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五大類坑爹股票不能買(收藏)

A股市場裡各種各樣的奇葩事件層出不窮,老頑童會不定期給大家整理一下比較坑爹的股票類型,讓大家有個“防火防盜“的心理,避免掉入一些壞股票的坑裡。

1、 業績大幅修正的股票不能買

典型案例:山東墨龍

案件原由:根據證監會的查實,山東墨龍2016年三季度末發生重大虧損並持續至2016年全年重大虧損屬於《證券法》規定的內幕信息,山東墨龍董事長、實際控制人張恩榮、總經理張雲三父子二人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減持“山東墨龍”股票的金額分別為27750萬元和8227.5萬元,避損金額分別為2032.41萬元和1792.94萬元。根據“沒一罰三”的處罰,此次證監會對張恩榮、張雲三父子二人的罰沒金額累計達到1.53億元。這在同類案件的查處中,顯然屬於處罰較重、涉案金額較大的案例了。

老頑童點評:A股市場裡面有不少這種坑爹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利用信息披露來忽悠投資者買股票,然後逢高減持,再出業績修正公告。老頑童想不明白的是,這樣的公司居然沒有被罰到這些造孽的董事長傾家蕩產,這樣的公司居然還不退市。。。

2、 定期報告未及時修正的股票不能買

典型案例:星期六

案件原委:由於星期六未在規定期限內對業績預告、業績快報作出修正,且業績預告、修正前業績快報公告中披露的淨利潤與2017年經審計的淨利潤存在較大差異,深交所對星期六、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澤民、公司時任財務總監李景給予公開譴責處分。

老頑童點評:上市公司高管和股民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在披露業績的時候,連誠信都沒有的上市公司,誰敢買?

3、 經常變更名字的上市公司不能買

典型案例:ST岩石

案件原由:1993年上市至今的ST岩石,前期後後有過11個名字。從最早的福建豪盛到現在的ST岩石,

老頑童點評:ST岩石的一系列更名歷史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匹突匹這個名字,當時互聯網金融正火,公司立馬蹭熱點更名為同音的名字,後來市場熱度一過,一地雞毛,現在改名後又不知道以後還會有說明么蛾子。

4、 經常變更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不能買

典型案例:*ST德奧

案件原由:從生產電飯煲到生產航空器的跨度很大。

老頑童點評:隔行如隔山,做電飯煲的去做航空器這個故事很吸引眼球,但可惜的是,故事只是故事,被德隆系等折騰完後,伊立浦這家原本生產電飯煲的企業也不會變成類似馬斯克那樣的火箭公司。

5、 經常換老闆的上市公司不能買

典型案例:步森股份

案件原由:2011年4月12日上市的步森股份,在7年的時間裡,換了三次實際控制人,分別為步森集團到徐茂棟、趙春霞。

老頑童點評:一般情況下來說,正常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會把上市公司當成自己兒子一樣,怎麼可能隨隨便便交給別人“撫養“?所以說,一般出現上市公司公告實際控制人出現變更的時候,需要十分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