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男巧用ANSYS Discovery避開裝修大坑

1.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正好現階段我家在裝修,所以我就把平面設計全權交給設計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需求分析和設計後,設計師給出了這樣一幅平面圖。

理工男巧用ANSYS Discovery避开装修大坑

圖1 平面圖

其中綠色線條代表門窗位置,紅色箭頭代表風向。在溝通圖紙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一直讓我很糾結:廚房沒有窗,油煙只能靠抽油煙機抽,但抽油煙機不可能吸盡所有油煙,跑出來的油煙會怎麼擴散,會汙染哪些地方?然後餐廳跟客廳連在一起,吃火鍋的時候氣味會不會被吸附在客廳的布沙發裡。這些問題設計師都沒法給我一個準確的答案,只會說都還好吧、差不多、別人也這樣。

作為一名工程師,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這種模稜兩可的回答。既然設計師搞不定,那就自己來吧。出於職業習慣,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仿真。

但實際情況是自己第一次深入接觸這個專業,流體力學的知識基本為零。而裝修時間又非常緊迫,留給自學的時間非常少。那麼,像我這種不專業的人如何才能做一個比較專業的仿真呢?這時選擇一款可靠又簡單的仿真軟件就顯得尤為關鍵了。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然後我在網絡上大概瞭解了幾款主流的流體軟件,發現了一個非常嚴重問題,就是上手都太難了,要控制如何畫網格、設置仿真參數、邊界條件,可以說單單畫網格的技巧就夠我學個大半年了。仿真界有句俗語叫garbage in,garbage out,對這個專業瞭解越深入,就越對這個專業產生敬畏感,就越不敢下手。由於時間緊迫,必須儘快確定平面圖,正當我準備放棄的時候ANSYS推出了Discovery Live軟件,符合我對傻瓜化的仿真軟件的所有預期:

1、建模直觀。非常簡單友好的建模方式,我只需要把設計師給我的CAD平面圖導進來,刪除一些不要的線條,並且將線框填充成面,面再拉昇成體,就構成了家裡面的牆面、櫃子和大件傢俱。

2、設置簡單。我需要的就是傻瓜化的設置,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不用畫網格,不用設置各種仿真參數,這樣就避免了設置錯誤造成仿真結果錯誤。

3、結果可靠。對於仿真軟件,最重要的就是算得準不準。這個我們可以在ANSYS的官網看到其對精度的承諾。考慮到設置非常簡單,輸入參數極少,只要能滿足對趨勢的仿真已經足夠。

4、另外,最神奇的是Discovery Live可以實時看到仿真結果,就像在玩3D遊戲,這樣可以在與設計師、家人溝通的過程中,可以快速的調整驗證新的想法,非常的直觀和高效。

理工男巧用ANSYS Discovery避开装修大坑

圖2 主流商業流體仿真軟件

3.仿真成果

接下來看一下在作品製作過程中應用軟件的具體操作:

首先是建模,先導入設計師給的平面圖,然後將多餘的線條刪除,接著將簡化後的閉合線框用填充功能形成一個平面,之後通過拉昇功能將平面拉昇成一個體,其他地方也類似,通過拉昇不同的高度,並適當的挖空,調整顏色,最終建立3D模型,就我的使用情況來說,上手很快,基本上用個兩遍就都會了,建模的過程非常順暢。

理工男巧用ANSYS Discovery避开装修大坑

圖3 建模

其次是軟件的設置,也是非常的簡單,因為我家在整棟樓的中間,當其他戶都關窗的情況下,氣流只往我家流過,故在設置外殼時,就粗略的等效成圖中的一個套筒結構,邊界在我家的外牆壁。然後通過查閱氣象數據,當地夏季的主流風向為窗戶正對方向,平均風速為3m/s,然後調高仿真精度,這裡要提一下的就是仿真精度的控制,仿真區域的大小(或者說外殼)跟細節存在一個比例關係,這個比例是由這個滑塊來控制的,小於這個比例的細節會被忽略掉,實際現象就是精度不夠時,門窗這個薄結構位置軟件認為不存在,氣流會直接流過。所以說要控制好場景與細節的比例關係。最後,是添加測試點。在得到仿真結果後,可以通過速度場來確定氣流盲區,確定需要優化的區域,可以看到,我所擔心的兩個區域都是氣流盲區。然後我通過放置粒子源來跟蹤氣味的擴散情況,並根據此情況來優化門窗的位置。此外,在仿真的過程中,可通過壓力的二維圖表來確認流場是否已經穩定。

理工男巧用ANSYS Discovery避开装修大坑

圖4 軟件的設置

實際上,在使用了Discovery Live後,我可以更為直觀的與設計師、以及我的家人溝通,期間我跟設計師多次進行溝通,快速驗證對比了3個大版本的平面圖,確定了最優的自然通風情況,最大化的避免了空氣死角。

理工男巧用ANSYS Discovery避开装修大坑

圖5 通過速度場確定氣流盲區

理工男巧用ANSYS Discovery避开装修大坑

圖6 通過粒子跟蹤氣味擴散情況

理工男巧用ANSYS Discovery避开装修大坑

圖7 通過圖表確認流場是否已經穩定

另外,針對定稿的平面圖,使用粒子來追蹤廚房灶臺、餐廳火鍋油煙的擴散情況,並最後通過調整門窗的開口位置來控制油煙的擴散路徑(P12.3)。最終,使得設計達到一個比較完美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