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芙蓉園、曲江池、大雁塔南廣場,你去過的西安景區,他都曾參與建設!

提起西安風景文化產業發展集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如果說起這個集團參與的項目,那大家就再熟悉不過了。

大唐芙蓉園、曲江池遺址公園、大雁塔南廣場、南門文化景區等文化建設項目都有這個集團的參與。而此集團的董事長正是1990年畢業於西安工程大學的魏兵。

大唐芙蓉園、曲江池、大雁塔南廣場,你去過的西安景區,他都曾參與建設!

西安風景文化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 魏兵

大學帶給他的成長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百廢待興,流光溢彩的外來思想和新鮮事物不斷湧入中國,給當時的年輕人帶來了很大的感觸。生於60年代末,長在80年代的魏兵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我們那時候滿滿的都是正能量,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的口號非常響亮。大家想學的都是工科,機械製造、土木工程等,以求實業報國。"一提到80年代的青蔥時代,魏兵總是有說不完的話。

大唐芙蓉園、曲江池、大雁塔南廣場,你去過的西安景區,他都曾參與建設!

西北紡織工學院舊照

1986年,18歲的魏兵考上了當時的西北紡織工學院,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工程大學。憶起第一次看到外面世界的他,魏兵笑著形容道:"一個愣頭小子闖入了新世界的大門。"

在西安工程大學學習的那幾年,魏兵成長了許多。大學給了他自由的成長環境,且學生普遍比較單純,學習氛圍濃厚。"大家都很積極很自覺,這是自然而然養成的習慣,誰不去學習就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魏兵說。

大唐芙蓉園、曲江池、大雁塔南廣場,你去過的西安景區,他都曾參與建設!

除了學習以外,大學還教會他很多知識。在大學裡,魏兵當了3年的班長和學生會幹部,使他的領導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鍊。他的兩位輔導員任世民老師和張長岐老師,更是給了他終生難忘的教導和啟蒙。"對我來說,母校確實培養了我,18歲剛好是青春期,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各個方面都是母校給我的,我特別感恩",魏兵感慨地說。

工科男幹起了文化事業

因為成績優秀和表現優異,畢業後的魏兵留校當了老師。幾年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接觸到了風景園林建設。從小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他,在這件事情上找到了新的興奮點。"中國園林是中國文化表現形式之一,寄託了古人的哲學思想,我一下子就喜歡上這個行業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所以一發不可收拾,一做做了20多年,沒有轉過行。"魏兵說。

大唐芙蓉園、曲江池、大雁塔南廣場,你去過的西安景區,他都曾參與建設!

魏兵和他的團隊

西安風景文化產業發展集團的核心團隊和高管都是跟了他10年的老同志。"之所以能在一起這麼久,是因為大家都是有點追求的人。"多年來,為了使每一個項目做到完美,魏兵和他的團隊不是完全按照圖紙進行施工,而是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給對方提建議,進行反覆的協商和溝通,在後期的執行過程中甚至吃住在工地,做了許多無償的工作。魏兵說,"我常常講,管理就是磨破嘴、跑斷腿、操碎心,我們能生存下來,也是基於這方面的原因。在創業的過程中,魏兵一直看重"質",而不是急於擴張。他說他要做些有影響的項目,把知名度和名牌打出來,最後再追求經濟效益。

魏兵用了整整20年,一步步積累經驗,從年輕氣盛對這個行業一無所知,到今天成為風景園林建設行業的專家,走向市場到最終被認可。

唐風園林建設的踐行者和傳承人

從懵懵懂懂到成為業界專家,這一路上魏兵最感謝的便是張錦秋院士了

。張院士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師從梁思成、莫宗江教授,中國建築大師,也是我國首批工程院院士。

大唐芙蓉園、曲江池、大雁塔南廣場,你去過的西安景區,他都曾參與建設!

張錦秋院士

"我進入這個行業是大師手把手教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大雁塔南廣場,設計是張錦秋院士,項目雖然不大,但是她把我引進這個門的。"魏兵介紹道,南廣場兩側的園林綠化是李麗老師(西安市園林局總工程師)設計的,玄奘法師的雕塑是陳啟南(原西安美術學院院長)設計的。

"項目雖然小,但是濃厚的文化氛圍,在當時的西安還是獨樹一幟。這是西安市第一次為一個宗教人物做紀念性的廣場,這在90年代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很有勇氣。"魏兵說道。

大唐芙蓉園、曲江池、大雁塔南廣場,你去過的西安景區,他都曾參與建設!

玄奘法師像(陳啟南設計)

當時只有35歲的魏兵,被這樣的勇氣深深震撼。大師們手把手地教他做項目,告訴他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做這個項目,為什麼要這樣來做,從規劃、建築、到景觀文化怎麼樣來表現。

"當時對我的感觸是非常深的,起步就能跟著大師做,很榮幸。他們淵博的知識,對事業的專注、對西安深厚的感情,深刻的影響著我。"至今,張院士每次見到他,都用"小魏"稱呼他。

大唐芙蓉園、曲江池、大雁塔南廣場,你去過的西安景區,他都曾參與建設!

在後來的諸多項目中,魏兵和他的團隊一直致力於探索既能繼承中國傳統園林的精髓,又能在傳承中發展的"唐而新"的園林風格。他們的作品被專家定義為"唐風建設",獲得了業內的普遍認可。"

很多人說我們是西安唐風園林的踐行者,是繼承者和傳承人。我們也特別樂意接受這個口號。"魏兵說。

"豆腐磨好了,總有人來買。"

在魏兵的辦公桌上,堆滿了密密麻麻的圖紙,截止到現在,他的團隊依然保持著一年做一個大項目的記錄。"今早去的大秦文明園,是我們今年代建的一個項目,10月份就開工。"魏兵說。在他說話的期間不斷有電話打入,足以證明這位城市工匠人的忙碌。

大唐芙蓉園、曲江池、大雁塔南廣場,你去過的西安景區,他都曾參與建設!

西安年,最中國

這幾年來,"西安年,最中國"、"抖音上的網紅城市"、"音樂之城"、"國家中心城市",以及最近提出的"海綿城市"建設......西安被貼上了越來越多的標籤,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如何更好地打造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大IP,魏兵和團隊感到了城市建設的節奏越來越快,要求也越來越高,業務也越來越多。"我覺得還是得專注風景文化,做最專業的事兒。這是我們的擔當,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常對大家講,豆腐磨好了,總有人來買。"魏兵說。

大唐芙蓉園、曲江池、大雁塔南廣場,你去過的西安景區,他都曾參與建設!

魏兵說,他是幸運的,身處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又趕上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機,機遇和勤奮成就了他這個城市園林建設者。他非常感謝母校對他的教育和培養,感謝他的大學老師,他說師恩永生難忘,無論什麼時候,無論走到哪裡,他都為自己是西安工程大學的一名學子而驕傲,他希望學弟學妹們不忘初心,努力拼搏,成就更好的自己。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營在西安、陝西農村網、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