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芙蓉园、曲江池、大雁塔南广场,你去过的西安景区,他都曾参与建设!

提起西安风景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如果说起这个集团参与的项目,那大家就再熟悉不过了。

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雁塔南广场、南门文化景区等文化建设项目都有这个集团的参与。而此集团的董事长正是1990年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的魏兵。

大唐芙蓉园、曲江池、大雁塔南广场,你去过的西安景区,他都曾参与建设!

西安风景文化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 魏兵

大学带给他的成长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百废待兴,流光溢彩的外来思想和新鲜事物不断涌入中国,给当时的年轻人带来了很大的感触。生于60年代末,长在80年代的魏兵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我们那时候满满的都是正能量,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口号非常响亮。大家想学的都是工科,机械制造、土木工程等,以求实业报国。"一提到80年代的青葱时代,魏兵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大唐芙蓉园、曲江池、大雁塔南广场,你去过的西安景区,他都曾参与建设!

西北纺织工学院旧照

1986年,18岁的魏兵考上了当时的西北纺织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工程大学。忆起第一次看到外面世界的他,魏兵笑着形容道:"一个愣头小子闯入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西安工程大学学习的那几年,魏兵成长了许多。大学给了他自由的成长环境,且学生普遍比较单纯,学习氛围浓厚。"大家都很积极很自觉,这是自然而然养成的习惯,谁不去学习就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魏兵说。

大唐芙蓉园、曲江池、大雁塔南广场,你去过的西安景区,他都曾参与建设!

除了学习以外,大学还教会他很多知识。在大学里,魏兵当了3年的班长和学生会干部,使他的领导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的两位辅导员任世民老师和张长岐老师,更是给了他终生难忘的教导和启蒙。"对我来说,母校确实培养了我,18岁刚好是青春期,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各个方面都是母校给我的,我特别感恩",魏兵感慨地说。

工科男干起了文化事业

因为成绩优秀和表现优异,毕业后的魏兵留校当了老师。几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风景园林建设。从小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他,在这件事情上找到了新的兴奋点。"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寄托了古人的哲学思想,我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行业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所以一发不可收拾,一做做了20多年,没有转过行。"魏兵说。

大唐芙蓉园、曲江池、大雁塔南广场,你去过的西安景区,他都曾参与建设!

魏兵和他的团队

西安风景文化产业发展集团的核心团队和高管都是跟了他10年的老同志。"之所以能在一起这么久,是因为大家都是有点追求的人。"多年来,为了使每一个项目做到完美,魏兵和他的团队不是完全按照图纸进行施工,而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对方提建议,进行反复的协商和沟通,在后期的执行过程中甚至吃住在工地,做了许多无偿的工作。魏兵说,"我常常讲,管理就是磨破嘴、跑断腿、操碎心,我们能生存下来,也是基于这方面的原因。在创业的过程中,魏兵一直看重"质",而不是急于扩张。他说他要做些有影响的项目,把知名度和名牌打出来,最后再追求经济效益。

魏兵用了整整20年,一步步积累经验,从年轻气盛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到今天成为风景园林建设行业的专家,走向市场到最终被认可。

唐风园林建设的践行者和传承人

从懵懵懂懂到成为业界专家,这一路上魏兵最感谢的便是张锦秋院士了

。张院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中国建筑大师,也是我国首批工程院院士。

大唐芙蓉园、曲江池、大雁塔南广场,你去过的西安景区,他都曾参与建设!

张锦秋院士

"我进入这个行业是大师手把手教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大雁塔南广场,设计是张锦秋院士,项目虽然不大,但是她把我引进这个门的。"魏兵介绍道,南广场两侧的园林绿化是李丽老师(西安市园林局总工程师)设计的,玄奘法师的雕塑是陈启南(原西安美术学院院长)设计的。

"项目虽然小,但是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当时的西安还是独树一帜。这是西安市第一次为一个宗教人物做纪念性的广场,这在90年代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很有勇气。"魏兵说道。

大唐芙蓉园、曲江池、大雁塔南广场,你去过的西安景区,他都曾参与建设!

玄奘法师像(陈启南设计)

当时只有35岁的魏兵,被这样的勇气深深震撼。大师们手把手地教他做项目,告诉他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个项目,为什么要这样来做,从规划、建筑、到景观文化怎么样来表现。

"当时对我的感触是非常深的,起步就能跟着大师做,很荣幸。他们渊博的知识,对事业的专注、对西安深厚的感情,深刻的影响着我。"至今,张院士每次见到他,都用"小魏"称呼他。

大唐芙蓉园、曲江池、大雁塔南广场,你去过的西安景区,他都曾参与建设!

在后来的诸多项目中,魏兵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探索既能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又能在传承中发展的"唐而新"的园林风格。他们的作品被专家定义为"唐风建设",获得了业内的普遍认可。"

很多人说我们是西安唐风园林的践行者,是继承者和传承人。我们也特别乐意接受这个口号。"魏兵说。

"豆腐磨好了,总有人来买。"

在魏兵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图纸,截止到现在,他的团队依然保持着一年做一个大项目的记录。"今早去的大秦文明园,是我们今年代建的一个项目,10月份就开工。"魏兵说。在他说话的期间不断有电话打入,足以证明这位城市工匠人的忙碌。

大唐芙蓉园、曲江池、大雁塔南广场,你去过的西安景区,他都曾参与建设!

西安年,最中国

这几年来,"西安年,最中国"、"抖音上的网红城市"、"音乐之城"、"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最近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西安被贴上了越来越多的标签,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如何更好地打造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大IP,魏兵和团队感到了城市建设的节奏越来越快,要求也越来越高,业务也越来越多。"我觉得还是得专注风景文化,做最专业的事儿。这是我们的担当,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常对大家讲,豆腐磨好了,总有人来买。"魏兵说。

大唐芙蓉园、曲江池、大雁塔南广场,你去过的西安景区,他都曾参与建设!

魏兵说,他是幸运的,身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又赶上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机,机遇和勤奋成就了他这个城市园林建设者。他非常感谢母校对他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他的大学老师,他说师恩永生难忘,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为自己是西安工程大学的一名学子而骄傲,他希望学弟学妹们不忘初心,努力拼搏,成就更好的自己。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营在西安、陕西农村网、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