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盡磨礪」 人性需要「做減法」

王陽明借用佛教的“鏡喻”,開導一位叫應良的人。但佛教用鏡子講性空,王卻用它講儒家的性有。王用佛說儒,大凡如此,如:“

常人之心,如斑垢駁雜之鏡,須痛加刮磨一番,盡去其駁蝕,然後才纖塵即見,才拂便去,亦自不消費力,到此已是識得仁體矣。”

人生需要“盡磨礪” 人性需要“做減法”

若好易惡難,便流入禪釋去了人都活在“纏蔽”中,主要是私意習氣將“仁體”遮蔽了。所謂減法就是去蔽。去蔽,也不能像朱子說的“格物”一樣,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那樣生也有涯,蔽也無窮,活到老格到老,也難說能否自見仁本體。就像海德格爾說的,去蔽就是造成引進陽光的空隙,形成陽光得以照進來的條件,從而使自身得以顯現,得到澄明。

人生需要“盡磨礪” 人性需要“做減法”

用王陽明的話說,去蔽找到人心的一點靈明,找到“發竅處”,這樣就可以“敞開”,找到萬物一體的相通處,從而獲至澄明之境。在王陽明的語境中,人心就是天地萬物本身得以顯現其意義的那個“發竅處”,那個引進光明的“空隙”,沒有它天地萬物也是矇昧混沌的,從而毫無意義。

人生需要“盡磨礪” 人性需要“做減法”

王陽明的實踐論的核心就是從茫茫蕩蕩甚至渾渾噩噩的存有中剝出點“空隙”來,進入那個“發竅處”,然後從發竅處得以窺見世界的真相、仁本體,獲至澄明之境。

陽明常用的提法是:識破纏蔽。平日為事物紛孥,找不到自己。這種時候最好是先靜下來,收心守志,“減去”聞見習氣加給的纏蔽,把放逐於外的自我本心打撈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