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萬物互聯時代,能耗問題不可忽視

科技進步使得人類生活變得更加便利,更加美好。而在這個物聯網的時代,我們感嘆科技擁有如此強大魅力的同時,一些能源損耗問題也要注意了。它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在追求產品智能化的時候,請別忘了節能。

目前,一部分物聯網應用早已落地,並取得不錯的成果,在安防、電力、交通、物流和醫療等領域都有不錯的發展。隨著應用模式日趨成熟,萬物互聯實現的節點也越來越近,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連接的數據變得越來越龐大,能源消耗過大的問題顯露了出來。據相關資料預測,到2020年會有500億臺設備互相連網,其中大概100億臺是pc和服務器等設備,其餘是其他的可運算設備。為了實現萬物互聯,科研團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往智能化的道路上前進,但請注意,還有一個急需面對與解決的問題——節能。

傳統的老式電視機加入語音識別等智能功能後,壽命從五至八年減少到三到五年。因為要保持實時連接狀態,隨時等候用戶的命令並且執行,所以能耗增加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並不代表物聯網的發展就可以不在意能源消耗的問題,“節能減排”是國家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標之一,時刻不能忘記。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增長0.4%,截至2017年,煤炭依然是我國最大的能源來源,雖然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其任高於60%,嚴重汙染環境。“保護環境”是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的。

高效節能是關鍵

物聯網作為現在重要的發展方向,必定要以身示範。飛思卡爾公司市場營銷總監Steve Nelson認為在物聯網慢慢崛起的時期,高能效是一個關鍵問題。還有恩智浦公司通用市場產品線總經理Ross Bannatyne也曾指出,物聯網設備若要“永遠在線”,隨時等待用戶命令並執行,那麼設備就要保證一直連網,一直通電的狀態,可是往往這樣的結果是大量耗費能源。為了達到低功耗和始終在線的雙重要求,恩智浦公司發佈的LPC54100系列,內部集成ARM Cortex-M/ Cortex-M4F雙內核,使Sensor Hub可以通過不一樣的運算內核完成任務,達到了高效率、低功耗的雙重高難度要求。

走向萬物互聯時代,能耗問題不可忽視

那除了物聯網設備在使用中要節省能源消耗,在生產上也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取代不可再生能源,那麼就要凸顯可再生能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上的比例。其中大數據的發展為物聯網發展的數據處理上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數據處理更快,減少了相關能源的浪費。同時,3D打印技術也可以幫助一項節省能源,它運用了粉末狀金屬或者塑料等可黏貼材料,進行逐層打印來構造物體,這樣,相關設備的零件生產在選材範圍內空間變大,節省能源。例如今年3月份,我國就首次利用3D打印成功實現核聚變關鍵零部件的樣件打印。

低耗設備前景好

在大家都在追求節能減排的時候,一些自身充滿優點,低功耗的系統被大家看好。Gartner半導體與電子首席分析師鄧雅君表示,Sensor Hub作為傳感器的一種微控制器的應用,做到高效低耗,以及更靈敏的光電半導體,都將在市場中受歡迎。

還有,實現物聯網的各方平臺戰略合作也是提高整個生態鏈的能源損耗的重要手段,就是產品從開發到出售,再到使用,形成一條完整準確的生態鏈。就要從硬件、軟件和服務等方面尋找一個最佳的平臺化方案,讓整個生態鏈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共同穩定地生存。高通自從2011年以31億美元總價收購創銳訊公司,高速進擊手機芯片以外的領域。隨後2013年,高通聯合運營商AT&T推出物聯網開發平臺,高通創銳訊新興業務全球高級副總裁鄭建生曾指出,提供低功耗的節能連接系統是高通對物聯網發展的願景之一,並且實現萬物互聯需要建立一個生態系統,然後快速聚集更多合作伙伴,才可以使產業達到規模化,才能吸引開發者開發更多應用,才能把物聯網產業做得更大。

高通近日也推出一款新型耳帶式耳機,產品營銷高級總監克里斯?哈弗爾(Chris Havell)表示此款產品加入人工智能的因素,可以向設備詢問問題,還可以監測心率和計算步數。此外還有一個亮點是電池壽命相比以往提高3倍以上,也就是擁有低功耗的特點。在輕便設備上做到智能,也做到低功耗,這是物聯網發展的很大創新。

勇往直前不退縮

既然擔憂能源消耗過大,那物聯網發展還要繼續嗎?當然繼續。在物聯網的發展道路上,我們依舊鼓勵不斷前進。環保節能領域也是物聯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在節約能源,減少損耗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物聯網環境下的智能系統融合無線傳感網絡、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節能系統網絡中的工藝節點均可被尋址、所有參數具有通信能力,所有流程可控制。應用到水能、電能等能源控制領域。牛津大學環境科學院(美國能源部署)曾指出,通過電能實時反饋機制,可促進將設備耗電量減少10%-15%。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佈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18年版)發佈數據表明,在工業全球佔比在22%以上的中國,能源消耗量基本處於全球平均水平,這是非常難做到的數據。數據還顯示可再生能源發展快速,其中風電、光伏能源的增長佔據發電量增長的50%。

種種大數據表明,我國的能源消耗都是往相對樂觀的趨勢發展,只要科研人員們在勇敢邁進物聯網發展的道路上,不要只追求更加智能化,謹記節能是關鍵目標之一,那麼物聯網的發展是萬眾期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