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史上最嚴重的空難之月

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

1985年8月,是商業航空史上乘客和機組人員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個月。是什麼致使這個8月如此可怕?結果又帶來了什麼改變呢?

航空史上曾發生過許多恐怖的事件,其中有一件尤為突出。

30年前的一個月內,72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在商用飛機上喪生——這是航空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

1985年8月,四起不同事故造成了720人死亡。每場災難都由不同的原因造成。事故中有載著幾百人的波音747飛機,也有僅載8人的迷你雙發動機渦輪螺旋槳飛機。

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是史上最嚴重的單機空難,機上524人中只有4人倖存。達美航空191號班機在飛近達拉斯沃思堡機場(Dallas-Fort Worth International)時遭遇強風,又造成了137人喪生。英國空旅航空28M號班機引擎起火,導致55人死亡。四起事故中最小的飛機巴爾港航空公司1808客機在飛往美國緬因州(Maine)的一個小機場時失事,造成全機人員死亡。

無論是在遇難者親屬的記憶裡,還是其直接導致的技術和程序變革,每場空難都以自己的方式留下了恆久的遺產。

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

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起空難,是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1985年8月12日,在從東京(Tokyo)飛往大坂(Osaka)的途中,這架波音747飛機機艙和機尾之間的氣密艙壁發生了破裂。

壓力的變化炸飛了全複合材料垂直安定面(或垂直尾翼),破壞了液壓系統,使得飛機上下傾斜。

“機組人員英勇地抗爭了半個多小時。”格雷厄姆·佈雷斯韋特(Graham Braithwaite)說。他是克蘭菲爾德大學(Cranfield University)安全與事故調查專業的教授。在飛機驟降到13500英尺時,他們報告飛機失控了。

這架波音747開始了最後的下降。“飛機正飛行在一些片美麗的山區上方。”佈雷斯韋特說。高度急速下降,隨後一隻機翼撞向山脊,而後飛機又一次撞到山脊,機身翻轉,機揹著地。

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

爆炸性失壓發生後的32分鐘內,一些乘客在這段時間裡給家人寫下了永別留言。

調查人員總結的事故原因是:七年前,這架飛機的機尾曾撞到跑道,是馬虎的修復工作造成了之後的這場墜機事件。只要用一塊單層板和三排鉚釘就可以阻止這場損失。但是波音公司的工程師們卻用了兩塊不同的板,一塊釘了兩排鉚釘,另一塊釘了一排鉚釘。日本航空公司沒有檢測出這個故障。

對日本來說,這場墜機事件是一件創鉅痛深的事件。“其影響極為深遠。”佈雷斯韋特說。2006年4月,日本航空公司破例開設了一個災難展覽館。館內展覽了失事飛機的殘骸、乘客們寫給親人們的信件,還設有一座航空安全圖書館。所有航空公司職員都有義務參觀這個博物館。

有意見認為,如果日本當局更早把救援人員送到墜機地點,或是接受附近一個美國空軍基地的協助,那麼可能就可以讓更多乘客倖存下來。

而且在這場災難發生後不久,日本航空公司的維修官員Hiroo Tominaga自殺了。據報道,他留下了一條遺言:我要用我的死亡來贖罪。

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

不過,這場事故在眾多空難事故中十分罕見,因為它完全是由機械故障所致,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為事故責任在於工程師的工作以及日本航空公司的檢查程序,事故對航空產業沒有引起更嚴重的後果。

《全球飛行》(Flight Global)網站安全編輯大衛·萊蒙特(David Learmount)說,馬虎的修復“是一個永不應產生的嚴重錯誤”,這次事故就科技和程序而言,“沒有留下什麼真正的遺產”。

10天后,曼徹斯特機場發生了一場完全不同的災難,被認定為航空安全史上最典型的一個事件。

正當飛往科孚島的專機準備降落時,一隻機翼燃燒箱破裂,燃起了一個大火球。飛行員們聽到一聲巨響並中止降落,但沒有馬上意識到火勢正在蔓延。他們把飛機駕駛到逆風的滑行道,火焰向著機身裡的乘客蔓延。

因此,幾乎所有喪生的乘客都死於煙塵吸入。“倖存者們都震驚於他們會這麼快就無法呼吸。”佈雷斯韋特說。調查員們發現,由於座位通向機翼上方出口間的間隙太窄,以及太難把艙口蓋移開,從而減慢了疏散行動的進程。

結果,商用飛機設計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主要集中在提高乘客存活性上:加大了出口行列的寬度;加入了防火座椅套、落地燈、防火天花板、防火護牆板和疏散修訂規則。

飛行員遇到滑道緊急事件時的執行程序也完全改變了——如今,他們必須根據風向儘快把飛機停下來。

SCISAFE是一個由遇難者家屬建立的活動組織。這個組織正為在機內裝備乘客防煙罩而發起運動,但還沒受到採納。

“55個人的死亡必須得到正視。”威廉·貝克特(William Beckett)說。他18歲的女兒薩拉(Sarah)就是在曼徹斯特機場滑道上去世的。這是她第一次搭飛機。她選了飛機後部的座位,因為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的四名倖存者就是坐在飛機後部的座位上。

8月2日,達美航空191號班機在德克薩斯州墜毀,也直接導致了一場變革。飛機到達目的地準備降落時,撞到了一團微爆氣流(小規模的下擊暴流,或下沉氣流的空氣柱)。

飛機在滑道北邊墜毀,沿著地面急衝至公路上,造成一名司機死亡,後又撞上兩個水箱並起火。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共163人死亡,只有27人倖存。

調查發現,雖然飛行員經驗豐富,但還是缺乏處理微爆氣流的訓練。飛機上的雷達能夠偵測到雷暴,但無法偵測到這種微爆氣流。

“當時人們並不瞭解一團微爆氣流的構造。”雷蒙特說。

“但很快,人們就弄清楚了。那是個意外,但他們非常非常迅速地開發了一個風切變告警系統。”美國聯邦航空署(US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立即要求所有商用飛機安裝這些裝置。

1985年8月的最後一場事故,是巴爾港航空公司1808班機空難。該航班在到達美國緬因州奧本/劉易斯頓市機場滑道不遠處時墜毀,6名乘客和2名機組人員全部喪生。

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

1983年美國女學生薩曼莎·史密斯(Samantha Smith)受尤里·安德羅波夫(Yuri Andropov)之邀拜訪蘇聯。

正常來說,一架這麼小的飛機墜毀不會引起高度重視,然而,機上有一名13歲的乘客薩曼莎·史密斯。3年前,她寫信給前蘇聯總理尤里·安德羅波夫呼籲和平,此舉引起了眾多媒體關注。隨後,她進行了一次廣泛的蘇聯宣傳之旅,並出演了一部美國電視劇。

前蘇聯推測這是一場謀殺,但調查沒有發現任何謀殺的證據。據調查總結,地面雷達發生了故障,飛行員缺乏雨夜飛機駕駛經驗。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和前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都致以慰問。

這場不幸終結了這個悲痛之月。但據雷蒙特所言,正是由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生的這些空難規模更大、更普遍,如今的飛機事故都顯得沒那麼駭人聽聞了。

“後來飛機制造業就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雷蒙特說,“現在的飛機制造業極其精密尖端。安全設備完全改良了,現在人們很難明白當時的感受。那時,墜機是平常之事。”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的航空事故數量都呈現下降趨勢——不過,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發生了兩起空難:MH370航班失蹤事件,以及MH17航班在烏克蘭上空被擊落事件;此外,還有一架亞航從印尼飛新加坡客機失聯。

在某種程度上,飛行安全記錄的提高要歸功於1985年8月之覺醒所帶來的變革。

這 是 一 條 正 經 的 分 割 線

購 買 請 戳

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