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均:界江大漂流


孟憲均:界江大漂流


界江大漂流

作者 :孟憲均

  時下,江河漂流,已成旅遊熱點,喜好者日增。我也曾有過一次難忘的漂流,是在黑龍江上。起點呼瑪,終點黑河,全程200多公里,耗時整整三天。

  這次漂流,雖然也領略了界江兩岸的旖旎風光,然而,卻不是出於旅遊目的。

  那是上個世紀1958年的仲夏時節,正在呼瑪制酒廠當徒工的我喜從天降,要我去黑河參加全區通訊工作會議。隻身闖關東還不滿一年,竟有幸以工人通訊員的身份赴地區開會, 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然而,卻是好事多磨,偏偏在那些日子裡沒有船隻往來(夏季,呼瑪至黑河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隻),又令我心急如焚。和我同樣焦急的還有縣委宣傳部的劉德厚部長和縣廣播站的董天生站長,因他倆也要去參加這次會議。

  為保按期赴會,我們決定採取漂流方式趕赴黑河,雖說冒險,但舍此別無選擇。我們是在次日凌晨3時出發的。漂流工具是用木板緊緊並連的兩隻小威乎(小木船)。漂流的方式很簡單,將威乎劃至江心,隨波逐流。

  漂流者除我們三人外,還有一男一女兩個中蘇混血兒前來加盟。後來知道他們是兄妹倆,年齡都在30歲左右。他們的親人在黑河病危,要他們火速前往。這天天氣很好。坐在小威乎上,舉目四望,天也碧藍,水也碧藍,左也青山,右也青山,真有些飄飄欲仙的感覺。

  當夕陽銜山時,行程已近100公里,而且一路順風,沒有遇到任何風險。我們高高興興地棄船登岸,直奔炊煙裊裊的小村投宿。第二天遇到了麻煩。一早起,天就陰沉沉的,還起了風。為安全起見,我們不得不避開主航道,這樣速度也就減慢了許多。將近中午時分,天又下起雨來,雖說是雷陣雨,我們還是被澆得不亦樂乎。但這並未影響我們的興致,依然談笑風生。

  餓了,啃塊乾糧,渴了,掬一捧江水。或許是長時間的漂流,都有些疲憊,抑或是行程已經過半,也沒遇到什麼麻煩,思想上放鬆了警惕,正當我昏昏欲睡之時,忽聽有人驚呼:快,前面有木排!那時,中蘇兩國的木排都靠黑龍江流送,發現木排,及早避開就是了,不會有什麼危險。而我們遭遇的這個木排,是被人遺棄的散排,上面沒人,同我們的小威呼一樣,在隨波逐流。

  當發現木排時,距離已經很近了,若不採取應急措施,後果不堪設想。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是這對混血兒兄妹沉著機智地力挽狂瀾,化險為夷。兄妹二人,一人扳槳,一人掌舵,只那麼幾下子,就使我們的小威乎脫離了險境。

  有了這次教訓,我們再不敢有絲毫懈怠,輪流值班瞭望,發現異常,立即通報。所以,在餘下的行程中,再沒有險情發生。第三天薄暮時分,我們的小威乎終於在黑河靠岸。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間,60個春夏秋冬列隊而過,但每當回憶起這次壯舉,依然心潮難平。劉、董二位早已駕鶴西去,但不知那曾經力挽狂瀾的混血兒兄妹近況如何?如果鍵在,也都是年過八旬的耄耋老人了,我衷心祝願他們健康長壽,晚年幸福。

  作者簡介:孟憲鈞,業餘作者。出版小說集、歌詞集各一部。發表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民間文學等約100多萬字 ,創作歌詞千餘首。歷任省作家協會理事、省音樂文學協會理事、黑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期刊《白樺林》編委等職。

孟憲均:界江大漂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