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寫詩預測藩王造反,當時沒人理解,事後句句應驗

中國歷史悠久,有5000年文明史,漫長的時間中,誕生了璀璨的文化。其中有很多已經失傳,有些則被歸為封建迷信,只有在研究歷史文化的時候,才能有所瞭解。中國古代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能夠通過蛛絲馬跡,預測即將發生的事,甚至國家的命運。

道士寫詩預測藩王造反,當時沒人理解,事後句句應驗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奇人,比如秦末的許負,漢代的東方朔,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風以及明朝的劉伯溫。他們留下許多著作,甚至預言中國幾千年的國運,許多都已實現。而在明朝,還有一位不知名的道士,也曾做出過預言,可惜當時並無人理解,直到事情發生後,才明白錯過了一切。

道士寫詩預測藩王造反,當時沒人理解,事後句句應驗

明朝初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威壓天下,無人不服,但他與當初一起打天下的兄弟產生了隔閡,將他們一一剷除。隨後,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各地,鎮守邊疆。太祖皇帝在位時,藩王老老實實,然而當朱元璋老去,威望極高的太子朱標又意外病逝時,很多人就開始不老實了。

道士寫詩預測藩王造反,當時沒人理解,事後句句應驗

朱元璋死前,力排眾議將皇位傳給了皇長孫朱允炆,這引起了各地藩王的不滿,大哥在的話沒話說,大哥死了憑什麼給侄子?而朱允炆繼位後,也明白這一點,對藩王非常忌憚,時刻準備出手削藩。有一位道士預見到這一情況,覺得燕王朱棣很有可能造反,於是想要面見皇帝,讓他提早防範。

道士寫詩預測藩王造反,當時沒人理解,事後句句應驗

可惜當道士提出見皇帝這一請求時,卻遭到了拒絕,畢竟只是一個來歷不明的人,連通報都沒人通報。道士心中焦急,可又無可奈何,只能作詩一首,在京中流傳,詩云:

莫逐燕,莫逐燕,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

意思很簡單,就是說燕王朱棣有朝一日可能取代建文帝,入主京城。

道士寫詩預測藩王造反,當時沒人理解,事後句句應驗

然而,當時雖然在京城傳得比較廣泛,卻無人解其深意,畢竟之前從來沒有王爺造反,奪取帝位的成功經驗,連建文帝自己都不相信這些藩王有本事敢殺到京城來。退一萬步講,就算藩王真的造反,憑雙方手中掌握的兵力,他們根本沒有成功的希望。

道士寫詩預測藩王造反,當時沒人理解,事後句句應驗

正是這種驕傲自大的心態,讓所有人放鬆了警惕,以至於建文帝本來有很多機會提前扼殺燕王,但都錯過了。而且在朱棣起兵靖難後,朱允炆居然還不放在心上,下令不準傷害皇叔,那麼建文帝的失敗,就已經是件可以預見的事情了。

道士寫詩預測藩王造反,當時沒人理解,事後句句應驗

果然,不久後燕王攻入應天,建文帝火燒皇宮,從此下落不明。而京城百姓這時候想起那首讖詩,才發現,燕子已經牢牢佔據了京畿,大明從此進入永樂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