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鄧鐵梅被捕後,在日本軍官的摺扇上寫下14個大字

在遼寧省鳳城市郊的南山腳下,有一座刻有“鄧鐵梅、苗可秀永垂不朽”字樣的墓碑,他們是鳳城市有名的抗日英雄,為緬懷兩位英雄,“鄧鐵梅路”、“苗可秀街”在建國初期便在鳳城百姓中傳叫開來……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的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中,列舉了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而捐軀的民族英雄中,就有鄧鐵梅的名字。

抗日英雄鄧鐵梅被捕後,在日本軍官的摺扇上寫下14個大字

鄧鐵梅

目睹家破人亡,練成神槍手,任職期間屢被排擠

鄧鐵梅,原名鄧古儒,字鐵梅,1892年出生於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磨石峪村一個士紳家庭。7歲就讀於本村私塾,記憶超人,愛好聽故事和習武,其父常在茶餘飯後給孩子們講些朝代興亡的故事,鄧鐵梅自小就非常崇拜抗元英雄文天祥。

青少年時期的鄧鐵梅,正趕上喪權辱國的清朝政府將遼東地區劃為日俄戰爭的戰場,鄧鐵梅家鄉亦戰火不斷,當地土匪乘機蜂起,百姓飽受刀兵劫掠之苦。鄧鐵梅的祖父鄧榮昌是遼寧一帶有名的士紳,他不忍鄉里滿目瘡痍,民不聊生,組織民團,將土匪頭子黃義山抓獲送官。此舉與黃匪幫結仇,1906年6月,土匪約200餘人尋仇襲擊磨石峪村,鄧鐵梅的父親鄧繼新率眾奮起抗匪,與家人、親屬、團勇12人皆死於土匪刀槍之下,鄧家房舍盡數被焚。15歲的鐵梅目睹家破人亡的慘狀,誓志殲匪報仇。此後,拜師習武,不分冬夏只練得精通各種槍械,彈無虛發。

1917年,鄧鐵梅考入本溪湖警察教練所,畢業後分配到本溪縣警察大隊先後當巡警、班長。1921年調到鳳城縣警察大隊,先後任班長、大隊長、縣公安局長。擔任公安局長期間,剛正不阿的鄧鐵梅卻遭到了地方實力派的懷疑和排擠。1929年他被撤銷公安局長職務,調省警務處任督察員,仍遭排斥,於是他憤然辭去職務。1931年鄧鐵梅被調任牡丹江警察分署署長,不久又被革職,只好到瀋陽、錦州等地謀職。

“寧肯被打倒,也不能被嚇倒”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此時,窮困潦倒的鄧鐵梅正在錦州,他親眼目睹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給中華民族造成的嚴重後果。潰軍難民蜂擁而至,大批東北軍含淚撤進關內,到處是驚慌和混亂場面。這一切激起了鄧鐵梅的民族正氣,他氣憤地說:“政府無能當政,軍隊有土不守,真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我們寧肯被打倒,也不能被嚇倒,不能俯首甘當亡國奴。”他拜會了省警務處長黃顯聲,陳述了自己回遼東組織民眾進行武裝抗日的意見,得到了黃顯生的贊同和支持。於是,他和好友雲海清離開錦州,經瀋陽回到鳳城縣。

抗日英雄鄧鐵梅被捕後,在日本軍官的摺扇上寫下14個大字

日偽軍警焚燒房屋,驅趕百姓

10月中旬,鄧鐵梅同雲海清來到離縣城130華里的鳳城4區小湯溝顧家堡子。這是個地域偏僻的小山村,經過串聯,鄧鐵梅召集舊部,大家拿著鄧鐵梅親筆信分頭到各村聯絡,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發動民眾參加抗日,招募青年農民加入抗日隊伍。鄧鐵梅在鳳城、岫巖一帶素有聲望,加之農民要求抗日的情緒高昂,攜械響應的青壯年絡繹不絕。10月下旬的一天,鄧鐵梅在顧家堡子召開了東北民眾自衛軍成立大會,鄧鐵梅任自衛軍司令,會上鄧鐵梅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深得民心。由於民心所向,東北民眾自衛軍成立不到2個月的時間,隊伍迅速擴大,到1931年12月份人員已達到1500餘人,建制上分3個大隊和一個全由精壯漢子組成的大刀隊。

夜襲鳳城,痛擊日軍

東北民眾自衛軍成立後勢氣旺盛,鄧鐵梅抓住戰機,派人探知鳳城縣城的日本武裝和警察各有200餘人及兵力佈置情況後,作出夜襲鳳城縣城的戰鬥佈署。

1931年12月26日午夜,鄧鐵梅率部兵分兩路攻打鳳城。一路人馬攻鳳城車站、包圍鳳城警察署;另一路攻入城內,偽警察大隊狼狽逃竄。自衛軍把駐城內的日本守備隊西河小隊圍困在一個大院內,斷絕了城內和車站的聯絡,使其首尾不能相顧。抗日自衛軍一舉搗毀了偽縣衙、警察署;砸開了監獄,使被捕的愛國者獲釋;日本特務情報機關被砸爛,焚燒了裡面的鴉片、嗎啡等毒品。鳳城一役重創日偽軍,打死打傷日偽軍50餘名,繳獲步槍300多支,輕機槍3挺,迫擊炮兩門和大批子彈。日軍遭此痛擊,大為震動,《盛京時報》12月27日載文驚呼:“安奉線匪警頻傳,鳳凰城被襲焚,通訊斷絕,形勢嚴重。”

抗日英雄鄧鐵梅被捕後,在日本軍官的摺扇上寫下14個大字

東北抗日義勇軍

鄧鐵梅率部夜襲鳳城的勝利喜訊不脛而走,得到了東北各界人民群眾的交口讚譽,也引起了設在北平的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重視。1932年2月末,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派苗可秀等人到鄧部考察,後將鄧部統編為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第二十八路軍,任命鄧鐵梅為司令。同年7月,自衛軍移師龍王廟。在此,鄧鐵梅進一步完善了自衛軍的組織機構,健全了司令部下設的八大處,又成立了5個局,建立了2個廠,還在抗區發行了與小銀元等值使用的軍用鈔票——老鄧票。此外,同年秋,鄧鐵梅還採納了總參議苗可秀的建議,在尖山窯成立了軍官學校。

抗日英雄鄧鐵梅被捕後,在日本軍官的摺扇上寫下14個大字

鄧鐵梅在抗區發行的鈔票

自衛軍一成立,鄧鐵梅就向全體官兵約法三章:抗日救國,保民第一;不妥協,不投降;不擾民,不調戲婦女。為部隊制定了四大綱領:智、勇、仁、信。提出的鬥爭口號是:不愛錢,不怕死,軍民一體,抗日救國,收復失地。要求官兵們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驚擾人,不欺負人。還要做到“三願”:願吃剩飯,願睡涼炕,願給群眾幹活。為確保這些規章制度得以實施,自衛軍還特設了軍法處和政治處,專門負責向官兵和群眾宣傳抗日救國意識和自衛軍的宗旨、紀律,處理違紀官兵。人們擁戴這支隊伍,稱這支隊伍為“冷飯隊”,冒著生命危險千方百計地幫助這支隊伍。

抗日英雄鄧鐵梅被捕後,在日本軍官的摺扇上寫下14個大字

從1932年春季到八月間,鄧部義勇軍同日偽軍進行大、小戰鬥達百餘次之多,給敵人以沉重打擊,隊伍也有了很大發展,成為“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抗日武裝力量中的一支勁旅。義勇軍的發展,使敵人驚恐萬狀,遂秘密籌劃大規模的討伐。

敵軍瘋狂反撲,義勇軍浴血奮戰

1932年12月中旬,日軍調集重兵對三角抗區實行規模空前的大討伐。參加這次大討伐的日軍加上偽軍共一萬餘人。12月13日開始,向以龍王廟、尖山窯為中心的遊擊據點包圍過來。由於敵人兵力過於強大而集中,加之義勇軍又缺乏對付大規模“討伐”的戰鬥經驗,一開始即採取了分頭迎擊、處處設防的辦法,結果分散了兵力,龍王廟、尖山窯等許多據點相繼失守。鄧鐵梅率部北移,在馬道溝附近與苗可秀率領的學生大隊會合。整頓了隊伍,制定了退敵計劃。當時敵人主力在文家街、紅花嶺、尖山窯一線。文家街在哨子河以北,是通往尖山窯的要道。鄧部決定先攻擊文家街,然後反攻尖山窯。黃昏時,戰鬥打響了,自衛軍首先搶佔制高點,以輕重機槍壓制敵人火力,大刀隊和另一部自衛軍向村內進攻。一夜激戰,自衛軍發起多次衝鋒,攻入村內,日軍遺棄五十多具屍體和大量軍需物資後,向何家堡子、尖山窯方向狼狽逃竄。12月底,鄧鐵梅親自到陣地督戰,自衛軍戰士奮勇向前,激戰至第二日拂曉,敵人彈藥補充困難,放棄尖山窯向白旗堡撤走。至此尖山窯又回到民眾自衛軍手中。文家街、尖山窯兩戰之後,日偽軍開始撤退,義勇軍粉碎了敵人的第一次大討伐。

1933年4月5日,敵人開始了第二次大討伐。兵力更加集中,分多路向自衛軍猛撲,所到之處修據點,建公路,實行保甲連坐法,把義勇軍擠壓在龍王廟以北、白旗堡以南地區。隨後敵人逐漸收縮兵力,民眾自衛軍不斷遭到傷亡。最後撤至白旗堡以北的老平頂山上固守,部隊損失嚴重,有戰鬥力的部隊只剩下一千多人。民眾自衛軍的幾個遊擊據點又為日寇佔領,少數部隊只能在老平頂山、南尖山、帽盔山一帶的密林裡堅持鬥爭。

抗日英雄鄧鐵梅被捕後,在日本軍官的摺扇上寫下14個大字

日軍殘殺義勇軍戰士

在敵人後來的第三、第四次大討伐中,民眾自衛軍受到了很大損失。敵人實行歸屯並戶,斷絕民眾與義勇軍的一切聯繫。鄧部義勇軍冒著冰雪嚴寒,整日在深山密林裡遊動,缺衣缺食,軍火越來越少,使義勇軍整體活動越來越受限制,遂於1934年1月下旬,在岫巖境內牌坊溝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把東北民眾自衛軍改編成若干支隊,化整為零,開展小股部隊的遊擊活動。鄧鐵梅親率一支隊伍,隨時與其他支隊保持聯繫,指揮部隊不時出擊。幾年來,日軍連續進行大規模的“討伐”,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雖然義勇軍的據點被佔領,實力也受到很大損失,但始終不能消滅這支堅強的抗日武裝。於是,敵人進一步策劃從義勇軍內部打破缺口,秘密逮捕鄧鐵梅。

“五尺身軀何足惜,四省失地幾時收”

1934年5月,鄧鐵梅由於長期作戰的操勞,身患嚴重疾病,不能隨部隊活動。27日,鄧鐵梅秘密來到鳳城縣小蔡溝張家堡子親屬家中養病,被便衣暗殺隊偵知。30日,叛徒沈廷輔騙開房門,便衣隊一擁而進,將鄧鐵梅捕去。

鄧鐵梅被捕後,從鳳城押解到瀋陽,監禁在偽警備區司令部軍法處。監押期間,經常有一些日偽高級官吏對鄧鐵梅拉攏、軟化,以高官厚祿勸降。鄧鐵梅曾用絕食來拒絕敵人的拉攏,面對敵人的審訊,鄧鐵梅大義凜然,慷慨陳詞,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抒發自己抗日救國的偉大抱負。敵人讓他命令民眾自衛軍接受招撫,鄧鐵梅說:“凡在三角抗區的抗日武裝我都能指揮調動,鐵梅志在愛國,驅走日寇,推翻偽滿政府,光復祖國山河,生為中華人,死為中華鬼,不知其他。頭可斷,血可流,接受投降的命令絕對不能下。”鄧鐵梅還經常慷溉悲歌岳飛的《滿江紅》,書寫文天祥的《正氣歌》,以示自已不屈不降的決心。

有一天,一個日本軍官來到獄中,偽裝斯文地說了些佩服、敬仰之類的話,然後請鄧鐵梅在其摺扇上題字。鄧當即揮筆疾書了十四個字:“五尺身驅何足惜,四省失地幾時收”。表明了誓死的決心。日偽內部通報也稱:“鄧鐵梅已拋棄生死之念,求死更重於求生。”敵人見拉攏、軟化手段都不能絲毫動搖鄧鐵梅抗日救國的大志和民族氣節,便對鄧鐵梅下了毒手。

抗日英雄鄧鐵梅被捕後,在日本軍官的摺扇上寫下14個大字

鄧鐵梅在刑場上大義凜然

1934年9月28日夜,鄧鐵梅被日寇秘密殺害,時年42歲。

鄧鐵梅犧牲後,苗可秀扛起了三角抗區抗日大旗,率領著另一支抗日隊伍——中國少年鐵血軍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更頑強、更壯烈的鬥爭。

抗日英雄鄧鐵梅被捕後,在日本軍官的摺扇上寫下14個大字

鄧鐵梅和苗可秀雕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