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擀氈人堅守老手藝四十載手工打造「會呼吸」的天然纖維


山西省柳林縣三交鎮馮申酉,61歲,15歲時為求得生計,背井離鄉去八十公里外的石樓縣學習手工羊毛氈的擀制手藝,至今已有四十多個年頭,也憑著這門手藝,馮家在十里八村也算小有名氣的富裕人家。手工羊毛氈的擀制是季節性的,只能夏季生產,隨著居住條件的改變和新的替代品的出現,氈子需求量逐漸減少,如今馮師傅主要擀制些定製的羊毛氈子。|主編:劉昱|責編:張春穎 蘇航|本期攝影:周利平 成靜靜

撒毛,氈匠一手抓羊毛,另一隻手用沙叉均勻、平整地將毛抖落在竹簾子上。羊毛氈,過去是許多北方人家土炕上的必備用品。羊毛是一種“會呼吸”的天然多孔纖維,吸溼放溼性強,清爽透氣,隔熱防寒,保溫性能極好,防蟲蛀,易保養,緻密瓷實,經久耐磨。

上水上油上面,撒一層羊毛,就要噴油噴水撒面,為了把羊毛氈化在一起,鄰家小孩好奇,經常來“觀摩”。

捲簾捲起鋪滿羊毛的簾子,固定氈簾。

踏氈,鋪好的羊毛用簾子捲起來回用腳反覆蹬搓擀制,期間,兩個孫子在窯洞外不停地和爺爺逗樂。

洗氈,兩人坐凳上手抓繩子腳蹬氈子反覆在門板上搓。

在窯洞口的門板上洗氈。

去瑕,洗氈過程中,發現瑕疵順手剃掉。

兩人坐凳上手抓繩子腳蹬氈子反覆在門板上搓拉蹬洗。

灑滾燙熱水以氈化定型。

噴灑滾燙的熱水使羊毛更好地氈化定型。

跳氈,兩人各支一根長棍,跳壓洗氈,和撐杆跳高有幾分相似。

平整測量,用尺子測量長寬和對角線,最終圍出符合要求的尺寸。

平整拍打。

捆紮羊毛氈,準備控水。

控水晾曬出油。

雖然很累但笑容依舊燦爛。手工擀制工序繁雜,有彈毛、撒毛、踏氈、洗氈、跳氈、藏邊、平整、控氈、杆角等,有的工序要反覆多次,期間還要噴水、噴油、灑面、灑滾燙的熱水,總的來說是技術活更是體力活,費時耗力,兩人一天才能擀制一張,但卻沒有對等的價值,老一輩人已力不從心,年輕人又不願去做,這一門老手藝將面臨斷代失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