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意志力 戰地及新聞攝影所面臨的挑戰

影像意志力 戰地及新聞攝影所面臨的挑戰

PHOTO | 影像意志力 戰地及新聞攝影所面臨的挑戰

[alert type=white ]身為聯合國攝影家協會主席的江融,在近期的講座中發表觀點,綜合闡述了當下攝影所面臨的各個挑戰。在聯合國工作的他,以一種國際的視角和內心的關懷來看待新聞戰地攝影在今天的價值和意義,並以此文來形成他的基本觀點。[/alert]

無國界醫師創始人伯納·庫什納曾見證過世界許多國家的屠殺,所以他曾講過這麼一句話, “如果沒有照片,屠殺就不存在”。照片,尤其是紀實攝影照片,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能促進社會變革。

PHOTO | 影像意志力 戰地及新聞攝影所面臨的挑戰

江融:現任聯合國攝影家協會主席、聯合國中文處譯審。擁有雙碩士學位的他,擅長攝影、文學創作,多次在世界各地舉辦攝影展,並發表多部散文作品,受到廣泛好評。

“攝影是否仍然有力量?”實際上,應當是“在因特網和數碼技術時代,攝影是否仍然有力量?”首先,我想從本·拉登被擊斃後的照片是否應公佈這件事談起。當時至少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本·拉登被打死的現場照片應當公佈,因為只有通過公佈這張照片,大家才能感覺到“9·11”事件已畫上一個句號;還一種看法認為,我們並沒有看到希特勒死亡的照片,但我們相信二戰已結束。最後,儘管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辦公廳主任都建議他要公佈這張照片,奧巴馬最後經過考慮,還是決定不公佈。他不公佈的理由,主要是擔心可能會引起更多的暴力,並擔心這張照片會被支持本·拉登基地組織的人用為宣傳工具。從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不僅是一個政治決定的問題,實際上也是一個關於攝影的問題,至少還有很多人相信眼見為實,要看到這張照片才相信本·拉登已經死亡。

攝影術從1839年誕生以來,當時正好是歐洲實證主義盛行,就是要根據經驗或者根據證據才能論證一個事實。當時,人們認為照片能準確表達鏡頭所能看到的東西,認為攝影是最忠實和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因此,攝影曾經被認為是完全客觀的,在科學、時事、探礦和犯罪等方面成為無懈可擊的證據。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二戰結束左右,人們一直相信照片是可以作為客觀的證據。

法國無國界醫師創始人伯納·庫什納曾見證過世界許多國家的屠殺,所以他曾講過這麼一句話, “如果沒有照片,屠殺就不存在”。的確,我們今天如果沒有南京大屠殺的照片,日本軍國主義者就會否認發生過南京大屠殺;如果我們今天沒有看見這張德國人殘殺猶太人的畫面,也許我們就無法非常有說服力地證明,德國人曾殺害無數的猶太人;因此,照片,尤其是紀實攝影照片,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能促進社會變革。

這張照片是美國著名紀實攝影家路易斯·海因拍攝的,他曾主修社會學,後來利用相機作為工具,在上個世紀初,系統記錄了美國各地的童工;這張照片看上去非常簡單,但是從用光、構圖、取景來看,是一張非常好的環境肖像。海因的這一系列關於童工的照片,促使美國國會通過了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因此紀實攝影能促進社會變革,也就是說,攝影曾經是非常有力量的。

PHOTO | 影像意志力 戰地及新聞攝影所面臨的挑戰

路易斯·海因的攝影作品《童工》,1908年,海因成為美國童工委員會(National Child Labor Committee,NCLC)的攝影師。到了1910年代,他記錄了很多有關童工艱苦生活的記錄,並以此支援美國童工委員會,向政府申訴童工的問題。

攝影曾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作為歷史的證據。德國納粹對猶太人慘絕人寰的屠殺,書上與電影中都有過不同程度的描述,但不管是書上的描寫,還是電影的再現,都不及真實照片來的震撼。

PHOTO | 影像意志力 戰地及新聞攝影所面臨的挑戰

路透社攝影記者拍攝了以色列轟炸黎巴嫩的一幅照片,當時記者覺得它的煙霧不夠濃,就用ps手段把它加重了,這個煙被重複了四次,隨後它被一個猶太人發現了,在網絡上披露出來,後來該記者被路透社解僱了。現在照片做假很容易,被發現的幾率也很大。

PHOTO | 影像意志力 戰地及新聞攝影所面臨的挑戰

PHOTO | 影像意志力 戰地及新聞攝影所面臨的挑戰

我們現在新聞攝影處在一個公信力下降的危機狀態,如何應對新聞報道攝影的危機和挑戰,我覺得主要挑戰有三方面,第一個挑戰是公信力下降對新聞報道攝影的修改調整隻能是最低程度,不能夠過度調整,否則可以說是作假。我們任何一個人,尤其是新聞報道攝影師在修改照片時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如果你修改這張照片,誰能從中獲益?是對讀者和觀眾有利?還是對自己、被攝對象或新聞媒體有利?正確的答案是很顯然的,如果對讀者和觀眾不利,那就不應當做。

第二個問題是,我是否願意將我修改照片這個事情告訴讀者和觀眾?如果你不願意告訴他們,那請你不要做。這兩個問題基本上能夠作為自律的準繩。

黑星圖片社(Black Star)曾經是世界5大圖片社之一,已故黑星圖片社總裁霍華德·查普尼克寫過一本書,名叫《真實不需要修飾》,他在書中指出,最重要的還是要堅守新聞報道攝影必須真實的底線。我也要強調指出,新聞報道攝影是絕對不能修改,在此前提下,我們要不斷地去挖掘故事和題材,並採用新的方式去報道地球上所發生各種緊迫的問題,這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所以新聞報道攝影不存在死亡問題,正如徠卡相機和膠捲出現後,曾經對新聞報道攝影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數碼相機和網絡,以及光場相機和雲端技術的出現,不僅給新聞報道攝影帶來挑戰,同時也帶來各種機會和可能。現在最關鍵的是要看報道的故事是否重要、感人,方式是否新穎、有效。如果我們能夠應對各種挑戰,今後的新聞報道攝影會比傳統的新聞報道攝影更加有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