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開源軟體與區塊鏈

區塊鏈項目本身也許會存在諸多問題,不過不用擔心,因為從各項新技術的發展歷程來看,開源社區、極客和黑客會支持技術的開發,區塊鏈技術也會以開源軟件的形式給予我們新的驚喜。

開源源自於黑客文化。Linux內核的作者Linus Torvalds本人就是一名著名的黑客。所謂黑客,既有世界的破壞者,而是通過貢獻禮物表現出他/她既擁有技術能力又懂得聲譽競爭如何運轉的人。黑客的典型特點就是崇尚自由,所以他們往往是傳統集權壟斷獨裁反面的先鋒,他們鑽研技術、追求卓越,渴望有所突破,並且樂於分享,形成了互聯網上開源的文化。

Linux內核和操作系統是一個 free的操作系統, free的意義不僅是免費(free)啤酒的免費,也是言論自由(free) 中的自由。區塊鏈的出現也和密碼朋克關聯。密碼朋克是埃裡克-休斯在1993年提出的一個術語,起因是因為美國國會通過了的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剝奪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密碼朋克結合了電腦朋克的思想,就是在電腦化空間下的個體精神,倡導使用加密技術保護個人隱私,反對任何政府規則的密碼系統。密碼朋克小組成員們包括密碼組創始人埃裡克-休斯、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提出了智能合約概念的尼克薩博、Facebook的創始人之一肖恩·帕克、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PGP加密的發明者之一哈爾·芬尼等。

PGP是Pretty Good Privacy的英文縮寫,中文直譯:絕好的隱私(保護),是一個基於RSA公匙加密體系的郵件加密軟件。可以用它對你的郵件保密以防止非授權者閱讀,它還能對你的郵件加上數字簽名從而使收信人可以確信郵件是你發來的。它讓你可以安全地和你從未見過的人們通訊,事先並不需要任何保密的渠道用來傳遞密匙。PGP的主要開發者齊默曼傳播源代碼的方式也具有黑客文化色彩。

在2001年6月5號發表的一篇標題為"PGP 10週年"的文章中,齊默曼描述了他最初開發PGP時的情景:

1991年的某天,我把PGP的第一版發給我幾個朋友,以便上傳到互聯網。我最先發給Allan Hoeltje,他把這個程序發到了Peacenet,一個針對草根政治組織--特別是‘和平運動’--的ISP。當時全球政治活躍分子都能訪問到Peacenet。然後我又把它上傳給了Kelly Goen,他接著就把源碼轉發到了一個專門分發源代碼的Usenet新聞組。基於我的請求,他把該Usenet權限改為了‘僅限美國’。Kelly還把PGP傳到了(美國)國內很多BBS上面。我記不太清剛開始在網上貼是6月5號還是6號。

說出來嚇人,1991年的時候,我對Usenet新聞組確是知之甚少。我並不知道那個‘僅限美國’的標籤只是個‘建議’作用,基本上對貼子的傳播(範圍)毫無影響。當時,我以為這個標籤會控制這個帖子的傳播範圍。當時我不知道如何在新聞組發貼,甚至不明白新聞組究竟是什麼。”

PGP在互聯網上傳播開來,並且在這個世界上獲得了非常多的擁護者。PGP用戶和支持者也包括在極權主義國家持不同政見的人們(一些給齊默曼的感人信件被髮表了,其中一些在美國國會之前被包括到證據中)。在世界其它地方的自由意志主義支持者(參考齊默曼在各個聽政會上發表的證據),以及“自由通訊”激進主義分子,他們稱他們自己為加密愛好者,進行宣傳和分發。

在發行後不久,PGP加密走出了美國,在1993年二月,齊默爾曼變成了美國政府針對“沒有授權的軍需品出口”犯罪調查的正式目標。根據美國出口管理法案中的定義,加密系統使用大於40位的密鑰將被認為是軍需品。PGP從沒有使用小於128位的密鑰,因此在那時被如此認定。如果被判有罪,這將會是嚴重的罪行。幾年後,對齊默爾曼的調查未經備案即被關閉,也沒有提起針對他本人或其他任何人的刑事指控。

齊默曼使用了一種富有想象力的方法來對抗這一規定。他將PGP的全套源代碼出版成一本書,由MIT出版社發行,受到了廣泛歡迎。任何想要構建自己的PGP版本的人只需買下這本60美元的書,切掉封面,分離頁面,然後使用OCR(文字掃描識別)程序進行掃描和文字識別(或者直接輸入),生成一系列的源代碼文本文檔。接下來便可以使用自由分發的GCC來編譯程序。PGP就是這樣在全世界變得可用。聲明的原則很簡單:對軍需品——槍支、炸藥、飛機和軟件的出口是被限制的,然而書本出口受到第一修正案(言論自由部分)的保護。這個問題從未再在法庭中檢查過。

縱觀IT行業這二十多年的發展,開源軟件從黑客的理想之國,已經形成了一股推進計算機及相關行業不停進步的巨大力量。在互聯網領域,開源的作用特別明顯。不得不說的是,開源成為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基石。

毫無疑問的是,計算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讓它備受矚目、豐富多彩、同時充滿刺激。計算機也是黑客成為一方世界的主人。由於這些事那麼的明顯,黑客確信每個人都能從中獲益。顯然每個人都可以從基於黑客倫理的世界中獲益。這就是黑客的隱含信念,他們要超越使用計算機的老套方式——把世界引向與計算機互動的新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