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今起不露不耍酷,不可一日無秋褲

央視段子手朱廣權說:“寒露”不宜露,更不可一日無秋褲。我們必須清楚地認知一下“寒露”這個強大的存在。



寒露|今起不露不耍酷,不可一日無秋褲

—01—


【關於節令】

“九月寒露白,六關秋草黃。”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10月8日16時15分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寒露。此時節,西風颯颯,秋雨瀟瀟,落英滿地,鴻雁南遷,楓葉火紅,菊花開放。

氣溫逐漸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都表示水汽凝結現象,而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夜晚,仰望星空,你會發現星空換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蠍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我們可以隱約聽到冬天的腳步聲了。

—02—


【關於天氣】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寒露是深秋的節令,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


寒露|今起不露不耍酷,不可一日無秋褲


如果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氣象專家提醒說,寒露節氣後,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氣溫的變化特別明顯,溫度下降8攝氏度、10攝氏度都比較常見。

—03—


【關於保暖】

“不露不耍酷,不可無秋褲。”


央視網消息:國慶長假接近尾聲,今天冷空氣繼續發力,多地迎大風降溫天氣,特別是北方地區“溫暖餘額”已經嚴重不足。此外,8號將迎來深秋節令——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寒露”,這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這個字,“寒露”不宜露,也不要耍酷,更不可一日無秋褲。


寒露|今起不露不耍酷,不可一日無秋褲


進入寒露後,公眾應根據天氣及時添衣禦寒,尤其是足部保暖。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後,應注重足部保暖,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注意及時添加衣物。

防“寒從足生”,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痠痛發生,緩解疲勞。

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每天可多睡1小時,緩解秋乏,注意勞逸結合。

—04—


【關於飲食】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


此節氣前後,空氣較為乾燥,“秋燥”易傷人。調養不當,人體會常常出現咽乾、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躁症狀。


寒露|今起不露不耍酷,不可一日無秋褲


保健專家建議,要多喝水,尤其是蜜水,同時,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提子、石榴、香蕉等水果,既能補充人體所需水分,又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此外,還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山藥等以增強體質。

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保持精力充沛。

—05—


【關於情緒】

“逆境仍豪氣,悲秋又何妨。”


秋天日照減少、天氣變冷、樹葉飄零,容易讓人產生傷感的情緒,從而精神抑鬱,所以寒露時節,精神調養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儘量讓自己心情愉快,遠離抑鬱。

秋天蕭條、淒涼、空曠,若正好處在鬱悶當中,則會更加放大悲秋以及因悲秋而觸發引起的壞情緒連鎖反應,因此,此時節的情緒管理就尤為重要。


寒露|今起不露不耍酷,不可一日無秋褲


其實,秋天是四季輪迴的必然過往,秋天也充滿著生機和素色,我們需要喚醒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大聲唱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唐朝劉禹錫《秋詞(其一)》。

潮起潮落,有人擔驚受怕,花開花落,有人寵辱不驚。一生顛沛流離,不是上天的錯,只怕你一生碌碌無為,卻說平凡難能可貴。春天發芽,秋天落葉,這是自然的規律。

寒露催紅了楓葉,催黃了菊花。漫山楓葉,層林盡染,讓人想起古人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菊黃蟹肥,嘗蟹賞菊,讓人想起古人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必須轉給好友,關愛從來不多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