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数字难掩影视人的焦虑,高价片酬危机或给新生代更多机会

中国虽然拥有了“最宽容”的球迷,但我们国足却不能以杀入世界杯为大家做回报;同样中国也有拥有数量庞大的“最宽容”的影迷观众,但我们却无法被温柔以待......

票房数字难掩影视人的焦虑,高价片酬危机或给新生代更多机会

这些年,中国电影的确交出了很“完美”的答卷:

2003年到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连续保持30%以上的年票房增速;

2016年世界电影增速不足3%,中国电影却占到增量的65%;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559.11亿元,创历史新高;

我国电影银幕2003年不到1800块,2017年底已超过5万块;

影片年产量从2004年的100部左右,跃升到如今的700部。

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与位居第一的美国在电影市场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但问题在于其本质仍然是一种仅仅依靠数字取胜的假象,很多中国电影人仍然很焦虑。

票房数字难掩影视人的焦虑,高价片酬危机或给新生代更多机会

2002年改革以来我们得到了漂亮的数字,却缺少与之匹配的高质量作品。每年拍摄的电影多达五六百部,而能够公映的电影也就在两三百部。

现在观影人次的增长已无法匹配银幕数增长,影片上座率已经低于15%,这是一个警戒线。

在好莱坞大片的制作里,特效是最烧钱的,明星片酬占比为10%到30%;

国内在行业的工业化水平不足的背景下,电影演员高价片酬占比高达50%,甚至70%。

大部分钱都被演员瓜分,剩下的制作水平可想而知。

票房数字难掩影视人的焦虑,高价片酬危机或给新生代更多机会

最近崔永元的怒怼事件一发不可收,市场出现了阶段性的恐慌情绪,文化类的股票市场集体飘绿也表明了市场同样具有焦虑不安的心理。

但这件事最挑动公众神经的还是“天价片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或许会成为市场重新洗牌的导火索也说不定。

票房数字难掩影视人的焦虑,高价片酬危机或给新生代更多机会

几乎每一次有艺人的高片酬被曝光以后,都会掀起一拨舆论喧嚣,但“天价片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2》被曝出原定女主因片酬太低拒演。这种事情还不是个案,徐铮监制出品的《超时空同居》原定女主为某人气女星,但因制作规模中等偏下而拒演。

票房数字难掩影视人的焦虑,高价片酬危机或给新生代更多机会

很多有人气有流量的演员或者说其经纪团队,往往看中的并不是一个好的剧本,而是如何规避市场风险,心安理得地赚快钱,赚更多的快钱。

很多时候投资一部影视作品就像赌博,买好买坏全凭运气,而大IP和流量明星则可以帮助投资人减少这种风险。如今的影视制作公司,大多趋利心切,不敢冒险启用新人。

过度迷信成名演员,导致有流量的明星资本在疯抢,没有流量的演员戏演得再好也无人问津。

票房数字难掩影视人的焦虑,高价片酬危机或给新生代更多机会

行业头部资源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上,留给底层小演员的机会则越来越少。大部分演员要面临无戏可接,无通告可上的状态。严重的演员断层问题使得银幕上总是出现大龄明星不断挑战青春片等怪象,看得着实令人尴尬。

备受关注的明星被越捧越高,机会蜂拥而至,身价自然也就越抬越高。物以稀为贵,高价片酬的原罪或许就在于太过集中的流量与盲目涌入的资本。

其实国内从来都不缺有实力的演员,从近两年国产票房来看,真正能大爆的影片恰恰都是一批新生代的中坚力量。一场《演员的诞生》让我们看到流量光环下的“真功夫”,也让周一围、辛芷蕾等一批有实力的新生代演员进入观众视野。

票房数字难掩影视人的焦虑,高价片酬危机或给新生代更多机会

新生代力量的崛起或许会是给高价片酬的一剂良药。作品口碑是最有利的竞争武器,就像鲶鱼效应,市场需要更多新生代注入活力。大胆尝试新人虽然有风险,但也会给到每个热爱电影事业的演员机会,观众也需要新的视觉盛宴。

电影《终极代码》主创团队希望以新生代力量打造一部具有突破性的硬汉动作电影,把大部分资金放在制作方面上,保证作品质量。

票房数字难掩影视人的焦虑,高价片酬危机或给新生代更多机会

影片选择拥有多年动作背景的新生代演员,在电影中大秀近身肉搏,动作中会有新的模式和打斗风格,用充满荷尔蒙气息的搏斗真实展现主角英勇无畏的一面,塑造铁血硬汉的英雄形象。

不矫情造作,不贩卖明星,只有拳拳到肉的厮杀与充满火药味的战斗场面。

票房数字难掩影视人的焦虑,高价片酬危机或给新生代更多机会

电影主角作为“反派杀手”出场的设定也是一大突破,颠覆了传统动作电影主角的正派形象。在对决中突出人性,跳出传统动作片只注重武打动作,不注重对主旋律、人性闪光点发掘的旋涡,让主角与配角在各自的背景下完成各自的使命。

虽然动作电影永远在花式打打杀杀,但该影片的最终目的还是止战,看动作片最大的感触往往是让人激情澎湃后回归的平静。

票房数字难掩影视人的焦虑,高价片酬危机或给新生代更多机会

担任该片主演的吴治廷先生同时也是制片人,军人出身的他是位名副其实的“硬汉”,参演过很动作电影,深知成为一位动作明星的不易。

国内的动作演员其实有很多,但多半只能是配角甚至是替身,能有机会做主演的很少。所以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那个,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给那些努力的新演员,不以明星论成败,扎实拍好每部电影,用质量来衡量一部电影,才能对得起观众。

票房数字难掩影视人的焦虑,高价片酬危机或给新生代更多机会

或许我们真的亟需一个更规范的市场机制来协调和制约目前并不合理的发展方向,但这一切又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亦或是更难以掌控的局面。

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的焦虑不是一两个人能解决的问题,重新洗牌说不定是个好事,有改变就算是好改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