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山東|深培沃土,期待「獨角獸」

深培沃土,期待“獨角獸”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解析·新一代信息技術篇

2018年春天,隨著“中國獨角獸TOP100”等榜單的發佈,“山東為什麼沒有‘獨角獸’”成為熱議話題。無獨有偶,7月發佈的“2018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山東再次“掛零”。

形如白馬,御風急馳——在經濟轉型升級的當口,“獨角獸”備受關注。細看榜單不難發現,“獨角獸”們幾乎都插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翅膀。確切地說,不獨“獨角獸”,在信息技術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的今天,那些超出同業實現躍升邁向卓越的企業,幾乎都離不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支撐甚至引領。而這一切,正是對創新的雙面考校:既需要科技的“硬支撐”,更需要開放思維的“軟定義”。

“硬”科技:

佈局前沿“功成不必在我”

8月5日,神威E級原型機在濟南落成啟用。為此,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副主任潘景山和同事們持續奔忙了許久。但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從神威E級原型機到神威E級計算機,中間還需要大約3年的研發期。無疑,爭取神威E級計算機的落地才是目標指向。

E級計算機是全世界公認的超級計算機界下一頂“皇冠”,擁有每秒百億億次的浮點運算能力,性能要比現在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還高出8倍,中、美、日等國都在競相研發。在我國,已有近十個省市瞄準E級計算機展開競爭。

計算力是信息時代的基本生產力,尤其高性能計算,對於國家安全、經濟競爭力和應對科學挑戰的能力來說至關重要,若算力不足,很難維持科技發展的持續領先。在最新出爐的“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榜單中,美國超算“頂點”(Summit)以每秒12.23億億次的浮點運算速度奪冠,此前曾四連冠的中國“神威·太湖之光”位居亞軍。

也是在8月5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新址啟用,由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作為發起者和組織者的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獲批籌建。

量子技術在濟南的發展始於2011年,通過引進、合作,中國科學院量子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落地濟南高新區,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立,這一前沿技術在濟南落下“重子”。去年9月,中國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正式開通,濟南是其四大站點之一。

在不久前舉行的“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2018”上,山東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展示了“量子治霾”的“黑科技”。總經理趙勇說,用量子技術可以精確測量高空PM2.5等數據,突破目前常規的PM2.5測量方式的侷限性,從而協助實現霧霾“精準治理”。

今年3月,《山東省量子技術創新發展規劃(2018-2025年)》發佈,濟南市將量子科技發展列入重點打造的十大千億級產業之一,加快推進其產業化應用,“濟南·量子谷”規劃已於4月正式啟動。

而據潘景山介紹,神威E級原型機啟用後,山東超算的應用領域,將從國家安全、氣候氣象預報、海洋等國家戰略領域,進一步拓展到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醫療健康、金融計算、先進製造等領域。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作為全球科技的前沿領域,超算和量子技術對於普通人似乎都很遙遠,而濟南當年對這兩項具有前沿支撐性質的“硬”科技的提前佈局、大力支持,也曾引發爭議和質疑。儘管離應用的“百花吐芳”還有艱難的過程,但歷經時間磨礪,從“無中生有”到“含苞待放”,超算和量子技術都已在濟南紮下了根,並將成為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堅實支撐。

“軟”思維:

應用沃土呼喚創新“獨角獸”

一定程度上,“獨角獸”企業的分佈,代表了一個區域在新經濟中的活躍度、成長性和想象力。沒有“獨角獸”,不是因為山東的產業基礎不厚、市場需求不足,而是因為思維不活,創新路徑和組織形式未能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特點、新要求。思維定義了創新的層次,而技術只是實現創新的過程。發力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揮產業潛能,把握躍變機遇,改變刻不容緩。

記者採訪發現,一些可喜的變化正在發生。比如,農民在家門口進行全套體檢費用不超過35元、體檢報告現場可出,千里之外的主治醫師可以給患者檢測診病,並實現對慢病患者居家養老的醫療方案實時跟蹤、隨時調整,疑難雜症可以實現世界各地的醫學專家集中會診……這一今年捧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並吸引多家風投關注洽談的“物聯網醫療關鍵技術”項目,其研發團隊並不是研究醫藥學的,而是省科學院計算中心以舒明雷博士為首的一群年輕人。

省科學院黨委書記王英龍2012年提出應將物聯網、雲計算技術與醫療健康領域應用結合起來。計算機、通訊、軟件、自動化、生物醫學……這群專業各異的年輕人聚攏起來,堅韌攻關。正因為他們年輕,能敏感覺察、深刻體會現代社會需求的巨大變化。樣機做出來,除了選取的試點村莊、合作醫院,他們給有需要的父母親身試用,不斷提煉修改完善的方向。

3大服務平臺、22項發明專利、20餘款智能醫療終端……這條打通了的物聯網醫療新模式鏈條,已經進入更為複雜的產業化應用環節。好項目不愁嫁,資本紛至沓來,

下一步,考驗的將是與資本的融合能力、對市場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對互聯網時代創新產業化的駕馭能力。

當下,互聯網的競爭越來越“贏者通吃”。山東工業家底厚實,很多大企業都開發了自己的雲平臺,從自用角度,不乏高水平,但很少能談上對行業的整合和溢出作用。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認為,對於山東,錯過了消費互聯網,一定不可再錯過正在起勢的工業互聯網。未來2-3年是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擴張發展的戰略窗口期,機遇稍縱即逝,發展迫在眉睫,我省需抓住機會,精心謀劃。

“全國都在搞,問題是誰真的在搞,搞得真有用,真把大數據、雲計算的力量加入實體中去。”浪潮雲服務集團總經理宋若翔認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關鍵就在於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底層架構。技術創新的框架已然搭起了,產業的框架該如何延拓?浪潮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提出:浪潮將在高端服務器贏得的加速發展機遇上,進一步向“雲+數”轉型。今年3月,浪潮牽頭成立山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旨在通過融合發展,推動山東智能製造。

塑“名片”:

拓點成面放大聚集效應

盤點全省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現狀,亮點有,卻很難從點變成帶、變成面,缺乏像杭州電商、武漢“光谷”、貴陽大數據這樣真正能夠對高端資源形成虹吸效應的區域名片。根據工信部公佈的數據,山東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的專利申請量不及廣東的1/4、江蘇的1/2,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都有較大差距。產業競爭力、效益水平更是有待提升:全省信息技術產業80%以上企業從事代工製造和組裝加工貿易,總體上仍處於價值鏈中低端,即便全省6家入圍全國電子百強的企業,平均利潤率也僅為6%。

鍛造區域名片,既需要市場的創新力量,也需要政府的戰略佈局和推動,需要在一個個點上集聚體量、能力,從而突破帶動,而不是面面俱到、貪大求全。

今年,青島開始在集成電路領域集中發力。5月18日,由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投資設立、國內首個CIDM集成電路項目在西海岸新區開工建設。這是素有“中國半導體之父”之稱的中芯國際創辦人張汝京第三次創業,項目最終落地青島,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據悉,該項目一期、二期總投資約150億元,其中一期總投資約78億元,建成後可以實現8英寸芯片、12英寸芯片、光掩膜版等集成電路產品的量產。活動當天,芯恩還與8家集成電路產業知名企業簽約,攜手打造國際芯片產業園。同時,還將與青島大學合辦“微納科技技術學院”,為產業發展培養人才。

CIDM集成電路項目經濟、社會效益顯著,不僅能彌補我省集成電路產業空白,通過提升高端製造業核心配件國產配套率,還將支撐我省乃至全國家電、汽車、機械製造等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此外,中科院青島EDA中心4月落戶青島市嶗山區,為全省首家EDA中心。7月,2018年國際集成電路產業投資(青島)峰會在青島舉行,即墨區人民政府、青島城投集團與耐威科技、泰睿思、矽力傑等全球知名半導體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將在青島微電子產業園建設12英寸先進模擬芯片集成電路產業基地、OLED面板設備製造、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等多個項目,集聚態勢初顯。

打造區域名片,不能忽視軟環境、軟實力的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突出特點,就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我們正在親歷一場時代的變革,這種變革不僅是技術的變革,更是思維方式的變革,唯有打破邊界,重構要素,才能釋放計算力,激活各行各業。

堅持自主創新,勇攀科技高峰,劍指全球第一

掀起高端服務器的中國浪潮

 “十強”產業解析 · 新一代信息技術篇

“再利用5年時間,浪潮要實現服務器全球第一的戰略目標,使中國計算力享譽世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浪潮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的這句話令人不由得重新審視浪潮,這家更多地居於一派繁華的互聯網應用背後的企業。

服務器,現代信息社會的基礎性產業。當城市裡人們越來越習慣只需要拿上手機就出門,掃碼支付、網約車、共享單車、外賣、網購……這一切網絡應用的背後,都離不開服務器的強力支撐。隨著當前人類社會由信息化向智能化攀升,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應用,對服務器的發展也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和需求。而高端服務器,正是現代計算機產業“皇冠上的寶石”、最為核心的裝備,承擔著銀行交易、證券報價等大規模交易系統等,在金融、電信等關鍵領域無可替代,一旦無法正常運行,將會產生巨大經濟損失,甚至直接威脅到社會安定和經濟安全。

2010年,完全自主研發的浪潮K1問世,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掌握最新“高端服務器”技術的國家,讓“中國的核心繫統跑在中國自己的平臺上”、實現信息化時代核心裝備的自主可控成為可能,2015年1月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為近年來計算機領域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科技大獎。

“掌握高端服務器核心技術是浪潮人十幾年的夢想。能有機會去實現夢想,拼了命也值得!”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說。K1的背後,是浪潮460位工程師4年夜以繼日的奮鬥。研發K1,是一項極其龐大、複雜、精細的工程。比如其中的計算板卡,在只有50cm×60cm的狹小面積上,有40000個管腳,20層佈線,這方寸之間千針萬線,一條線出錯就會造成飛線甚至主板報廢。

K1的可靠性高達99.999%,意味著全年非正常停機時間不到5分鐘,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到2013年底,浪潮K1實現了金融、電信、能源、交通、政府、稅務、公安、社保的行業突破,成功打開長期被國際巨頭所把持的固有陣地。

“1”意味著起點。在浪潮K1研發成功的6年後,2016年,耗資12億元,投入600位工程師參與研發的新一代高端服務器、以銀河系最遙遠的星團命名的浪潮M13發佈問世,其處理能力相當於3000臺通用服務器的總和,日處理交易量可達數十億筆,相當於兩至三個大型商業銀行每天的總交易量,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在線交易處理性能最強的單機服務器系統。據介紹,M13系統性能比K1提高了10倍,能研發K1的全球有5家公司,但能研發M13這類產品的,全球只有IBM和浪潮兩家公司!

目前,浪潮在服務器研發、生產方面具備了全球化的運營體系,在美國、歐洲、韓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份額增長穩健,業務覆蓋了113個國家和地區。浪潮服務器位列世界第三,蟬聯中國第一。

身處快速變化的行業,孫丕恕意識到,計算力需求正在加速爆發,中國與美國正在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領跑者,這將成為浪潮再次實現轉型發展的機遇。他表示,浪潮今後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在服務器產業優勢基礎上,朝著“雲、數、智”的新型互聯網模式加速發展,努力推動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致力於成為數字中國時代下的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

來源:http://ganzhishandong.com

感知山東|深培沃土,期待“獨角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