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國際否認分支機構被專門調查

英國路透社今日報道稱,大公國際歐洲分支機構大公歐洲經過歐盟評級機構監管部門兩年“秘密調查”,發現其內部審查和制衡體系存在薄弱環節,可能未完全遵守歐盟的規定,導致對客戶進行信用度評判時產生利益衝突。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關建中昨日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存在針對大公歐洲的專門調查”,負責監管和制裁歐盟評級機構的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ESMA)“可以隨時對任何一個評級機構進行詢問和監管,這是例行工作內容,所有當地的評級機構都要接受這種日常監管。”

網貸行業從業者應該還記得,今年年初大公國際針對P2P行業發佈了266個平臺黑名單和676個預警名單,國內第一家P2P平臺拍拍貸、高富帥平臺陸金所、老牌民營系標杆紅嶺創投等國內一線平臺都猝不及防捱了一棍子。

之後,大公國際無視網貸行業內群體性抵抗和不滿情緒,又陸續將開鑫貸等40家平臺拉黑,原因是名單中平臺有涉嫌建立資金池,債務人償債能力無法評估,涉嫌關聯擔保,風控措施存在較大隱患,涉嫌自擔保,債務資金用於非實體經濟等問題。

國內網貸行業一路高歌猛進,一路負面纏身。據網貸315數據統計,截止2015年第三季度,P2P行業總成交量達2937.63億元,正常運營平臺2760家,但業內繁榮的背後是問題平臺頻出,截止第三季度累計問題平臺已達1043家。網貸315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平安夜,本月已有有120家左右平臺出現提現困難、清算、跑路等問題。

“魚龍混雜”是P2P行業面臨的窘境,但是大公國際將網貸平臺大規模拉黑,尤其是將行業代表性平臺納入黑名單,這幾乎是在否定整個網貸行業。

有報道顯示,大公國際的評級體系採用主觀判定的建模方式,“評審會議以投票表決方式形成決議,決定是否納入信用風險預警觀察名單或納入黑名單”。網貸315主筆張寧認為,大公國際並沒有為其對網貸平臺的評級結果提供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釋, 以類傳統金融的評級視角,來對仍處在發展期的網貸市場進行信用評級顯然是不合理的。

不僅是評判標準不能為外界信服,網貸評級機構與被評級平臺是否有利益衝突也成為阻礙雙方合作的難點。

近期,被譽為“網貸評級第一案”的短融網狀告融360的訴訟案在海淀區法院公開審理,雙方爭論焦點之一便是短融網與融360是否存在業務上的競爭關係。短融網代理律師肖颯認為,融360給銀客、理財範等3-4家P2P平臺提供擔保,這就是深入平臺經營,已經構成競爭關係。

目前,網貸行業正式監管政策未落地,P2P平臺也在摸索調整業務過程中,網貸評級也隨著行業、政策的演變不斷調整評級模型、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