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尽磨砺” 人性需要“做减法”

王阳明借用佛教的“镜喻”,开导一位叫应良的人。但佛教用镜子讲性空,王却用它讲儒家的性有。王用佛说儒,大凡如此,如:“

常人之心,如斑垢驳杂之镜,须痛加刮磨一番,尽去其驳蚀,然后才纤尘即见,才拂便去,亦自不消费力,到此已是识得仁体矣。”

人生需要“尽磨砺” 人性需要“做减法”

若好易恶难,便流入禅释去了人都活在“缠蔽”中,主要是私意习气将“仁体”遮蔽了。所谓减法就是去蔽。去蔽,也不能像朱子说的“格物”一样,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那样生也有涯,蔽也无穷,活到老格到老,也难说能否自见仁本体。就像海德格尔说的,去蔽就是造成引进阳光的空隙,形成阳光得以照进来的条件,从而使自身得以显现,得到澄明。

人生需要“尽磨砺” 人性需要“做减法”

用王阳明的话说,去蔽找到人心的一点灵明,找到“发窍处”,这样就可以“敞开”,找到万物一体的相通处,从而获至澄明之境。在王阳明的语境中,人心就是天地万物本身得以显现其意义的那个“发窍处”,那个引进光明的“空隙”,没有它天地万物也是蒙昧混沌的,从而毫无意义。

人生需要“尽磨砺” 人性需要“做减法”

王阳明的实践论的核心就是从茫茫荡荡甚至浑浑噩噩的存有中剥出点“空隙”来,进入那个“发窍处”,然后从发窍处得以窥见世界的真相、仁本体,获至澄明之境。

阳明常用的提法是:识破缠蔽。平日为事物纷孥,找不到自己。这种时候最好是先静下来,收心守志,“减去”闻见习气加给的缠蔽,把放逐于外的自我本心打捞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