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步槍是小口徑好還是大口徑好?

手機用戶77861855016


步槍有不同的口徑,從最小的.22口徑,大到.50。各種各樣花樣繁多。那麼在面對不同口徑的步槍該如何選擇呢?是小口徑步槍還是大口徑步槍更好?很多人都認為大口徑步槍肯定比小口徑的殺傷效果更好。但是真相卻出人意料:小口徑步槍對人體的傷害更大。

很多人都覺得,大口徑步槍的子彈擊中人體,不但會有更大的彈孔,也會有更大的動能。肯定比小口徑的子彈傷害更強。但是以目前武器設計的趨勢來看,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事實上,大口徑的子彈固然威力很強,但是往往容易造成過穿,也就是直接在人體上打出一個通透的血洞,這樣反而會導致傷害減少。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一個指揮官在戰鬥中感覺被什麼叮了一下,低頭一看才發現被子彈打穿了身體,在輕微包紮後還能繼續指揮戰鬥。

並且,大口徑子彈也有後坐力過大不容易掌控,子彈體積過大後勤壓力過大,士兵可攜帶彈藥數量減少的缺點。所以到現在,過大口徑的武器一般只在狩獵大型獵物時見到了。比如大名鼎鼎的m500,就只在狩獵大象時使用。

而小口徑子彈,以目前國際流行的5.56nato子彈為例,它在射入人體之後不會直接鑽出,而是會失去穩定,在人體內翻滾,破碎。造成很大的彈道空腔,甚至比大口徑子彈的彈道更大。所以目前國際上都認為這種子彈的殺傷效果更強,並且有哪些優點,所以小口徑武器成為了大國制式武器的新風潮。


思遠軍事


你看戰場環境啊,你在阿富汗山區隔著對面山頭大幾百米的,你選M4就是和對面每天聽個響玩兒。

你在摩加迪沙和一群黑叔叔玩巷戰,你選把全自動的M14我也佩服你是條漢子。


小口徑的高初速,高空腔,低負重確實很適合300米之內的作戰。但距離遠了因為彈頭質量不夠,存能不足會導致殺傷力明顯下降。而且相對障礙物的穿透不強,即使是含鋼芯的小口徑,也存在鋼芯質量太輕,穿透不足的情況。中口徑的全威力步槍彈裝藥大,彈頭質量高,遠距離存能好,穿個土牆也不是個事兒。但後坐力太大,自動射擊難控制,而且近距離情況下彈頭飛行穩定,反而不容易造成空腔,殺傷效果有時候還不如小口徑。


別提AK,7.62x39這種中間威力渣渣,近距離傷害比不了小口徑,三百米開外因為彈頭存能還行,所以傷害比小口徑略優,但三百米外的AK你也要打中人...就他這撒尿彈道。所以現在大國都不用這個彈


瘋狗的輕武


關於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答案,只能說對於不同的作戰需求,有不同的最佳彈藥。

首先還是說口徑的問題,口徑大的子彈威力不一定比口徑小的子彈性能好,比如常見的9毫米手槍彈,不可能會比任何一款步槍彈(一般口徑在8毫米以下)的性能更強。而即使是一種口徑的步槍彈,也有多種規格,比如北約7.62NATO彈,俄製7.62M43彈等,性能又不一樣了。

而如今的步槍一般都是小口徑彈藥,之所以會發展到這個階段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就是此前的中間威力彈性能不好,比如蘇聯7.62毫米M43彈,明顯缺陷就是自動射擊不好控制,而同時期的北約使用的還是全威力彈藥,作為自動步槍的彈藥實在是很不合適。

後來美軍率先使用5.56小口徑彈藥,這種彈藥的好處就是士兵再同等負載下,能攜帶更多的彈藥,而且這種子彈空腔效應好,集中敵軍後敵人很快就會喪失戰鬥力。隨後小口徑彈藥開始流行,各國都開始換裝新式步槍。

但是小口徑彈藥也不是萬能的,比如在沙漠、戈壁等這種環境下,還是大威力槍彈的步槍更好,其有更遠的射程和彈道特性。比如俄軍就一直裝備SVD狙擊步槍,作為對以5.45毫米口徑的AK74步槍為主要武器的俄軍班組的一個火力彌補。


前沿陣地


△中國56式7.62毫米衝鋒槍

自動步槍是利用火藥燃氣能量完成自動裝填的步槍。由單兵使用,以其猛烈火力消滅400米內暴露的有生目標和火力點,有的還可發射槍榴彈或下掛榴彈發射器,殺傷面目標和薄壁裝甲目標。有半自動步槍和全自動步槍兩類。

△中國95式5.8毫米小口徑步槍

自動步槍的口徑經歷了由大到小的發展過程。1942年,德國5tC}44突擊步槍首先使用7.62毫米步槍彈。隨後,蘇聯的AK47、美國的M14等均採用7.62毫米步槍彈。20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爆發以後,東南亞的叢林地形使得M14步槍和北約彈的弱點充分暴露出來。美軍越來越感到沒有必要如“大頭打蒼蠅”那樣使用大威力的北約彈和如此笨重的步槍。美軍通過研究得出結論:步槍的作戰距離無需超過400米,用高射速、小口徑的輕彈頭代替大威力的7.62毫米彈頭,可提高殺傷效果,而且經濟性更好.同時,採用多發彈頭組成“齊射”方式,即一次發射多發小口徑彈頭,其命中的可能性比發射一發大威力槍彈高得多,抵消了實戰中的瞄準誤差,還能使士兵攜帶更多的彈藥,因此,美軍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換上了5.56毫米的MI6小口徑步槍。到20世紀80年代,北約的絕大多數國家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步槍的第二次換裝。蘇聯也於1974年發展了5.45毫米的AK47小口徑突擊步槍口。中國於20世紀後期研製成功了第一代5.8毫米小口徑自動步槍和第二代5.8毫米小口徑槍族。

但是,在最近的阿富汗反恐戰場中,美軍前線士兵提出,大口徑槍彈在作戰中威力巨大,經常能把恐怖分子一槍撂倒;而小口徑步槍有時殺傷力不足,有時擊中敵人還需要繼續補槍。因此,大口徑與小口徑的威力問題,可能仍將取決於具體的戰場環境和戰術需要。


貞觀防務


個人覺得不僅僅是口徑問題,還有子彈彈長問題。如果說單純是小口徑與中間威力彈比,那無疑小口徑不論在什麼槍上都要好出一大截。而如果對比是大口徑的話作為單兵自動步槍,依然是小口徑大法好。那麼我就來舉出一些例子來證明我的觀點。

首先從子彈的重量上來說。

從這張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同樣是10kg的子彈,小口徑可以攜帶的子彈數量幾乎是重口徑的一倍。越多的子彈變意味著更大的戰場火力持續性,也就可以使士兵存活的時間更久。

其次,彈道。小口徑的彈道比起中間威力彈好的不是一星半點。中間威力彈這類小便彈道的槍支只適合在近距離使用,遠了根本夠不著。美軍的XM855 BC 0.304,初速3000,在100碼歸零後,在500米距離上子彈彈著點下落大約69.4英寸,而AK的M43呢?BC 0.225,初速2300 在100碼歸零後拉到500碼下墜大約129.2,簡直就是XM855的兩倍下墜。

其次由於BC實在是太低,所以AK的子彈在遠距離根本沒有能量了。根據統一的數據,在500 碼xm855的動能使得它還具有一定殺傷力,所以350ft-lb的子彈動能也意味著可以保證置人於死地的動能了,而AK在400米時子彈的初速掉了一半,並且就已經達到了358ft-lb。所以相對綜合性能來說還是小口徑更加適合戰鬥步槍。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其實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人們就已經意識到了大口徑步槍威力過剩的情況。但是研製和換裝一種步槍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隨著越戰5.56口徑的登場,於是各國也紛紛研製自己小口徑步槍。主要是以北約為首的5.56mm的口徑。而毛子的是5.45mm,咋們天朝的是5.8mm。誠然,小口徑有諸多的優勢,但隨著防彈衣的發展,小口徑步槍出現了威力不足的情況。比如三級防彈衣是有防彈插板的,起防護能力能抵禦7.62mm步槍的攻擊。這方面以美國大兵為例,不管是ak47還是svd都有事實可尋,現在黴菌開發了6.8mm步槍彈。雖然小口徑是主流,但是各國還是有一部分部隊使用的是大口徑步槍。所以說到底哪個好要依靠戰場形式來判斷。細想一下,未來影響各國步槍口徑的居然是防彈衣的發展水平。而二戰後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而局部戰爭中都是實力相差懸殊。試想以下,如果三戰爆發,在普遍三級防彈衣的今天,大規模的地面戰爭中,到底是大口徑還是小口徑,只有交給歷史去檢驗了。


白樺66278451



俊麟7


食物是米飯好還是手擀麵好?當年小口徑步槍被美國在越南叢林裡投入使用,就是因為7.62口徑北約彈的m14太長太重子彈威力太大,不適合那種短兵相接需要快速開火的作戰環境;然後到了這幾年,美軍在沙漠地帶的行動增多,發現5.56毫米子彈並不是很合適,於是又開始尋求7.62毫米的彈藥和步槍~~所以,無非就是到了什麼地方吃什麼飯,上了那個山頭唱那個山頭的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