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劉志勤:西方發明「用技術換市場「,指責中國實在荒謬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

2000字,讀完共需3分鐘

「观点」刘志勤:西方发明“用技术换市场“,指责中国实在荒谬

作者劉志勤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本文刊於9月25日環球網。

在最近美國對中國採取不公正的“關稅”政策和對中國輪番攻擊的輿論中,有一個觀點十分刺眼震耳,就是西方國家把“用技術換市場”的帽子扣在了中國的頭上,並以此指責中國的貿易“不公平”。由於美國政府反覆而喋喋不休重複著這個謊言,使得這個貌似有理,如果再不加以駁斥和澄清,不僅對中國不公平,也會對世界不知真相的國家產生誤導,尤其對那些創造了“用技術換市場”的原始發明者,而發明創造“用技術換市場”的鼻祖恰恰就是現在起勁的指責中國的那些西方國家。

熟悉近代工業發展史的人都會知道,西方發達國家擁有“用技術換市場”的“知識產權”和“專利”權。因為正是利用“技術優勢”,西方國家讓不發達國家開放市場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的發跡史。西方用技術讓其它國家開放礦山,和其它重要的生產資料,並在目的國開設工廠,利用西方公司提供的技術與設備生產商品,並大量傾銷倒世界各地。

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史正是利用西方提供的技術和設備在中國市場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過程。當年充斥著中國市場上的產品莫不以有個“洋”字為“榮”,諸如“洋火,洋布,洋菸,洋酒,洋灰,洋蠟,洋車”等等,那時的西方國家沒有人對這以“技術換市場”的行為表示憤慨和不滿,因為他們完全清楚:沒有用技術換市場,西方的商品是無法進入那些國家,並佔領這個無比龐大的消費市場的。

西方國家對“殖民主義”具有獨特的“產權”。什麼叫“殖民主義”? 幾乎所有字典上的解釋都是一樣的:西方國家利用技術對不發達國家進行資源和財富的掠奪,並對這些國家的文化傳統與教育進行變革(對價值觀的洗腦)。

鴉片戰爭後,英國和其它西方列強利用大炮和技術,敲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本土企業受到徹底摧毀並重新洗牌。一大批“洋行”,“洋外辦”在上海,廣州,武漢等港口城市如雨後春筍,西方的設備與技術蜂擁而入,上海及周邊的地區的棉紡廠,“洋車(自行車)”,各種“洋菸”廠和少數機器加工廠都是在西方“技術換市場”的大樹下衍生出來的。

所以說,“用技術換市場”是西方的發明,西方國家是其始作俑者。而美國等現在誣陷中國的“技術換市場”實在讓我們“受之有愧”。至於美國指責中國“強迫”西方公司用“技術換市場”更是無稽之談。回顧歷史,正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當年先有“大炮和軍艦”打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並用技術佔領了中國市場的大半個江山,這個行為才是實實在在的“強迫”和“霸道”,和“強盜”沒有區別。

而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對外資企業的政策是相當開放和友善的。因為,任何企業和它的產品能否進入任何一個新的市場,要看它有沒有突出優點或特別技術長處。所以,不用任何人“強迫”,每一個企業要想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它就必須不斷更新產品,提升技術水平,以便保持市場的競爭力。我們常常說的“市場競爭力”就是指“技術更新力”,有了後者,就有了市場。德國的汽車,日本的汽車和美國的汽車在中國市場如果沒有各自獨特的技術水平,很難戰勝對手,佔領市場。而要征服消費者,最終取決於產品“技術更新力”的大小。

美國現在指責中國用“技術換市場”,除了說明他們已經拋棄了“市場經濟原則”之外,突出

顯示出它們對自身的“技術更新力”的衰退存在巨大的憂慮,美國對自身的競爭力缺乏安全感和信心,所以他們把這種憂慮轉嫁到中國企業身上,實在是不太厚道。更多的事實是,許多外國企業為了進入中國市場,主動要求“以技術估價入股”的方式在中國建立合資或合營企業,中方則提供土地,廠房和勞動力入股,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保證外國企業的產品在最短時間內投入中國市場。在這樣的交易中,真正佔到便宜的往往是外國企業:用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收益。如果這樣的貿易方式還被美國政府所說“不公平”的話,真的是對中國企業的誣陷與誹謗。在中國經營的外國公司對中國的市場現狀瞭如指掌:只有好的商品才能佔有市場,而好的商品一定取決於有好的技術。這就是真正的“公平貿易”:有好的技術,一定會有好的市場回報。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又發表言論,稱美國要優先發展與相同價值觀的國家間關係。事實上,只要他堅持“美國第一”“美國優先”的政策,美國的價值觀就和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價值觀大相徑庭。美國宣揚的美國利益至上的價值立場,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遵從的多邊合作,包容共存的理念截然不同。所以從這個角度分析,世界上沒有與美國價值觀相同的國家。美國只能是個“獨立(獨自而立)”“孤芳自賞”的國家。

中國政府發佈了有關中美貿易爭端的“白皮書”。在這個文件中,中國政府以翔實的數據和事實向世人公佈了中美兩國貿易關係的複雜性和重要性。貿易糾紛只能用貿易手段來解決,而不能把貿易問題意識形態化,更不能政治化。這樣會把中美兩國關係引向危險的境地,對中美的未來發展和世界經濟發展均會產生嚴重影響。

長按關注

並附帶官微二維碼

「观点」刘志勤:西方发明“用技术换市场“,指责中国实在荒谬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