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

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

1985年8月,是商业航空史上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个月。是什么致使这个8月如此可怕?结果又带来了什么改变呢?

航空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恐怖的事件,其中有一件尤为突出。

30年前的一个月内,72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在商用飞机上丧生——这是航空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

1985年8月,四起不同事故造成了720人死亡。每场灾难都由不同的原因造成。事故中有载着几百人的波音747飞机,也有仅载8人的迷你双发动机涡轮螺旋桨飞机。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是史上最严重的单机空难,机上524人中只有4人幸存。达美航空191号班机在飞近达拉斯沃思堡机场(Dallas-Fort Worth International)时遭遇强风,又造成了137人丧生。英国空旅航空28M号班机引擎起火,导致55人死亡。四起事故中最小的飞机巴尔港航空公司1808客机在飞往美国缅因州(Maine)的一个小机场时失事,造成全机人员死亡。

无论是在遇难者亲属的记忆里,还是其直接导致的技术和程序变革,每场空难都以自己的方式留下了恒久的遗产。

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

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空难,是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1985年8月12日,在从东京(Tokyo)飞往大坂(Osaka)的途中,这架波音747飞机机舱和机尾之间的气密舱壁发生了破裂。

压力的变化炸飞了全复合材料垂直安定面(或垂直尾翼),破坏了液压系统,使得飞机上下倾斜。

“机组人员英勇地抗争了半个多小时。”格雷厄姆·布雷斯韦特(Graham Braithwaite)说。他是克兰菲尔德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安全与事故调查专业的教授。在飞机骤降到13500英尺时,他们报告飞机失控了。

这架波音747开始了最后的下降。“飞机正飞行在一些片美丽的山区上方。”布雷斯韦特说。高度急速下降,随后一只机翼撞向山脊,而后飞机又一次撞到山脊,机身翻转,机背着地。

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

爆炸性失压发生后的32分钟内,一些乘客在这段时间里给家人写下了永别留言。

调查人员总结的事故原因是:七年前,这架飞机的机尾曾撞到跑道,是马虎的修复工作造成了之后的这场坠机事件。只要用一块单层板和三排铆钉就可以阻止这场损失。但是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却用了两块不同的板,一块钉了两排铆钉,另一块钉了一排铆钉。日本航空公司没有检测出这个故障。

对日本来说,这场坠机事件是一件创巨痛深的事件。“其影响极为深远。”布雷斯韦特说。2006年4月,日本航空公司破例开设了一个灾难展览馆。馆内展览了失事飞机的残骸、乘客们写给亲人们的信件,还设有一座航空安全图书馆。所有航空公司职员都有义务参观这个博物馆。

有意见认为,如果日本当局更早把救援人员送到坠机地点,或是接受附近一个美国空军基地的协助,那么可能就可以让更多乘客幸存下来。

而且在这场灾难发生后不久,日本航空公司的维修官员Hiroo Tominaga自杀了。据报道,他留下了一条遗言:我要用我的死亡来赎罪。

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

不过,这场事故在众多空难事故中十分罕见,因为它完全是由机械故障所致,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为事故责任在于工程师的工作以及日本航空公司的检查程序,事故对航空产业没有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全球飞行》(Flight Global)网站安全编辑大卫·莱蒙特(David Learmount)说,马虎的修复“是一个永不应产生的严重错误”,这次事故就科技和程序而言,“没有留下什么真正的遗产”。

10天后,曼彻斯特机场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灾难,被认定为航空安全史上最典型的一个事件。

正当飞往科孚岛的专机准备降落时,一只机翼燃烧箱破裂,燃起了一个大火球。飞行员们听到一声巨响并中止降落,但没有马上意识到火势正在蔓延。他们把飞机驾驶到逆风的滑行道,火焰向着机身里的乘客蔓延。

因此,几乎所有丧生的乘客都死于烟尘吸入。“幸存者们都震惊于他们会这么快就无法呼吸。”布雷斯韦特说。调查员们发现,由于座位通向机翼上方出口间的间隙太窄,以及太难把舱口盖移开,从而减慢了疏散行动的进程。

结果,商用飞机设计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主要集中在提高乘客存活性上:加大了出口行列的宽度;加入了防火座椅套、落地灯、防火天花板、防火护墙板和疏散修订规则。

飞行员遇到滑道紧急事件时的执行程序也完全改变了——如今,他们必须根据风向尽快把飞机停下来。

SCISAFE是一个由遇难者家属建立的活动组织。这个组织正为在机内装备乘客防烟罩而发起运动,但还没受到采纳。

“55个人的死亡必须得到正视。”威廉·贝克特(William Beckett)说。他18岁的女儿萨拉(Sarah)就是在曼彻斯特机场滑道上去世的。这是她第一次搭飞机。她选了飞机后部的座位,因为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的四名幸存者就是坐在飞机后部的座位上。

8月2日,达美航空191号班机在德克萨斯州坠毁,也直接导致了一场变革。飞机到达目的地准备降落时,撞到了一团微爆气流(小规模的下击暴流,或下沉气流的空气柱)。

飞机在滑道北边坠毁,沿着地面急冲至公路上,造成一名司机死亡,后又撞上两个水箱并起火。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共163人死亡,只有27人幸存。

调查发现,虽然飞行员经验丰富,但还是缺乏处理微爆气流的训练。飞机上的雷达能够侦测到雷暴,但无法侦测到这种微爆气流。

“当时人们并不了解一团微爆气流的构造。”雷蒙特说。

“但很快,人们就弄清楚了。那是个意外,但他们非常非常迅速地开发了一个风切变告警系统。”美国联邦航空署(US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立即要求所有商用飞机安装这些装置。

1985年8月的最后一场事故,是巴尔港航空公司1808班机空难。该航班在到达美国缅因州奥本/刘易斯顿市机场滑道不远处时坠毁,6名乘客和2名机组人员全部丧生。

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

1983年美国女学生萨曼莎·史密斯(Samantha Smith)受尤里·安德罗波夫(Yuri Andropov)之邀拜访苏联。

正常来说,一架这么小的飞机坠毁不会引起高度重视,然而,机上有一名13岁的乘客萨曼莎·史密斯。3年前,她写信给前苏联总理尤里·安德罗波夫呼吁和平,此举引起了众多媒体关注。随后,她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苏联宣传之旅,并出演了一部美国电视剧。

前苏联推测这是一场谋杀,但调查没有发现任何谋杀的证据。据调查总结,地面雷达发生了故障,飞行员缺乏雨夜飞机驾驶经验。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和前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都致以慰问。

这场不幸终结了这个悲痛之月。但据雷蒙特所言,正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的这些空难规模更大、更普遍,如今的飞机事故都显得没那么骇人听闻了。

“后来飞机制造业就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雷蒙特说,“现在的飞机制造业极其精密尖端。安全设备完全改良了,现在人们很难明白当时的感受。那时,坠机是平常之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的航空事故数量都呈现下降趋势——不过,2014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发生了两起空难:MH370航班失踪事件,以及MH17航班在乌克兰上空被击落事件;此外,还有一架亚航从印尼飞新加坡客机失联。

在某种程度上,飞行安全记录的提高要归功于1985年8月之觉醒所带来的变革。

这 是 一 条 正 经 的 分 割 线

购 买 请 戳

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1985年8月: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