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看!初一語文期末考試複習寶典!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期末季,想必大朋友和小朋友們都在為期末複習而忙暈頭腦了吧?昂立中學生為大家整理了期末語文複習寶典,羅列了每首詩歌的經典考題,梳理了每篇文言文的知識重點和典型例題。小夥伴們,做起來,期末課內部分不用愁啦!

《江城子(密州出獵)》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詞中的“卷”字,既寫出了出獵場面的_________,更表現了出獵者_____________的精神面貌。(2分)

2.詞中的“太守”是指 (寫出人名)。(2分)

3.“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表達了作者_____ 的情感。(2分)

4.密州出獵的季節是 季。(2分)

5.“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寫出了出獵時的______的場面。(2分)

6.“天狼”在詞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2分)

7.“狂”在詞中的意思是______。(2分)

8.下列對這首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2分)

A.這首詞起句一個“狂”字,貫穿全篇,統攝全詞。

B.詞人在詞中以孫權、馮唐自比,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強烈願望。

C.“酒酣胸膽尚開張”是說詞人飲酒到盡興之時,更覺心胸開闊、壯志滿懷。

D.這首詞表面寫的是一次出獵,實則表達了詞人報效國家的志向和豪邁氣概。

9.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首句以“狂”字統領全詞,表現了詞人舉止、神態之“狂”。

B.“錦帽”等兩句描繪出獵時的雄壯場面,烘托詞人豪邁氣概。

C.“酒酣”等三句刻畫了作者懷才不遇、借酒澆愁的憤懣委屈。

D.全詞抒發詞人渴望為國守衛邊疆、抗擊侵略者的雄心壯志。

10.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上片“卷”字,寫出獵隊武士乘馬飛馳的勇武。

B.上片“親射虎,看孫郎”,體現作者身手不凡。

C.下片作者自比魏尚,感嘆身世,抑鬱不得志。

D.下片結尾三句抒發自己抗擊侵略者的雄心壯志。

11.下列對這首詞理解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本詞開篇“聊”“狂”兩字,雖隱有怨憤之情,但更多見作者豪邁氣概。

B.本詞中詞人以孫權、馮唐自比,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強烈願望。

C. 本詞結句卒章顯志,傳神描繪了作者馳騁於沙場,為國殺敵的英雄形象。

D. 本詞表面寫的是一次秋獵,實則表達了詞人報效國家的志向和豪邁氣概。

(二)閱讀下面的小令,完成第6-7題。(4分)

【甲】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獵》)

【乙】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訴衷情>》

【丙】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12.以上作品都屬於 (文學體裁)。(2分)

13.下列對以上作品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都反映了作者的壯志未酬的悲憤。

B、都表現出作者對前途無望的悲觀。

C、都以鬢髮的漸白襯托內心的悲嘆。

D、都應以深沉、悲壯的情感來朗讀。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1.“強樂”的意思是 。(2分)

2.詞中“危樓”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2分)

3.作者以“_______”一詞既點明時令,又表達了漂泊異鄉的落魄感受與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2分)

4.詞中“黯黯”一詞的意思是 。(2分)

5.這首詞巧妙地將_____________的落魄感受,同__________的綿綿情思融為一體。

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黯黯生天際”是因“春天的愁緒”而引起的。

B.“危樓”、“草色”、“煙光”、“殘照”襯托了“春愁”。

C.詩人感到無奈,只能借酒澆愁卻更添“春愁”。

D.詩人所謂的“春愁”不外乎是“相思”二字。

7.下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本詞表達了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

B.詞中描繪的春景讓人感受到盎然生機。

C.詞中主人公愁緒萬千深深為情所困。

D.詞中流露出主人公堅毅、執著的態度。

8.下面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2分)

A“黯黯生天際”,指愁緒生於天際,寫出了主人公沮喪的心情。

B“草色煙光殘照裡”,既是寫眼前的實景,也是內心愁苦的寫照。

C“強樂還無味”,作者借酒澆愁,已把苦澀的愁緒拋到了九霄雲外。

D“為伊消得人憔悴”,暗喻詞人情深志堅的理想,是全詞點睛之筆。

9.對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闋寫主人公登高望遠,春愁油然而生。

B.下闋寫主人公痛飲高歌卻無法排遣春愁。

C. 從全詞來看,詞人借用春草表達自己倦遊思歸的感情。

D.詞的最後兩句直抒胸臆,揭示了春愁原來是相思所致。

10.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佇倚危樓風細細”暗示抒情主人公甘願立足險境,長久憑欄,體現其懷想之深。

B.“草色煙光殘照裡”描繪了一幅優美、詩意的黃昏春望圖。

C.“衣帶漸寬”二句,揭示詞人對待“春愁”的果決態度,道破春愁難遣的真正原因。

D.這是一首表達詞人傷春惜春情感的詞作。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1.《蝶戀花》和《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各有一個詞語很好地體現了作者的情感基調,它們分別是:“ ”和“ ”。(2分)

12.下列對兩首詞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柳詞抒寫兒女之情,蘇詞抒寫家國天下的抱負。

B.柳詞采用引用,蘇詞多用典故。

C.柳詞婉約含蓄,蘇詞豪放激越。

D.柳詞結尾出現名句,蘇詞通篇是名句。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這首詞表達了詞人_____________的情感。(2分)

2.下列對詩歌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雨疏風驟”是這首詞敘事、抒情的背景。

B.“試”刻畫了詞人心繫花事不忍見花落的心理。

C.“知否,知否”是詞人對捲簾人說“海棠依舊”的嗔怪。

D.詞中的“卻道”與“卻道天涼好個秋”中的“卻道”語境義相同。

《陋室銘》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選文的作者是______代文學家_________。他寫下的描繪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何陋之有?”的意思是。題目是“陋室銘”,結尾卻說“何陋之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3分)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語的含義。(3 分)

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對本文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文中“龍”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本文從居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來形容陋室之陋。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反映了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D.文中作者以諸葛、揚雄自比,含蓄表達了自己甘於淡泊、不為物役的高尚情操。

6.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

A.本文以山與仙,水與龍的關係自然引出文章主旨。

B.本文以陋室之景、陋室之人、陋室之事安排順序。

C.本文運用敘述、說明、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

D.本文表達了作者對物質享受和精神寄託兩者的取捨。

7.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龍”和“仙”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渲染了居室恬靜的氣氛。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表現了作者對知識分子的歌頌,對無學問之人的鄙薄。

D.“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反映了室主人對追名逐利的世俗生活的厭棄。

《愛蓮說》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文中的“予”指的是 ____ (人名),他是___(朝代)哲學家。(2分)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3分)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第2段畫曲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表達了對隱逸者和富貴者的諷刺。

B、體現了蓮花高潔的形象。

C 、暗示了像自己一樣品德高尚的人很少。

D 、表達了對蓮花堅守節操的敬重。

《王顧左右而言他》

文學常識:

節選自《孟子·梁惠王下》。作者: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東鄒城人。名軻。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孟子》是記錄孟子言行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並稱為“孔孟”。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

材料與主旨:

材料:雙方是君臣關係,孟子在論辯時要巧用方法、講究策略:由小及大、層層推進的類比論證法,分別從交友、主政、治國三個角度設問,列舉具體事例,從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論到官員的行為,再推論到統治者身上,導入治國正題(類比)。孟子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勸誡統治者要盡職盡責,治理好國家。

【小試牛刀】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1.孟子巧問詰難齊宣王,其根本目的是_____ 。(3分)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齊宣王對孟子最後一問的表現是“顧左右而言他”,原因是

從中表現出齊宣王 (寫出一點即可)(4分)

5.孟子三問層層推進,意在使齊宣王_________________。“王顧左右而言他”生動傳神地寫出了齊宣王__________的樣子,齊宣王這麼做是要______________。(5分)

6.(1)孟子的三個問句的共同點,是都用了____________句式。(1分)

(2)孟子的三個問句不能換序,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7.下列內容與《孟子》無關的一項是( )(3分)

A.儒家經典 B.記錄孟子言行

C.編年體 D.“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出處

8.下列關於上文作者和作品的介紹與簡析,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上文的作者孟子是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B.孟子史稱“聖人”,《孟子》一書正是記錄其言行的儒家經典著作。

C.孟子的三問語氣都十分平淡,且前兩問都是閒筆,實際意義不大。

D.孟子是一個機智勇敢、關心民生、敢於批評時政又善於設問的人。

《公輸》

文學常識:

選自《墨子》。墨子,中國戰國初期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姓墨名翟。《墨子》是戰國時期墨家經典著作,由墨子及其弟子著述。

材料與主旨:

開頭交代故事的起因。

墨子先設下圈套,引誘公輸盤說出“吾義固不殺人”後;從“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不知類”幾方面批判,指出他的行為與觀點違背,“義不殺少而殺眾”一句,揭示了其所標榜的“義”的欺騙性。

楚國不能攻打宋國的理由:宋國沒有錯誤;攻打宋國對於楚國沒有特別的好處;攻打宋國將會使楚國陷於不智、不仁的境地。

主旨:本文主要用對話,記敘了墨子以巧妙、犀利的論辯阻止公輸盤為楚國造雲梯攻打宋國的故事,墨子設喻說理,反映了墨子善於論辯的才能,墨家反對不義戰爭的“非攻”思想,表現了墨子為實踐自己的政治主張而不辭辛勞、頑強鬥爭的艱苦實踐的精神。

【小試牛刀】

閱讀下文,完成8-9題(8分)

公輸

①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②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公輸盤不說。

④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⑤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⑥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⑦公輸盤服。

1.上文體現了墨子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_ 的思想。(2分)

2.在與公輸盤的論辯過程中,墨子首先故意激怒對方,使其說出________________;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問點明此戰的本質(以上兩空均用自己的話回答);最後連用五個“不可謂”進行反駁,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直觀地指出了對方的言行不一。(6分)

3.下列關於上文的介紹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墨子》,是儒家經典著作,作者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之一墨翟。

B.“吾義固不殺人”中的“固”解釋為“固執”,表示態度的堅定。

C.上文主要通過人物心理和動作的描寫表現墨子善於論辯的政治才能。

D.墨子連用五個“不可謂”揭露對方言辭的矛盾和虛偽,最終使之折服。

4.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含義(2分)

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5.墨子在和公輸盤的論辯中,使對方理屈詞窮,徹底折服。請你說說墨子這個人物的特點(至少寫出兩點)。(4分)

墨子: 。

6.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一句,體現了墨子擔心戰爭爆發的焦急心態和為了阻止楚宋之戰不辭勞苦的精神,也體現了墨子的“非攻”主張。

B.墨子見到公輸盤,就請他幫助自己去殺人,而且進一步說可以“‘獻金”,其真正的意圖是考察公輸盤是否是個仁義之人,希望他能協助自己實現政治理想。

C.墨子用五個“不可謂”的目的,是步步深入地揭示公輸盤的行為是不義的,使公輸盤陷入矛盾之中,最後不得不折服。

D.最後一句中的“服”字,側面烘托了墨子的善於論辯的政治才能,他的論說有理有力,已使公輸盤無話可說。

二、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第8 —10題(8分)

【甲文】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乙文】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7.甲文選自諸子散文著作《 》,乙文選自我國第一部詳細的編年體史書《 》。(2分)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9.對甲乙兩文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3分)

A.甲乙兩文均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及主人公“見”的緣由。

B.甲文“起於魯”中的“魯”就是乙文中提到的“我”。

C.甲文體現墨子的“非攻”思想,乙文表現曹劌的遠謀。

D.甲乙兩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均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

《曹劌論戰》

文學常識:

《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的左丘明所作,是根據魯史寫的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文章內容:

本文略寫戰爭經過,緊扣題旨“論戰”,通篇以對話為主,詳寫了戰前曹劌論述“何以戰”,即政治上取信於民,戰後論述克敵制勝的原因,即作戰要善於把握戰機,注意詳察敵情。這樣安排詳略因為《左傳》寫戰爭目的是通過人物對話總結戰爭經驗,闡述軍事鬥爭的策略。

主旨:

本文記敘了齊魯長勺之戰中,曹劌向魯莊公獻策,並幫助魯莊公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終於使弱魯戰勝強齊的史實,闡明瞭要取信於民及善於把握戰機、詳察敵情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表現了曹劌關心國事,具有強烈責任感;(政治上:)深謀遠慮,認為政治上取信於民非常重要;(軍事上:)善於把握戰機、在戰場上能詳察敵情的卓越的軍事才能。

【小試牛刀】

曹劌論戰(刪選)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1. 本文選自 ,此書相傳是春秋時期的 所作。“齊師伐我”中的“我”指 。

2.將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選段中曹劌的軍事才能主要表現為 。(2分)

4.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曹劌論戰》記述了齊軍以弱勝強的一場戰役。

B.此役證明:只要取信於民,就能取得戰役的勝利。

C.曹劌的“論”戰集中出現在戰前、戰後兩段。

D. 與曹劌之間的幾番問答表現了莊公的賢明與虛心。

5.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鄉人對戰爭的冷漠態度反襯了曹劌的深謀遠慮。

B.從本文看,弱國戰勝強國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於民。

C.作戰時,兩個“未可”、兩個“可矣”,表明曹劌胸有成竹、善於把握戰機。

D.曹劌認為“彼竭我盈”是追擊的最佳時機。

6.從選文看,對魯國戰勝齊國的原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魯莊公能親自部署指揮戰鬥。

B.魯莊公在作戰時能採納曹劌的正確戰術。

C.曹劌把握了“彼竭我盈”的有利時機讓魯國軍隊進攻。

D.曹劌指揮魯國軍隊在敵方“轍亂”“旗靡”之時乘勝追擊。

7.對第①段劃線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的翻譯,下列最合理的一項是 (2分)

A.有權位的人自會謀劃這事,又有何人會參與呢?

B.有權位的人自會謀劃這事,你又和誰去參與呢?

C.有權位的人自會謀劃這事,你又為何去參與呢?

D.有權位的人自會謀劃這事,你又何必去參與呢?

8.第①段中,曹劌與魯莊公探討“何以戰”:(共3分)

⑴曹劌否定了魯莊公的“小惠”和“__________”

⑵曹劌肯定了魯莊公取信於民的舉措:“_______________”

⑶曹劌認為“___________”是作戰之本。他請求參戰,表現了他對戰爭勝負的政治因素的準確把握。

9.魯國以弱勝強,除了政治因素勝出,還取決於曹劌在實戰指揮中能___________________,恰到好處地激發了魯軍的勇氣,從而取得長勺之戰的勝利。(3分)

10.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第一自然段寫魯國戰前的準備。

B.第二自然段寫長勺之戰的全過程。

C.第三自然段寫曹劌論述長勺之戰的取勝原因

D.文章緊緊圍繞“遠謀”來選取材料。

《鄒忌諷齊王納諫》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戰國策.齊策》。《戰國策》是國別體史書,編者西漢 劉向。

本文記敘了鄒忌以自己生活小事設喻,類比說理委婉地諷諫齊王虛心接受批評,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主旨:

表現了鄒忌有自知之明,善於反思,勇於諷諫、善於諷諫的優秀品質,也表現了齊威王心胸寬廣、從諫如流、開明果敢、勇於改革的精神品質。

本文勸說方式的特點:本文用生活瑣事設喻,層層推進,把複雜的道理簡單化,生動又具說服力。 對我們人際交往的啟示:態度要真誠,可以委婉地使用一些暗示、比喻的方法。

【小試牛刀】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9—11題。(8分)

鄒忌諷齊王納諫(節選)

①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③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1.選文出自 (人名)編訂的《 》(書名)。(2分)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線句。(3分)

(1)皆以美於徐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4.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①段寫鄒忌接借親生經歷設喻諷諫齊王。

B.第②段寫齊王納諫併發令懸賞求諫。

C.第③段寫齊王納諫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D.鄒忌言語直白潑辣,齊王虛心善思。

5.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1段充分表現了鄒忌諷諫的語言技巧,同時也表現了他不同於常人的見識。

B.齊王根據進諫者的身份和進諫方式規定了三種獎賞等級,顯示了他廣開言路的決心。

C.從“門庭若市”到“無可進者”的變化表明:齊王不僅聽取且採納了群臣的建議。

D.齊國終能取得人治,鄒忌善於諷諫和齊王善於納諫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缺一不可。

6.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這句看似平淡的交待,為下文鄒忌的“三問”做了鋪墊。

B、“朝服農冠,窺鏡”—句中的“窺”字,暗示出鄒忌很不自信,所以只敢偷偷照鏡子。

C、鄒忌妻子的回答,語氣肯定,毫不懷疑,下文的“私我”與之相應。

D、“妻”、“妾”和“客”對鄒忌的讚揚和鄒忌見到徐公的切身感受形成反差,從而引發了鄒忌的思考。

①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②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巨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④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7.下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第一段寫出了鄒忌能冷靜思考,不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運用兩組排比句式增強了語勢,給人以無可辯駁之感。

C. 本文第三段強調齊威王從善如流,善於納諫,使國內政治修明,體現本文主旨。

D.本文第四段從側面表現鄒忌的精明能幹,具有治國之才。

8.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鄒忌分析妻、妾、客的不同動機,最終是要提出“王之蔽甚矣”的觀點。

B.“令初下”時“門庭若市”的局面,說明齊王受蔽之深,齊國積弊之多。

C.越來越沒有人提意見和越來越提不出意見,暗示齊威王改革取得了效果。

D.“皆朝於齊”,揭示全文的主旨,說明只要納諫去蔽,就能做到富國強兵。

比較閱讀:

閱讀【甲】【乙】兩選文,完成第8-----10題(9分)

【甲】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鄒忌諷秦王納諫》)

【乙】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něi )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王顧左右而言他》)

9.甲文選自《 》一書,乙文作者是 家的代表人物之一。(2分)

10.(1)下列與“臣之妻私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由此觀之 B.王之蔽甚矣

C.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 D.四境之內不治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11.圍繞鄒忌和孟子向兩位齊王的進諫,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鄒忌和孟子的進諫,都以小見大,以己及人,說理層層推進,盡顯思維的嚴謹。

B.鄒忌和孟子的進諫,都採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委婉含蓄,顯示了他們的智慧。

C.鄒忌和孟子的進諫,都提出了對秦王的批評意見,體現了他們的膽識和智慧

D.鄒忌和孟子的進諫,都意在提醒秦王,要及時糾正不足,盡心治理好國家。

考前必看!初一語文期末考試複習寶典!

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獵》

1.壯觀或雄壯、昂揚或高昂抖擻、豪邁等

2.蘇軾(蘇東坡)(2分)

3.渴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2分)

4.(2分)冬

5.雄壯(2分)

6.( 2 分)西夏

7.豪情

8.B

9.C

10.C

11.A

12.詞

13.B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1.勉強歡樂

2.高樓

3.春愁(2分)

4.心情沮喪憂愁(2分)

5.漂泊異鄉(倦遊思歸)懷戀伊人(意中人)( 1 + 1 分)

6.B

7.B

8.C(2分)

9.C(不是倦遊思歸)(2分)

10.C ( 2 分)

11.愁(春愁) 狂

12.D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1.傷春惜花(時)(2分)

2.D(前者卻道的是花事,後者是言不由衷,故左右而言他)(2分)

《陋室銘》

1.唐(1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3分)

2.有什麼簡陋呢?(有何陋)(2分)

居室主人品德高尚(惟吾德馨/君子居之)(2分)

3.苔蘚爬上了臺階,使得臺階也顯露出綠意;草色映入了門簾,室內也染上了青色。或(苔蘚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3分)

4.(3分)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的呢?(關鍵詞:雲、陋、何)

5.B(3分)

6.(3分)C

7.C(3分)

《愛蓮說》

1.周敦頤(1分)北宋(宋朝)(1分)

2.(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卻不可親近而不莊重地玩弄它。

3.C

《王顧左右而言他》

1.希望齊宣王能做好君王的本分,對百姓負責。

2.有把他的妻子兒女託付給他的朋友,自己到楚國去遊歷的人。(3分)

3.等他回來的時候,他的妻子兒女卻在受凍捱餓(2分)

4.自己沒有治理好國家,被孟子追問得回答不上來了,只好岔開話題。也可能是因為因為他知道這是自己的不足之處,再說的話就要說自己的缺點了,所以他要轉移話題。

5.認識到治理好國家是自己對百姓應負的責任(2分)尷尬(窘迫、難堪)(1 分)離開話題,避而不答(2分)

6.疑問(1分);從生活事件入手,推到中層官吏行為,再推到國家治理,體現孟子對齊宣王卻反治國之責的批評(2分)

7.C

8.D

《公輸》

1.艱苦實踐/不辭辛苦踐行 非攻/反對不義的戰爭(2分)

2.我崇尚仁義從不殺人 宋同有什麼罪呢 義不殺少而殺眾(6分)

3.D(A項中《墨子》應該是墨家經典著作,墨翟是墨家的創始人;B項“固”應該解釋為“本來,從來”;C項中主要是人物對話描寫。)

4,。你崇尚仁義不肯幫助我去殺死一個人卻甘心去殺死很多人,不可以說是明白類推的道理。(注意“而”的解釋,以及“義”、“類”的解釋。)

5.善於論辯、關心國事、巧譬善喻、以理服人、富有智慧……(寫出兩點即可)(4分,每點2分)

6.我崇尚仁義從來就不殺人(關鍵詞:義、固)(3分)11. B(3分)

7.墨子(1分) 左傳(1分)

8.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作深遠的謀劃。,關鍵詞“肉食者”“鄙”、“謀”)

9.C(3分)

《曹劌論戰》

1.《左傳》;左丘明;魯國

2.(1)魯莊公與曹劌共坐一輛戰車。(齊魯兩軍)在長勺交戰。(2分)

(2)我看見他們的車輪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追擊齊軍。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會根據實情(裁決)。(3分,一句

3.善於把握戰機(2分)

4. C(3分)

5.C

6. A

7.D

8.(1) 小信 (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屬 (各1分)

9.準確把握戰機(3分)

10.D(應將“遠謀”改為“論戰”)

《鄒忌諷齊王納諫》

1.劉向 戰國策(2分)

2.(1)(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3分),補出省略的主語、“以”、“於”各1分)

(2)燕趙韓魏都聽說了這件事,都來拜見齊王

(3)徐公來訪(或:來到鄒忌家),(鄒忌)仔細打量他,自認為比不上徐公英俊(“漂亮”亦可)。(關鍵詞:“明日”,“孰”。補出主語)

(4)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過錯的,得上等獎賞。(3分)

4.D

5.B

6.B

7.C(3分)

8.D

9.《戰國策》 儒家(2分)

10.(1)D (2分)

(2)如今的齊國, 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2分)

11.A(3分)

以上為初一期末考試的複習重點哦,快快收了它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