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華爲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都要在前線奮鬥

員工不滿意薪酬,績效激勵不夠大,怎麼辦?

員工關注的績效模式,才是老闆真正想要的模式!

點擊右上角【關注】“企業主之家”頭條號,私信回覆“學習”,贈送您價值9800元的學習視頻、資料一份,掌握豐富、創新的薪酬績效激勵技巧。

前言:

任正非在《我若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們英勇奮鬥》的講話稿中說: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都要在前線奮鬥

我們公司沒有退休金,公司是替在職的員工買了社保、醫保、意外傷害保險等。你的退休得合乎國家政策。你即使離職了,也得自己去繳費,否則就中斷了,國家不承認,你以後就沒有養老金了。”

任正非在講話中表示,“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任正非在講話中也分享了自己的以身作則的拼搏經歷,這位今年已經73歲的創始人表示,“我鼓勵你們奮鬥,我自己會踐行。”

另外,任正非此次也透露,華為尼泊爾辦事處從2014年虧損2.7億美元,到2015年虧損3000萬美元,於去年實現了盈利2140萬美元。

任正非的這份講話依然延續了他原來的風格:真誠、真實、狼性、還有一絲情懷,這份講話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華為獨特的企業文化:以奮鬥者為本和富於彈性的人力資源政策。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都要在前線奮鬥

新華社4月5日播發了記者白瑜採寫的、題為《華為,下一步如何作為?——對話任正非》的電訊稿。在這一對話中,任正非延續了一貫直指痛點的風格,對華為的業務方向以及管理進行了深入剖析,回答了包括華為“外遷”這類已成老繭的問題,讀來令人深受震動。

任正非:我們永遠都是狼文化。可能有人把“狼”歪曲理解了,並不是我們擬人化的原意。第一,狼嗅覺很靈敏,聞到機會拼命往前衝;第二,狼從來是一群狼去奮鬥,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第三,可能吃到肉有困難,但狼是不屈不撓的。這三點對奮鬥都是正面的。

在4月8日,華為藍軍面向華為全員發佈了一份針對任正非的批判意見彙總,洋洋灑灑十大條。

從中可以體會到華為一貫的危機感和自我批判意識。實際上是一直在與人性作鬥爭。

華為已經是我所見的同類企業中激勵機制做得最好的一個。

然而對一個18萬人的企業來說,沒有問題意識才最致命。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都要在前線奮鬥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為提出了老員工先辭職再競崗

來自華為員工的消息顯示,華為鼓勵員工辭職的方案去年9月已獲通過,10月前華為公司先後分批次與老員工私下溝通取得共識,10月開始至11月底實施,必須在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完成。

共計將有超過7000名工作超過8年的老員工,需要逐步完成“先辭職再競崗”工作。

按照華為公司的要求,工作滿8年的員工,由個人向公司提交一份辭職申請,在達成自願辭職共識之後,再競爭上崗,與公司簽訂新的勞動合同,工作崗位基本不變,薪酬略有上升。

老員工辭職之後,這些有著華為最老的工號也將消失,某種程度上體現等級的工號制度取消,所有工號重新排序,排序不分先後,也不再體現員工工作年限長短。

任正非的這份講話依然延續了他原來的風格:真誠、真實、狼性、還有一絲情懷,這份講話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華為獨特的企業文化:以奮鬥者為本和富於彈性的人力資源政策。

我們在這裡清楚的認識到任正非給我們釋放的一個強烈的信號:公司不是家,你該要去奮鬥!

但是雖然這樣華為並不缺優秀人的人才,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真正的尊重和重視人才。

前一段時間,華為一名技術人才,因為技術牛叉做出貢獻,破格被提為項目管理人員,但因項目管理壓力大、事務多而分心,無法專心研究技術而辭職。任正非得知後,公開場合道歉,說是公司錯了,希望這位離職員工回來。華為全球幾十萬員工,任正非為了一位員工,親自出面道歉(見下圖),這才是真正的尊重和重視人才。

  • 反觀我們很多企業老闆,嘴上說尊重和重視人才,心裡卻認為員工就是公司賺錢的工具,不願和員工分享企業利益,還抱怨員工不能像老闆那樣賣命的工作;
  • 有些老闆畫餅去不兌現,員工經歷了苦難,卻不能享富貴;
  • 這些老闆把員工當傻子,以為員工好忽悠,員工不願意幹了就換人。
  • 有這樣想法的老闆才是傻子,優秀的人才都是極少數的,走一個,是很難招到招到類似的人才的,這樣的企業留不住人才,何談發展,何談做大做強,不改變最後都是要死不活的。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都要在前線奮鬥

2. 人才是用錢堆起來的

“財散人聚,財聚人散”這句話是用6年時間把蒙牛做到中國乳業第一的牛根生管理心得。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的人才都是用錢堆起來的。

  • 確實對於員工來說,在一家企業工作,只要心不委屈,掙到錢是最重要的,哪怕再辛苦再累也值得,確實華為工作很辛苦,加班都是家常便飯,但是華為的收入確實不少,基本工資福利待遇很好,年底還能分紅,公司甚至借錢給員工買股票;
  • 當下的互聯網企業為什麼能3-4年就能上市,員工實現財富自由,除了自身模式外,更重要的互聯網公司員工可以參與持股,員工不是為老闆和企業在幹活,是為了自己在幹活,員工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 反觀我們很多企業老闆,格局不大,小農意識,寧願把企業越做越小,哪怕作死倒閉,都不願意和員工分享;企業老闆首先要有願意和員工分享的意識和想法,這個是最重要的;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都要在前線奮鬥

企業應該如何考核、激勵人力資源部去滿足人才需求?我總結了一下這三個方法,或許對您有一些啟發和幫助。

一,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針對管理層員工。打破固定薪酬模式,員工的工資收入與他的價值貢獻全面融合,讓員工為自己幹、為自己加薪,全面激發員工創造顯性價值的熱情。

什麼是KSF?

KSF是一套給員工提供加薪機會,又不增加企業成本,以此激發員工拼命工作的薪酬方案。

  1. 找出影響到公司利益的,與崗位直接相關的6-8個指標
  2. 根據以往財務數據,找出員工和老闆達成一致意見的平衡點
  3. 超出平衡點員工就可以獲得加薪,反之,低於平衡點,員工獲得減薪
  4. 員工加薪的同時不會增加企業成本,並能為企業創造收益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都要在前線奮鬥

SF是怎樣激勵員工拼命工作的?

  • 1、員工清晰的知道怎樣可以獲得高薪,因此工作有了方向
  • 2、員工的薪資完全與其所做的事情結合,你只有乾的多,你才拿的多
  • 3、公司整體會形成一個積極工作的文化氛圍,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員工幹活的動力更強

KSF模式是最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總結:人才與機制,如魚水的關係。好魚要配上好水,什麼樣的水養活什麼樣的魚。

  • 1、沒有好的機制,就會埋沒人才。沒有選對人才,再好的機制也難以發揮最大的價值!
  • 2、人才是舟,機制是水;人才是魚,機制是海。
  • 3、選人不一定要用最優秀的,而是適合的,關鍵是適合企業當前的環境和機制。
  • 4、在機制面前,人人平等;在團隊面前,機制要靈動平衡。
  • 5、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越來越完美的機制。
  •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 更多行業案例內容,歡迎關注“企業主之家”,持續分享更多幹貨!
  • 如您正面臨企業識人用人、薪酬績效以及合夥人方面的問題,歡迎隨時和我私信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