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养成游戏”


腾讯的“养成游戏”


【听杨姐说】

“腾讯如果真的要做什么,胜算还是比较大的。”一位创业公司的董事长最近在谈及自己公司和腾讯下一个阶段合作时候,这样说道:“你看看全民K歌就知道了,K歌社交这块是不是后来居上现在稳坐头把椅?其实腾讯做产品的能力是很强的,关键看他们是不是真的要做,是不是能坚持下来。”

就在一个星期前的9月30日一早,腾讯公布了又一次组织架构调整的方案。在原有七大事业群(BG)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整合,既保持深耕垂直领域的优势和特点,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又在试图发挥聚焦融合、平台效应,复制文学和音乐的成功模式,而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腾讯的“养成游戏”



就在此后的几天里,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向纳斯达克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这个腾讯养了近十年的音乐业务正如阅文集团(港股代码00772)一样,也要独立分拆步入资本市场。

注意,姐认为这些事件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很大关联的!

腾讯此次集中火力要做的2B和大内容版块,是否会效仿阅文集团和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也走上独立IPO的路?我们无从知晓,但显然,腾讯不是一家拍脑袋的公司。

这正应了某位基金经理的话:微信的威力还没释放,小程序正在持续发酵,真正的高潮还没到来,腾讯每个成功的业务都是几年持续打磨的结果——刚开始一些产品体验可能会没那么好,但是腾讯会持续迭代,不知不觉中就会慢慢超越对手,这是一家喜欢玩“养成游戏”的公司!

蓄谋已久

2B业务的核心是腾讯云,而腾讯云要独立出来的风声,早在两年前就已经是该业务线“公开的秘密”。

是的,腾讯云的前员工蒋金金(化名)在2016年进入腾讯云,果断加入这个团队的她和很多人一样,都认定腾讯云必然要从SNG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事业群,去面对2B市场。

事实上此后她所经历的也证实了这个猜测,腾讯云在集团内部享受着优待:资源丰富,人才济济——腾讯云聚集了腾讯内部很多优势人才,资历在十年以上的好多,甚至有十五年工龄的元老。吸引各路能人聚集于此的不外乎两个原因:腾讯云当时是大家眼中的“肥肉”,业务极具成长性,一旦分拆独立出来,职业上升空间也非常巨大!

可惜,她没能熬到今天,就离开了。如果能等到进入今天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部”,那等待她的将是多少机会?


腾讯的“养成游戏”



注意,这是2016年的事——两年后的今天,腾讯果真正式宣布,将腾讯云和很多2B的团队组合在一起,成立“CSIG”事业群。

与此同时,另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拆分了SNG、MIG、OMG三个事业群,将其中的业务分为两部分,一半做2B的业务,一半组合成“大内容体系”。

那么这个调整的背后,逻辑又是如何呢?

根本原因:2C战争结束

在杨姐看来,在阿里“来往”失败和微信用户达到7亿之后,中国移动互联网2C市场的竞争其实就已经结束!而对于腾讯来说,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实也没啥选择,无非就是几个:

第一,2C市场的清理扫尾工作

微信继续建立“连接”每个用户的通道。坦白地说,一方面,其实2C这块市场已经进入增量缓增长阶段,微信已经拥有10亿用户,另一方面,如此体量其他公司短时间内想要超越也绝非易事。

其实,马化腾说的那句“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已经够委婉地表达了这个意思——杨姐解读一下,这不就是在说,针对C端用户的消费级市场只是腾讯以后慢慢收割的事了,在微信建立了通向每个中国人的通道之后,无非就是往上叠加业务而已。

所以,2C的市场已经稳固之后,接下来不就只能去拓展新业务,“拥抱”产业互联网2B了么?

第二,进军2B市场!

以腾讯云为核心,去广泛承接2B和2G的业务。基于这个大方向,我们所以在2017年上半年经常看到新闻,腾讯一分钱中标某政务云……小马哥也多次亲自站台出席跟政府有关的合作。在这个方向的背后,是未来的大数据、AI驱动逻辑。(字数太多了,这里就不展开了)

第三,垂直行业纵深布局,复制文学、音乐模式!(当然,目前还没有任何会拆分的迹象,但是必须容许杨姐推理啊——人类失去猜测,世界将会乏味!)

一度,腾讯游戏是否能拆分独立上市,曾经一度是业界讨论的焦点,最后被小马哥公开否认后才消停。

不过,衍生出来的IP文创已经由阅文集团领衔辟出了一条上市之路,养了近十年的音乐娱乐集团打从一开始重金与四大唱片公司合作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想好了高举高打的战略:通过版权资源储备和“高筑墙,广积粮”策略低调发展,慢慢养成头部地位后去资本市场IPO。

没错,就在《腾讯没有梦想》一文发表的前后两个半年中,腾讯孵化出的两大业务全部跑在了资本市场的路上,阅文集团已在香港成功上市,而前两天递交招股说明书的TME集团,也获得了一系列投行的看好。

看起来,这两者都是围绕腾讯的“泛娱乐”战略衍生出来的“副业”,他们的成功模式绝对可以复制——腾讯显然也认为以平台化思路来“孵化”业务更具优势:而此时此刻,腾讯的所有业务中,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培育的广告业务显然是接下来的又一个重点。

但此前有个唯一的挑战,就是流量和内容没能理顺,流量散落在MIG和QQ、QQ空间里,内容则更散,存在于不同的事业群里,难以形成聚合效应,沟通成本也很高,所以此次除了2B的调整外,主要就是要帮助大内容版块理顺组织架构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现在,让我们把视角接着回到2B:这次腾讯组织架构消息传出以后,有一种质疑声音是,腾讯2B的梦很可能很难实现,理由是腾讯缺乏2B基因。

2B的基因

按照一些所谓的“被威胁论”说法,腾讯本轮调整皆是“被迫”:游戏业务被监管部门打压,外部还有某条的威胁,抖音超过了微视,布拉布拉布拉……然而,在杨姐看来,这些猜测显然只是从表象上来看问题,且也没聊到点上!

这背后,其实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腾讯做2C的是否能做好2B的业务?

在杨姐看来,虽然腾讯看起来2B是新手,但其实2C是2B业务非常重要的基础!

首先,服务好C端用户后再去做B端的生意,早有先例——微软、facebook等等,甚至,C才是吸引B的最佳利器!

1995年亚马逊创立的时候做的也是2C的生意,也没有2B的基因,但你看看今天的亚马逊,不正是因为开始卖货给C端用户,然后平台上聚集了B端中小企业,亚马逊的云生意才逐步发展为今天的业界楷模?

且刚不是说了么,腾讯的QQ和微信两大利器最大的意义,就是给每个用户铺了一条直达的通道。PC时代是QQ,移动时代是微信。所以,没有2C,就更难有2B——B端的客户都是冲着C端去的。

其次,基因都是可以培养的——2003年淘宝成立的时候又有什么基因?当然是阿里巴巴B2B的基因,结果后来淘宝还不是培养出了服务C端的基因?

如果再跳脱出此次的架构调整,其实微信里的小程序早就在服务小商家,他们在微信里开店不就是典型的B端么?如果说阿里巴巴有服务B端的基因,那么这些微信生态企业也早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独立体系。

再说说小程序里的搜索,未来当企业都在微信搜索里投广告的时候,微信不是也在服务中国的中小长尾广告主么?难道这个不算B端?

而腾讯执行董事刘炽平也曾在员工大会上表示:“很多人说我们只有To C的基因,没有To B的基因,我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你看进化中的成功物种,不是一开始就有那种基因,都是演化出来的。”

第三,本次调整的核心:从产品发展思维到平台思维!

纵观腾讯架构调整的历史,你会发现每个阶段的历史任务都是不一样的:此前腾讯第二次调整,是按照产品划分,为的是让组织架构适应每个产品的发展特点,让每个产品都能够得到极大的发挥空间,从而成长为该垂直领域的头部产品。

这个目的显然已经部分达到了,腾讯视频、应用宝、QQ浏览器等等产品,都成了战略级的产品,并且已经稳定发展。然而

单一产品与平台相比是没法直接竞争的,而接下来,腾讯就是要把产品做成平台,来获得更多的优势和竞争力。

看看腾讯云,其实腾讯云可以算是集结了腾讯近20年的前沿互联网技术与服务经验,而且还拿到了腾讯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以及数千人专业团队。

从业务发展来看,腾讯云最开始也是通过腾讯游戏、视频领域的行业老大地位,从垂直行业入手,但很快,业务就扩展到金融、电商、交通等192个业务场景。

除了在游戏和视频直播领域常年盘坐头把交易椅,腾讯云在金融领域也有一定建树,其合作客户已经有150多家银行、40多家保险公司、20多家证券公司,以及几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甚至,腾讯云开始反向输出——整合了腾讯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与银行、证券、保险、消费金融等机构合作,面向个人、商户输出科技能力。


腾讯的“养成游戏”


接下来是什么时代——AI啊!

从给腾讯云的“装备”上就能看出腾讯对这个云业务有多重视——不仅给腾讯云配备了腾讯AI Lab、优图实验室、微信AI团队等内部顶尖AI团队,而且还开放了腾讯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优势人工智能科技能力和一流算法支持,借此来帮助腾讯云与各行业的业务场景相结合,开发行业级定制化智能解决方案。

所以,衡量腾讯此次调整是否能够到位,“标准”应该是执行力是否能够到位,新的架构下生产力能否得到解放,工作效率是否能够提升,成本能否下降——至于有没有基因,根本不是决定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