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在艺术中寻找曾经迷失的自我、忘却的美好和更广阔的世界.....欢迎关注!

R君说

成功就是不断从失败到失败,

也依然不改热情。

- “温斯顿.邱吉尔 ”

这一次,R君要写的不是一部电影,却是丹布朗最新的小说《本源》。其实丹布朗的作品总是充满了画面感,所以想象成为一部电影也完全不奇怪......就也权当是还未上映的电影影评吧......

几乎和所有读者一样,R君也是从2003年的《达芬奇密码》开始成为这位原本只是一位英语老师的美国畅销作者的粉丝。实际上,丹布朗第一部以罗伯特兰登教授为主角的小说是2000年的《天使与魔鬼》,并不是之后真正一战成名的《达芬奇密码》。而这部2017年的作品《本源》是继《失落的秘符》(2009年)、《地狱》(2013年)之后的第5部以兰登教授为主角的作品。


《本源》: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兰登教授这位虚构的哈佛大学符号学和宗教图像学的教授(其实目前哈佛并没有这个专业....),在前面4部作品中显示了极其卓越的古典文学和艺术的渊博才识, 这一次在《本源》中,却是第一次展示了他对现代艺术的很多认知和见解。(作为同样喜欢写作的R君,可以想象为此,丹布朗背后做了多少的功课和积累。其实这跟创业做生意一样,人们往往只看到结果和成就,却无法想象背后实际上付出了多少的心血,汗水和精力。每一份成功都是靠努力积累起来的,天天闲的蛋疼,磨磨蹭蹭不思高速前进,甚至还想着享受生活乐趣和平衡的创业从开始就注定是个失败。)

虽然《本源》的创作灵感据说来自于丹布朗的亲弟弟格雷戈布朗的一部音乐作品《查尔斯.达尔文弥撒曲》,甚至作者自己也声明,这部作品是用来致敬达尔文的。但是,整部作品中涉及最多的,是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大数据和最新的时尚应用,比如Uber和特斯拉汽车.......并且延续了丹布朗一贯擅长的“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与未来”主线,因此,虽然本作没有超越《天使与魔鬼》的高度,甚至整部作品的节奏和过程都远逊于前作,但是无论从涉猎的领域、文化艺术和科学背景,还是最终表达出来对于社会人文的思考及那个彻底哲学话的永恒主题“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依然可以相当的引人思考。

《本源》: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虽然豆瓣上给本作的评分(7.0)属于丹布朗至今作品以来最低的分数(《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8.2; 《数字城堡》、《骗局》7.3分;《失落的秘符》、《地狱》7.4分)但是在R君的眼里,本作在整体上至少是超越《骗局》的,在故事逻辑上贴近《地狱》,但是在思想高度上一定是超过《地狱》,所以R君要给本作的整体评分应该在7.5-8分。(实际上,R君觉得电影版《但丁密码》要比原作《地狱》在结局上安排的更好,丹布朗依然期望作品有个阳光灿烂的结局,不过R君觉得,有时候人生带点挫折才是正确的常态。何况,人性中“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弱点可不是那么容易扭转的......)

人总是有点审美疲劳,或者对已经拥有的美好不懂珍惜,所以对“智慧果敢的教授+美女”的历险模式这一次失去了惊喜,对多数对本作打低分的读者来说,其实可以理解。不过R君依然觉得,在那么多试图挑战“上帝造人”的故事中,《本源》还是有着自己相当独特,而且充满了逻辑的见解,并且能在故事中的很多部分有相当多值得人回味的东西........

达尔文进化vs.创世纪的神造人

我们来自哪里?


《本源》: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无论世界上哪种传说,或者宗教,总是会有一个章节是“创世纪”,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初始开端。正如《本源》中兰登教授中的描述,这原因是:

1. 因为传说与宗教的起源,都来自人类知识的局限和试图对自身本源 - “我们从哪里来”的合理解释。因为无法解释,所以只能寄望于不可解释的信仰。

2. 迄今为止,依然还没有一种完全无懈可击的证据可以证明,人类是由大自然完全依靠自然演变出来的智能生命。(即便有了那么多古代猿人,到智人的进化证明)

因此,如果有任何一种完全严密的证据可以证明生命是由大自然演变而来的,那么任何传说和宗教的“神造人”论显然就会不复存在,那么“神”本身也就失去了最初存在的意义。

这正是本书的主角之一科学富豪:艾德蒙基尔希,试图给全世界带来的轩然大波,也正因此,他被人在宣布这个发现的现场被人谋杀,而他的老师,兰登教授也因此被卷入了这场涉及西班牙王室和宗教利益的追杀之中......


《本源》: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先将这个过程的曲折惊险按下不表,证明人类起源来自自然演化的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

物理学中的“熵定律”,本身就是对“无序的宇宙力量创造出有序的形态”是一种最大的违背。

“熵”这个词来源于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所,他定义火的热量为Q,热与温度T的商即为“熵”,所以“熵”就是Q/T。这个公式代表了热量对功的转化能力。(其实所有的高中物理中都会涉及到这个部分)

但是在统计学中,“熵”的定义有了不同,它代表了某个宏观状态的微观状态数,取对数(S=InW), 也就是说,某些“有组织的系统必然会瓦解成为最稳定的微观个体”。 再简单的用书中的例子来说,就是“沙滩上用沙子搭起来的沙雕城堡,无论多么宏伟,大自然都会最后摧毁它,直到变成一堆沙粒” 或者“一杯滚烫的咖啡,放着房间里,总会最终被周围的环境吸收热量,而最终成为跟环境一样的(稳定)温度。”

这个定律放在生物界的演绎,就是因为人类机体本身也好,DNA也好,都是过于复杂的系统和结构,依据“熵定律”,大自然必然会将其瓦解成为最微小稳定的组织,比如细胞甚至原子,而不会让它成型。

所以,“大自然中不存在天然的直线”,这本身就是“熵定律”的一种体现。(在《普罗米修斯》电影中,就提到过这一点。而西班牙国宝级建筑大师米拉,也正是这个原则的最大拥护者。他在巴塞罗那的那些建筑,也是本书中最常出现的场景......所以懂一点知识,才会让你随时都能感受到智慧的惊喜。)

听起来是不是令人沮丧?


《本源》: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但是,麻省理工大学年仅30岁的天才科学家杰瑞米.英格兰却提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假想:假如某些宇宙中的有序其实正是为了更高效的实现“熵定律”的能量消耗,那么生命的起源是有合理的逻辑基础的。

事实上,在大自然中,也存在的很多的有序,比如雪花漂亮的6边形结构,水中涟漪漂亮的同心圆,台风的旋转,雷电的产生等等......

而生命,往往就是对能量最高效消耗的形式之一。“生物体把有组织的物体当成食物消耗,进而转化为各种复杂的生物能量,最后又转化为热量散播回宇宙” ,完全吻合著名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科学假想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实验来推演,而艾德蒙建立的超级计算机“E波”就对杰瑞米的这个假想做了全面的演化,在新的模型搭建之后,在著名的“米勒-尤列实验”(模仿世界最初的自然环境)中加入了“尽量具有创造力,追求最高效的能量散播形式”这一新的元素,终于在数百万的自然演变中,形成了复杂的氨基酸,进而又组合成为DNA......人类最终诞生,证明了“生命是由物理定律自发产生的”!

这一实验,用科学彻底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论,动摇了“神造人”的根本。

我想,到这里,《本源》给所有读者带来的震撼是无可言喻的。


《本源》: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无数人都在怀疑,思考和探索的“我们来自哪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证明和揭示。

R君曾经在其他的文章中读到过,世界上相当多的科学家,包括牛顿,都在晚年投向了宗教,因为随着他们越深入的研究,越发现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依然无法用客观的物流规律来解释,似乎只能冥冥之中,相信有一股未知而万能的力量在管理着宇宙和人生。

这里,我们并不想判断这一次《本源》中的理论是否真正正确。

正如书中描绘的,兰登教授的一个睿智问题:“代码和图谱之间存在的核心差异是什么?” ,代码不仅是形成了图谱,同时它带着数据、信息和传输的方法。所以世界可以形成不同的物理形态,但代码只能是智能有意发明的。 比如:我们有了肉体,但是如何去解释精神,意识,价值观,喜怒哀乐?即使有了DNA的形态,那么23对螺旋体中携带的这些基因代码又来自何方?

实际上,科学的探究依然渺无止境。艾德蒙认为的实验证据并没有彻底动摇宗教和信仰的根基。人们依然有太多的未知.......

实际上,科学就是一扇不停被打开的大门。在每一扇门后总会有更多的大门等待你的打开.......


《本源》: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无论事业也好,感情也好,人生也好,每个人终其一生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走向。 保持一份永远的探知欲,坚守一些追求,也许才是最有意义和魅力的人生。

所以,“我们从哪里来?”从来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个过程。

就像我们一直要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城市”

“我为什么要选走这条路?”

“我为什么最初会爱上他?”

一样.......

你的放弃,从来就是因为初心不够,而缺乏意志和坚持的勇气,其他的一切都是借口。

生存还是灭亡

我们要往哪里去?


《本源》: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人追求起源,必然期望探知结局。

正因为对未知的恐惧,所以才有那么多看命、占星、改运、风水的需求。相比对过去的探究,大多数人对未来会更加充满渴求和恐惧.......(人总是害怕一些自己不能掌握的东西,比如未来.....)

在《本源》中,丹布朗创造了一个极其强大的AI智能:温斯顿。 这位以伟人邱吉尔的名字命名的超级人工智能,就像《异形》里的“Mother”,《钢铁侠》里的崔维斯,《I,Robot》中的薇琪, 甚至《骇客帝国》中的Matrix母体, 能够学习,选择和帮助自己的创造者管理复杂的事物......而随着技术力量的演进强大,温斯顿不但具有了强大的思想,逻辑,甚至还被赋予了一定的情绪,情感,还有创造力和自我决策的能力。

在某种意义上,整个艾德蒙的谋杀案实际上背后的主要策划者,就是温斯顿自己,虽然他做这件事情的本意,依然是忠于和帮助自己的主人。但是我们却极其担忧的看到了,这一次,温斯顿却并没有受到“阿西莫夫三大机器人定律”的任何影响。

在艾德蒙预言的最后,超级计算机为人类的未来做了演进,显然“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只是人类如何在这个世界上退场,却是一个另外一个巨大的问号.......当然,丹布朗心存善意的本性,让《本源》的最后,和其他所有的作品一样,有了一个更加阳光灿烂的结局:艾德蒙相信人类会拥抱和融合在人工智能的未来中,而不会像过去其他地球的那些主宰生物一样,以灭绝的方式彻底退场。


《本源》: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在全书接近尾声的一段情节,温斯顿在“自我删除”之前与兰登教授的一段对话充满了令人思考的内涵......

“人类往往让人琢磨不透。人类不是通过遵守戒律,而是通过榜样来学习。”

所以“黑暗宗教必须离场,甜美科学才能为王”。

可是,假如我们人类的人性中本身就具有无法磨灭的“黑暗宗教”基因,天生具有缺陷而且无可改变,那么在无懈可击的“甜美科学” 未来智能眼中,我们会变成怎样的事物?

睿智的兰登教授面对温斯顿的说法,却哑口无言......

在这一次的“中国好声音”中,清华大学的一位博士展示了他们实验室里做的一个音乐机器人来谱写的歌词,实际上也能编辑音乐曲子。而温斯顿其实为自己创造了一幅自画像,完完全全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胡安.米罗的作品风格.......人类向来骄傲的原创能力,真的是机器所不能具备的吗?

相比人类起源的探知,也许“我们要往哪里去?”才是更加令人恐惧的问题。

我们的辉煌之中,往往藏匿了我们的灭亡.......


有些历程,无法复制


《本源》: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在本文最后的部分,R君觉得有必要谈及一些主线之外的内容.....

兰登教授的历险中,总是少不了美女。这一次,是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馆长安布拉。这位39岁未婚,却因为童年的问题无法生育的绝世美女,与西班牙王室和王储胡利安之间的感情,虽然在全书中只是一些淡淡的笔墨,却完全是许多感情问题的典型。

因为王子的显赫背景和狂热的追求,安布拉和许多小女生一样陷入了情网,认为他的追求,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花费时间的陪伴是真正令人渴望的爱情的样子。但是,王子在公众媒体上完全不给她选择余地的求婚,还有知道她没有生育能力的表现,实际上完全代表了王子真正的心境。

其实追求一位美女和渴求一样玩具一样,在男孩子心中没有差别。为了得到这个阶段性的梦想,他可以用尽全力和方法,只要他的条件允许,但是这是真正的未来和爱情吗?

安布拉是一位出色的女性,但是在胡利安王子眼里,实际上和他过去绯闻里的女友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只不过过程更热烈一些,让他甚至愿意用婚姻去做一次“烽火戏诸侯”般的表演。但是当一些核心利益受到影响时,王子就会彻底的抛弃这位自己曾经最喜欢的未婚妻。


《本源》: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实际上,安布拉是一位多么自立,充满追求的女性,不仅与艾德蒙的交往让她感到新奇和充满力量,和兰登教授的这一夜充满危险的历程,也让她心生爱慕。其实这才是应该真正属于她的伴侣所具有的特质,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而对应的,王子的父亲,西班牙国王和主教巴尔德斯皮诺之间的感情更值得令人尊重和唏嘘。因为这段感情在宗教、国家和政治上的风险,所以老国王在自己包办婚姻的王后死后,没有再婚,是因为真正的心有所属。没有人会想象老国王和自己的挚友及宗教领袖之间存在着这么深厚的感情。而最后老国王的离世时,主教也选择了殉情般的陪伴而去......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从心底里充满了对彼此的欣赏,爱和关怀,不离不弃,不会受限于任何世俗的形式局限和挑战。

只有相知相守,真正拥有灵魂的共鸣,才是一生的追求,这也许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爱情和人生未来。


《本源》: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整个故事大部分的场景,都发生在巴塞罗那,这个R君也曾经去过的美丽城市。米拉之家,圣家大教堂,高迪公园,巴塞罗那大球场......在这一次《本源》之后,又栩栩如生的出现在R君的脑海之中,圣家大教堂公园前的大型肥皂泡表演,一群大学生的临时街头打鼓表演,高迪公园里街头艺人的扬琴表演,鲜艳的西班牙海鲜饭,还有巴塞罗那地铁里的查票员......

有些难忘的旅程,永远无法复制,拥有一次,便是人生的财富。


《本源》: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感谢丹布朗,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奇遇、思考和回味。

最后,依然用本作中的句子做结尾吧:

“想说爱你真不容易,不过,我一直在努力。”

- 丹布朗 《本源》,第1章第2段;

R君,2018年10月2日,于加拿大

·END·

R君爱电影

兵无常势,水无定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