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加油站」哈達鋪:紅色旅遊助力山鄉羣衆脫貧致富

新華社蘭州10月7日電(記者王銘禹)金秋時節,地處甘肅省長江流域的宕昌縣秋高氣爽,景色宜人,引得眾多遊客紛至沓來。天剛微亮,村民閔春平便趁早趕赴集市添置餐具、採購食材,為經營的農家樂做準備。

“國慶期間,我們平均每天能接待十五六桌客人,收入好幾千元。”閔春平說,“這比過去常年在外打工強多了,在家門口就能奔小康。”

閔春平是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玉崗村人。這裡除了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外,更是我國著名的紅色革命紀念地,被譽為紅軍長征途中的“加油站”。

1935年9月,黨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到達哈達鋪時,正處在艱難時刻。當時的哈達鋪是川甘交界的商貿重鎮,又恰逢糧食、藥材豐收,紅軍在這裡及時得到了糧食、藥品和相當數量的兵源補充,為長征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哈達鋪鎮鎮長王永剛介紹,哈達鋪長征遺址是甘肅省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革命紀念地之一。去年9月蘭渝鐵路開通後,哈達鋪成為重要節點,當年遊客就迎來爆發式增長,旅遊人數達到80萬人次,今年年內有望突破百萬人次。

近年來,宕昌縣整合各類資金,扶持帶動能力強的紅色旅遊項目,不斷開發紅色旅遊產品,鼓勵群眾開辦農家樂、農家客棧,並按餐桌、床位數量給予相應補貼,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記者近日走訪哈達鋪時看到,鎮區一側的紅軍長征一條街上,當年紅軍居住、辦公過的“義和昌”藥鋪、郵政代辦所等建築被完整地保留下來,吸引著眾多遊客參觀。

去年3月,長期在外打工的閔春平回到家鄉,開辦了“紅軍體驗園”等特色農家樂。“遊客在這裡可以吃紅軍飯、體驗紅軍生活,既能休閒,又得到紅色教育。”閔春平說,他還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旅遊合作社,通過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勞動服務等方式,帶動村上20多戶農民增加收入。

在一家名為“哈達鋪紅軍鞋”的店鋪裡,記者看到,各式各樣的手工布鞋擺滿了貨架,厚實潔白的千層底、精巧細緻的做工,讓不少遊客愛不釋手,不一會兒就賣出好幾雙。

“當年紅軍來的時候,鄉親們見戰士缺鞋穿,紛紛為他們做起了布鞋。” 50歲的店主高月菊說,我從小就常聽長輩們講紅軍長征的故事,後來學到了製鞋的手藝,很受歡迎。

如今,在當地政府支持下,高月菊的鞋廠已由一間小作坊變成工廠,每年生產2萬多雙鞋。這家鞋廠還帶動周邊30多名村民一起致富,他們大多數是貧困戶和殘疾人。貧困戶劉金娥利用農閒時間在家做工,每月最高有2800多元工資;殘疾人楊國平通過做鞋每月也有2000多元穩定收入。

除了鞋之外,當地還推出了以紅軍為主題的特色旅遊產品,過去人們習以為常、具有鄉土氣息的農家產品,正成為帶動村民致富的緊俏產品。

“下一步,我們計劃把紅色旅遊產品形成品牌,擴大知名度,同時探索更多新的旅遊業態,讓更多農戶受益。”王永剛說,紅色哈達鋪已經成為當地群眾寶貴的紅色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