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養殖的「斯布」模式:農牧民用得上才是「硬道理」

編者按:2012年,青藏高原社區畜牧業項目由農業部、財政部列入國家公益性(農業)行業科研專項,國家組織全國40多個優秀科研、教學單位,400多位專家,分別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五省藏區成立了8個示範區,以青藏高原草地畜牧業為研究對象開展研究與示範工作。通過幾年的努力,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

為進一步鞏固項目第一期的成果,該項目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綜合技術研發”專項“青藏高原社區生態畜牧業技術研究與集成示範”項目,該項目將在“十二五”農業類公益性行業專項的研究基礎之上,以青藏高原草地畜牧業為研究對象,力求破解青藏高原草地生態保護與牧民增收的瓶頸問題,並對相關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突出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核心發展模式及理念做進一步研究。

在西藏成立的兩個示範區分別為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斯布社區和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甲多社區。

中國西藏網訊 從拉薩市出發,沿著蜿蜒的拉薩河一路向東約100公里抵達墨竹工卡縣扎西崗鄉,在鄉政府旁邊的小橋分岔處沿河道上行,一路溪水潺潺,河床兩旁田地內打捆的青草盡情享受著陽光的沐浴,藍天下犛牛搖著尾巴愜意地覓食,裊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空飄蕩……

畜牧业养殖的“斯布”模式:农牧民用得上才是“硬道理”

沒過多久,便來到了斯布犛牛的故鄉斯布牧場。這裡盛產的斯布犛牛以品質優良而聞名於西藏,如果說犛牛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寶貝”,那麼斯布犛牛則是“寶貝中的寶貝”。在舊西藏,斯布犛牛是專供達官貴人享受的貢品。

“依託資源優勢,讓斯布畜牧產業快速發展,讓品質優良的斯布犛牛惠及更多群眾。”在斯布社區奮鬥了8年的技術人員甲央謝拉說,青藏高原社區畜牧業項目組專家、牧民共同探討,在斯布溝走出了一條讓農牧民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用得上的特色生態畜牧業發展理念和生產技術示範模式。

畜牧业养殖的“斯布”模式:农牧民用得上才是“硬道理”

甲央謝拉介紹斯布牧場的情況 攝影:王淑

“吃糌粑的青稞地種了草,我們吃什麼?”

“吃糌粑的青稞地種了草,我們吃什麼?”在斯布社區,項目組提出的人工種草、農牧互補提升飼草生產供給能力的方案引發了當地農牧民的質疑。

“種青稞吃糌粑。當時,斯布社區的牧民習慣了自給自足的傳統生活,完全不接受人工種草項目。”甲央謝拉回憶說,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後,第一年只有幾戶人家少量種植,項目組技術人員從耕地、撒種、收割等各個環節手把手教這些牧戶種植適宜在高原生長的燕麥草。

可喜的是首年斯布社區種植的燕麥草獲得了大豐收,平均畝產鮮草達3780千克/畝,有效解決了這些牧戶冬春季節牲畜補飼不足的問題。

“冬春季節補飼跟不上,牛羊容易出現冬乏春死的現象,犛牛產奶量也會大大降低。”斯布村村民次仁羅布說,種植的燕麥草解決了他家的這些問題。

畜牧业养殖的“斯布”模式:农牧民用得上才是“硬道理”

斯布村村民次仁羅布 攝影:王淑

看到人工種草項目的效益後農牧民之前的質疑解除了。第二年斯布村70%的牧戶開始種草,第三年98%的牧戶加入了種草隊伍。時至今日,斯布村周圍的村落也效仿斯布村開始了人工種草。

牛肥馬壯,村民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好,今天的斯布村村民不會再糾結於地裡種了草吃什麼?想吃糌粑也可以隨時買到。“人工種草給我們家和所有村民都帶來了不少的利益,冬春季節牛羊餓死的情況不再發生,而且冬季給犛牛補飼後犛牛產奶量跟夏季差不多……”現在次仁羅布家裡的犛牛數量已發展到70餘頭。

平措扎拉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牧場,家裡有15畝地,除其中4畝種了油菜外,其餘全部種了草。同時,他還將自己秋季的圈窩翻耕後種起了草。據瞭解,像他這樣利用自家圈窩自發種草的牧戶還有很多。

“自從種草後家裡沒有餓死的牲畜,種草完全解決了冬季飼草不足的問題,我們很受益。”家中有200頭犛牛的平措扎拉年收入10餘萬元。

畜牧业养殖的“斯布”模式:农牧民用得上才是“硬道理”

斯布村村民平措扎拉 攝影:王淑

畜牧业养殖的“斯布”模式:农牧民用得上才是“硬道理”

平措扎拉在曬奶渣

“項目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就算技術員全部走了,堅信種草的技術和項目還能在斯布牧場繼續。”甲央謝拉說,能將當地農牧民帶上致富的路,並能長期為農牧民服務,是這個項目的意義所在。

打造“斯布牧場”畜產品品牌

不斷優化斯布犛牛品種,建立數字化檔案,編制斯布犛牛品種選育技術規程,推動斯布犛牛良種生產進程。

目前,斯布牧場建立了核心群(牧場)+擴繁(牧戶)+銷售(原種場)的良種繁育基地,建立斯布犛牛核心群570頭,建檔1680頭,年度選育犛牛300餘頭,犢牛成活率達98%,2016年斯布犛牛列入西藏自治區良種補貼計劃。

“我們會不斷擴大核心群種牛,以後希望能把這‘寶貝中的寶貝’推廣出去,讓更多的牧民增收致富。”甲央謝拉說。

畜牧业养殖的“斯布”模式:农牧民用得上才是“硬道理”

斯布牧場上的牧民和自家心愛的犛牛 攝影:王淑

2015年5月,斯布村的第一個農牧民經濟合作組織正式投入生產,主營乳製品、農畜產品、畜牧養殖、培育等。經過效益分析,該加工廠通過生產酸奶、酥油、奶渣等,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50萬元。另外,酸奶生產和加工所需的工人全部僱傭當地牧民,每年能為當地牧民帶來近10萬元的勞務收入。

畜牧业养殖的“斯布”模式:农牧民用得上才是“硬道理”

斯布牧場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在乳製品加工廠房工作 攝影:王淑

隨著項目的深入推進,畜牧業養殖“斯布”模式正在逐漸形成。(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賈華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