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省油的原因是不是就是因爲皮薄車輕呢?

用戶75523049610


回答問題以前,先說兩個事實:

  • 1、客觀來說日系車的鈑金的確相對軟一些,漆面薄一些。

  • 2、實際上同級別日系車和德系車重量相比並不輕,有些甚至重一些。

早期日系車省油的原因:

1、小排量自吸發動機領域,日系車的確比歐美車油耗低一些

  • 由於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資源緊缺,因此日本研發發動機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省油,畢竟所有的原油都靠進口,而相對來說,歐洲、美國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不用過分考慮油耗,因此在傳統的大排量自吸、柴油車方面是領先的。直到在渦輪增壓發動機發動機使用以前,在油耗和排放方面,日本還是有著絕對的優勢。

2、CVT變速箱匹配好

  • 日本大批量採用CVT變速箱,而CVT變速箱的最大優勢是允許發動機處於最佳功率輸出轉數區間,舉個例子:例如一天2.0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匹配6AT變速箱,假定其在時速50km/h勻速行駛時變速箱為5檔檔,在70km/h時變速箱升到7檔,由於檔位和發動機扭矩輸出限制,在時速60km時變速箱沒有檔位可以適應發動機,因此為了提速,汽車只能靠提升發動機轉數,而這種行駛方式顯然是費油的。而CVT時時刻刻適應發動機最佳扭矩輸出,從而達到省油效果。

3、日系車低速敏感,發動機變速箱匹配向中低速優化

  • 眾所周知,日系車低速調教十分敏感,高速響應性差,為什麼日系要這樣調教?實際上這也是基於省油的策略,家用車絕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中低速行駛,日本高速限速120KM,不像歐美車型有高速不限速行駛的需求,因此,日系車通過,優化減速比,使變速箱匹配點儘量向低速設計,這樣做的好處是發動機在同等速度下,扭矩輸出較大,負荷較小,降低發動機噴油量,從而達到省油的目的。

現在的日系車並不一定省油

  • 一方面由於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廣泛使用以後,在一定的路況下,可以達到節省油耗的目的,

  • 另一方法,隨車雙離合變速箱的普及,使變速箱傳動的動力損失降低,這樣也可以省油。實際上,隨著全球汽車技術的統一,汽車發動機、變速箱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早期的日系車省油的神話也逐漸的不再!


眾口說車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印象:日系車最大的優勢在於油耗比較低。這似乎早已成為人們公認的一件事,那麼為什麼會省油,很多人又將其歸結為一個原因:日系車皮薄車身輕。

顯然對於日系車的油耗真沒什麼可吐槽的地方,但是對於日系車這麼省油的原因卻是眾說紛紜,我聽到的最多的卻是“日系車皮薄車輕所以省油”。

你看咱們做一個街頭採訪:

總的來說,在大家看來日系車省油就是因為車輕。

1、那日系車真的是因為輕才省油的嗎?

鑑於大家對於日系車省油普遍只是來源於一款或者幾款日系車給人的印象,從客觀角度來說這樣並不公平,因此小編特意整理了各個緊湊型級別的日系車平均油耗與其它車系油耗對比:

從上面這個列表不難看出,隨意挑選了幾臺緊湊車進行對比,日系車在油耗表現上似乎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在大家的印象中,重量越重的車自然油耗越高,重量越輕的車自然油耗低,加上日系車多數在駕駛感受上給人一種輕薄感,因此大家認為日系車省油是因為日系車輕,也就不難理解了。

2、但是,日系車輕嗎?

我們再從統計數據不難看出,日系車與同級別的德系美系車相比重量上也並不遜色哦;卡羅拉比朗逸還要重40KG,這確實有點顛覆人們的想象;日系車並不輕,同時,日系車也很安全(平均重量差距大是因為雪鐵龍C4L這個傢伙實在太重了)。

我們再來看:

這時候肯定會有人說,C-NCAP的測試難度太低了,而且測試安全並不代表著實際碰撞就安全呀,那麼我們請看看IIHS公佈的死亡率最低的19款車型,在19款車型中日系車佔了將近一半。

3、那麼為什麼日系車這麼省油呢?

現在各大品牌汽車也為節能減排想盡一切辦法,有的廠家放棄了大排量6缸自然吸氣發動機,重新開發了4缸較小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有的廠家在同一車型上推出了混合動力版,然後還有ECO模式、i-ELOOP剎車動能回收以及各種廠商的自動起停系統等等,都在燃油經濟性上做足了文章。但這些都是讓消費者看得見的配置,然而看不見的東西才更為玄妙。

“買菜車”沒個ECO模式出門買菜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高熱效率發動機

全新凱美瑞上的全新發動機↑↑↑

發動機有很多參數,我們經常聽到看到的基本上有排量、進氣形式、轉速、功率、扭矩等等一大堆,這些也是經常被大家提起的,說起來大家心裡多少也有數兒,但今天要說的重點是省油,這就要說起發動機很少被人提起的一項參數“熱效率”了。

熱效率到底是個什麼鬼?最簡單的說,就是發動機利用燃料熱能的有效程度,發動機在工作時燃料所含熱能只有一部分轉變為推進力,其餘的以熱能或動能的形式就損失掉了。通常情況下燃燒相同的燃油,熱效率越高,轉化成的機械動力越多,燃油經濟性就越好。

如今大多數汽油活塞式發動機熱效率一般在33%-35%之間,也就是說足有60%多的燃油能量被消耗掉了!你可以換個角度試著想象一下,你花三四百塊錢加了一箱油,某種意義上大多數其實都打水漂兒了,有沒有感覺金錢燃燒的更猛烈了!有沒有抓狂!可事實便是如此。

歐美車喜歡功率和加速提升過程中的感覺,而日系車則追求熱效率,追求能耗;因此日系車的混合動力技術以及發動機熱效率都是世界前列的。

以豐田新凱美瑞為代表的新2.5L發動機熱效率已經達到了40%(混動版41%),堪稱世界最高,高熱效率意味著更小的能量損耗,也就實現了更低的油耗更好的動力了;不止是豐田,本田計劃在2020年之前把熱效率提高到50%,而馬自達的目標是60%,只能說,馬自達,小編誰都不服就服你。

在目前已經應用的發動機中,本田思域的1.5T熱效率達到了38%,卡羅拉/雷凌的1.2T熱效率達到了36.2%;相比之下目前大眾的1.4T發動機熱效率僅34%,與日系對手還有不小差距。

CVT變速箱

日系車熱衷於CVT變速箱,這種變速箱傳動效率高,變速範圍廣,這樣一來最大的好處就是油耗表現出色;換裝了CVT變速箱的新威馳相比較4AT版本在油耗上下降了整整0.7升/100公里,而且油耗表現好的日系車基本上都是使用CVT變速箱。那麼為什麼歐美車不喜歡用CVT變速箱呢?

第一是因為CVT變速箱承受的扭矩有限,因此95%的CVT只能配合小排量發動機,這對於喜歡追求加速的歐美用戶來說可不是什麼福音。

第二則是CVT缺少駕駛樂趣,沒有了AT/DCT車型的換擋鏗鏘有力的節奏感,駕駛感受太過於平淡,但是日本這個十分注重能耗與平順性的國度,CVT變速箱的節油平順特點也就成了它們的最愛。

那麼CVT節油效果有多麼明顯呢?還是要搬出前期咱們測試豐田致享時的數據,60km/h速度巡航時轉速僅僅1100轉,80km/h速度巡航時轉速僅僅1400轉,120km/h時也只有2000轉而已,相比同級對手在節油效果上十分明顯。

總結:日系車省油的奧妙正是十分注重熱效率的發動機+節能效果最好的變速箱,也就是說日系車省油是因為一套高效的動力系統,而並非所謂的車輕。所以買車喜歡追求操控性能提升功率和加速的還是看看歐美車吧。

轉自新浪


追逐最美的夢


說日系車皮薄,不用質疑,是真的,用整車重對比不能說明鈑金件的薄厚,正在選車的朋友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測試,用手背在車身的幾個點敲一敲,輕輕按一下引擎蓋,薄厚自然心裡有數了。

關於省油的問題,拿我的17款逍客解釋,在跑時速80-90公里時(平路),2.0的發動機轉速僅1500轉,功勞在CVT變速箱,平和的駕駛非常省油,缺點是少了駕駛快感,起步和提速需要狠踩油門,也不會有推背感。

我的車到手後噴了底盤裝甲,而且沒敢裝側踏板(需要打眼),就是怕將來腐蝕的太快。日系的B級以下車,大多數輪眉內襯都是薄薄的塑料件,有的根本沒有貼絨,有點石子沙沙的響。逍客只有後側內襯貼絨了,且固定的鈑金件非常薄。

個人觀點,日系車入手要更加註意底盤部位的清潔,發動機變速箱性能很好,同時也沒給創造激烈駕駛的機會,將來整車糟了,三大件也能用


小帕的味道


日系車其實並不輕。不論德系車還是日系車美系車車皮用的鋼板厚度相差無幾的。鐵皮汽車蒙皮對汽車的安全也是沒有太大作用的。鐵皮只是讓汽車美觀和梳理氣流的作用。一部車子安全與否要看車子的車身結構,而非鐵皮厚度。



全球的汽車工程師都都在努力給汽車減重。汽車重量大,不僅影響起步加速對剎車也是有影響的。跑高速一輛車子穩不穩,與重量沒有太大關係。你看那些高性能車,包括F1他們的重量都不大。之所以他們穩,是因為空氣動力學套件起到重要作用。優秀的空氣動力學套件可以給車子很好的下壓力,從而保證車子高速的穩定性。



日系車真正省油的原因離不開技術的支持。舉例來說,本田地球夢發動機技術,馬自達創馳藍天技術,還有豐田的VVT-I技術,日產的vq技術。這些技術不僅能夠給車子提供強勁的動力還能夠給車子帶來很好的燃油經濟性。



日系車省油,我們都知道。但是並不意味著其他車系都非常的費油。日系車和德系車的差距其實並不大。我們可以看到,美系車的油耗也有很好的改善。就總體而言,日系車作為家用代步車還是不錯的選擇。



更多用車知識問題記得點擊關注哦。

小強說說車


日系車省油有一部分原因的確是因為皮薄,但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你就算把國產車按照日系車減重,油耗也還是會很高的!日系車省油有幾點,小編不是外眉啊,有些事我們需要承認,並學習,然後變強大,這才是發展之路,一味地避重就輕只能當烏龜!

如果你注意觀察日系車,你會發現日系車的外形設計非常出眾,流線感很強,除了外觀時尚之外,還起到降低風阻的作用,自然省油啊!

日系的發動機,我們需要承認他們的發動機技術非常高超,而且設計之初就把節油性能開考慮進去了,自然省油啊!

我們國內好多車企都會用的一款變速箱叫:愛信,這個變速箱是日產的,變速箱的性能也直接關係到油耗哦!

畢竟是出口的車輛,就算被國產,但技術還是屬於日系的,日系為了維護市場口碑也會對合資企業有要求,車輛調校等一些要求相比國內要高很多,車輛調校的好自然也就省油!

國情,日本是一個島國,彈丸大小,資源欠缺,所以一切都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生產出來的東西自然要省啊!不像我們中國,地廣人多,資源豐富,所以不需要考慮省油,比省油當然比不過小日本!


二黑汽車


怎麼可能呢?

隨便找個專業汽車網站查一查就知道了,日系並不比其他系輕,甚至有些還重一點。

這些說法,都是來自於競爭對手。誰會黑日系呢?法系,韓系,美系都不至於,因為從他們的銷量來看,最大的對手是德系。所以他們如果要黑,重點應該是德日都黑。僅僅黑日系,那就應該是德系。

德系裡面,買菜車級別的廠商。一共是兩個,其中一個一直在導演此類謠言。


你們服不服我是服了


各個車企生產理念不一樣。日系車因為國情原因,車子都奔著輕量化小車子的方向去。所以材料和車皮都和美系車有很大的差別。但是總體車重上並不重,同級別跟德系比甚至有的還重了一些。不過省油這個不全歸為車皮。還有發動機,變速器。不得不說日系車的發動機熱效率的確高,燃油經濟性也高。把車皮去了幹給油空轉日系車也會名列前茅。變速箱的傳動效率也是一個方面,日系多數喜歡用at或者cvt變速箱,技術成熟換擋平順,傳動效率也強。


生活在於嗨


日系車省油在低端車型來說皮薄車輕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我個人認為日系車省油是一個綜合系統的結果,包含的東西太多了,比如將發動機壓榨出最大動力,最大的空氣壓縮比,最小的空氣阻力,輕量化的車身重量等等一系列系統的結果。很多日系車的車身重量並不比其他同級別車型輕。個人認為日系車車皮薄是因為車身的鋼材成本是比較高的,每輛車減輕20公斤的重量,一萬輛車就可以省20萬公斤的鋼板成本,何況有些車型一個月銷量就三四萬輛。日系車更願意把這個成本用在汽車內部,比如電子元件或者內飾上。


竹青45


1日系車不輕 ,各網站數據可以證明 2省油不僅僅是靠車輕,雖然這是最簡單暴力的方法。 3日系車不全省油 ,也有油老虎。 4日系車省油往往是因為更高的熱效率,目前凱美瑞混動到了41%,ea888 3b也就38%的熱效率,但也已經很高了,因為3b帶雙循環。此外日系變速箱的傳動效率較好,以及更廣的燃油經濟域,比如L15B。其實不止日系省油,大眾集團現在的車型也挺省的,大眾很多車型省油一部分歸結於dsg的傳動效率,跟小排量渦輪關係不大。


汽車熱點事件


日系車省油源於70年代石油危機,當時日本車無法順利進入美國市場,由於這場石油危機給日本車帶來了商機,普片小排量,車體薄帶來油耗低。進入美國市場等於進入了國際市場,之後日系車在美國混得風生水起。

日系車當年的排量小重量輕是相對於當時歐美系汽車而言,加上石油危機前歐美並不是很重視燃油經濟性給資源匱乏的日本造車帶來了機會。隨著歐美汽車設計逐漸輕量化,更加註重排放和燃油經濟性,日系車的省油只是一個符號,並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

現在A0級A級車日系車還真是由於重量的原因稍微有一點點省油的優勢,B級車以上由於歐系車減重,變速箱的傳動技術等,已經把日系甩出很遠。我們不能只看絕對油耗來評價省油,這是日系慣於使用的邏輯,而是要從動力儲備、加速性能等綜合而言。舉個例子,大眾邁騰380的動力220P,01加速7秒,這樣的車日系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應該對應3.0,但是這款邁騰我太太駕駛140公里,從一個城市去另一個城市,她開出5.0升百公里的綜合油耗(這段路我本人最低油耗是5.8升),這個水平日系目前根本就無法匹敵,它的混合動力也未必在這種路況下油耗更低。

至於發動機工作效率我承認日系車做得更加極致,但是面對變速箱動則10%~20%的損耗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對汽車的實際油耗基本沒有幫助。更何況歐系車包括大眾廣泛採用綜合手段節約燃油,1%~2%的效率提升根本不起作用,一個滑行模式使用得當10%以上的燃油節省是很輕鬆的事。而極致的燃油效率也只是某個特定工況點或者線才能出現,與汽車實際行駛工況根本不相干。比如5~10公里下的堵車道路蠕動,你的發動機效率是多少?還能有40%嗎?有4%就不錯了。

所以,日系車省油目前已經毫無優勢可以,更多的是思維慣性,A級及以下還是存在重量換油耗的現象,B級以上日系已經全面輸給歐系已經是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