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壯猷(?-1654),字鳴方,清初豐潤縣城內咸寧里人。其曾祖父殷鳳、祖父殷廷棟皆為明朝的武進士,均官至總兵一職,誥封光祿大夫。據明代《熹宗實錄》記載,殷壯猷的父親殷道隆也是進士出身。天啟元年九月為薊鎮守備。天啟三年(1623)正月庚申日,殷道隆由薊鎮都司僉書升為薊鎮遵化左營遊擊。二月丁丑日,由遵化左營遊擊調任真定車營遊擊。天啟六年五月丙午日,由真定中軍參將調為萊州參將。天啟七年二月辛酉日,由萊州參將升為寧夏東路副總兵,以後情況不詳。
順治三年(1646),殷壯猷考中武進士一甲第三名(武探花),歷任直隸遷安縣三屯營(今遷西縣)參將,湖南臨藍營參將。順治十一年(1654),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派遣手下將領孫可望帶兵攻打臨藍營,殷壯猷聞訊後,趕緊加固城池,訓練官兵,做好迎戰準備。孫可望部到來後,屢屢攻城,都大敗而歸。孫可望怒不可遏,立即調來更多的義軍,將臨藍城團團包圍。一個月後,臨藍城內彈盡糧絕,難以抵禦。殷壯猷的夫人李氏見狀,拿出自己的衣服首飾犒勞官兵,士氣為之一振,都振臂高呼,願意與城池共存亡。不久,義軍再次攻城,殷壯猷見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臨藍城勢必難保,於是,穿好戰袍端坐大堂,讓兩個兒子站立身旁,對手下將領們說:“你們既然願意同我同生共死,那麼坐以待斃不算是英雄好漢,你們願意隨我戰死殺場嗎?”眾將高呼願意。於是,殷壯猷命令手下打開城門,與敵人決一死戰。殷壯猷率先衝入敵群,砍殺無數,終因筋疲力盡,受傷而死。
乾隆十八年至二十年擔任豐潤知縣的四川進士吳慎撰寫有《殷壯猷傳》,收錄在光緒版的《豐潤縣誌》中。該文寫道:
殷壯猷,字鳴方,邑之咸寧里人。順治三年,武進士第三人,掣選三屯營參將,改調臨藍營。十一年,張獻忠遺寇孫可望犯臨藍汛,壯猷先期築城池、繕甲兵,為守禦計。逆黨侵界,屢遭敗衄。可望怒,全力來攻。圍困一月有餘,勢不能支。夫人李氏出簪珥衣飾犒軍,皆振臂呼,願共死。壯猷介冑坐堂上,二子左右侍,乃呼眾諭之曰:“若輩願共死,死於寢,非男子,能從我戰乎?”則曰:“諾。”長子文曰:“援兵將至,曷俟之?”壯猷曰:“嘻!爾何知見危授命,臣子大節。濟則君之靈,不濟,知有死而已。吾能俯首就縛哉?”乃率眾踴躍開關,冒圍殊死戰,力屈歿於陣。夫人聞變,急掣劍揮二子出。二子俯泣,不知所為。夫人厲聲曰:“痴兒,後殷氏不血食矣。”次子質變色作,夫人擲印與之,疾趨去。震炮雷轟,矢石填門,不可出。復經故處,則母與兄皆伏劍矣。乳媼曰:“後園可匿也。”遂蒼皇奔深草中,伏三日得免。賊平,世祖章皇帝嘉壯猷忠,賜敕書,晉秩蔭拖沙喇哈番二世。乾隆十年,今上旌李氏節祠節孝。
簡夫氏曰:人當患難死生之際,輒選懦,不能自主。壯猷一介武夫,據孤城、當強寇,而視死如歸,豈不赫然烈丈夫哉!李氏從容就義,而教子數言,卒全殷氏之脈,固女中之程嬰、公孫杵臼也。並祀廟堂,宜矣。
中華書局於1993年出版的《清國史》一書收錄有《殷壯猷傳》,與吳慎所撰略有區別,不知何人所著。《清史稿》中有殷壯猷夫人李氏的簡要事蹟。
殷壯猷夫妻戰死時,其女兒殷氏(1637-1715)年方17歲。順治十二年(1655),18歲的殷氏嫁給了豐潤望族曹氏家族的曹雲望為妻。康熙五十四年殷氏卒後,進士黃越為其撰寫了《皇清誥封太恭人曹母殷太君墓誌銘》,裡面介紹到了她的家族歷史。該墓誌銘後被收錄在《豐潤碑刻集萃》一書當中。
劉天昌,字重輝,研究生學歷,作家、歷史學者。現任副縣級科員,區政協委員。兼任河北省灤河文化研究會理事,唐山市政協文史研究員,河北省詩書畫院唐山分院名譽院長,唐山市歷史學會副秘書長,豐潤區作協副主席,豐潤書院副院長,《唐山文史》編委,主要作品有《豐潤舊事》《兩廣總督張人駿》《車軸山》《唐山民俗》《劉廷璣與紅樓夢》《冀東抗日大暴動》,光緒版《豐潤縣誌》(點注本)、《豐潤古詩詞會鈔》(合編)等。其部分作品被國家圖書館、國防大學圖書館收藏。還著有兒童動畫片《小英雄雨來》劇本並拍攝成功,著有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大清粵督張人駿》劇本。與中央電視臺拍攝有七集電視紀錄片《見證南海》,與國防大學拍攝有電視教學片《南洋策》,與江蘇衛視拍攝有五集電視紀錄片《南海縱橫》,與北京衛視拍攝有電視紀錄片《冀東大暴動》,與省、市、區電視臺拍攝了多部紀錄片等。
閱讀更多 浭陽書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