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萬多人口的準噶爾汗國,爲何能與清朝對抗70年?

勒克兒


準噶爾汗國以前是蒙古族一個遊牧部落,1635年歸順清朝,從1670年噶爾丹奪取汗位後,開始對抗清廷,國土面積曾擴大到700萬平方公里,到1758年乾隆剿滅準噶爾汗國,準噶爾汗國對抗清朝近90年之久。

圖為17世紀末準噶爾汗國形勢圖。

首先準噶爾部與中亞哈薩克部、西伯利亞部關係緊密,與西藏喇嘛地區關係良好,特別是與沙俄的友好合作,長期沖淡與中原的聯繫,貶低清朝的關係,種種外交因素促成了準噶爾部叛亂清廷,建立一個獨立蒙古國的思想。到後來準噶爾和清政府的戰爭演變成:清政府侵略準噶爾領土,沙俄是準噶爾的天使,準噶爾為了民族解放和獨立進行的正義的戰爭。

圖為今天的新疆和布縣有準噶爾汗國的城堡遺址。

當年元朝滅亡後,蒙古貴族跑到漠北建立政權,後來逐漸歸順明朝,其中一部叫瓦刺於1408年歸順明朝,瓦刺首領馬哈木封王,這裡的瓦刺就是後來的準噶爾部,1451年瓦刺部也一度自稱天聖可汗,與明朝鬥爭試圖恢復元朝江山,戰敗後向西發展並與突厥、回紇、蒙古其它部長期活動。

噶爾丹想利用沙俄恢復蒙古國,最後自己成為沙俄和清廷的籌碼,終被沙俄拋棄。

1635年,漠南蒙古推舉皇太極為蒙古大汗,不久漠北蒙古也上貢寶馬稱臣,準噶爾部也獲得金冊和金印,雖然一度準噶爾和清廷保持著隸屬關係,但噶爾丹即位後開始發生叛亂,比如1695年噶爾丹被清軍擊潰後,西藏五世喇嘛請求不要懲罰噶爾丹。

圖為新疆伊犁將軍府。

在準噶爾汗國數次叛亂中,都有沙俄的身影,長期以來沙俄都向準噶爾汗國派出特使,多次叛亂都有沙俄兵作亂,特別是1691年沙俄曾派6萬鳥槍兵,助噶爾丹內侵。準噶爾叛軍被清軍擊敗後均往西北逃竄,無法斬草除根,屢次死灰復燃,清廷的短視也並未對平叛後的準噶爾進行管理,直到1762年乾隆才在西北設置伊犁將軍,此後西北無大戰事,一旦有風吹草動都能迅速剿滅。


圖文繪歷史


在歷史上,準噶爾汗國不到百萬人口,看起來貌似很不起眼,但卻折磨了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祖孫情70餘年。大家可能有一個疑問:像準噶爾汗國這樣的一個“弱雞”,為何能夠對抗清政府這麼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關於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四點。一是準噶爾汗國雖然人口不到百萬,但卻並非是一個弱雞。準噶爾部本來是衛拉特蒙古的一支,標準的蒙古人,作為成吉思汗的後裔,他們一直生活在塞外,繼承了遊牧民族善騎射的優勢。準噶爾汗國擁有一支戰鬥力強悍的騎兵,這是它對抗清政府的資本。



二是滿清八旗的戰鬥率被高估了,在清朝的八旗兵與明軍作戰時,可謂戰鬥力強悍,但與準噶爾騎兵相比,滿清的騎兵就是一個“弱雞”了。為此,康熙皇帝只好聯合其他蒙古各部,一起出兵組建了一支20餘萬的大軍,並且御駕親征,反觀當時的噶爾丹只有3萬鐵騎,可見雙方的戰鬥力到底如何了。

三是沙俄的支持,當時噶爾丹之所以敢反抗清政府,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沙俄為了自己的利益,大力地支持噶爾丹。沙俄不僅為噶爾丹提供資金,而且還送去了6萬支鳥銃,大大地增強了準噶爾的實力。

四是準噶爾汗國地域廣闊,戰略縱深廣。再加上他們都是騎兵機動性強,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因此清軍很難將其全殲。同時,準噶爾汗國比較偏遠,導致清軍的戰線很長,後勤補給困難,清軍作戰很是吃力。



正是以上四點原因,才使不到百萬人口噶爾汗國可以對抗清政府70餘年。後來清朝雖然趁著準噶爾汗國內亂在1760年冬天,乾隆皇帝將其滅掉了。但是這漫長的作戰,最後也拖垮了清朝,從此清朝的國庫空空如也,嘉慶皇帝也只好到土豪了,而之後的皇帝更是一個比一個窮。


密探零零發


準格爾汗國與滿清的戰爭,其實是遊牧民族的蒙古人與滿清爭奪草原上領導權的戰爭。

準噶爾汗國的前世今生

明朝時期,蒙古分裂為韃靼和瓦剌兩部。瓦剌分為瓦剌分為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大部,另有輝特等小部,稱為漠西蒙古。所轄地區北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游地區,南至天山,東到阿爾泰山和蒙古杭愛山分界線,西包巴爾喀什湖地區。

十七世紀,準噶爾部強大起來,將土爾扈特部向西壓迫,致其與部分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牧民西遷至伏爾加河下游地區。

這時,輝特部強大起來代替出走的土爾扈特部。漠西蒙古重新洗牌,形成和碩特部、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四衛拉特,衛拉特盟主長期是和碩特部首領。(和碩特首領氏族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後代,因此地位較高,擔任衛拉特盟主。)

1634年,準噶爾部的首領哈喇忽剌去世,其子巴圖爾即位,開始對外對外擴張。

1636年,和碩特首領兼衛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歸順後金。

1637年,和碩特首領兼衛拉特盟主由鄂齊爾圖汗繼任(固始汗大侄子)。

1638年,準噶爾部巴圖爾琿臺吉定都博克塞裡(博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1640年,制定《衛拉特法典》。

1644年,清順治元年,清兵入主中原。

1646年,衛拉特各部(包準噶爾部)首領22人聯名奉表貢,歸順清廷。

1653年,準噶爾巴圖爾琿臺吉去世,其第五子僧格繼承臺吉。

1664年,康熙三年,滿清朝廷消滅南明政權在重慶一帶的最後一支抗清武裝力量——夔東十三家,統一中原。

1670年,僧格被自己的兩個哥哥(車臣和卓特巴巴圖爾)所暗殺,噶爾丹(僧格的同母異父弟)趁機奪得準噶爾部的臺吉位。

1676年,噶爾丹打敗衛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和碩特部首領),統一了漠西蒙古諸部。

1678年,噶爾丹獲五世達賴喇嘛贈 “噶爾丹博碩克圖汗”稱號,準噶爾汗國正式形成。

1678年,噶爾丹出兵南疆,佔領葉爾羌汗國;同時,又用兵於哈薩克,鞏固在那裡的統治。

1688年,噶爾丹突然率兵越過杭愛山,大舉進攻土謝圖汗,迫使喀爾喀蒙古諸部南遷進入內蒙古,向清帝國投降。

1690年,噶爾丹繼續向喀爾喀蒙古進攻,長驅東進,直取烏珠穆沁,然後撥轉鋒芒,在赤峰附近的烏蘭布通南下。

喀爾喀諸部首領聯名向清廷求救,康熙率領清軍與噶爾丹的準噶爾軍在烏蘭布通交戰,準噶爾軍被裝備有重型火炮的清軍隊打敗。同時,噶爾丹後方發生叛亂,策妄阿拉布坦(僧格長子,按準噶爾法律應為準噶爾部首領合法位繼承人)率軍進攻噶爾丹後方,控制了北到額爾齊斯河上游、東到烏布蘇湖的整個地區,包括吐魯番、庫車等新疆的廣大領土,從背後形成了對噶爾丹根據地科布多的包圍。

1695年,噶爾丹再度進兵喀爾喀,康熙再次親征,經過了極為慘烈的戰爭,噶爾丹的3萬鐵騎難以擊敗康熙的20萬大軍,大敗虧輸。同時,策妄阿拉布坦又奪取了噶爾丹控制下的哈密,切斷了他的迴路。

1697年,在逃亡一年後,3月13日在阿爾泰的阿察阿穆塔臺,噶爾丹服毒自殺。

1698年9月,策妄阿拉布坦遣使清朝,獻上噶爾丹屍體,向清朝臣服。1699年,策妄阿拉布坦正式登上了首領的寶座。

1722年,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胤禛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爾丹策零即位。清廷發軍進攻準噶爾,結果大敗,清軍退出科布多。

策妄阿拉布坦與其兒子噶爾丹策零統治時期(1698年—1745年),是準噶爾汗國的鼎盛階段,管轄包括今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西伯利亞南部以及中亞地區的哈薩克以及烏茲別克等廣大地區,人口達到五百餘萬,擁有三十萬大軍,數次擊敗清朝軍隊,使哈薩克及烏茲別克等中亞王國成為向其領土的組成部分。

1735年,清廷和準噶爾帝國簽訂和約,規定兩大帝國以漠北杭愛山為界,以東屬清,以西屬準噶爾。

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曆即位,以明年為乾隆元年。

1745年,噶爾丹策零去世,其子策妄多濟那穆扎勒即位,稱為阿佔汗。

由於阿佔汗年少又荒唐不理政務,並且囚禁了替自己管理國家的姐姐鄂蘭巴雅爾,致使姐夫薩英博落克秘密擁立阿佔汗的異母兄喇嘛達爾扎,殺死了阿佔汗,汗國長年陷於內亂。

1753年,猛將策零頓多布之孫達瓦齊即位。

達瓦齊登位後,暴虐混淫,倒行逆施。於盟友阿睦爾撒納大動干戈,阿睦爾撒納戰敗,投向清朝。

1755年春,清朝籌集大軍分南北兩路進攻達瓦齊。達瓦齊軍在清軍和阿布賚軍的東西夾擊下,很快就潰逃瓦解,達瓦齊被俘。

1757年,清朝又平定阿睦爾撒納的叛亂,準噶爾汗國徹底滅亡。

從1690年至1759年,共經歷了70年,兆惠率清軍征服天山南路,至此天山南北盡併入清帝國版圖。


安定郡潛夫


準噶爾蒙古之所以能以75萬人口和清朝對抗70多年,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準噶爾自身,直接繼承了成吉思汗和瓦剌蒙古的遺產,遊牧民族全民皆兵,75萬人口,至少有一二十萬軍隊。一般遊牧民族軍隊數量超過一萬就是一個很恐怖的存在了。

其次準噶爾和中亞的哈薩克、北邊的西伯利亞、南邊的西藏喇嘛的關係都非常好,這也給了他自己和清朝叫板的資本。俄國人出了6萬鳥槍兵協助他,準噶爾戰敗之後,達賴喇嘛也向清政府求情。

其三主要是因為清朝的內部方略,建國初期清朝的施政重點主要還是在國內,在江南,沒有把重心用到西北。直到雍正的時候,東邊的臺灣、南邊的三藩等都解決了,開始用兵西北,設立軍機處。同時,由於長期漢化,清朝八旗兵的單兵作戰能力已步入準格爾蒙古,所以才使得戰線拉了這麼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