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到底要怎麼處理伊朗?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美國到底要怎麼處理伊朗?從內心裡,美國對於不和自己一條心的國家都想制服。使用的辦法無非就是這麼幾個:警告威脅、經濟制裁、經濟封鎖、軍事威脅、支持和鼓動反對派鬧事進行顏色革命、局部軍事打擊、支持反對派武裝武力奪取政權、入侵顛覆政權,等等。伊拉克薩達姆被打敗了,利比亞卡扎菲被打死了,伊朗也被制裁多時了。

針對哪個國家採取什麼措施,美國有個智庫,或者說有一整套的理論和策略。能打的終會打,不能打的也要經濟制裁,口誅筆伐,政治軍事施壓,讓對手喘不過氣來。在解決了伊拉克、利比亞之後,伊朗就成為美國時刻要收拾的眼中釘,肉中刺。顛覆伊朗的政權是美國的一貫方針,只是在找合適的時機而已。

美國打不打伊朗,在於美國國內的民心和政治經濟形勢,也在於伊朗的實力。從目前看,美國打伊朗,沒有地利,沒有人和,也沒有天時。此外,美國正在特朗普的領導下折騰世界,也折騰自己,所以,政局不是很穩當。美國及其盟友的政治經濟形勢也不是十分樂觀。還有伊朗背後可能有俄羅斯背後的堅定支持。這些都是美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因此,美國打伊朗的心有,但沒有打伊朗的膽子和條件。伊朗政府現在很聰明,知道美國沒這個膽子和條件,所以,就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來應對美國的訛詐和威脅。美國也沒招了。現在雙方都騎虎難下了。當然,和談的主動權在美國手裡。就看美國的特朗普能找到什麼樣的臺階下了。

綜合以上分析,美國最後還會迴歸到和談的桌子上來。伊朗經過多年的制裁,經濟也不是很好,所以也不想就這樣對抗下去。都想過好日子。因此,最終的結局是找一個第三方,或者原來簽訂協議的各方,來撮合一下美國和伊朗兩方,各自退一步,海闊天空。彼此都做些妥協退讓了事。當然,伊朗的退讓是有限的,不痛不癢的。因為之前該退讓的都退讓了,進一步退讓的餘地就很少了。


天地人是小阿彌陀佛


看過印度三哥挑逗眼鏡蛇的圖片吧,特朗普現在對自己的實力有足夠的自信,吹著“史上最高級別經濟制裁”的笛音,讓伊朗隨之起舞,雖然被咬是小概率事件,但只要咬一口他就會很痛!


美國到底要怎麼處理伊朗,取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現在已經很明顯

如果美國指責伊朗現政權是個專制政權的話,那麼它在1953年推翻了伊朗民選的摩薩臺政府而扶植巴列維上臺又作何解釋呢?國家利益就是國家利益,不要打著“民主”、“人權”的幌子來塗脂抹粉。特朗普在今年更換了國務卿和任命新的國家安全顧問後,美國政府的中東戰略重點已經很明顯的由敘利亞轉向伊朗。在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和蓬佩奧提出了的伊朗問題“12條”以後,美國對伊朗的策略已經很明顯:通過軍事壓力、外交孤立和經濟制裁的極限施壓策略,削弱伊朗國力,進而推翻伊朗現政權。這個戰略又分為幾步:先是削弱和限制伊朗的核能力和彈道導彈能力,這畢竟是能夠直接威脅到美國和其中東盟友安全的,說白了就是要求伊朗在禁慾(遵守伊朗核協議)的基礎上“揮刀自宮”。繼而削弱伊朗的地區影響力,要求伊朗從敘利亞撤軍、停止對也門胡塞武裝、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哈馬斯和真主黨的支持。把伊朗好不容易建立的“什葉派之弧”給拆散,逐步失去什葉派帶頭大哥的地位,要“毀容”。

終極目標是推翻伊朗現政權,建立一個親西方的“民主”政權,拔掉俄羅斯的中東戰略支點


特朗普這種“極限施壓”策略有很大風險,被眼鏡蛇咬一下可能會要命

特朗普政府外交行動的特點是“說大話、使小錢”(這和某中超“豪門”俱樂部的風格類似),他既想從伊朗身上獲得巨大的戰略收益,卻又不想或者沒有做好承擔巨大風險的準備,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呢?

他的“極限施壓”策略已經起了效果,波斯眼鏡蛇跟著他的魔笛翩翩起舞,特朗普也陶醉在自己的表演中。但其中的風險已經在集聚和擴大:一是對於一個經濟上高度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封鎖石油出口無疑是想扼殺伊朗,垂死掙扎的爆發力會很強,一旦局勢失控,僅靠一個航母編隊是無法有效應對的。二是伊朗國內雖然有內亂的跡象,但宗教保守勢力同樣很強,不要低估了宗教狂熱和民粹主義推動下的民族凝聚力,現在是一個相對溫和的魯哈尼執政,如果他被一個宗教狂熱分子替換,那美國現有的收益都無法提現,以後處理伊朗問題的成本會更高。三是一旦伊朗現政權被推翻,被統一壓制的極端勢力可能會對美國的全球安全構成威脅。四是美俄對抗升級的風險。伊朗不是伊拉克、不是利比亞、不是敘利亞,那可是什葉派的領袖國家,俄羅斯對敘利亞尚且如此力挺,對於更重要的戰略支點伊朗肯定要全力支持。


特朗普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家,也沒有應對複雜局勢的能力,伊朗也不可能都按照他的設想去演。一旦伊朗局勢崩盤怎麼辦?雖然伊朗現政權沒有毀滅美國的能力,但是毀滅特朗普政府的能力還是有的,再來一場類似越戰的衝突,那特朗普就不用考慮如何連任了。


雲霄飛翼78


“中東防務觀察”網站8月9日報道,作為對伊朗施加壓力的最新舉措,美海軍正在向伊朗周邊海域派出更多的航母,斯坦尼斯號和華盛頓號航母都在星夜兼程,之前派出中東的“埃塞克斯”號黃蜂級攻擊艦已抵達相關海域。雖然“埃塞克斯”號黃蜂級攻擊艦並非真正的航母,但是此次搭載的是F35B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戰鬥力不亞於一艘核動力航母。

按照老美的慣例,當一個地區同時聚齊三艘航母時就必有大動作。這次中東之虎被戰爭陰雲籠罩或難逃一戰了。

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舉行了近20年來規模最大的海上軍演,數十艘水面攻擊艦艇進行了對海打擊和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科目的演練。在演習前,老美就得到了消息並把部署在波斯灣的幾乎所有艦艇都撤離到阿拉伯海巡航待命,僅留下一艘宙斯盾驅逐艦“沙利文”號堅守,主要任務是監視波斯灣局勢和伊朗軍演動態趨勢。雖然美方稱不懼伊朗的封鎖戰術,但最後時刻還是選擇了主動避險。

由於美國承諾在11月4號說服其他國家停止購買伊朗石油,所以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完全是一拍兩散的冒險戰略。毋庸置疑,伊朗可以先發制人的實施封鎖破交戰,但老美稱有信心很快解除伊朗軍事封鎖也並非虛言。


封閉重要海上通道(戰略海峽/水道)是“破交戰”的重要手段。伊朗對美軍最具威懾力的戰術不是靠軍艦和導彈“艱難地”封鎖海峽,而是必要時在霍爾木茲海峽最狹窄處擊沉多艘大型油輪堵死航道。

而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只有一個,就是雙方各自準備付出怎樣的代價。美伊兩國交惡這麼多年,五角大樓從來都不缺對伊朗的戰爭方案,唯一缺少的是付諸實施的勇氣和信心。有學者稱,如果要對伊朗展開軍事打擊行動,那麼除了美英之外,其他盟國尤其是歐盟的北約成員國的力量將很難藉助。而早前美國前國務卿克里曾在外交論壇上強調過,軍事打擊伊朗是一個明顯的陷阱。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7月27日透露,美國已經做好了空襲伊朗的準備。澳大利亞高層官員也放話,美國準備轟炸伊朗核設施,“打虎”行動最快可能於8月份展開。不過該報道說法剛出來就遭到了美方否認。分析指出,搞不清楚是澳大利亞這個重要盟友洩露了軍機,還是根本就沒有這個計劃。伊朗多名將軍針對該戰爭威懾消息回應稱不懼威脅。


高峰軍事觀察


熟悉的味道,熟悉的特朗普手法:“極限施壓”!

只不過,這一次不是針對中、歐等國的貿易領域,針對的是宿敵伊朗。

伊朗在過去40年裡,一直在抵抗美國的大棒,這次“特朗普版”的大棒,來勢洶洶,發誓要改變德黑蘭的行為。

從美國5月8號退出《伊朗核協議》後,已對38個和伊朗相關的個人和實體,實施了6輪制裁。

對於奧巴馬時期的核協議,特朗普認為,其實是“給伊朗發展和繼續其不可容忍的行為留了後門”,根本無法令伊朗收斂其行為。

在特朗普看來,這種處理方式,與其說是與伊朗協商求其改變,不如說是一種綏靖。

解決辦法,推到,重來!

退出核協議,並非一退了之,後續“重棒”是在180天內,重新實施對伊朗的制裁,通過向伊朗政權施加經濟壓力,以尋求全面、持久解決“伊朗威脅”,包括髮展和擴散導彈及其它非對稱武器和常規武器、發動地區軍事行為、支持恐怖組織,以及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衛隊的行動。

特朗普步步緊逼。

第一步,8月7日,重啟對伊朗“非能源領域”制裁。

第二步,11月5號,重啟對伊朗石油等“能源領域”制裁。

從特朗普政府上臺後,一共針對145個同伊朗相關的個人和實體,實施了17輪制裁。

針對第一步制裁,特朗普發表聲明說,已簽署行政令,重啟在奧巴馬版《伊朗核協議》下被取消的部分對伊朗制裁。

制裁內容包括,針對伊朗汽車行業、黃金等貴金屬交易,工業用石墨、鋼、鋁、煤炭和軟件,伊朗貨幣相關交易,以及伊朗政府發行主權債務和購買美元等相關活動。

下一階段,美國將於11月5號,重啟在《伊核協議》下被取消的能源領域,主要針對伊朗港口運營商和能源、航運、造船業,與石油有關的交易,以及外國金融機構與伊朗央行的交易。

特朗普在聲明中,敦促所有國家,減少或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警告未能停止同伊朗交易活動的個人或實體,可能會面臨嚴重後果。 美國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將伊朗石油出口降到零。

與關稅問題相似,美國無意給予豁免,如果有個別國家或企業需要豁免申請,會視個案的申請情況進行逐個處理。

美國官方多次強調,制裁並不是要強行顛覆伊朗政權,而是尋求改變伊朗政府的行為方式。

特朗普在推特中表明,伊朗的經濟快速崩壞,是不是願意會談,伊朗自己看著辦。

特朗普其實是想廢掉奧巴馬時期簽署的伊朗核協議,重起爐灶,簽訂一個“特朗普版”的核協議,從而結束伊朗在中東地區的“野心”和“暴力輸出”,並切斷伊朗人通往核國家的途徑。

到底要怎麼處理伊朗,一句話就是按照特朗普方式改造伊朗。

但這是單方面、一廂情願式的,繼承了波斯帝國榮耀的伊朗人向來視尊嚴為生命,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在抗美中成長壯大,這一次,他們會吞下特朗普的“良藥”嗎?(完)


蔣曉峰Terry


開戰倒是不至於,美國只是在逼迫伊朗重新簽署一份符合美國核心利益的協議。


特朗普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商人,他一直致力於付出最小的代價,來獲取最大的利益。

我們一開始可能會覺得他很無腦,做很多兩敗俱傷的事情,但是我們回頭一看,又會發現,他是個聰明人,做的許多決策都把美國的利益最大化了。

這一點,無論從美歐貿易戰還是他退出各種協會都能看出來。

說回伊朗

2005年8月,伊朗鷹派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上臺後不久,就在聯合國發表公開演講,著重指出伊朗有權對核能進行相關研究。

隨後便建立了一系列原子能設施。

▲(艾哈邁迪內賈德)

各國隨即對伊朗進行了一系列的制裁。

經過長達十年的談判,2015年,伊朗和相關6國簽訂了核協議,初步協議內容包括,伊朗不得進行5%以上丰度的鈾濃縮,停止建設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允許國際組織對其進行更多核查,有關六國將不追加對伊新制裁併鬆綁部分現有制裁。 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朗核協議

但是,特朗普在2018年,公然退出了這個協議,並且對伊朗進行了新一輪的制裁。

▲特朗普退出核協議當天留影

這樣做也並不是說,美國拿伊朗沒辦法,美國只是想伊朗重新籤一份協議。

美國不滿的原因就是伊朗在伊核協議失效後仍然可以發展核武器和彈道導彈,這是世界警察最不能容忍的行為。

前面說到,美國應該不會和伊朗開戰,畢竟這個代價太大,波斯民族不是那麼好征服的,搞不好又是另外一個阿富汗。

他現在在做的,就是繼續孤立和制裁伊朗,讓伊朗的經濟雪上加霜,

特朗普覺得,一旦伊朗熬不住餓了,自然就會放下刀子,換取糧食。


青年視紀


這個問題或應該是“美國到底要怎麼對付伊朗?”才合適。美國和伊朗相比,雖然絕不屬於一個量級,但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不僅是我們一貫堅持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而且,伊朗自從和美國鬧翻40年來,雖然一直被美國製裁,還經歷了兩伊戰爭,人員、國力損失慘重,但後來因為薩達姆(遜尼派)被滅,蘇聯解體,阿薩拜疆和塔吉克斯坦的建立,由此在它的東西兩側都鞏固了什葉派的力量,擴大了伊朗的文化勢力範圍,經濟上也因為能源價格的飆升獲利很大。因此,伊朗在當今世界也並非一個弱弱的小國,加上有16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盛產石油和扼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美國就更不能把它隨意處置了。

在美國已宣佈於8月7日重啟對伊朗制裁的同時,歐盟當即也宣佈了反對美國這一做法的措施,更新“阻斷法令”,對抗美國的意圖再明顯不過。按照歐盟的此法令,美國對別國的制裁殃及歐盟企業時,則這些企業無需遵守美國的制裁法案,還可以索賠經濟損失。歐盟方面稱,將力爭採取切實措施,與伊朗在關鍵經濟領域展開合作,尤其是銀行金融、貿易投資、石油、交通等領域。即今後只要伊朗繼續履行伊核問題相關承諾,歐盟就將繼續全面有效落實伊核協議。此外,俄羅斯和中國也是伊核協議的簽署方,也都反對特朗普所代表的美國言而無信之舉。加上特朗普並無膽量悍然發動對伊朗的戰爭,因此,美國依靠所謂的強權有效對付伊朗的工具並不多。總之,伊朗並不是美國可以任意捏拿處置的對象。


人稱黎叔


感謝悟空小秘的邀請,以下由說武器、談人物、論天下的環球軍視原創作答!

首先,雙方都沒有商量和退步的餘地

伊朗問題目前來看短時間內解決不了,一方面伊朗內部強硬派給魯哈尼的壓力極大,這讓魯哈尼沒有跟特朗普協商和讓步的可能,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單方面高調撕毀伊核協議現在也是騎虎難下,為了所謂的大國面子只能進不能退,這就有了最新一輪對伊制裁的最後通牒日期。美國最後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逼迫伊朗向美國做出讓步,從而符合美國在中東的權力和利益。

其次,伊朗只能持續強硬以攻為守,獲取更多的國際輿論支持和談判籌碼

顯然伊朗總統魯哈尼屬於伊朗溫和派,上次簽署的伊核協議他就是頂著國內強硬派的壓力和奧巴馬籤的,沒想到伊朗的退讓不但沒有得到美國的理解,反而讓美國人變本加厲,這是伊朗國內目前對美伊矛盾看法的一個共識,所以,此刻伊朗退步是不可能的,這一點伊朗心知肚明,因此魯哈尼說拒絕了特朗普的八次見面請求,這倒不是說魯哈尼任性,而是他根本沒有任何談判的餘地,見面無益,因為上一份“伊核協議”已經是伊朗的底線了。一方面,伊朗唯有堅持和繼續強硬用以攻為守的方式獲取時間和空間。

另一方面,伊朗也在積極尋求國際輿論支持,上個月伊朗就將美國告上了海牙國際軍事法庭,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獲得國際輿論關注和支持,從而給美國施壓讓美國做出退步。

最後,美國不會對伊朗開戰,但會持續加大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和軍事圍堵,透過阿拉伯國家對伊朗進行武裝滲透和顛覆

美國短期內不會對伊朗動武,這個是肯定的,伊拉克戰爭之後美國國內反戰情緒異常激烈,這一點特朗普想要連任不能不顧及,畢竟選票都在他們手裡。

但是美國也不會放鬆對伊朗的制裁,放鬆和退步意味著美國大國地緣政治影響力的下降和衰弱,這個是美國不能接受的,伊拉克戰爭就是例子,這是一場勝利也毫無益處的戰爭,純粹是為了展示美國的中東大國存在而發動的一場戰爭。

接下來,美國會持續加大對伊制裁,外部通過經濟封鎖、政治孤立、軍事圍堵(為此還專門成立了阿拉伯版北約組織)三板斧進行,內部實行策劃、扶持親美的反對派勢力,達到顛覆伊朗政權的目的。


如果有不同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分享!


環球軍視


美國要怎麼處理伊朗?很簡單,它要讓伊朗變成第二個沙特,或者說是1979年之前的巴列維王朝那樣的伊朗。這是美國對伊朗的終極目標。


美國對其他更大的對手的終策略是制死,因為只要他不死就是對美國的全球霸權永遠的威脅;而對伊郎則只要制服,使它成為美國經濟霸權的一根更有力的支柱,軍事霸權內中東地緣上一個更強固的支點,由此而滿足美國全球霸權的根本需求。

特朗普政府的對伊策略是為其全球戰略服務的。由於美國的經濟現狀使它的綜合國力大打折扣,這一點已經在烏克蘭、敘利亞以及伊朗本身這裡得到了充份證實,面對北極熊的強勢介入,使美國的中東戰略屢遭重創,面對波斯人的勢力擴張,美國卻一籌莫展,都是由於美國的經濟現狀拖著強大美軍的後腿,讓美國在全球稱霸道路上已經無所適從。美國的經濟已經走到了接近崩潰的邊緣,這體現在其國家債務上,就更加明顯,更加令人堪憂,特朗普正試圖扭轉這一切,讓美國再次偉大,所以他發動了對全世界的貿易戰。



而伊朗的原油出口正是其對手經濟領域的七寸,同時也是石油美元霸權的強烈需求,美國就是要把伊油出口納入到它原油期貨交易市場(WTl)體系內,給對手釜底抽薪,讓世界的石油消費被迫進入這個體系,接受石油美元的剝削擺佈,為美元霸權續命,為美國經濟續命,維護美國對世界的經濟殖民。與此同時把伊朗收編為沙特那樣的盟友,為此美國甚至會允許伊朗在中東的現實地位,做為制衡沙特的工具,防止沙特在自己海合會盟友圈裡一家獨大,更利於美國對該中東的操控,支撐其全球霸權戰略,讓美國再次偉大。



美國近段時間在打擊伊朗石油出口方面,可謂是火力全開,竭盡全力,一波接一波造勢,一手接一手出招,已經嚇跑了歐洲日本的多數油企。它要讓伊油出口歸零看似其對伊朗、對世界恫嚇的口號,事實上也是其拚命爭取的目標,因為只有(要)做到如此才能(就)能為美國經濟續命,為美國全球霸權續命!為此,美國會不擇手段,很可能會不惜一切代價孤注一擲,豪賭一把,真的去摧毀伊油出口的油碼頭,讓伊油出口歸零,因為只要還有一家油企在繼續保持伊油貿易,這個口子會越開越大,讓美國的目標成泡影。



目前看來,美國此前的瘋狂表演確嚇跑了歐盟日本的一些軟骨頭,但對那些不懼美國虛張聲勢的真正的對手來說,這招沒用,伊油出口不堵死,那些嚇跑的大肥羊難免捲土重來,特朗普的計劃就全泡湯,貿易戰必輸無疑。這種情況下,不敢保證美國不採取那種孤注一擲的陰損招兒,把伊朗徹底制服,達成美國的最終目標。而所謂與伊朗重新談判,要徹底解除其核能力,閹割其彈道導彈打擊力,這些不過是美國的幌子,它在扯淡,這不是美國的核心目的,而是摟草打兔子順手牽羊而已,對此應該引起世界的足夠重視。


鐵嶺鋒


1.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很低。1979年,伊朗什葉派宗教領袖霍梅尼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如果美國可以對伊朗動武,為何近40年遲遲不動手。事實上,美國根本不願意對伊朗動武。首先,伊朗國情特殊、地形複雜,即使能夠很快打下來,又是一個“伊朗墳場”;其次,對伊朗動武,意味著美國要負責擁有8000萬人口、164.8萬平方公里伊朗的重建工作,再加上天文數字的軍費,美國得不償失;最後,伊朗緊扼霍爾木茲海峽,又有研發核武器的能力,必然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也是“投鼠忌器”。

2.美國最希望伊朗人推翻現有的什葉派政權。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損失慘重,此後,就沒有發動一起對外戰爭。在整個阿拉伯之春運動中,美國都是間接參與,例如在敘利亞支持遜尼派反政府武裝。對於伊朗,美國最希望通過經濟制裁,能夠讓伊朗內部出現問題,伊朗人民起來推翻什葉派政權。如此一來,美國既能夠去掉心腹大患,又不需要耗費軍費,可謂一舉兩得。

3.美國對伊朗比較現實的要求,伊朗放棄核武器、放棄在中東搞“宗教革命”。

事實上,伊朗神權統治相對鞏固,想要從內部推翻,難度太大。現實一點,美國希望伊朗徹底放棄發展核武器計劃,從敘利亞撤軍、不再幹涉伊拉克內政、不再對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進行支持。這也是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的主要目的,也都包含在了蓬佩奧的“12項要求”之中。伊朗一天不答應這些條件,美國就會繼續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

歡迎大家討論,伊朗最後悔服軟嗎?


美國觀察室


說白了這個問題還是打不打動不動手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說可能,還是不能絕對排除的。而且近期還有組建八國聯軍的說法,這種可能大嗎?美國組建了新八國聯軍,百萬大軍壓境從三面進行包圍,那伊朗肯定插翅難飛。然而,新八國聯軍在哪?百萬大軍又在哪?美國會如何處理伊朗呢?

美國近段時間確實在牽頭組建中東版北約,沙特等與伊朗交惡的國家也確實對此想法興趣十足。然而,所謂的中東版北約並不能算是“異軍突起”,美國明裡暗裡聯合中東國家對付伊朗早就是“常規操作”了,新八國聯軍不過是一個虛張聲勢的名號罷了,是噱頭大於實際的產物,旨在通過外交圍堵給伊朗製造壓力。

說白了,咬人的狗不叫,美國近日來一系列的軍事威脅彷彿在向伊朗高喊,“我要打你了啊”、“我真的要打你了啊”、“我真的真的要打你了啊”,這份高調反而暴露了美國不想發動戰爭的心理。

新八國聯軍是虛張聲勢,百萬大軍三面圍堵更是無稽之談。真要發動戰爭,肯衝鋒陷陣的是少數,在後面搖旗吶喊的是多數。真有願意跟伊朗兵戎相見的(例如以色列),前提也得是美國站出來當領頭羊,精明的猶太人不會放任自己充當炮灰的角色。

說一千道一萬,美國目前動手打伊朗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真要發動戰爭,美國有可能被拖入泥沼不說,伊朗人民對國家領導人的怨言也會通通轉化為對美國的憤怒,一個團結的伊朗無疑是美國不想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