遇其实并不差。

我们用图片来看看秦朝到东晋亡国之君的命运。

秦王子婴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亡国之君,秦朝的政治过于暴虐,以至于群雄并起,子婴投降刘邦后,秦朝灭亡,一月后被项羽杀死。子婴给后世亡国投降之君定了个仪式——“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

汉朝(除新和玄汉)和三国的亡国之君,这些人几乎都是善终,可见新朝和西晋还是比较善待前朝君主的。

西晋皇帝被异族所俘,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亡于异族的王朝,民族仇恨自然容不下他们。

从东晋开始,历朝历代对前朝禅位之君几乎都是废黜而杀之,这是刘宋武帝刘裕开的好头,刘宋末代的小皇帝刘准还发出心声:“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

我们现在来看看刘裕开的是什么样的好头——

刘裕称帝后,晋恭帝司马德文被降为零陵王

。不过仅一年,刘裕便派亲兵将其用棉被闷死。南宋史学家胡三省曾评论此举为——“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 此后相沿成习,禅位的君主都保不了性命。

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亡国之君都是什么的下场——

南北朝是一个战乱纷纷的时代,谁的拳头大谁就当家说话,以至于前朝君主均是被权臣废黜而杀之。只有陈后主陈叔宝是最幸运的,虽然死后被杨广谥为“炀”,但是天道循环杨广被李渊谥为“炀”。

隋唐曾经都有过大盛世时期,但是其亡国之君均是被杀。

五代是继东晋、南北朝后的有一大乱世,安重荣更是喊出:“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后梁虽被诟病,但是末代君主都是有自知之明,殉国而死。后晋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直到明朝才收复,但是亡国之君石重贵被俘后却在辽国生活了27年,不知是不是因为他曾是辽朝的孙子的原因。

对于后周恭帝柴宗训,算得上幸运儿,是陈后主以来第二个为被杀死的亡国之君,但是迁往房州虽说病死,是不是宋朝害死也未必可知,另外因果循环宋朝也亡于恭帝。

宋、辽、金及西夏的亡国之君几乎都是死于异族人手中。虽说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及宋恭帝赵㬎在亡国后都活了蛮久,但是身心都受到了不同层次的摧残,赵佶和赵桓受尽金人的折磨和侮辱,赵㬎却被迫出家当和尚。

对于元明清三朝来说,崇祯皇帝殉国,溥仪坐了牢后得到特赦,最幸运的还属元顺帝妥欢帖木儿虽然亡国,但是逃出大漠后依旧是皇帝,元朝给的庙号为惠宗,顺帝的谥号是朱元璋埋汰他的。

总的来看,除却十六国、十国及其他割据政权外,所统计的这些王朝亡国之君共计46位,其中病死得善终者8位,死于非命者高达38位,亡国后进入新朝存活的时间平均值仅为7.23年,活得最长且在新朝存活时间最长的是末代皇帝溥仪。

论命运好坏的话,命最好的是元顺帝和溥仪,其次是刘协、刘禅、曹奂、孙皓、陈叔宝等人,再其次是被杀之人,命运最差者乃是被异族所俘受尽侮辱的君王——司马炽、司马邺、石重贵、赵佶、赵桓、赵㬎、耶律延禧。意志最坚定对国家最忠诚的乃是殉国的那些亡国之君!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最爱肉丸子先生


其实晋朝之前的魏对汉朝的皇帝还是不错的,曹丕篡汉以后,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允许他们祭祀,也没有对汉献帝动手,这建立在魏国稳定的基础上,所以汉献帝货到了最后,但是后面就发生了很多变化,首先司马昭就杀了魏国的一个皇帝虽说是迫不得已,但杀了就是杀了,这跟当时的环境有关。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大乱世,这个时期,少数民族大举入侵中原,对北方造成毁灭性打击。原先大统一的王朝西晋也被打的退向了南方,建立了东晋,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形成对峙局面。但东晋有着收复北方的愿望,像桓温、刘裕都是东晋北伐的著名将领,为东晋北伐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历史上有个规律,就是大将权力过大的话,大将会取而代之,自立为王。刘裕就是这样,在掌握东晋军政大权后,取代了司马氏,建立起了宋。那么,他是怎么对待前朝的司马氏?


有一句老话“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司马氏是取代曹魏获得政权的,刘裕也是取代司马氏建立宋朝的,他先后杀掉了东晋的两位皇帝才登上帝位。刘裕在建立宋朝后,按照历史规律,他不可能放过司马氏,刘裕对司马氏是赶尽杀绝,在南方的司马氏可以说是被灭族了,但是也有个别逃向了北方。刘裕这可没司马家族做的厚道,蜀汉刘禅、东吴孙皓投降的时候,司马氏都是礼遇,到刘裕时就把司马氏彻底灭了。

刘裕这样做是正常的,因为刘裕出身寒门,他是靠自己一步步努力当上皇帝的,当时,他的政治基础还没有巩固,可以说是暗潮涌动。要是不把司马氏赶尽杀绝,以司马氏为首的士族会起来反抗他,为了自己与子孙后代着想,刘裕只能灭了司马氏,他可不能养虎为患。


历史百家争鸣


当然是依样画葫芦,一个不留,南朝除了陈国,其它朝代宗室皇族都难逃被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