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項羽本紀

項籍是下相人,字羽。項籍開始創業的時候,年僅二十四歲。項籍的叔父名叫項梁,項梁的父親是楚國名將項燕,就是被秦國將軍王翦殺害的那位楚國將軍。項氏世代都是楚國大將,封地在項城,所以姓項。

《史記》——項羽本紀

項籍少年時代,認字寫字也沒有什麼成就。改學劍術、為武吏,又無成就。項梁很生氣。項籍說:“認字、寫字不過是書寫姓名罷了;劍術不過能敵一個人,都不值得學習。值得學的是可以抵敵萬人的本領。”項梁以為有道理,於是教授項籍兵法,項籍這才眉開眼笑,但也只略知兵法大意,就不肯潛心鑽研了。項梁曾經受人牽連,被逮捕入櫟陽縣獄。於是請託縣獄掾曹咎,寫一封說情書信,送給櫟陽獄掾司馬欣,罪責這才得以解脫。項梁殺了人,就和項籍渡江遷住到吳地躲避仇家報復。吳地的賢士大夫,才智都在項梁之下。吳地民眾凡遇大徭役和喪葬事宜,常由項梁主辦。每當此時,項梁便暗中用兵法分配控制賓客和子弟的工作,藉機觀察他們的才能。秦始皇帝出遊,到會稽巡視,渡浙江,項梁和項籍一起旁觀。項籍就說:“那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項梁忙掩住了項籍的口,說:“不要胡說!要滅族的!”因此,項梁以為項籍是奇才。項籍身長八尺有餘,力能舉鼎;才智過人,吳地的子弟,都畏懼項籍。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人在大澤鄉起義。元年九月,會稽郡守殷通對項梁說:“長江以西都起兵反秦了,這是上天要滅亡秦國啊。我曾經聽說過:‘首先行動的,可以控制人,落後的就要被人控制。’因此我想起兵,讓你和桓楚為將。”這時,桓楚正在逃亡,藏在深山草澤之中。項梁說:“桓楚逃亡在外,沒人知道他的藏身之處,只有項籍知道。”項梁於是走出來,囑咐項籍手持寶劍在外面等候。項梁便又走入廳堂,和殷通坐在一起。項梁說:“請郡守召項籍進來,可以派他接受使命,召桓楚回來。”郡守說:“好。”項梁把項籍叫了進來。一會兒,項梁使眼色示意項籍,說:“可以動手了!”於是項籍拔劍斬下郡守的頭。項梁手提殷通的首級,身上佩起郡守的印綬。郡守部下大驚,一時大亂。項籍斬了百十餘人。郡守府中人都驚懼畏服,拜伏於地,沒有一個人敢站起來反抗。項梁便召來以往所知道的地方強幹官吏,向他們說明要起大事除殘暴的道理。大家都贊成。於是就出動吳地的軍隊;派人接收了吳郡所屬各縣,共得精兵八千人。項梁部署吳地豪傑,派為校尉、軍候、司馬等職位。其中有一個人沒有得到任命,他便去問項梁。項梁說:“前些日子的一件喪事,曾經由你主持一項事務,你沒能完成,因此我不能任用你。”大家對項梁的知人善任,都極為佩服。於是項梁擔任會稽郡守,項籍擔任裨將,安撫所屬各縣民眾。

廣陵人召平,這時正為陳涉攻打廣陵,久攻不下,聽說陳王已兵敗退走,而秦兵又將到來,於是帶兵渡過長江,假傳陳王的命令,賜封項梁為楚王的上柱國。召平說:“江東平定以後,要趕快發兵西進,攻擊暴秦。”項梁便帶領八千士兵,渡江西進。這時,聽說陳嬰已經攻下東陽,項梁派使者與陳嬰聯絡,要和陳嬰聯合,一同向西進攻。陳嬰這人原是東陽的令史,在本縣平素作事謹慎守信,被稱道為有學問有道德的人。東陽縣一幫年輕人起事,殺了東陽縣令,聚集幾千人,想推舉一位首領,找不到合適的人,於是就請陳嬰出來擔任此職。陳嬰辭謝,說自己能力不夠。這些年輕人不理會陳嬰的意見,強行把他立為首領。當時縣中跟隨陳嬰起事的二萬人。東陽年輕人此時就想幹脆立陳嬰為王。兵士都戴青色軍帽,命名為蒼頭軍,來和其他軍隊相區別,並表示新近突起之意。陳嬰的母親對陳嬰說:“自從我作你們家的媳婦,從來沒聽說你家祖先出過顯貴的人物。現在突然之間得到如此大的名分,不是吉祥的事!你不如另找一個領頭的人,你作他的屬下。如果起事成功了還能封侯,萬一失敗呢,還可以逃亡隱避,因為你不是當世最被注意的知名人物。”因此陳嬰不敢稱王,對他的兵士官吏說:“項氏家族世世代代擔任將軍,在楚國有名望。現在要辦大事,恐怕非項氏出來領導不可。我們依靠名門望族,一定可以消滅暴秦。”於是眾人都聽從了他的意見,讓部隊歸屬項梁。項梁帶兵渡過淮水,黥布、蒲將軍也帶了部隊前來歸附。總共有六七萬人,駐軍下邳。

這時,秦嘉已擁立景駒為楚王,駐軍在彭城以東,準備阻止項梁軍西進。項梁向軍官們說:“陳王最先起事,作戰不利,現在不知去向。而今秦嘉竟背叛陳王而擁立景駒,真是大逆不道!”於是進兵攻打秦嘉,秦嘉戰敗逃走。項梁追擊到胡陵,秦嘉回軍和項梁交戰了一天,秦嘉戰死,軍隊投降項梁。景駒逃走,死在梁地。項梁兼併了秦嘉的部隊,駐軍胡陵,準備繼續率兵向西進攻。這時秦將章邯領兵到了慄縣,項梁便派遣別將朱雞石、餘樊君二人領兵與章邯作戰。餘樊君戰死;朱雞石兵敗,逃奔胡陵。項梁率軍進入薛縣,殺了朱雞石。項梁在此以前派遣項羽另帶一支兵進攻襄城,襄城堅守,久攻不下。攻克之後,項羽把襄城守軍全部活埋,回軍向項梁覆命。項梁聽說陳王確實已死,便召集所有分據各處將領,在薛縣會合,共同商議大事。這時,沛公劉邦也就從沛縣率兵前往。

居巢人范增,七十歲了,平素居家喜好研究奇謀巧計,前往薛縣遊說項梁說:“陳勝的失敗理所當然。當初秦滅了六國,其中楚國是沒有得罪秦國而被滅亡的一個。自從楚懷王受騙入秦而不能迴歸楚國,楚人無不同情懷念懷王,到如今仍對他思念不已。所以楚南公說:‘楚國即使只剩三戶人家,滅亡秦國的必定是楚國人。’這次陳勝先起事,不立楚王后人,而自立為王,所以陳勝的勢力不能長久。現在你在江東起事,楚國將士,蜂擁而至爭先恐後地歸附您的原因,是因為項君世代為楚將,大家相信將軍會重新擁立楚王的後代。”在這一點上,項梁認為范增說得有道理,便尋到了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正,當時心正流落在民間,替人放羊。項梁便立心正為楚懷王,以順應楚國民眾的願望。陳嬰擔任楚國上柱國,賜封五縣,輔助懷王在盱眙建都。項梁自己號稱武信君。

幾個月以後,項梁帶兵進攻亢父,與齊國的田榮、司馬龍且的部隊一起援救東阿。在東阿大敗秦軍。田榮當即領軍回到齊地,驅逐了齊王田假。田假逃亡到楚國,田假的相國田角逃亡到趙國。田角的弟弟田間原是齊國的將軍,住在趙國不敢回去。田榮擁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項梁擊敗東阿一帶的秦軍,接著追擊他們,屢次派遣使者到齊國,催促齊國出兵,想與他們一同西進。田榮說:“楚國殺了田假,趙國殺了田角和田間,我們才出兵。”項梁說:“田假是盟國之王,窮途末路前來投奔,我們不忍心殺他。”趙國也不肯殺害田角和田間,齊國於是不肯發兵幫助楚國。

項梁就派沛公劉邦和項羽從另一路攻打城陽,攻克後屠殺了城陽的守軍。在濮陽東部打敗秦軍。秦軍退入濮陽堅守不出。沛公和項羽於是進攻定陶,定陶未能攻下。撤離,領兵繼續西進,攻取秦地至雍丘,大破秦軍,殺掉秦國大將李由。然後回軍進攻外黃,久攻不下。

項梁引兵自東阿向西進攻,來到定陶,再次大破秦軍。此時因項羽等人又斬了李由,項梁更加輕視秦軍,顯出了驕傲的情緒。寧義就勸項梁說:“凡是打了勝仗,如果將領驕傲,士卒怠惰,那必然會失敗。現在士兵已經有些怠惰了,而秦兵一天天增多,我很替將軍擔憂。”項梁不聽,竟派宋義出使齊國。宋義在路上遇到齊國使者高陵君顯。宋義問高陵君:“您是要去見武信君吧?”高陵君說:“是的。”宋義說:“依我的推斷,武信君項梁必然兵敗!您慢慢行進就可以免死,去得太快說不定就很危險了。”秦朝果然全力起兵增援章邯,進攻楚軍,大破楚兵於定陶,項梁戰死。沛公和項羽撤離外黃,轉攻陳留。陳留堅守,不能攻下。沛公和項羽一起商議說:“現在武信君被擊垮,士兵都驚恐不安。”於是和呂臣同時領兵東撤。呂臣駐軍彭城東,項羽駐軍彭城西,沛公駐軍碭縣。

章邯打敗項梁的軍隊以後,就認為楚兵不足擔憂,於是引兵北渡黃河進攻趙國,大破趙軍。這時候,趙歇為趙王,陳餘擔任大將,張耳擔任相國,都逃入鉅鹿城。章邯命令部將王離、涉間包圍鉅鹿,章邯自己在鉅鹿的南面駐軍,修築甬道,替他們運輸糧草。陳餘擔任大將,主軍數萬駐守在鉅鹿的北面,這就是所謂的河北軍。

楚兵在定陶大敗以後,懷王很恐懼,從盱眙來到彭城,把項羽和呂臣二人的軍隊加以合併,由他親自指揮。任命呂臣為司徒,呂臣的父親呂青為令尹,讓沛公擔任碭郡守,賜封武安侯,負責統率碭郡兵馬。

當初宋義所遇到的齊國使者高陵君顯還在楚軍中,見了楚王說:“宋義認定武信君必敗,過了幾天,果然就失敗了,軍隊還沒有出戰,就可以看失敗的徵兆,這真可以說是懂得用兵的了。”楚懷王就召宋義來商討大事,懷王非常喜歡宋義,就安排宋義擔任上將軍,項羽為魯公,擔任次將;范增擔任末將。一起出兵援救趙國。其他各部將領都由宋義直轄,宋義號為卿子冠軍。行軍到安陽,停留四十六天不再前進。項羽說:“我聽說秦軍在鉅鹿圍困趙王,我們應儘快率兵渡河,楚兵從外圍進擊,趙兵在城中殺出,內外夾攻,必定可以打垮秦軍。”宋義說:“並非如此。要拍死牛背上大的虻蟲,不必殺牛身上小的蟣蝨。現在秦兵正在全力圍攻趙國,如果獲勝,他們一定已經疲憊不堪。我們正好抓住時機,可以破秦。若秦兵不勝,我們就揮動大軍,向西進攻長驅直入,一定能擊敗秦兵。所以為今之計,不如先讓秦趙相鬥,我們坐等取利。若論披甲冑,執兵器,衝鋒陷陣,我不如你。但是坐下來運籌帷幄,你可就不如我宋義了!”於是下令給軍中:“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倔強而不聽指揮的人,一律斬首!”宋義隨後派兒子宋襄去齊國做相國,親自送他到無鹽,飲酒大宴賓客。當時天寒又下著大雨,士卒既冷又餓。項羽說:“現在大家正該合力攻秦,你卻遲遲按兵不動。如今遭遇饑荒,百姓窮困,士兵都啃芋頭、嚼豆子,軍中沒有存糧,你卻設宴大會賓客,不肯引兵渡河用趙國的食糧,然後與趙國合力攻打秦軍,卻說什麼‘等待秦軍疲憊’。憑秦軍的強大,攻擊新建的趙國,他們勢必會滅亡趙國。趙國被擊垮而秦兵更強盛,還有什麼疲憊的機會可以利用?況且楚軍新近吃了敗仗,君王坐立不安,把境內全部的兵力集中交給上將軍一人指揮。國家安危,在此一舉。現在上將軍不顧念國家,不體恤士卒,卻徇私情,這不是能夠安定國家社稷的忠臣。”項羽早晨去見上將軍宋義,就在帳中斬下宋義的首級。向軍中發佈命令說:“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將他殺掉!”這時諸將都畏服項羽,無人敢有異議。大家都說:“首先擁立楚王的是將軍家。現在將軍殺了作亂之人,又立大功。”於是共同立項羽為代理上將軍。項忌派人追趕宋義的兒子,追到齊國把他殺了。項羽派桓楚去向楚懷王報告,懷王就任命項羽擔任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都歸屬項羽。

項羽殺了卿子冠軍宋義之後,威震楚國,名聞諸侯。項羽於是派遣當陽君、蒲將軍二人率領兩萬人渡過漳河,援救鉅鹿。援軍小勝。陳餘又請項羽多派援兵。項羽便率全軍渡過漳河以後,把船都砍破沉入水中,把作飯的鍋和蒸飯用的瓦甑統統砸爛,把行軍帳篷也全部燒燬,只保留三天的糧食,藉此向士兵表示要和秦軍決一死戰沒有絲毫退卻之意。於是大軍一到就圍攻王離。楚軍越戰越勇,九戰九勝,斷絕了秦軍的甬道,大破秦軍;殺秦將蘇角,俘虜王離;涉間不肯降楚,引火自焚而死。當時,楚國軍隊在諸侯軍隊中最為強大。諸侯軍前來救趙,兵到鉅鹿的,築有十多個大營壘,都不敢出兵。等到楚軍攻擊秦軍的時候,諸侯軍將領都躲在壁壘上觀望。楚軍戰士,無不以一當十,楚軍殺聲震天。諸侯無不人人恐怖顫慄,驚駭萬分。於是項羽在大破秦軍之後,召見諸侯將領。諸侯將領一進轅門,都跪倒在地,用膝蓋行走,沒有誰敢抬頭仰視!項羽由此開始成了諸侯上將軍,各路諸侯都隸屬於他。

章邯駐守棘原,項羽駐軍在漳河南,兩軍相持,還未交戰。秦軍屢次退卻。秦二世派使者責問章邯。章邯害怕,派長史司馬欣赴咸陽請示。司馬欣到咸陽,在宮外司馬門滯留三天,趙高不接見,也不批示,司馬欣恐懼,逃奔回營,不敢走來時的道路。趙高果然派人追他,沒追上。司馬欣回到章邯軍中,報告說:“趙高在宮廷之中獨攬大權,下面的人不可能有所作為,現在我們如果取得勝利,趙高必定嫉妒我們的功勞;不能取勝,就難逃死罪,希望將軍仔細考慮。”陳餘也給章邯寫信說:“白起為秦國將領,南征楚國鄢郢二都,北敗馬服大軍,攻城掠地,不計其數,最後卻被賜死。蒙恬為秦朝大將,北逐匈奴,開闢榆中疆土數千裡,後來在陽周被殺。為什麼有如此結果?立功太多了,秦朝不能全都按功封賞,所以藉故用國法誅殺他們。如今將軍做秦將已經三年,傷亡士卒不下十萬,而各地的諸侯蜂擁而起。趙高平素諂諛隱瞞軍情已經很久了,目前國家緊急,惟恐二世殺他,所以要用國法誅殺將軍,以求搪塞責任;另派人代替將軍,以推脫自身災禍。將軍帶兵在外時間太久,而宮廷之內有許多分歧和矛盾,結果只能是有功是死,無功也是死。況且上天要滅亡秦朝,無論下愚上智之人都已知道。現在將軍在內不能直接向皇帝進諫,在外則成了亡國之將,孤立無助,而想維持長久存在,不是可悲可憐呢?將軍何不退兵和諸侯訂約共同攻秦,成功之日,少不得分地為王,南面稱孤!這樣跟身受腰斬、妻兒被殺相比,又怎能同日而語!”章邯接信後,開始動搖。暗中派軍候始成到項羽軍營,商議合縱。和約還沒達成,項羽派蒲將軍晝夜不停率兵渡過三戶津,駐軍漳水南岸,與秦軍戰,再破秦軍。項羽親率全軍進擊,進軍水,又大破秦軍。

章邯又派人求見項羽,希望訂立和約。項羽召集軍官們商量說:“我們軍糧缺少,我準備接受和約。”軍官們都說:“這樣很好。”項羽便和章邯約期在洹水南岸殷虎會晤。締結盟約後,章邯見了項羽,淚流滿面,傷心說出趙高獨斷專權濫殺無辜的種種罪行。項羽於是封章邯為雍王,安置在楚軍之中。讓長史司馬欣擔任上將軍,統領秦軍為前鋒,向西進攻。

到了新安,諸侯軍中的將士,從前服徭役或戍邊役路過秦地,秦軍官兵待他們非常苛虐,現在秦軍投降諸侯,諸侯軍官兵乘戰勝之威,反過來報復,輕視凌辱秦軍的官兵。許多秦軍官兵私下議論:“章將軍等人,欺騙我們投降諸侯。如今假使能夠入關破秦,當然很好。如果不能,諸侯必然俘虜我們去東方。那時我們留在關中的父母妻兒,必定會被秦朝全部殺死。”大家在議論,被項羽的部下聽到,就報告了項羽。項羽便召來黥布和蒲將軍,商議說:“秦軍官兵人數不少,而心中不服。如果到了關中,不聽調度指揮,我們的大事一定會受到威脅。不如把這些人都殺了,只和章邯、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入秦。”於是楚軍連夜在新安城南坑殺秦兵二十多萬。

項羽揮軍向西攻取秦朝本土。到了函谷關,因有軍隊把守,不能進入。又聽說沛公已經攻下咸陽,項羽大怒,命當陽君英布等攻關。項羽於是進入函谷關,長驅直入,到達戲水西面。當時沛公駐兵霸上,還沒有和項羽相見。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沛公有意稱王關中,要讓秦王子嬰為相國,而秦朝珍寶已全部據為己有。”項羽聽後大怒,說:“明日一早,飽餐士卒,替我大破劉邦的軍隊!”當時,項羽擁兵四十萬,駐紮在新豐鴻門。沛公有兵十萬,駐在霸上。范增勸說項羽道:“劉邦從前在山東的時候,貪財好色。如今入關以後,對財物絲毫不取,對婦女也不接近。由此可見,他志向不小。我命人觀望他那邊雲氣,都呈現龍虎五彩的景象,這是天子之氣。趕快攻擊,千萬不要錯失良機。”

楚國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直和留侯張良要好。張良此時隨沛公入關,正在軍中,項伯於是當夜急馳沛公大營,私下約見張良,把項羽明早進擊沛公的事,原原本本告訴了張良,並要張良和他一起逃走,說:“不要跟著劉邦一同送死。”張良說:“我是替韓王送沛公來的,如今沛公有急難,我如果逃走那就是不仁不義。我不能不報告他。”張良就入見沛公,報告了項伯所說的事。沛公大驚說:“這可怎麼辦?”張良說:“誰給您出的這個主意?”沛公說:“有個鄙陋小人對我說,只要守住函谷關,不放諸侯進來,整個秦地就都屬於我,任我稱王了。所以我聽了他的意見。”張良說:“您估計一下,我們的軍隊足夠抵擋項王嗎?”沛公沉默不語,半晌才說:“當然不如項王。那麼現在該怎麼辦呢?”張良說:“請您向項伯說明,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沛公問:“你怎麼和項伯有交情呢?”張良說:“從前在秦的時候,項伯和臣有交往,項伯殺人,是我救了他。如今事情危急,幸虧有他通風報信。”沛公問;“項伯和你誰年長?”張良說:“項伯年長。”沛公說:“你替我請他進來,我應當用兄長之禮接待他。”張良出來,邀請項伯。項伯就進去會見沛公。沛公捧酒向項伯祝福,又訂立了兒女婚約。沛公說:“我入關以後一切保留,秋毫不犯;吏民都造冊存籍,府庫公產都加封,專為等待項將軍來接收。所以要派遣將士守住函谷關,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竄入和意外的事變發生。我日夜盼望項將軍到來,又怎麼敢反叛呢?請千萬向項王說明,我劉邦不敢忘恩負義,絕無二心。”項伯答應了,並囑咐說:“明早不可以不早來向項王謝罪。”沛公說:“是!”於是項伯又連夜趕回,把沛公的話,詳細的向項羽解釋。隨即對項羽說:“假如不是沛公先擊破關中秦軍,您又怎敢進入關中呢?現在沛公有入關破秦的大功,而我們出兵攻擊人家,這是不道義的。不如就此和解。”項王答應了。

第二天清晨,沛公只帶隨從騎士百餘人,來見項羽。到達鴻門,向項羽謝罪說:“我和將軍協力攻秦,將軍掃蕩河北,我則力戰河南,但是我絕對沒想到能先行入關攻破秦朝,能夠在這裡和將軍相見。現在有小人散佈謠言,致使將軍和我產生了隔閡。”項羽說:“這是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我怎麼會產生此疑心呢?”項羽當天便留沛公一同飲酒。項羽和項伯東向而坐;亞父范增向南坐;沛公向北,張良西向陪坐。范增多次向項王使眼色。又舉起隨身佩帶的玉多次暗示項王。項羽默然,沒有什麼反應。范增起身走來,召來項莊。范增對項莊說:“君王為人心腸太軟,你進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請求在座前舞劍。就乘舞之便,刺殺沛公。不然的話,你們這些人都將要被他俘虜!”項莊於是進來敬酒。敬畢,項莊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中沒有什麼可供娛樂的,請允許我舞劍吧。”項羽說:“好!”項莊於是拔劍起身,項伯也拔劍起舞,常用自己身體掩蔽沛公,項莊因此沒有機會刺殺沛公。這時張良趕緊出帳到軍門,找到樊噲。樊噲問:“今天的事情怎樣?”張良說:“很緊急!現在項莊拔劍起舞,用心是時時在沛公身上!”樊噲說:“如此說來已經很緊迫了!讓我進去,與他拼命!”樊噲就帶了寶劍,持著盾,進入軍門。軍門守衛的兵士,交戟攔阻樊噲,不讓進去,樊噲持盾掩著身體,向衛兵撞去,衛兵倒地,樊噲徑直闖進去,分開帳帷,向西站立,睜圓雙眼瞪著項王,頭髮都根根直立,眼角都裂開了。項羽大吃一驚,按劍喝問:“來者何人?”張良說:“這是沛公的參乘,叫樊噲!”項羽說:“好個壯士!賜他卮酒!”左右便送過一斗卮酒。樊噲拜謝,站著,一飲而盡。項羽說:“賜給他豬腿!”左右又送過去一條生豬腿。樊噲把盾倒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上,拔劍切開,大嚼大吞。項羽說:“壯士!還能再喝酒嗎?”樊噲說:“我連死都不怕,一卮酒還有什麼可推辭的!現在秦王暴虐狠毒,有虎狼之心,殺人只怕不盡,用刑只怕不重。天下人痛苦不堪,都起而反秦。楚懷王和諸將有約:‘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的,在關中為王。’如今沛公先破秦進入咸陽,對咸陽的一切連毫毛大的都不敢接近;封閉宮室,回軍霸上,專等待大王前來接管。所以要派遣將士駐守函谷關,只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入和發生意外。我們沛公,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封侯之賞,而大王聽信小人之言,要殺有功之人。這種作法,不過是暴秦那一套的繼續罷了!我個人認為,大王實在不該這樣!”項羽無話回答,說:“坐。”樊噲於是隨張良坐在一起。稍過一會,沛公起身上廁所,順便把樊噲叫了出來。

沛公出來後,項羽派都尉陳平召沛公回來。沛公和樊噲商議說:“剛才出來沒有告辭,這怎麼辦?”樊噲說:“辦大事不拘小節,講求大禮不在乎小的責難。如今人家是快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幹什麼要告辭?”於是決定逃走,讓張良留下來,向項羽辭謝。張良問:“大王您今天來這裡,帶了什麼沒有?”沛公說:“我帶來白璧一雙,想要獻給項王;又有玉斗一雙,想要贈給亞父,但看他們正在發怒,我不敢獻,你替我獻上吧。”張良說:“遵命。”這時項羽的軍隊在鴻門,沛公的軍隊在霸上,兩地相距四十里。沛公留下車馬隨從在鴻門不用,獨自一人騎馬,脫身而逃。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四人持盾步行跟隨,經由酈山下,抄芷陽小路走。沛公向張良說:“從這條小路到我軍駐處,不過二十里而已。估計我已到軍營,你再進去辭謝。”沛公離開鴻門,從小路回到了軍營。張良這才進去致謝,說:“沛公不勝酒力,不能親自向大王告辭。謹使張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上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獻上大將軍足下。”張良奉上白璧和玉斗。項羽說:“沛公現在什麼地方?”張良說:“沛公聽說大王對他有責備之意,十分害怕,所以就先走了,此時想必已回到了軍中!”項王便接受了白璧,放在座席上。范增接過玉斗,放在地上,拔劍擊碎了,說:“唉!項伯這小子,不足以同謀大事!奪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了!我們這些人眼見要成為劉邦的俘虜了!”沛公回到軍中,立刻誅殺曹無傷。

過了幾天,項羽引兵西進,洗劫咸陽,殺了投降的秦王子嬰,放火焚燒秦朝宮室,大火燒了三個月都沒熄滅。收取了秦宮的財寶、婦女,往東歸去。這時有人勸說項王道:“關中之地,有山河險阻,四面有關塞險隘,其間土地肥沃,可以建都稱霸。”項羽此時見秦的宮室都已經燒燬殘破,心中又懷念故鄉,很想要回東方,便說:“富貴而不歸故鄉,就像身穿錦繡衣裳在夜間出遊,誰能看得到呢?”說客說:“人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如此!”項羽聽人報告了這些話,大怒,烹殺了那個說客。

項羽派人請示懷王,懷王說:“應照原來約定行事!”於是項王尊稱楚懷王為義帝。項羽想要自己稱王。於是先封手下的將相為王。他對眾將說:“天下開始起兵發難的時候,為了收攏民心,不得不暫立楚懷王的後裔,以便討伐秦國。然而身穿鎧甲,手執予戈,衝鋒陷陣,風餐露宿前後三年,滅亡秦朝,安定天下,都是各位將相和我的力量。義帝沒有功,也應分給他土地,尊他為王。”眾將都說:“好!”於是分割天下土地,封諸將為侯王。項羽和范增懷疑沛公有取天下之心。但既已說解講和,不便背約,加上擔心背叛盟約,會引起諸侯背叛,就暗中謀劃道:“巴蜀二郡,道路奇險,秦朝放逐的人都居住在蜀地。”於是揚言說:“巴蜀二郡也是關中之地,沛公先入關,當為王於關中。”於是立沛公為漢王。領巴、蜀、漢中三郡,以南鄭為都。於是把關中之地一分為三,封秦朝降將為王,用以拒阻漢王。項王封章邯為雍王,領有咸陽以西地區,以廢丘為都。長史司馬欣,從前做過櫟陽獄掾,曾經有恩德於項梁;都尉董翳,原來勸過章邯投降楚軍。所以封司馬欣為塞王,領有咸陽以東至黃河地區,以櫟陽為都;封董翳為翟王,領有上郡地區,以高奴為都。改封魏王豹為西魏王,掌管河東地區,以平陽為都。瑕丘申陽,原是趙相張耳的老臣,曾搶先攻下河南郡,迎接楚軍於河上,所以封瑕丘申陽為河南王,建都洛陽。韓王成仍居舊都,建都陽翟。趙將司馬,攻取河南,屢次立功,封司馬為殷王,領有河內,建都朝歌。改封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向來賢能,又跟隨入關,因此封張耳為常山王,領有趙地,建都襄國。當陽君黥布為楚將,平常勇冠三軍,所以封黥布為九江王,建都六縣。鄱郡吳芮,曾率領百越將士協助諸侯攻秦,又隨軍入關,所以封吳芮為衡山王,建都邾縣。義帝的柱國共敖,領兵攻南郡,功勞很多,因此封共敖為臨江王,建都江陵。改封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隨楚軍救趙,因而隨軍入關,所以封臧荼為燕王,以薊為都。改封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跟隨援救趙國,隨軍入關,所以封田都為齊王,建都臨淄。從前被秦所滅的齊王建的孫子田安,在項羽剛渡黃河救援趙國的時候,曾攻下濟北數城,帶領部隊投降項羽。所以封田安為濟北王,以博陽為都。田榮屢次背棄項梁,又不肯兵跟隨楚軍攻打秦軍,因此不封。成安君陳餘,拋棄相印而去,不從楚軍入關,然而平素賢名播,又對趙國有功,聽說陳餘現在南皮,因而把南皮附近三縣封給他。番君的部將梅,屢立戰功,因此封為十萬戶侯。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領有九個郡,建都彭城。

漢王元年四月,諸侯在戲下撤兵,各自到封國即位。項王出關赴封國,讓人遷徙義帝,說:“古時候帝王擁有方圓千里的土地,一定要建都上游。”於是派人遷義帝到長沙郴縣,催促義帝動身,義帝的左右君臣漸漸背叛。項王於是密令衡山王、臨江王擊殺義帝於江南。韓王成沒有軍功,項王不許他就國,帶了他一同回彭城。把韓王成廢去王爵而改封為侯。不久,又把韓王成殺掉。臧荼赴封國,就驅逐韓廣出遼東。韓廣不肯,臧荼就在無終殺死韓廣,兼併了遼東王封地。田榮聽到項王改封齊王田市為膠東王,而封齊將田都為齊王,於是大怒,不讓齊王市去膠東,因而以齊國的力量反叛項王,迎擊新封的齊王田都。田都敗逃楚國。齊王田市畏懼項王,逃往膠東接受封國。田榮大怒,追擊田市,終於在即墨將他殺死。田榮趁勢自立為齊王,西向攻殺新封的濟北王田安。於是田榮盡並三齊土地。田榮送與彭越將軍印,讓彭越在梁地起兵反楚。陳餘暗中使張同、夏說二人去遊說齊王田榮說:“項王為天下主宰,作事不公平,如今把貧瘠土地,封給六國後人。而他自己的群臣諸將,都封了肥美之地。趕走陳餘的舊君趙王歇,而使他往北在代地。陳餘認為這不可以。知道大王已起兵反項羽,而且不聽任不義的行為。望大王資助陳餘一部分軍隊,讓陳餘出擊常山王,以恢復趙王原有的領地,讓趙國作齊國的屏障。”齊王同意,就派兵赴趙國。陳餘收羅三縣兵力和齊兵合力攻常山,大破常山王之兵。常山王張耳敗走,逃歸漢王。陳餘迎接原趙王歇返回到趙國。趙國因此立陳餘為代王。

這時,漢王已經回軍平定三秦。項王聽說漢王已兼併關中,並將移兵東來,齊國和趙國又背叛楚國,非常憤怒。於是以原吳縣令鄭昌為韓王,去抵抗漢王;並令蕭公角等擊彭越。彭越擊敗蕭公角等。漢王使張良招撫韓地,並給項王寫信說:“漢王我有失職守,想要得到關中之地,這為了遵行以往所訂之約。前約得到實現,就不會繼續向東挺進。”又把齊梁二國的反叛的書信交給項王,說:“齊國要和趙國合力消滅楚國。”項王因此無意西進,而向北進攻齊國。項王向九江王徵兵。黥布藉口有病不肯前往,只派部將領幾千兵前去。項王由此怨恨黥布。漢王二年冬,項王軍往北到達城陽。田榮也領兵前來會戰。田榮敗走平原,平原百姓殺了田榮。項王於是向北挺進,燒燬齊國城市房屋,把田榮的降卒全部活埋。擄掠了齊國的老弱婦女,一直到北海一帶。所到之處,殘殺毀滅。齊人相聚而反楚。這時,田榮的弟弟田橫,收得齊國散兵有數萬之眾,在城陽反楚。項王因此留連作戰,一時不能攻下城陽。

漢王三年春,漢王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軍隊,共五十六萬人,向東進攻楚國。項王知道這一消息,就命諸將留下來繼續攻打齊國,而自己率領精兵三萬從魯縣出胡陵。四月,漢軍進入彭城,擄掠,掠財物珍寶美女,每天擺酒大會宴飲。項王於是揮兵向西,拂曉從蕭地攻擊漢軍。向東進軍,到達彭城。中午,大破漢軍。漢軍全線潰敗。項王追逐漢軍到谷水和泗水,殺漢兵十多萬人。漢兵都向南逃往山地。楚兵又追擊到靈璧東邊的睢水之上。無船可渡,漢軍不得已後退,被楚兵追及包抄,死亡慘重。漢軍十幾萬人都掉進了睢水,致使睢水受堵無法流通!楚兵重重圍困漢王。這時大風從西北颳起,風勢狂暴,折斷大樹,吹倒房屋,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楚軍遭逢大風,軍陣大亂,隊形敗壞,漢王才得以帶幾十個騎兵逃出。漢王想經過沛縣搬取家眷西逃。項王也派人追到沛縣要捉拿漢王家眷,但漢王家眷都已四散逃亡。漢王沒能和家人相見。後來在路上遇見長子和長女,就是後來的孝惠帝和魯元公主,於是漢王將子女載在車上同行。楚兵急追漢王,漢王慌急,便將孝惠和魯元推落車下。滕公每次都下去抱上來,這樣反覆了好幾次滕公說:“眼前事態雖然危急,車子跑得是慢,可又怎麼能拋棄兒女!”因此他們姐弟二人才得以逃脫。漢王尋找太公和夫人呂氏,沒有遇到。審食其隨太公、呂夫人走小路尋找漢王,反而遇到了楚軍。楚軍就把他們帶回去報告項王。項王將他們安置在軍中。這時呂夫人的哥哥周呂侯呂澤為漢將,率領軍隊駐紮下邑,漢王從小路悄悄前去投奔,漸漸收集他的士卒。當他到達滎陽,漢王各路敗軍都在這裡會合。蕭何此時也發動了關中地區的老弱和未列入徵集名冊的男子全都到滎陽助戰,因此漢王的軍威又重新大振。楚兵出擊,以彭城為根據地,經常乘勝追逐敗北的漢軍,與漢軍戰於滎陽南面的京、索之間。漢軍挫敗楚兵,楚軍因此不能越過滎陽西進。

項王回軍援救彭城,追擊漢王來到滎陽,田橫乘機收復了齊地,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漢王在彭城戰敗,諸侯又都重新歸附楚國而背叛漢國。漢軍駐守滎陽,築起甬道連通黃河,用來運取敖倉的糧食。漢王三年,項王多次出兵侵奪漢軍甬道。漢軍糧食缺乏,心存恐懼,請求與楚講和,要求割滎陽以西為漢王之地。

項王準備同意講和。歷陽侯范增說:“漢兵很容易打敗的,如今放手而不把漢軍消滅,將來必定後悔。”項王聽取范增的建議,急圍滎陽。漢王被圍,為此深深憂慮,就來用陳平的計謀,離間項王和范增。項王派使者來,漢王派人準備豐盛宴席招待。在捧著佳餚進獻的時候,細看使者,忽假裝驚訝說:“我以為是亞父范增的使者,想不到竟然是項王的使者。”於是更換宴席,改以粗食讓項王的使者食用。使者回去,把這情形報告項王,項王就懷疑范增與漢之間有私情,漸漸奪去范增的權力。范增大怒,對項王說:“天下大局已定,君王可以自己處理了。希望大王準我退休,賜我骸骨能夠回到故里。”項王批准了。范增起程回家,沒到彭城,中途背發毒瘡而死。

漢將紀信勸漢王說:“事態緊急!請讓我扮成大王去疑惑楚兵,大王可以趁機逃出城去。”漢王連夜從滎陽東門派出兩千個帶甲女子,楚軍四面圍擊。紀信乘坐黃屋車,飾左纛而出,喊道:“城中糧食已經沒有了,漢王出降!”楚軍聽到這句話都大呼萬歲。而漢王就乘這時帶了數十騎,從西門脫出,奔向成皋。項王見到紀信問道:“漢王在哪裡?”紀信說:“漢王早已出城了!”項王大怒,就把紀信燒死了。

漢王使御史大夫周苛、樅公、魏豹守滎陽。周苛和樅公相與商議說:“魏豹是投降過楚國的一個封王,難和他共守城池。”二人就一起殺了魏豹。楚兵終於攻下滎陽,活捉了周苛。項王對周苛說:“你不如做我的將官,我讓你做上將軍,封三萬戶。”周苛罵道:“你趕緊投降漢王,漢軍就要俘虜你,你不是漢王的敵手!”項王人怒,烹殺周苛,還一起殺了樅公。

漢王出了滎陽,向南跑到宛縣、葉縣,得到九江王英布的支持。一路收集殘兵,又進入成皋固守。漢王四年,項王進兵圍攻成皋,漢王逃脫,只和滕公出成皋北門,渡河奔向修武,到張耳和韓信軍營。漢諸將也陸續由成皋逃出來追隨漢王。楚軍攻下成皋,準備向西挺進。漢王派兵在鞏縣阻擊楚軍,使楚兵不能西進。

這時彭越率軍渡過黃河,進攻楚國的東阿,殺死楚國將軍薛公。項王親自向東反擊彭越。漢王得到韓信的軍隊,準備渡過黃河向南挺進。鄭忠勸說漢王,於是暫時在河內按兵不動,另派劉賈領兵助彭城,燒燬楚軍糧草及其他軍用物資。項王東進擊破劉賈,敗走彭城,漢王這時就率兵渡過黃河,又攻佔成皋,駐軍方武,仍取敖倉糧食供應部隊。項王已平定東海,又回來向西攻打,與漢王都到廣武紮營,兩軍相持好幾個月。

這時,彭越多次由梁地出兵進攻楚軍,斷絕楚軍糧食,項王對此也很憂慮。於是做了一個高大的案板,把劉太公放在上面,通告漢王說:“你如果不趕快投降,我就烹殺太公!”漢王說:“我和項王一起北面接受懷王的命令,說‘結為兄弟’。所以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定要烹殺你的父親,就請你分給我一杯肉湯!”項王惱羞成怒,要殺太公。項伯說:“天下事還不可預料,況且爭天下的人是不會顧及家人的。你殺了他父親也不會有什麼用處,只會增加禍患。”項王聽從了項伯的勸告。

楚漢相持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勝負。一時壯年男子苦於常年征戰,老弱則疲於糧草的運輸。項王對漢王說:“天下烽煙四起,幾年不能平靜,只因你我二人罷了。希望與漢王挑戰一決雌雄。不要為我們兩個人,使天下百姓白白地受苦!”漢王笑著謝絕說:“我寧肯鬥智,不能鬥力。”項王命壯士出馬挑戰,漢王部下有善長騎馬射箭的樓煩人,楚兵挑戰三次,都被樓煩人射殺。項王大怒,自己披甲持戟,出馬挑戰。樓煩人正要放箭,項王怒目瞪著眼睛向他怒吼,樓煩人竟不敢正視項王,手不敢發箭,奔逃避入營壘,再不敢出來。漢王派人私下打聽,原來挑戰者是項王,也是大驚。於是項王就走近漢王在廣武的軍陣前相互對話。漢王當面,項王大怒,要與漢王一戰。漢王不同意,項王暗伏弓箭手射中了漢王。漢王負傷,逃進成皋。

項王聽說淮陰侯韓信已攻取黃河以北大塊土地,打敗了齊國和趙國,正準備攻打楚國,就派大將龍且前去迎戰。韓信和龍且交戰,騎將灌嬰突然襲擊,大敗楚軍,殺了龍且。韓信趁勢自立為齊王。項王聽到龍且敗亡,驚恐不安,派盱眙人武涉去勸誘韓信,韓信不聽,這時彭越又反楚,攻下樑地,斷絕楚軍糧食。項王對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說:“務必謹慎守住成皋,如果漢軍來挑戰,千萬不要與他們交手,不讓漢兵東進就行。我在半個月內必定殺掉彭越,掃平梁地,再回來同將軍們會合。”於是項王領兵向東進軍攻擊陳留、外黃。

外黃堅守,久攻不下,幾天後才投降,項王大怒,下令外黃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到城東集合,準備把他們全部活埋。外黃縣令的舍人有個十三歲的兒子,前往勸說項王,說:“彭越強迫外黃人,外黃人很恐懼,因此暫且投降彭越,以便等待大王到來。現在大王來了,又要把外黃男子全部坑殺,百姓見此情形,怎能真心實意地歸附大王?只怕由此向東,梁地十幾個城邑都人心恐懼,再沒有人肯降服於您了!”項王認為有理,就赦免了外黃的全體男子。項王揮兵東進,到睢陽。睢陽人聽到項王來,都爭先歸順項王。

漢軍果然多次向楚軍挑戰,楚軍不出城應戰。漢軍派人侮辱楚軍,連續五六天,大司馬曹咎惱羞成怒,出兵渡過汜水。楚士卒渡水一半時,漢兵突然出擊楚軍,大破楚軍,繳獲楚軍全部財物。大司馬曹咎、長史董翳、塞王司馬欣,都在汜水岸邊自殺身亡。大司馬曹咎,原是舊時蘄縣的獄掾。長史司馬欣也是從前櫟陽獄吏,二人都曾有恩於項梁,所以項王信任他們。這時,項王在睢陽,聽說海春侯的軍隊失敗,引兵返回。漢軍當時正在滎陽的東面圍困鍾離昧。項王一到,漢軍畏懼楚軍,全都選擇險阻的地方退守。

這時漢軍兵強馬壯而糧食充足,項王則軍隊疲憊,糧草斷絕。漢王就派陸賈去勸說項王,請求歸還太公,項王不肯。漢王又派侯公去遊說項王,項王就跟漢王立約講和,中分天下,割讓鴻溝以西的土地歸漢國,鴻溝以東的地方屬於楚國。項王同意,立刻放回漢王的父母妻子。軍中官兵都高呼萬歲。漢王就封侯公為平國君,躲起來不肯再見他,說:“此人是天下有名的辯士,所到之處可以傾國,因此稱他為平國君。”項王接受了盟約就退兵回到了東方。

漢王也準備西歸。張良和陳平勸說漢王:“如今漢國有了大半天下,諸侯又都歸附漢國。楚軍兵疲糧絕,這正是上天滅亡楚國的大好時機!不如趁此機會消滅楚國。現在放走了楚軍而不去攻擊,這就是所謂的養虎為患!”漢王聽從了他們的意見。漢王五年,漢王追趕項王到陽夏南面,駐紮下來,和韓信彭越約定日期,共同攻擊楚軍。漢王到固陵,而韓信、彭越二軍沒有前來會合。楚軍乘勢出擊,大破漢軍。漢王又堅守壁壘,掘深溝防守。漢王對張良說:“諸侯不守約定,這怎麼辦呢?”張良說:“楚軍就要被消滅了,韓信、彭越二人仍沒有分到領地,他們不來是必然的。君王能與韓、彭二人共分天下,他們就可以立刻到達。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將來形勢的發展就難以預測了。君王如果能把自陳地以東到海邊之地,全給韓信,睢陽以北到谷城之地,都給彭越,讓他們各自為戰,進攻楚軍,那樣楚國就很容易打敗了。”漢王說:“好!”於是派使者告訴韓信和彭越說:“你們發兵來合力攻楚。楚國破滅後,自陳地以東到海邊的土地都給齊王,睢陽以北到谷城一帶都給彭相國。”使者到達以後,韓信和彭越都說:“請求現在就出兵攻打楚國。”韓信於是從齊國出發,劉賈的軍隊從壽春齊頭並進,血洗城父,到達垓下。大司馬周殷背叛楚國,率舒城兵馬屠戮了六邑,徵發九江兵力,隨劉賈、彭城到垓下會合,逼近項王。

項王軍隊在垓下築起營壘,兵少糧盡。漢軍和諸侯的軍隊將他們重重包圍。夜間忽聽到四面漢營之中唱的都是楚歌,項王吃驚地說:“漢兵難道已經取得了楚地嗎?為什麼楚人這樣多呢?”項王就連夜起來,在營帳中飲酒。有一名叫虞姬的美人經常隨從項王;有一匹駿馬名叫騅,項王經常乘騎。項王於是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氣概舉世無雙,時運不濟呀騅馬不再前進!騅馬不往前進怎麼辦啊,虞姬呀虞姬,怎麼安排你呀才妥善!”項王吟唱了好幾遍,虞姬在一旁相和。項王哭泣,流下行行熱淚,左右侍從也都跟著哭泣不止,沒有人敢仰視項王。

於是項王跨上戰馬,帶領騎兵隨從的有八百多人,乘夜色突破重圍,向南飛馳。天亮時,漢軍才發覺,急令騎將灌嬰帶五千騎兵追趕。項王渡過淮河,仍能跟得上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王到陰陵迷了路,問一耕田老者。耕田的老者騙他說:“向左走。”於是眾人就向左走,陷入泥沼之中。漢軍這才追上。項王於是又帶領騎士向東走,到達東城,身邊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而漢軍追擊的騎兵有幾千人。項王自料難以脫身,就對身邊的騎兵說:“從我起兵至今已經八年,身經七十多次征戰,阻擋我的軍隊都被我打敗消滅,我攻擊誰誰就得降服,從來沒有敗過,所以能稱霸天下!然而今天終於被困在這裡,這是上天要滅亡我,絕不是作戰的過錯。今天非得決戰而死,願為諸君痛快地打一仗,一定要連勝三次,為諸君突圍、斬將、砍旗!讓各位知道是上天要滅亡我,而不是我作戰的過錯!”於是項王把身邊的騎兵分為四隊,向四面衝殺。這時漢軍已形成重圍。項王對他的騎兵們說:“我為你們斬殺一隻漢軍將領!”命令騎士們四面飛馳而下,約定在山的東邊分三處集合。於是項王大聲呼叫奔馳而下,漢軍被殺得四散潰退,項王就斬殺一員漢將。這時赤泉侯擔任騎將,追擊項王。項王回頭瞪大雙眼向他怒吼,赤泉侯人馬俱驚,退避了好幾裡,項王與他的騎士們分三處會合。漢軍不知道項王身在何處,就分為三處,重新包圍。項王就又馳馬衝殺,又斬漢軍一名都尉,殺死近百名漢兵,再集合他的騎士,僅僅損失二人而已。項王問他的騎士們說:“怎麼樣?”騎士們都敬服地說:果然如大王所說的一樣。”

於是項王退到烏江西岸,想東渡烏江。烏江亭長停船等待項王,對項王說:“江東地區雖小,但也縱橫千里,民眾有數十萬,也足以成為一方君王,請大王急速上船渡江。現在這裡只有我有渡船,漢軍追到也無船渡江。”項王笑著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江干什麼?況且我帶了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西進,如今沒有一人返回,即使江東父老憐愛我,擁我為王,我又有什麼面目再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項籍豈能無愧於心?”於是對亭長說:“我知道亭長你是一位有德行的長者,我騎這匹馬已經五年了,所向無敵,曾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就把它送給你吧!”於是命令騎士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漢軍交戰。項王一人獨力就殺死漢軍數百人,而項王身上受傷也多達十幾處。項王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司馬呂馬童,就說:“你不是我的老相識嗎?”呂馬童面對項王,指給王翳說:“這就是項王!”項王說:“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買我的項上人頭,封邑一萬戶。我就把這點好處施給你吧!”就揮劍自刎而死。王翳首先取得項王頭顱。其餘騎兵奔馳向前爭奪項王的身體,互相踐踏,自相殘殺達好幾十人。最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郎中楊武各得項王的一部分屍體。五個人把所得屍體合併在一起,正好是項羽的全身。因此把封地分為五份,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項王死後,楚地都投降漢王,惟獨魯國不降。漢王就率領天下兵馬,準備血洗魯國,因為這個地方的人恪守禮義,寧死為君主守節,漢王就把項王的頭拿給魯國人看,魯國百姓才決定投降。起初,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待項王死後,魯國又最後投降。因此就以魯公封號把項王埋葬在谷城。漢王親臨發喪,哭祭一通然後離去。

項氏各支宗族,漢王都沒誅殺。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都姓項,都賜姓劉。

太史公說:我聽周先生說:舜帝的眼睛是雙瞳子。又聽說項羽也是雙瞳子,難道項羽是舜的後代嗎?不然為什麼會興起得如此突然呢!秦朝虐民失政,陳涉首先發難,英雄豪傑紛紛興起,大小諸侯數不勝數,互相爭強鬥勝。然而項羽並沒有尺寸權勢可為依憑,乘勢起事于田間隴畝,三年時間,就率領五諸侯滅亡了秦朝!當時威服諸侯,分割天下,分封王侯,一切政事,全由項羽一人出令,號稱霸王;其勢位雖未善終,卻是前所未有!等到項羽放棄關中,懷念楚地,逐殺義帝而自立為王,又怨恨諸侯背叛自己,如此作為而苛求於人,那實在是太難了!項羽驕矜自許功大,憑主觀臆斷而不師法古人;認為成就霸王的功業,要靠武力征服來治理天下,結果只有五年國家就滅亡了,本人身死東城,還不覺悟檢討自己,確是錯到不能再錯了!到最後還在說:“是天要亡我,不是用兵的過失造成的。”這難道不是太荒謬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