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万多人口的准噶尔汗国,为何能与清朝对抗70年?

勒克儿


准噶尔汗国以前是蒙古族一个游牧部落,1635年归顺清朝,从1670年噶尔丹夺取汗位后,开始对抗清廷,国土面积曾扩大到700万平方公里,到1758年乾隆剿灭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对抗清朝近90年之久。

图为17世纪末准噶尔汗国形势图。

首先准噶尔部与中亚哈萨克部、西伯利亚部关系紧密,与西藏喇嘛地区关系良好,特别是与沙俄的友好合作,长期冲淡与中原的联系,贬低清朝的关系,种种外交因素促成了准噶尔部叛乱清廷,建立一个独立蒙古国的思想。到后来准噶尔和清政府的战争演变成:清政府侵略准噶尔领土,沙俄是准噶尔的天使,准噶尔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进行的正义的战争。

图为今天的新疆和布县有准噶尔汗国的城堡遗址。

当年元朝灭亡后,蒙古贵族跑到漠北建立政权,后来逐渐归顺明朝,其中一部叫瓦刺于1408年归顺明朝,瓦刺首领马哈木封王,这里的瓦刺就是后来的准噶尔部,1451年瓦刺部也一度自称天圣可汗,与明朝斗争试图恢复元朝江山,战败后向西发展并与突厥、回纥、蒙古其它部长期活动。

噶尔丹想利用沙俄恢复蒙古国,最后自己成为沙俄和清廷的筹码,终被沙俄抛弃。

1635年,漠南蒙古推举皇太极为蒙古大汗,不久漠北蒙古也上贡宝马称臣,准噶尔部也获得金册和金印,虽然一度准噶尔和清廷保持着隶属关系,但噶尔丹即位后开始发生叛乱,比如1695年噶尔丹被清军击溃后,西藏五世喇嘛请求不要惩罚噶尔丹。

图为新疆伊犁将军府。

在准噶尔汗国数次叛乱中,都有沙俄的身影,长期以来沙俄都向准噶尔汗国派出特使,多次叛乱都有沙俄兵作乱,特别是1691年沙俄曾派6万鸟枪兵,助噶尔丹内侵。准噶尔叛军被清军击败后均往西北逃窜,无法斩草除根,屡次死灰复燃,清廷的短视也并未对平叛后的准噶尔进行管理,直到1762年乾隆才在西北设置伊犁将军,此后西北无大战事,一旦有风吹草动都能迅速剿灭。


图文绘历史


在历史上,准噶尔汗国不到百万人口,看起来貌似很不起眼,但却折磨了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祖孙情70余年。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像准噶尔汗国这样的一个“弱鸡”,为何能够对抗清政府这么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准噶尔汗国虽然人口不到百万,但却并非是一个弱鸡。准噶尔部本来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标准的蒙古人,作为成吉思汗的后裔,他们一直生活在塞外,继承了游牧民族善骑射的优势。准噶尔汗国拥有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骑兵,这是它对抗清政府的资本。



二是满清八旗的战斗率被高估了,在清朝的八旗兵与明军作战时,可谓战斗力强悍,但与准噶尔骑兵相比,满清的骑兵就是一个“弱鸡”了。为此,康熙皇帝只好联合其他蒙古各部,一起出兵组建了一支20余万的大军,并且御驾亲征,反观当时的噶尔丹只有3万铁骑,可见双方的战斗力到底如何了。

三是沙俄的支持,当时噶尔丹之所以敢反抗清政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沙俄为了自己的利益,大力地支持噶尔丹。沙俄不仅为噶尔丹提供资金,而且还送去了6万支鸟铳,大大地增强了准噶尔的实力。

四是准噶尔汗国地域广阔,战略纵深广。再加上他们都是骑兵机动性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因此清军很难将其全歼。同时,准噶尔汗国比较偏远,导致清军的战线很长,后勤补给困难,清军作战很是吃力。



正是以上四点原因,才使不到百万人口噶尔汗国可以对抗清政府70余年。后来清朝虽然趁着准噶尔汗国内乱在1760年冬天,乾隆皇帝将其灭掉了。但是这漫长的作战,最后也拖垮了清朝,从此清朝的国库空空如也,嘉庆皇帝也只好到土豪了,而之后的皇帝更是一个比一个穷。


密探零零发


准格尔汗国与满清的战争,其实是游牧民族的蒙古人与满清争夺草原上领导权的战争。

准噶尔汗国的前世今生

明朝时期,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部。瓦剌分为瓦剌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大部,另有辉特等小部,称为漠西蒙古。所辖地区北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南至天山,东到阿尔泰山和蒙古杭爱山分界线,西包巴尔喀什湖地区。

十七世纪,准噶尔部强大起来,将土尔扈特部向西压迫,致其与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牧民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这时,辉特部强大起来代替出走的土尔扈特部。漠西蒙古重新洗牌,形成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辉特部四卫拉特,卫拉特盟主长期是和硕特部首领。(和硕特首领氏族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后代,因此地位较高,担任卫拉特盟主。)

1634年,准噶尔部的首领哈喇忽剌去世,其子巴图尔即位,开始对外对外扩张。

1636年,和硕特首领兼卫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归顺后金。

1637年,和硕特首领兼卫拉特盟主由鄂齐尔图汗继任(固始汗大侄子)。

1638年,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定都博克塞里(博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1640年,制定《卫拉特法典》。

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兵入主中原。

1646年,卫拉特各部(包准噶尔部)首领22人联名奉表贡,归顺清廷。

1653年,准噶尔巴图尔珲台吉去世,其第五子僧格继承台吉。

1664年,康熙三年,满清朝廷消灭南明政权在重庆一带的最后一支抗清武装力量——夔东十三家,统一中原。

1670年,僧格被自己的两个哥哥(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所暗杀,噶尔丹(僧格的同母异父弟)趁机夺得准噶尔部的台吉位。

1676年,噶尔丹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和硕特部首领),统一了漠西蒙古诸部。

1678年,噶尔丹获五世达赖喇嘛赠 “噶尔丹博硕克图汗”称号,准噶尔汗国正式形成。

1678年,噶尔丹出兵南疆,占领叶尔羌汗国;同时,又用兵于哈萨克,巩固在那里的统治。

1688年,噶尔丹突然率兵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土谢图汗,迫使喀尔喀蒙古诸部南迁进入内蒙古,向清帝国投降。

1690年,噶尔丹继续向喀尔喀蒙古进攻,长驱东进,直取乌珠穆沁,然后拨转锋芒,在赤峰附近的乌兰布通南下。

喀尔喀诸部首领联名向清廷求救,康熙率领清军与噶尔丹的准噶尔军在乌兰布通交战,准噶尔军被装备有重型火炮的清军队打败。同时,噶尔丹后方发生叛乱,策妄阿拉布坦(僧格长子,按准噶尔法律应为准噶尔部首领合法位继承人)率军进攻噶尔丹后方,控制了北到额尔齐斯河上游、东到乌布苏湖的整个地区,包括吐鲁番、库车等新疆的广大领土,从背后形成了对噶尔丹根据地科布多的包围。

1695年,噶尔丹再度进兵喀尔喀,康熙再次亲征,经过了极为惨烈的战争,噶尔丹的3万铁骑难以击败康熙的20万大军,大败亏输。同时,策妄阿拉布坦又夺取了噶尔丹控制下的哈密,切断了他的回路。

1697年,在逃亡一年后,3月13日在阿尔泰的阿察阿穆塔台,噶尔丹服毒自杀。

1698年9月,策妄阿拉布坦遣使清朝,献上噶尔丹尸体,向清朝臣服。1699年,策妄阿拉布坦正式登上了首领的宝座。

1722年,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即位。清廷发军进攻准噶尔,结果大败,清军退出科布多。

策妄阿拉布坦与其儿子噶尔丹策零统治时期(1698年—1745年),是准噶尔汗国的鼎盛阶段,管辖包括今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西伯利亚南部以及中亚地区的哈萨克以及乌兹别克等广大地区,人口达到五百余万,拥有三十万大军,数次击败清朝军队,使哈萨克及乌兹别克等中亚王国成为向其领土的组成部分。

1735年,清廷和准噶尔帝国签订和约,规定两大帝国以漠北杭爱山为界,以东属清,以西属准噶尔。

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历即位,以明年为乾隆元年。

1745年,噶尔丹策零去世,其子策妄多济那穆扎勒即位,称为阿占汗。

由于阿占汗年少又荒唐不理政务,并且囚禁了替自己管理国家的姐姐鄂兰巴雅尔,致使姐夫萨英博落克秘密拥立阿占汗的异母兄喇嘛达尔扎,杀死了阿占汗,汗国长年陷于内乱。

1753年,猛将策零顿多布之孙达瓦齐即位。

达瓦齐登位后,暴虐混淫,倒行逆施。于盟友阿睦尔撒纳大动干戈,阿睦尔撒纳战败,投向清朝。

1755年春,清朝筹集大军分南北两路进攻达瓦齐。达瓦齐军在清军和阿布赉军的东西夹击下,很快就溃逃瓦解,达瓦齐被俘。

1757年,清朝又平定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

从1690年至1759年,共经历了70年,兆惠率清军征服天山南路,至此天山南北尽并入清帝国版图。


安定郡潜夫


准噶尔蒙古之所以能以75万人口和清朝对抗70多年,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准噶尔自身,直接继承了成吉思汗和瓦剌蒙古的遗产,游牧民族全民皆兵,75万人口,至少有一二十万军队。一般游牧民族军队数量超过一万就是一个很恐怖的存在了。

其次准噶尔和中亚的哈萨克、北边的西伯利亚、南边的西藏喇嘛的关系都非常好,这也给了他自己和清朝叫板的资本。俄国人出了6万鸟枪兵协助他,准噶尔战败之后,达赖喇嘛也向清政府求情。

其三主要是因为清朝的内部方略,建国初期清朝的施政重点主要还是在国内,在江南,没有把重心用到西北。直到雍正的时候,东边的台湾、南边的三藩等都解决了,开始用兵西北,设立军机处。同时,由于长期汉化,清朝八旗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已步入准格尔蒙古,所以才使得战线拉了这么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