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讓「惡水窮山」變爲「綠水青山」離石區信義鎮發展鄉村旅遊的實踐報告

信義鎮是離石區第二大貧困鄉鎮。全鎮轄27個行政村80個自然村,共有5807戶15854人,其中有24個貧困村,3個插花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503戶3906人,貧困發生率為24.6%。

作為離石區旅遊扶貧示範點,信義鎮立足當地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把發展鄉村旅遊產業作為增加群眾收入、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脫貧步伐的突破口,把田園風光變成新興產業、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致力打造集生態、文化、養生、休閒於一體的鄉村旅遊示範村,走出了一條依靠生態旅遊產業、實施精準脫貧的新路子。當地貧困群眾依靠鄉村旅遊,強化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增添了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信義鎮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富民產業,2017年7月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中國特色小鎮,同年10月在全省美麗鄉村建設表彰大會上作為全省唯一的鄉鎮代表作了典型發言。

特色定位謀發展 規劃先行明方向

信義鎮境內自然風光和紅色旅遊資源豐富,既有呂梁最高的骨脊山,也有華北第二大亞高山草甸西華鎮,更有寶峰山、千年景區、小東川河、外交部工作過的“六六幹校”和離東縣政府舊址,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根據這一資源稟賦,信義鎮以山美、水美、環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為理念,遵循原生態保護,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打造,聘請了上海同濟大學設計院對全鎮旅遊脫貧規劃進行了頂層設計,並根據所屬村莊的區位特點、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進行了全面的挖掘,突出“旅遊+文化”的先進發展理念,推進錯位式、差異化發展,力求與周邊的旅遊產品去同存異,著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觀”,為全鎮實施旅遊脫貧科學定位,指明方向。

改善基礎設施建設,補齊鄉村發展短板

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是制約鄉村旅遊發展的最大短板。信義鎮以“鄉村振興”為戰略,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以打造“田園綜合體”為目標,著力開展鄉村道路硬化、小型水利、垃圾處理、文體場所、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在永紅、歸化、小神頭等8個行政村實施了以環境綜合整治等為主要內容的五大建設工程,對農村建築進行風貌改造和設施完善,對生活用水、電、汙水處理等管網進行提標改造。與此同時,積極推進小東川河道整治、農村汙水治理、兩山可見山體綠化等基礎工程建設。完成了小東川郊野溼地公園的規劃評審、“米五線”旅遊公路拓寬改造、信義—千年鄉村旅遊扶貧公路提升工程。目前,旅遊“廁所革命”已全面覆蓋,鄉村旅遊入廁難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鄉村旅遊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變。道路硬化、旅遊廁所、停車場地、旅客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為鄉村旅遊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大大提升了鄉村旅遊承載水平和綜合接待能力。2017年在全省美麗鄉村建設表彰大會上,信義鎮作為全省唯一的鄉鎮代表,在大會上進行了經驗交流,引起了強烈反響。

多措並舉促整合 靶向施策聚合力

為精準使用扶貧資金,避免“撒胡椒麵”式的扶貧項目分散資金,信義鎮創新改革扶貧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建立起“多條渠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的項目整合機制,統籌整合各級各類扶貧資金,優先打出涉農項目資金“組合拳”,將美麗鄉村建設、河道整治、旅遊公路、扶貧專項資金等項目資金有效整合起來,累計整合資金4.5億餘元,集中力量發展旅遊產業,有效提高了項目資金使用效益,產生了聚合效應,發揮了扶貧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此外,今年還整合扶貧資金145萬元,種植了櫻桃、火龍果等特色果蔬,成立了小神頭村碧野青專業合作社和鵬昊種植專業合作社,從而有效滿足了遊客觀光采摘需求。

一村一品結碩果 產業聯動齊發展

在實施旅遊脫貧進程中,信義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資源和地域優勢,以無公害種植、生態養殖為主,著力培育“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特色優勢產業,形成了以嚴村為代表的無公害蔬菜種植、以永紅村為中心的食用菌種植、以新山灣為典型的肉牛養殖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專業村。依託“一村一品”充分發揮旅遊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突出鄉土特色,彰顯地方個性,精心規劃設計推出了嚴村親子游、王村民間手工文化遊、歸化紅色文化遊、永紅休閒採摘遊、千年民俗遊、小神頭夜生活遊等多條精品旅遊線路,滿足了城市居民週末自駕、住農家屋、吃農家飯、賞田園風光、品民俗文化、體驗農家生活的消費需求。鼓勵和支持貧困戶創辦了農家樂100戶、農家賓館10戶,種植特色果蔬採摘大棚150餘棟,引進民營資本發展鄉村旅遊體驗項目,吸納貧困戶就業500餘人。

改革打造新模式 旅遊扶貧見實效

信義鎮根據各村自身特點,按照差異化定位、特色化發展的原則,通過全面梳理、引導帶動,先後在實踐中精準構建起了王村“電商+合作社+貧困戶”、嚴村“支部+協會+能人大戶”、小神頭村“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歸化村“支部+公司+貧困戶”、新山灣村“支部+公司+能人+協會+貧困戶”等旅遊扶貧模式,促進了扶貧模式的轉變,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破零”。信義鎮新山灣村通過發展養牛產業、特色果蔬種植、光伏發電、引進民營企業呂梁領航者少年宮、利用廢棄窯洞發展鄉村旅遊體驗經濟,村集體收益實現“破零”。歸化村實景劇《溝樑上的土疙瘩》的演出,帶動60餘貧困人口就業,每戶年收入可增加3600多元,村集體經濟收益可達1.8萬元。王村、小神頭、嚴村等米五沿線村,依託鄉村旅遊集體收益每年可增加1-3萬餘元。全鎮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帶動貧困戶213戶648人脫貧致富。

特色活動塑形象 精品旅遊鑄品牌

信義鎮緊抓旅遊黃金季,統籌資源,精心策劃,用文化支撐活動,用活動彰顯特色,成功舉辦了“大美信義、醉美鄉村”旅遊文化節,“抱柱千年、相約離石”百對新人大型集體婚禮活動與“走進信義、相約永紅”第二屆採摘暨美麗鄉村攝影節、“美麗鄉村、秋韻呂梁”吃貨馬拉松賽活動。巧借“乘汾酒號列車,賞呂梁山風光”的東風,在永紅村舉辦了首屆“山花節”;在歸化村打造上演了《溝樑上的土疙瘩》大型農耕民俗文化實景劇;在新山灣村舉辦了離石首屆“草地音樂節”;在千年景區舉辦了“時光你慢些走”盛夏狂歡節等一系列大型特色活動。省市新聞媒體相繼刊發或轉載了相關訊息,為活動的成功舉辦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掀起了巨大的宣傳聲勢,極大地提升了信義鄉村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目前,信義鄉村旅遊已成為周邊城鎮居民旅遊休閒生活的必選之地,貧困戶依託旅遊業的收益也隨著當地的旅遊熱而大幅增加。省政協副主席、市委書記李正印對信義鎮實施旅遊脫貧予以高度評價,對該鎮提出了“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總結出可複製、可借鑑的鄉村旅遊模式在全市予以推廣”明確要求。2017年6月16日,全市旅遊扶貧現場會在信義鎮召開,總結推廣了信義鎮歸化、新山灣等“旅遊+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新做法、新模式,江西、內蒙等省市先後到信義鎮參觀取經。截至目前,信義鎮鄉村旅遊共接待國外新西蘭、國內寧夏、陝西、甘肅等365個團隊103萬餘人次遊客,實現旅遊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35.01%。鄉村旅遊增加農民直接經濟收入1850餘萬元,帶動貧困人口3000餘人增收脫貧。信義鎮覆蓋面寬、帶動力強的“旅遊+”扶貧模式,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其豐富成果與寶貴經驗具有較強的示範效應和典型意義,為貧困鄉村利用生態資源脫貧致富提供了一個參考樣本。解德輝 傅曉榮

呂梁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