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龍:著力解決農民建房難建房慢問題,讓老百姓住得舒心安心稱心

在“大走訪、大宣講、大解放”活動中,老舊住宅小區改造、農民建房、天然氣“三進”(進老舊小區、進農村新社區、進小餐飲店)是老百姓呼聲比較高,訴求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群眾有所呼、有所需,黨委政府就要有所應、有所為。

針對這些民生問題,市委書記祁海龍將深入現場、深入群眾開展密集調研。

農民建房難、建房慢是此次“大走訪、大宣講、大解放”活動中群眾反映最多的一個問題。今天上午,市委書記祁海龍來到新埭鎮就農民建房展開調研。祁海龍在調研中強調,農民住房改善問題非抓不可,我們一定要下決心把這件事辦好辦實,辦出成效,讓百姓住得舒心、安心、稱心,不斷提高生活的質量。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仲旭東陪同。

祁海龙:着力解决农民建房难建房慢问题,让老百姓住得舒心安心称心

祁海龍一行實地調研虹橋社區

祁海龙:着力解决农民建房难建房慢问题,让老百姓住得舒心安心称心

祁海龍一行實地調研魚圻塘社區

祁海龙:着力解决农民建房难建房慢问题,让老百姓住得舒心安心称心

祁海龍一行實地調研大寨河自然村

按照我市“1+X+n”的村莊布點規劃,祁海龍一行調研了“1”點上的虹橋社區,“X”點上的魚圻塘社區和“n”點上的大寨河自然村,詳細瞭解了新埭鎮在改善農民住房上的探索和做法,並聽取了改善農民住房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祁海龙:着力解决农民建房难建房慢问题,让老百姓住得舒心安心称心
祁海龙:着力解决农民建房难建房慢问题,让老百姓住得舒心安心称心

農民建房既是要事,又是急事

祁海龍說,安居樂業,“安居”是前提,如果安居得不到保障,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就高不了。在農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主要表現為住房問題,解決老百姓建房難、建房慢的問題,可提高黨委、政府的初心指數,更可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對於農民建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目前正在研究和制訂農村住房改善計劃,並將其作為近期要重點解決的民生問題之一。

農民建房既要規範,又要通暢

祁海龍說,老百姓建房是現實訴求,關鍵是“疏堵結合”、暢通渠道,有序引導、規範管理,防止無序違建。要“先規劃後建設”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入、土地流轉力度的加大,農村生產方式的改變帶來了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有必要按照“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對“1+X+n”村莊布點規劃進行優化調整,做大做優“1”,參照商品房的標準建設公寓房,引導集中居住、規模集聚;加快完善“X”,通過基礎設施、基本功能的完善,增強吸引力;適當增加“n”,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特色村落保護,科學論證增加的“n”點。要“先規範後建設”。堅持分類指導,加強頂層設計,公寓房的建設要規範,注重戶型設計,完善公共配套,讓農民更接受。“X”點和“n”點的農房設計要規範,房型、戶型、風貌要廣泛徵求百姓的意見,建設一批留得住鄉愁的特色民居。要“先審批後建設”堅持“四公開”,嚴格落實“四到場”指導。

農民建房既要保障,又要引導

祁海龍說,平湖土地資源要素十分有限,要科學平衡經濟發展與農民建房的關係,努力實現老百姓有獲得感,土地資源能夠節約下來,地方經濟得到發展多方共贏。統籌要有力,接下來我市將成立領導小組,加強對農民建房的統籌、指導和協調。保障要有力,市裡將統籌空間和計劃指標用於農民建房,同時對“X”點和“n”點的基礎設施投入也會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引導要有力,土地流轉後,土地對農民的束縛日趨減弱,要通過政策引導,讓農民更好地轉變觀念,更多地選擇高品質的公寓房居住方式。

供稿:嘉興日報社平湖分社 顧磊

供圖:平湖市新媒體中心 劉維佳

監製:徐迪蘭

總監製:潘躍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