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秦檜是什麼樣子的?


進士出身,在北宋時曾任密州教授、監察御史、御史中丞。南宋時曾任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宰相、被封為太師,魏國公。死後高宗加封他為申王,諡號獻忠。可見他在宋高宗心目中的地位。他在宋高宗心裡絕對是個大忠臣。可是幾百年後的今天有人說他的宋朝賣國賊,金國派來的奸細。而事實上至今絲毫找不出秦檜賣國的證據,反而到有秦檜愛國的證據

公元1126年,金兵突襲北宋京城成功。在金人未攻破汴京前,秦檜一直主張抗金,反對割地求和。在金人的威逼下,宋朝百官議立張邦昌為帝。秦檜竟站出來反對,立議狀要存趙氏。結果秦檜被金人俘虜北去。秦檜此舉,頗受人民讚揚。可以說秦檜若不出站來立議狀要存趙氏,就不大可能會被虜走受苦受罪。或許還會在偽齊政府裡做大官享受榮華富貴。

秦檜到金國後,受到金元帥粘罕另眼看待。忍辱負重為徽宗寫乞和書。可以說這完全是忠臣之舉(誰那麼傻寫乞和書,給自己找後人唾罵的理由)。其後他被金太宗完顏晟賜給左監軍完顏昌。在金國期間並不無任何變節之舉。公元1130年完顏昌攻楚州時秦檜趁機逃回宋朝。

秦檜說,他是殺了金人監己者,棄舟而來。此說不信也罷,但說秦檜投靠金人並無任何根據,說是秦檜金朝派來的內奸純屬無稽之談。從外處逃脫的例子自古有之,如西漢的張騫從西域匈奴手中逃回漢朝。宋朝也有很多人如辛棄疾、文天祥等等宋高宗決不是個無能的昏君。宋朝的百官百姓也不傻。秦檜是主和派的代表,但不能說主和派就是投降派,主和派與主戰派只是看問題的角度或所想的側重點不同。議和秦檜是充分考慮到當時情況,做出的選擇。

宋自開創以來就以統一中國為祖訓,這一點無論北宋南宋都沒有忘記過。只是對手軍力太過強大,難以實現。幾次努力與嘗試,一直沒有成功。(為了統一中國宋人聯合野蠻的金國出賣了百年和好和對中原文明更親近的遼國,還是為了統一中國,宋朝又聯合更加野蠻的蒙古,滅了熱忠於漢化的金國。)說高宗怕迎會二帝自己就當不成皇帝了,這更是主觀臆想。趙構在即位昭書上說:同奚兩宮之復。可見趙構在即位之初就下以迎回二帝為奮鬥目標。迎二帝是趙構首先提出來的。二帝也根本就不想當再當什麼皇帝了。

(徽宗根本就不想當皇帝42歲就傳位給欽宗,欽宗在金國也託人捎信給趙構,告訴他只要把他們迎回來,他做平民都是高興的。一個亡國之君哪還有臉面在做皇帝?)說高宗因怕迎回二帝而主張和談根本就不成立。主和是穩妥的做法,先保存實力,修養生息,以圖日後再戰。主戰是冒險的做法,成功則收復失地,不成則國破人亡。

高宗決定採取主和的觀點,完全是經過通盤考慮後做出的穩妥策略。秦檜的仕途也並非一帆風順,和平的談判道路也並非平坦,金國也有主和派與主戰派。秦檜也曾一度被罷免丞相之職。公元1137年徽宗剋死他鄉。同年高宗任命秦檜為主持與金古國議和。經過艱苦的談判到公元1139年在秦檜努力下終於和金朝達成和平協議。史稱紹興和議,和議的主要內容:宋帝向金稱臣,宋每年交銀25萬兩,帛25萬匹。金歸還偽齊劉豫統治下的河南、陝西部分地區,並送還宋欽宗及宋徽宗梓棺,許還梓宮、母、兄、親族。

如果此協議達成秦檜無疑是人民的一號功臣,一、迎回二帝,二、收回領土。雖然一時納錢稱臣,但若知恥而後勇、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宋國終有一天會報仇血狠。(事實也證明金亡於宋蒙之手)當時人們都以為和平即將到來,欽宗南歸在即。紹興和議簽定後,宋高宗就下詔:淵聖皇帝宮殿令臨安府計度修建準備讓欽宗回來後賦閒優養。如果高宗不想迎二帝,紹興和議簽定前就可以在談判時偷偷的對金人不讓二帝回來。而事實是紹興和議的內容是金國答應迎回二帝

岳飛也打算辭職,他呈給高宗的奏章言:今講好已定,兩宮天眷不日可還,偃武休兵,可期歲月,臣之所情,無避事之謗。(岳飛在《乞出師札子》上,寫到:異時迎還太上皇、寧德皇后梓宮,奉迎天眷歸國,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萬年,無北顧之憂,臣之志願畢矣。

然後乞身歸田裡,此臣夙昔所自許者。)可見,這和約在岳飛及大多數宋人眼力跟本不是什麼賣國條約,人們也對秦檜這些年來的努力艱苦的談判成果非常滿意。同時也說明迎二聖根本不是岳飛與趙構矛盾的根本所在。如果秦檜是賣國賊,如果是賣國條約,那簽定這賣國協議也不會長達七年之久,那人民也不會歡欣喜悅了。除非所有的人民都是賣國賊了。

但是歷史是無情的,秦檜註定不能成為千古名相、人民眼中的英雄、宋國的一號功臣。轉年,金國突然發生政變。兀朮政變成功撕毀和議,決計不放欽宗,以備萬一日後軍事失利,金人揚言要讓欽宗來做皇帝,和南方的高宗對立。讓欽宗安坐汴京,其禮無有弟與兄爭,金人對汴京的百姓說:讓你們的舊主人來做這個江山。兀朮把欽宗當一張王牌和宋高宗鬥。金國也有主和派與主戰派。兀朮就是主戰派,金國主戰派掌權後,金兵大舉分兵南下。戰爭也成就了岳飛。當時雙方國力都消耗的差不多了,雖然岳家軍取得勝利,但其它的幾路宋軍皆敗。另外岳家軍也損失嚴重。

 岳飛的死是時代的悲劇,也是他個人的悲劇。時代的悲劇在於當時的現實環境與條件不允許實現他的壯志雄心。岳家軍雖然能打,但是畢竟是強弩之末。另外金國還擁有大量騎兵主力。以步兵為主的南宋軍隊在平原地區還可以與金國的精銳騎兵較量。但若勞軍遠征準備不充分,在金國的土地上和大量的騎兵精銳較量,可以說勝利的希望不大。


紅色基因傳人


最起碼秦檜不是賣國賊,除了小說演義,沒有什麼人說秦檜賣國,最起碼沒有任何證據。至於是不是奸臣,不好說。古往今來,奸臣的標準什麼?在封建社會,忠於皇帝算忠臣,對皇帝不忠,欺壓老百姓的是奸臣,這是毫無疑問的。秦檜在趙構眼裡應該是忠臣,不然能當那麼多年的宰相?但在南宋朝百姓的眼中是奸臣還是忠臣,就難以知道了。只能從他當宰相後南宋的經濟發展來看了。說秦檜是奸臣,主要是因為一些人說秦檜殺了岳飛。這一說法是不能成立的,秦檜沒有這個權利殺岳飛這樣的重臣,充其量只能算趙構的幫兇。蒼蠅不叮無縫蛋,岳飛被殺有外因,也有內因。外因主要是皇帝對武將不放心。趙匡胤是靠掌兵權政變起家的,所以宋朝歷代皇帝都對武將戒備森嚴,一有風吹草動,就如面臨大敵,除之而心安。內因是岳飛作為一個武將,政治鬥爭經驗不足,有時說話不注意,會發牢騷,抗命不增援淮西劉錡,還撂挑子上廬山。些都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據說趙構本心也是不想殺岳飛的,只是想整整他,讓他收斂一點的。只是可惡的宋朝文官制度,再怎麼說瞎話都不會殺頭,那般不良文臣,你一言,我一語,無線上綱,把岳飛置於死地的。趙構的“精忠岳飛”造就了岳飛的“精忠報國”,秦檜成了殺害岳飛的元兇,所以秦檜就是奸臣,遺臭萬年了。


鐘山情懷


秦檜兩次竊據相位,共十九年。以威力挾制君主,包藏禍心,提倡屈膝投降,和談誤國!忘掉了仇人,消滅同類,一時忠臣良將,被他誅除而後快。

人門常常感到奇怪,到底是什麼遭法,使得他能維持自已的地位如此之久?其實通讀全傳,就不難發現,原因有三:一是皇帝的私心與昏庸,二是人臣的貪圖以利自身利益,三是秦檜本人的狡詐。

高宗本就是胸無大志的君主,但這種胸無大志,說穿了,並不一定是一種不懂事的昏庸,而是自有其深意的,試想,倘若岳飛當年一直打到黃龍府,將徽、欽二帝迎回國來,高宗又將如何處置呢?所以他在岳飛大勝長驅直入之際,一連串拋出金牌,火速召回岳飛,這難道僅僅是一種昏庸嗎?秦檜正是看準了高宗的這點心思,害死了精忠報國的岳飛。

秦檜陰險如懸崖陷井,其陰險自始至終讓人難測。同列與他論事皇上面前,他從不極力爭辯,只是用一兩句話將對方整倒。大臣李光曾經與秦檜爭論,言語對秦檜很是觸犯,但秦檜不答辯,等到李光說完,他才慢慢說道:"李光沒有人臣之禮",高宗這才被激怒。凡是陷害忠良,他大多用這種伎倆。晚年他殘忍尤甚,屢次興起大獄,他還特別喜歡別人的阿諛逢迎,以至於不避嫌疑。

縱觀秦檜罪惡的一生,為什麼能贏得高宗對其倚仗,就是因為他在君主面前常使用花言巧語的伎倆、又在皇帝面前擺出一付極其忠厚老實的樣子,並不與人深辯,而是仔細的察言觀色,在關鍵時刻,以三言兩語,給對方以致命一擊,並置對方以死地。現實生活中,不乏有這樣的人存在,他們的外表是忠厚老實,似乎連句象樣的話也說不周全,因而給人造成一種絕對忠誠可靠的人,秦檜就憑著這一手盤踞政壇,竟至於壽終正寢,真是對人類良知的極大諷刺!


蘆嘉玉


漢奸無疑,不用翻案,他是真心實意的要執行金國人的指示,趙構只不過是為他背鍋,普天下都知道了是趙構下令的,秦檜是執行者,其實還是趙構執行金國人指示,要不然秦檜死後秦家馬上就涼了,趙構主動當太上皇他的繼任者就給岳飛平反昭雪了,鐵心弄死岳飛的就是秦檜無疑


斬方洋奴於馬下


估計誰也不知道,也無法還原歷史了。而且,也沒人願意去改變一個戲說的過去。我們更願意看到銀幕上猥瑣而又大貪的和珅形象。中國有句老話,公道自在人心,關鍵的問題是,人心裡裝的都是戲文啊! 秦檜已經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符號,也不見得就是歷史上真實的秦檜本身,他的後人也就不必當真,也就當看戲吧!


昨日頭條


奸賊秦檜、己被歷史深深的刻在了歷史的恥辱碑上蓋棺定論了,你們這些圖謀不軌的傢伙就休想將它的罪行抹去!

想替秦檜翻案就更不可能!秦檜的罪狀通過歷史和人民的審判,鐵證如山,你們這群跳樑小醜翻得動嗎?


大目


大家知道宋體字是誰首創的嗎?沒錯就是秦檜。有一點頭腦,有一點歷史觀的人不難想象,科舉時代的丞相不懂得”莫須有”?即便是不懂得“莫須有”,總會懂得“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吧!他真的要殺岳飛為啥不捏造事實 製造烏龍事件,而傻乎乎的用“莫須有”做判罪依據?依此可見過去,現在,將來還有多少堅定認為秦檜是謀害忠良的奸佞之人的愚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