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起到哪些作用?效果如何?

viki丶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抗血小板主動聚集,觸發凝血瀑布形成血栓。這對於血栓形成風險較高的三高患者而言,能夠有效預防心梗、腦梗等危急病變,關鍵時刻可救命。

至於效果如何,這個不好說。不是說服用阿司匹林就不會出現上述危機病變,而是可大大降低幾率。

下面,“問上醫”就為您詳細介紹阿司匹林的作用。


阿司匹林為何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在回答上述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下血栓形成的過程。當身體有傷口時,血小板會第一時間凝聚在傷口處以便堵住出血口。之後,依賴於維生素K而起作用的眾多凝血因子會被依次激活。它們會將“溶解”在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編織成“無法溶解”的網狀纖維蛋白,從而將聚集的血小板捆綁在血管壁上徹底封堵傷口。這一過程可簡化為:血小板先聚集,而後凝血酶固定血小板這兩步。正常情況下,這一特殊的作用機制是防止失血過多,保證身體健康的有力武器。

然而,除了有外傷可觸發血小板凝聚外,血管內傷口(脂質斑塊破裂)、體內有支架等異物,也可導致血小板主動聚集,進而引發後續一系列凝血反應,導致體內血栓形成。

一旦血栓隨血液流動,堵塞到某個細小的血管分支,可引發極其嚴重的後果。例如腦梗、心梗等等。這類血栓形成主要發生在動脈,預防它需要服用抗血小板主動凝聚的藥物。阿司匹林就是其中之一。

血小板聚集有賴於其外膜上的受體之間相互連接。阿司匹林可霸佔血小板外膜上的受體,並與它不可逆的結合,使得血小板即使聚在一起也無法真正“牽手”。


哪些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容易出現內部血管傷口、血管內有異物的人都常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1)血管內部傷口

與血管融合在一起的脂質斑塊脫落,會造成血管內部傷口,引起血小板聚集。因而那些脂質斑塊形成速度過快、脂質斑塊容易脫落的患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 高膽固醇患者、高甘油三脂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偏低的人群、糖尿病患者、愛吸菸的人、肥胖者體內脂質斑塊形成速度過快。

  • 高血壓患者的血液就像高壓水槍,容易衝脫脂質斑塊。

(2)血管內異物

有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人,有心臟病、接受過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使血流繞過堵塞部位進入心臟)、置入過支架(保持動脈張開)的患者,常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有哪些風險?

  •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大的不良反應就是胃腸道症狀和出血傾向。很多人服用阿司匹林後或多或少有反酸、食慾差、腹脹、腹痛等症狀,因為阿司匹林會抑制一些保護胃粘膜的激素的合成,嚴重時會引起胃粘膜糜爛,導致上消化道出血。

  • 極少數情況下會導致大腦出血,甚至可能導致殘疾或死亡。一些醫療狀況,如不受控的高血壓或潰瘍,可能會提高出血風險,但在心臟病發作或中風後使用阿司匹林的利大於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