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奶奶把“春水上行”变成了“渡边淳一”

最近,一直在读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我发现他的一些小说里总会有医生这一职业角色的存在:

《紫阳花日记》里,省吾经营着一家医院;

《红城堡》里克彦是一位青年骨科医生;

《雪舞》里野津是一位年轻的脑外科医生;

小说里,医生的角色很多,而当中出现的一些专业术语也让人感叹作家真是太懂医学了,于是,专门搜了渡边淳一的生平,才发现,他和鲁迅的经历很像,都是弃医从文,唯一不同的是,鲁迅从文是为了救国,渡边淳一则是因为自己喜爱。

摩西奶奶把“春水上行”变成了“渡边淳一”

来源网络

渡边淳一放弃医生,转而当作家,这当中少不了一个人的支持--摩西奶奶,1960年,渡边淳一还是札幌医学院毕业生,但他酷爱文学,从小想当作家,所以在医院当外科大夫让他很无奈,他不知该否放弃这份令人厌倦却收入稳定的工作,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写作。

于是,28岁的他以“春水上行”这个名字给仰慕已久的摩西奶奶写信,希望得到大师指点。

这封信让当时已经100岁的摩西奶奶很感动,因为平时多数来函都是恭维溢美之辞,这封信却向她讨教人生难题。

于是,她给小伙子写了回信,信上写了一句至今还很鸡汤的话:“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受到鼓舞的渡边淳一决定弃医从文,专职小说创作。

事实证明,人不要总说自己不行,因为有些潜力总是隐藏着的,只是需要勇气和耐心,踏上作家这条道路的渡边淳一前后写出了许许多多轰动世界的小说,其中一些小说还引发了火热的效应:

《失乐园》讲男女发展婚外情,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小说发表后在日本文坛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甚至出现了"失乐园"现象,电视、电影,几乎家喻户晓。

《男人这东西》、《丈夫这东西》、《女人这东西》则更像纪录片,深究了两性之间的不同,让男人更了解女人,女人也了解男人、了解丈夫的心理变化情感,确实给了两性之间相互了解的机会。

看一定量的小说,会摸索出作家的一些写作风格,渡边淳一总以天气时令去做标题,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搭配一起都将小说步步推向由浪漫到悲惨的结局,确实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总之,可以说那个决定确实改变了他原本的人生轨迹,让他的生命有了不一样的分量,在文学界里的渡边淳一比当医生更优秀。

摩西奶奶把“春水上行”变成了“渡边淳一”

来源网络

而影响渡边淳一的摩西奶奶,说她是鸡汤的霸主一点也不过分,摩西奶奶出生于1860年格林威治村的一个农场,是一个贫穷农夫的女儿,也是家中十个孩子中的一个,27岁时嫁给了同个农场的一个工人,同样生了10个孩子,此后,毕生都在农场度过。

76岁时,摩西奶奶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刺绣,倒开始拿起画笔绘画,虽然她从未接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但对美的热爱使她爆发了惊人的创作力,短短二十几年时间里留下了1600多幅油画作品,而这中间,她还举办过个人画展,收获了荣誉和人们的喜爱、崇拜。

我们一直说人生很短,总觉得成长就是到某一段时间就要有什么样的责任,该读书就读书,该结婚就结婚,该做父母就做父母,总遵循和执着于生命的规律和长度,却很少想过要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生命的质量。

其实,我们不缺努力,会认真的去学许多新事物、新东西,愿意为以后自己所喜爱的那个方向做准备,却总停留在汲取或当前的的阶段,不敢去实践。

“以后”还没有来到,年龄就过去了,内心总觉得:“在那个年纪错过了追寻的时机,往后也不可能再去实现”,于是就这么放弃。

放弃的机会太多,就越懒得深挖自己的潜能,越不想再在刚萌起的新目标上去闯,会想不会做,会做又坚持不住,安稳却毫无生机,大部分的我们都只是停留在遵遁表面自然规律的层次上,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