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否應該產業化

教育是否應該產業化

小學校長猥褻女孩,中學老師強姦女生,大學教授壓榨學生。教育產業化的學校,是否還值得讀?外行掌管內行的研究院,是否能夠給科研人員一片淨土?在國赫赫有名的科學工作者,為何在國內默默無聞?

教育是否應該產業化

在《中國合夥人》的影片中,有這麼一個片段。成冬青在廢棄的舊工廠的講臺上,激情澎湃的講述著中國學生的不易。講述著中國學生上學不易,中國學生升學艱難。可是現實卻是經歷了層層選拔邁進名校的高材生,畢業進入科研所之後,不能將自己的所學發揮出來,甚至是經費都不能夠申請下來。

教育是否應該產業化

周星馳有一部叫做《百變星君》的電影,有一個鏡頭描述的是香港私立大學,校長和校董在一起制定學校的發展規劃,把學校比喻為“打開門做生意,學生就是顧客,顧客就是上帝,而我們需要服務好上帝”,當時看的時候覺得搞笑,好玩,現在回頭看看,不得不佩服星爺的眼光和見識。20年前就預見到了今天教育產業的發展態勢。

教育產業化,老師不再批改作業,批改作業是家長該做的事,家長需要配合老師教學;教育產業化,小學班長的競品需要看家長的學識和背景,資源多的才能給學校和班級帶來幫助,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教育產業化,家長把能做的都做了,難道不怕老師這個群體“失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