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30年內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超越美國,對此你怎麼看?

杜達特洛夫斯基


美國能夠稱霸世界多年,這既有歷史機遇、地理位置優勢等方面的緣故;但更主要還是依靠美國“三權分立”制度的優越性使然。



準確地說,未來30年內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超越美國的地位。但是新興市場的崛起速度確實是勢不可擋的,而這也正是特朗普政府挑起全球經濟史上最大貿易戰的目的所在,維護美國世界霸權地位不被超越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終極目標。

也就是說,美國霸權地位並非萬年永固的,隨著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已經讓美國有所顧忌。而特朗普上臺後,極力遏制對手崛起就成為美國優先的政治轉變。近日在聯大的發言也可以看得出來,特朗普說任何國家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美國就是要反對全球主義而走單邊主義。往深層次說,就是特朗普對美國霸權地位的維護不擇手段。


想當年,超英趕美曾經多麼熟悉的口號,而今英國已被我們遠遠地甩開了,但是距離超越美國的路還真的很遙遠。

說實話,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是目前最有希望能在未來數十年超過美國的國家。但這裡的超越也僅僅是指經濟體量上,絕不可能在綜合實力上完全取代。

眾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在以美元為推動力的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始終是受益最大的。且美國自從1894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後,至今沒有改變過。按照當前經濟增長率4.2%計算,已經成為地球上第一個突破20萬億美元大關的國家。


另外,美國還是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更是第一大服務貿易國。美國的科技、金融和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優勢處於絕對領先的世界地位。就拿美元世界貨幣地位來看,去年以美元結算的國際貿易比例就高達62%以上。這些優勢並非幾十年能夠超越的!

美國除了在經濟、貿易和科技等方面的領先,還是全球第一軍事強國,僅僅是年度軍費開支就高達7000億美元,是俄羅斯的十四倍還多。而且戰後以來,美國擁有世界秩序和大部分規則的制定權,就拿現在的貿易戰來說,特朗普政府正在試圖重塑新的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以達到遏制對手崛起的機會。


美國主導的北約組織更是西方世界最強大的軍事聯盟集團,對於全球地緣政治影響力是巨大的,美國擁有的國際外交話語權和普世價值觀都是短期內無法超越的。

不過,美國頤指氣使慣了,再加上一意孤行的霸權主義行徑。長此以往,國雖大,好戰必亡!


東震木


個人以為,大家認為三十年後中國可以趕上美國,是中肯的認識,符合鄧小平鄧公的判斷。但是有三點我們必須清醒認識:

1、所謂三十年趕上,是因為我們後進國家的學習能力,後進者通過學習先進者既有經驗技術,可以更小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追趕,但是,隨著差距的縮小,相對速度也會越來越慢。尤其是我們前邊幾十年相對處於開放體系,能夠有獲取技術經驗的機會,後邊進入核心區深水區,獲取尖端科技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少。

2、美國獨霸全球是有原因的。這個國家確實具有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吸引力、凝聚力。美國匯聚天下精英於一體,世間人才大多歸其;美國系統性掌握現代領先科技,執人類自然科學之牛耳;美國社會治理效率非常高國家效能特別優秀;美國的思想文化在當今世界是影響力最大的。它的科技、人才、機制、文化優勢,我們要趕超,恐怕比經濟趕超要更多的時間。因此,三十年趕上可以預期,三十年超過不敢妄言。

3、三十年趕超還需要的條件是:我們一直在正確的軌道和狀態,沒有自己折騰;美國對追趕者的防範和我們的反抗,最後能夠達成妥協平衡;我們自己沒有遭遇較大的天災人禍或者戰爭。


不覺有閒情


題目是:有人說三十年內,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超越美國,對此你怎麼看?

提問雖然是指的是任何國家,但說白了這個任何國家,事實上就是單指中國,拋開中國的任何國家就目前而言,單以GDP而論,與美國差距太大,30年內趕上都遙不可及,更別說超越美國了。那麼來看中國的情況,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首席經濟師約翰.霍克斯沃斯分析,2050年,E7即:七大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墨西哥、俄羅斯、土耳其7國,經濟總量將佔全球經濟的5成,而現在的G7國家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7國,經濟總量將縮減至2成,說明很看好新興市場國家,其潛力巨大。若不以匯率,而以購買力評價來計算GDP,中國在2016年經濟總量就以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但是,很多人都對以購買力平價計算GDP,認為有失偏頗,有失公允,這樣嚴重高估了中國的GDP。

到2050年,單就GDP而言,肯定是超過美國許多了,還有很多經濟學家指出,2030年中國在經濟規模總量上,就將全面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應該也是可能做到的。

關鍵在於,一,人均創造GDP上,中國無法超越美國,二,科技整體實力上,無法超越美國,三,科技創新能力上無法超越美國,四,軍事整體實力上無法超越美國。同時就國家“三步走”、“兩個一百年”的國家戰略定位,也僅是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說明國家對本世紀中葉的2050年,有比較清醒、明智、正確的認知和設想!

綜上所述,應該說,三十年內任何國家無法超越美國,這一說法是中肯的、合理的、正確的。


真石


如果比的是綜合國力的話,我認為這句話是沒有疑問的,別說30年甚至50年之內,沒有哪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可以超越美國。但是在某些領域,現在的美國已經被多個國家超越了。

冷戰結束至今20多年,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他的超級力量體現在多個方面,軍事、經濟、科技、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實力均是全球領先。他在全球各個領域的影響力無處不在。

今天的幾個強國,也可以稱之為潛在超級大國,比如德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印度等,只能在某項領域,甚至在某個領域的一部分達到了美國的水平,論綜合實力,誰都差的很遠。就是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在內的歐盟,也沒有辦法在政治、外交、軍事、科技、經濟等領域和美國相抗衡。比如,有28個成員國人口大5億多的歐盟2017年GDP為172777億美元,和美國的193906億美元相比低了11%。

在未來的30年,中國或許可以從經濟和科技兩個方面對美國做一做挑戰。目前中國是經濟規模和科技投入、科技專利數量最接近美國的一個國家。而且中國的增速,包括經濟的增速和對科技投入,科研人員數量增長的速度也遠遠快於美國。這兩個方面的快速增長就為中國對美國發起挑戰,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017年中國大陸GDP為122377億美元,達到了美國63%的水平。這是二戰以來,除了日本之外的第二個達到美國如此水平的國家。根據達到數研究機構的預測,中國將在2030年左右在經濟規模上超過美國。如果採用購買力平價方法,中國GDP在2014年就超過了美國。但該方法用高估中國經濟實力的嫌疑,因此一般不採用。

在經濟領域的製造業方面,中國的規模多年前就超過了美國,大約是2010年。2017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為3.59萬億美元,佔全球的比重達到了26%,已經明顯超過了美國。在主要的工業產品產能方面,例如鋼鐵、汽車、計算機、手機、布匹、空調、電視機,中國也也已超過了美國。

但由於中國底子薄,攤子大,因此即使在規模上趕上了美國,然和在生產技術和發展水平方面也美國相比還是有巨大鴻溝。在人均GDP方面,中國在本世紀末都不可能追上美國。目前,美國人均GDP是5.9萬美元,中國只有8800美元。兩國正常發展的情況下,給中國一個世紀的時間都未必趕得上美國。


紅谷新視界


美國不是用來超越的。

要老老實實的評價,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無論是在經濟,科技,軍事還是國民總體素質各個方面,美國都是遙遙領先。這是不爭的事實。

對於美國的領先,有各種各樣的解讀各種各樣的分析。

不屑的人有:強大就了不起嗎?不就是靠著強權,霸權還有經濟掠奪才強大的嗎?仗著自己的強大,到處指手畫腳,恃強凌弱。有什麼了不起!鄙視!

其實,鄙視甚至仇恨都是毫無用處的,並不能改變美國強大的事實,也不能阻止美國的霸權與傲慢。

跪舔的人也有之:美國可就是人類的燈塔,美國的強大顯示出了美國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先進。美國的民主,平等,自由真是讓人羨慕,真是“身不能至,心嚮往之”,隔著太平洋也能聞到美國散發的“清馨和芳香”。

有羨慕跪舔的功夫,不如干點實事。會更有效一些,集中精力把自己的國家也搞得“清馨和芳香”才是真本事。在自己過家站著,要勝於到美國跪著。就是去了美國,也要站著去才有意義。

客觀的講,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複製“美國模式”,而所謂的超越也是很短視的見識,一個有遠見的大國是不會以美國為模式進行比對式的超越。

我們一直是在探索和完善自己的發展道路路,就像美國當年探索和完善他們的發展道路一樣。

馬雲搞了一個“阿里巴巴”,成功了,別人也想學馬雲的樣,搞個“歐里巴巴”,累死也無法超越。

美國的模式,直到今天為止,是很適合美國自身的發展,這是事實,但是,自從美國開始“輸出”他的模式直到今天,也沒有那一個國家完全照搬“美國模式”而取得成功的。

美國 ,是一個沒有歷史,沒有民族,沒有宗族,也沒有文化傳承的移民國家成功的典範,在那個特殊的土壤,他們的民主,自由,平等是適合的,但是一定要上升為“普世價值”,一定是不能成功的。

作為一個國家,什麼意味著超越?

尊重包括美國在內的別的國家的發展道路和生存模式 ,虛心學習其他國家能夠適合自己發展的經驗,保持一個國家自身的尊嚴和主權,就是超越。

完善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和解決自己國家的困難和問題,努力改善自己國家的國民生存發展環境和幸福感,就是超越。

努力擁有讓別人足夠尊重和敬畏的國防力量,就是超越。

能夠成為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和實踐者,為一個全新的世界經濟秩序提供有力支撐,就是超越。

光盯著美國來超越,格局低一點而且會走偏。

美國並不是標杆。


步武堂


其實,別說是30年,本世紀內都很難超過美國。美國之強大,是有歷史根基的,並不是暴發戶。它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不是一鞠而就,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通過一場場勝利樹立起來的。

任何一個超級大國,都經歷了世界大戰的洗禮和考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雖然還不是超級大國,但是它那個時候早就成為了世界上工業第一大國幾十年。美國恐怖的國力,讓山本五十六非常忌憚,以至於他根本不想與美國開戰。1940年9月,山本五十六彙報說:“如果告訴我不用顧忌任何後果去(與美國)開戰,我會在頭6個月或者一年中橫衝直撞,但是對第二年或第三年,我完全沒有信心”。山本五十六是去過美國的,瞭解美國,所以他深深的知道美國工業能力的恐怖。日本在整個二戰期間,一共生產了4萬多架飛機,而美國僅僅1944年一年就生產了94000架飛機。美國之所以在二戰無敵,是因為美國的工業規模在1900年就已經是世界第一,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它們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好幾十年了。所以說,超級大國都是很多年積累的結果。

此外,超級大國的優勢,不僅僅看工業,看GDP等硬指標,還要看科研環境、人才交流環境等指標。從目前來看,美國還是全世界高級人才的匯流之地,這種趨勢在幾十年之內很難徹底改變。


懷疑探索者


你的問題本身就是傻逼,全世界90/100的頂尖科學家都在美國,更不要說經濟實力了,你以為做個夢就能超過嗎?其實根本的問題應該是如何阻止美國統治世界的步伐。


用戶72296993483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世界工業化的開始,時間約是1760年到1840年,以紡織機械和蒸汽機為代表。大規模工業生產代替了個人手工生產,是人類社會一次重大變革,其讓資產階級崛起,工業革命最先開始的地方是英國,在工業革命前期,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落後島國,在東方與其相對應的是正處在乾隆盛世的大清帝國,可是到了1840年英國已經有能力,在鴉片戰爭用大炮打開了大清帝國的大門。第一次工業革命可謂是讓英國一躍成為了當時世界的第一強國,西方世界開始領先東方。

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約在1870到1914年,以內燃機的誕生和電力的廣泛使用為代表。第二次工業革命讓人類社會進入到了電氣時代,工業開始向電氣化和自動化轉變。第二次工業革命由於各國參與程度不同以及科技發展不同,各國國力差距開始拉大,主導第二次革命的美國和德國迅速崛起,法國、日本等國也緊隨其後,國力相應得到了極大提升,各國開始對英國的世界霸權產生衝擊,進而引發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跌下世界霸主寶座。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創造的汽車

第三次工業革命,時間約是1920年到現在,以計算機、生物工程、空間技術和原子能等發明和應用為代表。第三次工業革命又被成為信息化革命和數字化革命,其讓人類社會進入到了信息化時代。美國主導了第三次工業革命,讓其在軍事和經濟上超越蘇聯,最後拖垮了蘇聯,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

世界第一臺計算機

如今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工業革命中不單單是人工智能一家獨大,同時也是全世界注重科學技術創新背景下,一次各種“黑科技”集中爆發的時期。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與前三次相比更具有顛覆性的。三次工業革命帶來了人類文明三次質的飛躍,同時帶來了三次世界格局的大轉變,以此來看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必將再一次改變世界格局。

雖然從歷次工業革命開始到結束的時間來看,每次人工業革命都在百年左右,但人類社會有了前三次工業革命近300年的技術經驗積累,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誰又能肯定第四次工業革命不會在30年內完成,就像當初誰能想到,不到十年時間,智能手機就成為了必需品,而且在我國還發展稱“一機在手,天下我有”的狀態。誰又能確定主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會是美國,如果被別的國家在30年能率先取得重大成就,那麼超越美國也不是不可能實現。做出“30年能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超越美國”這種論斷的人,忽略了科技的力量。

歡迎大家討論哪個國家最有可能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旁觀者專區


超越美國這個問題要看如何理解。如果說是單指經濟總量,中國超越美國可能不需要30年。但是,如果是全面超越美國,別說其它國家,就連中國可能40年都難以超越。除非美國內部發生巨大的內亂而停止發展。就目前而言,就算美國停止發展,在很多領域,我們20年都難以追趕。美國發展最基礎性的就是人才和相對公平誠信的社會環境。特別是人才,世界最大的人才庫就在美國。如果一個學者,有一個研究項目,需要資金和實驗室,那麼在美國你很快就有。而且科研成果轉換成生產力最快的國家就是美國。因為美國從政府到企業,到基金,對人才和科研項目的投入從不吝嗇。美國的風險投資對科技事業的發展也是功不可沒。一個項目研究,沒有資金,沒有實驗室,你可以找任何一家風險投資公司。風投公司很快就會對你的研究項目進行評估,展望,然後決定是否投資。一個國家的發展,其實就是人才的聚集和產出,美國對人才的培養更注重專業,然後是各專業的組合成為研究團隊。而我們注重培養全才,結果是全才不全,專才不專。美國的強大,除了有其世間的積攢,更有二次世界大戰的投機。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留住了人才,任何一個人才,在美國都有公平的發展空間。反觀我們,一個文革使我國的科技人才幾乎斷代,現在的某些研究機構,挪用科研經費,學術造假等等,無不在阻礙我們的科技發展。超越美國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願望,可是,要想超越,我們真的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雜魚鬧窩79270414


請問頭條小編,這個問題中的超越,是指哪些方面?是全面超越嗎?就包含著政治,經濟,以及軍事和科技水平。先從政治角度講,美國是民主,自由,法制的國家。普世價值觀,被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所認同。在美國主導下建立起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以及遊戲規則,依然是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遵守。就經濟而言,美國依然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人均GDP,是中國的四到五倍。美國的軍事力量,是世界頭號而且唯一的強國。武器裝備的代差,至少30年。美國是世界上科技最發達的國家,世界一半兒以上的高科技企業,都在美國。電子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等等等等。都是發明於美國。美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相比,隨著大量人才的不斷融入,美國的科技創造力,還將會有更一步的提高。綜上所述,莫說30年,是50年甚至100年,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法全面超越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