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治療彎路多,我有「錦囊」走正途|渡過

双相治疗弯路多,我有“锦囊”走正途|渡过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既有抑鬱發作、也有躁狂發作的精神障礙。患者的情緒猶如過山車,從天堂到地獄來回往復,治療之路也是佈滿陷阱。

在這裡,我以患雙相十年的過來人身份,說一說雙相治療上有哪些彎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彎路一:誤診和轉相

躁狂狀態隱藏在抑鬱症的背後,一時難以發現,誤診率極高。

記得我第一次犯病時,是抑鬱發作。經過一個半月的治療,我突然靈光乍現,以為自己突然頓悟,徹底蛻變:信心爆棚,不再害羞,腦子異常靈活,和家人溝通順暢……

這不就是一個人最嚮往的狀態嗎?可經過後來幾次復發,雙相情感障礙這個名詞走進了我的生活。躁狂時的愉快體驗很難讓人相信自己病了,一個人很難在這種狀態下承認自己有病,更別說主動求醫問藥。

經過幾次復發,我終於明白,原來自己並沒有好,只是轉相了。於是自我懷疑,抑鬱接踵而至,又一次失控,痛苦輪迴,一再上演。

彎路二:用藥單一,一成不變

雙相有兩極,抑鬱和躁狂兩種狀態用藥是相差很大的。如果固守單一用藥,結果要麼是不起效,要麼是轉相。

這就要求患者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有敏銳的覺知,親屬也要細心留意患者的情緒及行為變化,及時與主治大夫溝通調整藥物。

彎路三:一蹶不振,坐以待斃

抑鬱狀態是這個世界最最糟糕的體驗,暗無天日,看不到一絲絲光。處於這種狀態的患者,常見的狀態是一直躺著,如果無人干預,恨不得一直躺到世界末日……

但是,抑鬱狀態靠躺著,是永遠躺不好的。接近十次的復發經歷告訴我,躺著固然最省力,同時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時的你,即使硬扛,也要逼迫自己去做一些哪怕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在做的過程中,收穫點滴的成就感,成就感對抑鬱的恢復至關重要。

彎路四:私自停藥,導致復發

雙相這種精神類疾病不同於感冒。感冒好了可以把藥停掉,但雙相不同,第一次得病你至少繼續服藥兩到三年,才有可能最終擺脫終身服藥的命運。

如果你對疾病認識不足,私自停藥、斷藥,多次復發,結局很可能是與藥物終身相伴。

上述彎路,在初次患病者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這就需要患者及其家屬,初次患病時多多學習,並與其他有經驗的病友交流。

這裡,我也提出幾個方案:

一、接納,默默堅守

剛開始得病時,家人說我軟弱、沒出息、一點事都經不起,外人也早把我定性為精神病。面對不理解與歧視,我們只有守住穩定狀態這一戰果(這背後是覓得良醫、謹遵醫囑、培養自愈能力),方能憑自己的綿薄之力,覓得一份平淡無奇的生活,默默堅守,做一顆堅強的小石頭。

二、絕不自殺,堅持到底

回憶我自己,患病期間,自殺念頭不僅充斥腦海,我也曾付諸過行動。如果不是對死亡的恐懼(說準確點是自己膽小)和對倫理道德的糾結,可能我早已不在人世。

所以,給自己留幾個錦囊,關鍵時刻讓自己打消自殺念頭,是必要的。我曾經的幾個錦囊是:“抑鬱終會過去”;“現在我是被病控制的”;“這只是病的想法,並非出於我的本意”……它們給了我堅持到底的信念。

患者群體,還可以抱團交流、學習,相互鼓勵、支持,渡過最黑暗的時光。

三、調整目標,領略人生真諦

大多數患者,是自我苛求的完美主義者。患病後的落差,會相當強烈,各種不甘心、各種抗拒充斥其中。之前我看過一句話,放在此處甚為恰當:“你抗拒的會持續存在”——世界並不完美,可你偏偏要求完美,這不是自尋煩惱嗎?

既然知道自己患病了,是病就會限制我們的發揮,何況雙相?所以此時要做的,是調整心態,降低期望值,努力付出。看輕結果,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雙相固然可怕,但抑鬱期讓我們比正常人更能看到人性的善良和醜陋,逼近生命的真諦。我們會慢慢懂得關心、忠誠和豁達的價值;躁狂期又賦予我們強大的感知力,而且那麼細膩,讓我們更能夠發現自己心靈中的嶄新的角落,美麗非凡,令人難以置信、屏住呼吸……

雙相毀滅著我,也成就著我。雙相給了我做強者的機會,強者並非單指有所成就,扼住命運的咽喉同樣可謂強者!

◀掃描關注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本公號圖片除註明外皆由張進所攝。文字、圖片版權均為作者和公號所有,未經同意禁止商業應用。本公號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