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二):底有多長

時間來到了9月,本月有美國加息,貿易戰等利空因素的持續發酵,使得市場不斷探底,而產業資本也在這個過程中掀起一輪迴購潮,社保基金、外資等價值投資者又在悄無聲息地進行著左側建倉。

那麼,歷史上的A股大底,從時間上到底有多長呢。以上證指數為研究對象,我們來看看2005、2008、2013和2016這四個年份的歷史大底。

首先,我們採用兩套方法來定義什麼是底部:

  1. 憑經驗肉眼觀察底部形態;
  2. 上證指數留在最低點上方一定幅度內區間的天數;

1.肉眼觀察法:說得一本正經,但首先採用的方法,竟然是...沒錯,就是我這個老資格的trader,憑藉多年豐富的看盤經驗,用肉眼對底部形態進行觀察,主觀判斷出底部區間。

具體統計結果如下表,聽起來玄乎,但其實也挺靠譜,你們可以根據我統計的區間,對應當時的上證指數形態觀察一下。

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二):底有多長

因為本就是主觀判斷得來的數據,所以就不再做精確統計和對比。以小底的區間來看,假設2647就是本次最低點,那麼主觀上就認為從2018年7月3日至2018年9月25日可能完成一個小底,這個底一共是85個自然日。emmmm......感覺好像比以前的小底都長......所以呢,歷史上的最低點(小底)可能就是一瞬間的探底,像現在這樣反覆試探,而且拖這麼長的,不多見......除非......2647不是本輪熊市的最低點。小底的參考意義不大,來看一下大底:歷史上,我觀察到的大底,最短是139個自然日,姑且算140天,那麼如果本次2647是低點的話,大底就從2018年6月19日開始,最快要140天后,即2018年11月6日才能開始走出底部。

2.上證指數留在最低點上方一定幅度內區間的天數:這個方法相對來說就嚴謹了很多,即取各次歷史低點上方5%,7.5%,和10%的幅度,然後看看指數在那一次歷史大底的過程中,最初一次至最末一次出現在這個點位下方的時間區間(自然天數)。

話不多說,來看下錶格就明白了:

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二):底有多長

可以看到,在上證指數四次歷史大底的過程中,指數停留在最低點上方5%,7.5%,10%以內區間的平均天數分別為28,201,326天(四捨五入)。如若當前創出的2647低點是歷史大底的話,那麼在這個最低點上方5%以內停留的天數已經是75天了,大大超出了歷史平均28天,也比歷史最長的2005年大底的58天還要長出17天,而且看這個勢頭並不是下個交易日開始就能一直站在最低點上方5%幅度以上,所以,這個時間可能還要遠大於75天。那麼按照統計學的思維,偏離幅度過大的時候(跑到置信區間外面去了),很可能是原假設出現了錯誤,即2647.17不是本輪熊市的最低點。那麼再看,最低點上方7.5%和10%這兩個幅度之內,按照歷史平均來看,分別是201和326個自然日。所以即使2647.17就是本輪熊市的最低點,那要完全走出其上方7.5%的區間,按歷史平均來講,要到2019年1月8日,要走出其上方10%的區間,按歷史平均來講,要到2019年5月10日。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歷史低點5%以內停留的時間,真的是很短的,平均28天,最長的一次是2005年的58天,最短的一次是2013年的4天,所以真正的最低點,都來自恐慌盤殺出的最後一跌,但市場又會很快識別出主流偏見的產生,低估值的吸引力又使得資金迅速回補,從而使得各類投資者達成一種新的主流觀點,這個觀點與市場的真實情況重合,從而出現真正的低點和拐點。

關於歷史最低點的預測,本來就是很玄乎的東西,無論用何種方法預測,基本都跟大家拍腦袋想出來的差不多;李大xiao的嬰兒底1,嬰兒底2,嬰兒底尖尖......就是最好的證明。猜底就像刮彩票,不斷地刮,最後一次刮出來了,其實也只是運氣好。

所以,以上關於“底有多長”的不嚴謹研究,並不能精確地告訴各位答案,也更沒法預測最低點在何時出現。但至少,我們知道,磨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無論從經濟基本面,還是形態走勢,或是投資者情緒的轉變,甚至單純地扭轉趨勢的慣性,都會需要漫長的時間。按照以上研究結果來看,指數要走出本次熊市的底部區間,可能要到今年11月,明年1月,甚至明年5月之後,而真正的低點,卻是在最後恐慌性殺跌出現後的較短時間內完成。所以大家需要從時間和空間上,注意控制加倉的速度和節奏,也不妨做一些小波段。

小福利:

這裡提供幾個底部加倉的基本策略:

  1. 按空間加倉,即按照每下跌多少點位(或百分比)加多少資金,嚴格做好建倉計劃和壓力測試;(簡而言之,越跌越買,是一個左側建倉策略)
  2. 按時間加倉,類似於傳統定投策略,畢竟精確抓住最低點是很難的,而且在不同市場環境下,最後恐慌一跌的力度也不盡相同。(仍然是左側建倉策略,比策略1略微激進);
  3. 持幣等待,在大底時間週期快結束時,觀察到標誌性的變盤信號後再快速建倉。(即右側建倉,但是對投資者觀察盤面的能力要求較大);
  4. 利用底部漫長,短時間內趨勢無法扭轉,一波三折的特性,做一些小波段。(仍然需要較高的操盤技巧)。

當然,最穩妥的方法是這幾個策略結合,即部分資金左側建倉,然後持有部分資金觀望,在部分資金逢低買入後,可在反彈獲盈後高拋,最後等待右側信號真正出現後,再完成整個大底的長線建倉。

—— 2018年8月網貸排名 ——

A股歷史大底系列研究(二):底有多長


注:這可能是市面上唯一的純買方做的P2P排名。本排名每月更新,基於之家、天眼、融360三大評級網站的最新數據,基本建模思路是取各平臺每月排名的交集再取平均(當然,實際模型比簡單平均要複雜),所以沒有任何作弊空間,主要是方便管理自己的網貸投資組合,並分享我的交易和風控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