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創新啓示錄|焦瑾璞:爲金融改革開放鼓與呼

砥礪奮進的五年,金融改革創新啟示錄系列報道:

金融改革創新啟示錄|焦瑾璞:為金融改革開放鼓與呼

焦瑾璞在推動我國農村金融、小額信貸、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發展和研究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是我國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理論和實踐的先行者

文 | 張佳 桑超 中國新金融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員

作為學者,他擁有經濟學博士的學歷,研究涉獵範圍極廣,金融改革、貨幣政策、金融監管、農村金融和小額信貸、普惠金融、金融消費者保護等,均是他的專長。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廈門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這一系列高等學府金融領域的教職頭銜,足以印證其金融研究的專業水平。據不完全統計,《金融會計》、《資本市場》、《金融發展研究》、《區域金融研究》等多家雜誌編委。曾經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10餘本。

作為官員,他擁有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重慶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等重要崗位上兢兢業業,建樹頗多。

他就是焦瑾璞,業界與媒體對他的評價可以用一句話予以總結:

焦瑾璞在推動我國農村金融、小額信貸、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發展和研究方面居於領先地位,是我國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理論和實踐的先行者。

金融改革創新啟示錄|焦瑾璞:為金融改革開放鼓與呼

新起點:履新“上海金”

2015年1月,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一職在空缺4個月後已於近日迎來新人選。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宣佈提名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黨委委員焦瑾璞為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人選。

這意味著,在央行系統工作了近30年的焦瑾璞走上了一個新的關鍵崗位,這一人事變動被外界看來,亦是推動上海黃金交易所快速發展和進一步打造“上海金”品牌的關鍵之舉。

資料顯示,上海黃金交易所是經國務院批准,由中國人民銀行組建,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登記註冊的,中國唯一合法從事黃金交易的國家級市場,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組織黃金交易,不以營利為目的,實行自律性管理的社團法人。

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建立,與貨幣市場、證券市場、外匯市場等一起構築成我國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未來,交易所將在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下,一如既往,與時俱進,為我國黃金市場的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2000年以前,中國黃金市場尚屬高度壟斷、統購統銷的計劃市場,在此之後,才逐漸走向市場化。從歷史發展走向而言,作為整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黃金交易大致由上海黃金交易所為代表的現貨市場、以上海期貨交易所為代表的黃金期貨市場和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黃金購買市場。這也不難看出,上海這個中國的金融中心,實際上也擔當著中國金融國際化的重任。而焦瑾璞擔任理事長的上海黃金交易所,就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金融改革創新啟示錄|焦瑾璞:為金融改革開放鼓與呼

實踐者:助力金融國際化

雖然中國的的黃金市場起步較晚,但上海黃金交易所在為投資者、交易者提供便利方面,怎麼情調都不為過。以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成立算起,經過15年的跨越式發展,中國的黃金市場可以說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現貨黃金市場。如果再把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現貨市場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黃金期貨市場相加,我國在全球黃金市場中可以穩居第二。

“可以說我們國家的黃金市場這幾年在全球也逐漸凸顯了自己的力量。三個市場裡面,黃金交易所是核心和基礎,因為期貨交易所和商業銀行黃金業務背後都基於現貨的交割和清算。”焦瑾璞這樣評價黃金交易所的地位。

“黃金市場的發展與自貿區、金融改革開放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黃金市場現貨方面現在我們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一。”焦瑾璞介紹,以上海黃金交易所為例,通過緊抓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和上海自貿區設立和發展的機遇,2014年9月上海黃金交易所在自貿區率先設立了國際黃金交易中心。與此同時,交易所在陸家嘴還有一個全資子公司。從2014年9月算起,三年時間裡交易量已經突破了3萬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參與交易的主體都是全球化的境外大投資者。

交易方面,全球投資者的不同貨幣都可以作為衝抵保證金,之後以人民幣計價交易。債券也可以衝抵保證金。另外我們還達到了交割全球化。我們在自貿區專門設立了上千噸的黃金交割庫,既是中國的實物交割中心,也是亞太的中心。

正是在自貿區這樣較好的區域性改革政策驅動下,中國的黃金市場也更好地融入了全球。區域性改革確實為中國金融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經驗。從這個角度講,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和發展,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了基礎條件,也為下一步上海金融中心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條件。

從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發展來講,我們一直秉承著改革開放這種基本理念。在開放當中我們是從一個小眾市場。我們從一個體量很小的交易所,到走向世界,在全球市場當中佔有一席之地,這也得益於改革開放。

金融改革創新啟示錄|焦瑾璞:為金融改革開放鼓與呼

倡議人:堅信技術終會變革金融

焦瑾璞堅信,中國金融業對區塊鏈、數字貨幣等代表未來發展趨勢、技術的研究或嘗試,未來終將會有所回報。與此同時,他也頗具前瞻性地對數字金融未來的發展保持警醒。

在2016年第12期《清華金融評論》的卷首語中,焦瑾璞明確表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也需要加以引導和規範,才能保證其走上健康的軌道,使之真正成為“普及大眾、惠及民生”的事業。焦瑾璞認為,數字普惠金融還需要做很多保證數字普惠金融長遠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包括構建適當的法律和制度框架,擴展數字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平衡好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的創新與風險,以及做好金融消費者保護和教育工作等方面,我國金融業都還任重而道遠。

焦瑾璞這種高屋建瓴式的建言,無疑是具有前瞻意義的。

在2017年6月舉辦的以“全球視野下的金融改革與穩健發展”為主題的上海陸家嘴論壇上,焦瑾璞發表的《普惠金融需要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再度引起與會者的共鳴。

焦瑾璞認為在提高獲取正規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解決成本偏高等方面,數字金融作用明顯,使相關機構獲益匪淺。

在焦瑾璞看來,各國在推進普惠金融發展中,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而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也非常迅猛,第三方支付、P2P平臺和眾籌都發展較快,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也要大力推動數字化金融創新,確立普惠金融中國模式。

“互聯網金融將傳統金融服務與互聯網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結合起來,具有快捷、透明、廉價的特點,在規範發展的前提下,可以考慮引導將其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普惠金融模式。”焦瑾璞說。

與此同時,焦瑾璞也認為,數字技術是一柄雙刃劍,在具有有利一面之外,同樣具有風險和挑戰。市場上來看,已經出現了許多打著數字普惠金融的旗號,藉助互聯網從事非法集資等違法活動。

金融改革創新啟示錄|焦瑾璞:為金融改革開放鼓與呼

謀前路:力推金融開放與消費者保護

縱覽近年來以金融為主題的重要論壇,但凡是焦瑾璞出席的場合,必然會帶來讓人耳目一新,又與普惠金融發展大勢相契合的建設性的觀點與洞見。事實上,這也是集金融學者、官員身份為一體的焦瑾璞的專長。對於未來中國金融的發展道路,他一直有著系統而又前瞻的科學思維,並希冀中國金融在國際市場上能夠越發地擁有與我們國家經濟地位相匹配的話語權。

包括全面加快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緩解小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薄弱問題、不斷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持續強化金融消費者保護和金融消費者教育在內的一系列有助於夯實中國金融基礎的建言,一直是焦瑾璞所強調的。在他眼中,中國金融發展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遠。

焦瑾璞也深知,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在金融服務覆蓋率和滲透率方面所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制約因素。例如尚未形成整體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專門的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有待建立、差異化金融監管體系有待完善和技術創新和數字化金融需要進一步深化等等,焦瑾璞都提出了自己深刻的理解和未來突破的方向。

他的理論與觀點,事實上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普惠金融的創新實踐者們,具有相當的前瞻意義。

焦瑾璞透露,目前國家相關部門正牽頭研究發展普惠金融重大課題,目標是儘快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普惠金融發展規劃。在指標體系方面,借鑑國際經驗,準備構建涵蓋金融服務可獲得性、使用情況、服務質量幾個方面的19 個指標,監測、評估各地區、各金融機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下一步,還要考慮構建常態化的統計制度,並適時發佈中國普惠金融指數和中國普惠金融白皮書。焦瑾璞早就提出過,發展普惠金融,需要全社會層面形成認知,政府部門和私營部門合作進行推動。

焦瑾璞的另一個突出貢獻是對金融消費者保護的重視。作為前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焦瑾璞早就提出過“全面構建金融消費者保護協調機制”的倡議,並通過不斷地呼籲和實踐將這一措施加以落實。

2008 年金融危機後,宏觀審慎監管,微觀審慎監管和金融消費者保護成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三大重要支柱。在焦瑾璞眼中,金融消費者保護和金融消費者教育無疑是我國發展普惠金融的重大內容之一。目前,我國在“一行三會”成立了4 個金融消費者(投資者)保護部門,這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

焦瑾璞認為,金融消費者保護部門如何加強與普通消費者保護部門的協調,4 個金融消費者(投資者)保護部門之間如何加強協調,金融監管部門與地方政府相關監管職責如何協調,金融監管部門內部各業務部門如何加強協調,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任務。當務之急,就是依託監管協調機制,在“一行三會”之間建立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協調機制。這樣的建言,對於跨越式發展中的中國金融事業,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焦瑾璞不止一次地表示過,金融市場需要不斷開放,因為越就越穩定。開放可以修正原來的限制,才能知道我們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

焦瑾璞在回答新華社記者“如何評價上金所15年來的發展成就?”時表示:

  上金所十五年來的飛速發展,與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和黃金管理體制改革是密不可分的。這十五年,是上金所一部充滿機遇與挑戰、拼搏與奉獻的創業史,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精彩縮影。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正確指導下,交易所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一方面,以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為原則,不斷完善產品服務,上金所規模穩步擴大,逐步形成了由競價、詢價、定價、租賃等市場共同組成的多層次黃金市場體系;另一方面抓住改革機遇,積極推動黃金市場走向世界,相繼推出國際板、“上海金”等創新業務,有效增強了我國在國際黃金市場的話語權,切實提升了我國黃金市場的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

  上金所黃金現貨交易量多年國際領跑,體現了我國黃金市場需求強、規模大的特點,也凸顯了上金所推出“上海金”人民幣基準價的重要性。“西金東移”已成為全球黃金市場發展的一個顯著趨勢,但“西價”並未“東移”。“上海金”基準價的推出以及國際化,有利於調整國際黃金市場的不平衡格局,尊重市場選擇,順應市場趨勢,實現國際國內黃金市場平衡健康發展。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中國需求仍是全球黃金市場的重要增長引擎,這將深刻改變全球黃金市場格局,也將繼續給我國黃金市場發展帶來良好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