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塗山擺下「鴻門宴」 共工嫉妒釀下大禍端

總所周知,“鴻門宴”是當初項羽為劉邦設下的宴席,因為當時的地點擺在鴻門,於是便稱為“鴻門宴”。當時,劉邦先於項羽入主咸陽。項羽對此極為不滿,於是擺下宴席,在周圍埋伏重兵,準備除掉劉邦。可是最後還是被劉邦逃走了。於是後世將鴻門宴代指稱為“不懷好意的”宴會。其實早在上古時期,我國便出現了跟“鴻門宴”很相似的宴會,歷史上稱為“塗山之會”。當時這場宴會的舉辦者是大禹,當時他已經成為整個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可是底下還是有許多反對他的聲音,於是禹便舉行了此次宴會,將他們一網打盡。

大禹塗山擺下“鴻門宴” 共工嫉妒釀下大禍端

我們大家從小就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還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等等關於大禹的傳說。可是大家可能不太瞭解大禹在治水的同時,還在進行著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便是戰爭。在治理黃河河水氾濫的期間,大禹發動了一次決定將來天下歸屬的戰爭,即與共工之間的戰爭。

大禹塗山擺下“鴻門宴” 共工嫉妒釀下大禍端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在大禹接受任務治水之前,舜帝一直將治水的任務交給了共工。可是共工也是,沒有金剛鑽,偏偏攬了這個瓷器活兒,治水的效果一直不好。於是舜帝也不能拿天下的百姓做試驗品讓共工去費時間嘗試自己的辦法,舜帝當機立斷將共工治水官的職位給剝奪了。之後便在天下發佈告示,尋求可以治理黃河氾濫的有才之士,當時年紀輕輕的禹看到之後應徵,表示自己願意去治理黃河水。

大禹塗山擺下“鴻門宴” 共工嫉妒釀下大禍端

之後的事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了,大禹告別了自己剛剛結婚四天的新婚妻子,走出家門為天下治理洪水去了。共工被撤職之後便一直懷恨在心,但是他又不敢對舜帝有所抱怨,於是把憤怒的目光轉向了大禹。他一直覺得是大禹在舜帝面前巧言令色,騙取了舜帝的信任,才將此重任從自己的手中奪走給了他。其實大家當時也是心知肚明,舜帝已經年老,廣招天下之人去治水第一個目的就是治理洪水,這第二個目的就是考察天下有才之士選出一個有才能的人來接過他的位置。共工被奪走了如此重要的任務怎麼會如此輕鬆放過大禹。

大禹塗山擺下“鴻門宴” 共工嫉妒釀下大禍端

共工聚集了自己部落的戰士,準備直衝大禹治水的地方,與大禹展開“王位”爭奪戰。大禹雖然當時的勢力並不強大,但是舜帝指派給了他許多幫助他治理洪水的工人,大禹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便和他們打成一片,這可能也是大禹最終接過舜帝位置的一個原因吧。得人心者得天下,放在哪個時代都是管用的。於是大禹便率領自己的“工人部隊”和共工的戰士在黃河邊展開了搏鬥。結果共工自己都沒想到,自己的戰士竟然敗給了修河工人。共工一怒之下,出了一個損招,我打不過你,我把你修理的河堤在破壞掉你不還是沒法交差嗎。於是共工在工地裡大肆破壞,本來已經修復好的,又裂開了缺口。

大禹塗山擺下“鴻門宴” 共工嫉妒釀下大禍端

事情鬧得這麼大,很快便傳到了舜帝的耳朵裡。舜帝當場下令逮捕共工,共工的奪位計劃也就此徹底失敗了。大禹也終於可以好好的治理黃河水患。

大禹塗山擺下“鴻門宴” 共工嫉妒釀下大禍端

之後便是治理好洪水的大禹功成名就,舜帝也順利將自己的位置交給了他。但是,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共工雖然倒下了,他的手下仍然還在啊。原來共工手下有一個叫汪芒氏的部落,一直還在謀劃著讓共工東山再起。大禹早就看穿了他們的陰謀,於是在當時的塗山召集了天下部落進行集會,在會上藉機除掉了汪芒氏的首領。這便是上古時代的“鴻門宴”,自此天下再也沒有反對的聲音,大禹也專心治理國家,為我國第一個朝代夏朝打下堅實基礎。

​ 本文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