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提高糧食價格就能留住農民種地的熱情嗎?

範範範小軒


你覺得單靠提高糧食價格,能留住農民種地的熱情嗎?



這個問題的前提條件不充足,如果說單靠提高糧價,前提條件是其他農資產品不漲價,這個是可以的,能留住農民種地的熱情,而且農民是不願意把土地撂荒的。

但是提高糧價也得有一定的幅度,不能只停留在所謂專家說的糧價提高的漲幅,即便是一斤糧食漲0.5元,目前的糧食價格為一元,漲幅達到了50%,最終的價格是1.5元/斤,對農民來說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無非就多收了三五斗的錢。

畢竟對於農民來說,沒人就那一畝三分地,總共糧食也就是千多斤,每畝地等於多漲了500元錢,還不如美國今年新增加農業種植補貼120億美元,平均每畝地種植補貼價格達到了500多元。



其實糧食價格的提高會帶來其他涉及的行業的產品價格迅速上升,比如說飲食行業農資行業的價格會比糧食價格高出幾倍的漲幅。如果說一斤小麥價格上漲0.5元,方便麵每包就能上漲一元錢饅頭每斤就能上漲兩元錢,水餃每斤就能上漲五元錢,這一聯串的經濟學家專家所謂的蝴蝶效應,最終帶來的物價上漲,農民還是買不起其他的消費品。就這樣的情況下,也不可能保住農民種地的熱情。

用一個比較現實的例子,八九月份雞蛋價格上漲的速度過快,每斤雞蛋價格幾乎上漲了1.5元,每斤雞蛋按八個雞蛋計算,平均每個雞蛋上漲了近兩毛錢。然而在早餐店裡買個雞蛋卻上漲了0.5元,每斤雞蛋就上漲了四元錢。別說糧食的價格,如果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其所產生的效益比雞蛋價格上漲產生的連鎖效應要更大。



總之,單靠提高糧食的價格留住農民種地的熱情,這個條件是不夠的。因為每一種事物發生變化,就會牽扯到其他事物,跟隨著連鎖的發生變化,這就像原子彈爆炸一樣,會出現連環大爆炸的效應,呈幾何數倍增,牽一髮而動全身。

所以要解決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留住農民種地的熱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農民種糧補貼這是指對應農民種地而給予的補貼,不會涉及到其他物價的上漲問題,只是降低了農民種植成本,提高了農民的收益,這才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宗元


單靠提高糧食的價格,未免會留住農民種地的熱情。

其一,農民的經濟效益。如今大多數農民都感到與其在家種地生活,還不如一年出外打多半年工。這個可以簡單地算一下賬:假如一家子有5畝地,且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辛苦勞作一年,除去各項投資,也很難賺五千元。但是在外打工三個月至少掙一萬元左右。歸根結底就是糧價還基本上是十年多前水平,不用說增加了農民種地的壓力,失去了種地的信心。



其二,種地收成不確定性。雖說農民盡力改變著靠天吃飯的種地模式,但是生活、生產條件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天吃飯”。種地最怕冰雹、澇災及颱風等自然災害,不然農民辛苦一年力氣白費了不說,還把成本搭了進去。自然災害直接影響著農民的收入。


因此,很多農民都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願留在家裡繼續選擇種地,就算是糧食價格再漲一倍,那化肥、種子等投入也會成倍增長,還有機耕機播機收的價格也會跟風而漲。到頭來種地的農民收益還會在原地踏步,甚至還會減少。再說了,農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會隨著漲價,農民還是沒有從糧價的增長中得到實惠。


為生活而提神


鍾情三農也是農村出身,每年還要回鄉多次探親訪友,對於如今農村糧食種植現狀也頗為了解,我也就實話實說吧,僅僅依靠單純的提高糧食價格,肯定沒有辦法挽留住農民的種地熱情。

想法設法的降低農業生產總體成本,儘可能的提高農民的整體收益,才是挽留農民種植熱情,保證農民種植積極性的解決之道。


否則,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放棄種地,他們的土地撂荒或者被大範圍流轉出去將會是一個常態。

提高糧食價格,不如降低糧食種植成本。

在筆者看看,糧食價格高不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農民的種植效益如何!

在如今農業種植成本日漸高企的情況下,如果不能保證有足夠好的效益,即便是糧食價格再高又怎樣?不賺錢,不還是白搭麼?

更何況,相對而言,這幾年我國的糧食價格反而不及前些年,在土地流轉成本,農資,化肥以及農機等各項生產成本支出高居不下的情況之下,提高糧食價格或許是短時間內讓農民的種植收益有所提高,保證或者促進他們的種植積極性,可是,如果不能夠控制或者降低生產資料成本,提高農民糧食種植效益,只是一句空話而已。

糧食補貼作用非常重要。


據筆者瞭解,目前我國糧食生產過程中,成本最高的一項支出是土地流轉租金,特別是在有些地區,動輒一畝地一年上千元的租金讓土地實際種植者壓力不小。

一時半會,土地租賃金額過高,其他農業生產成本不降低將會是常態,而我國糧食價格低迷也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時候,國家提高農業補貼或者糧食補貼成本也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整體來說,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糧食補貼金額,哪怕糧價一直這麼保持,只要保證農民種植收益較高且穩定即可。


鍾情三農


糧食漲價不漲價是有一定影響。但這不是影響種地積極性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想想怎樣解決農民的投資風險,農產品與其它產品的價格平衡,農民行業層次感,等等涉農事務,做到各行各業都能體現價值,在整個社會上價值平等,農民能得到應有的尊重,這不能是光說說就行,是要拿出實際行動的,因為現代農民也不好糊弄。


參天大樹7369


農民種地是有成本的,農民沒有話語權,農產品漲價再快也抵不住農藥化肥的漲價,國家給你農產品提高一毛錢的單價,每畝的增加收入至少被農藥化肥漲價抵消一半,所以要留農民的種地熱情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的價格必須穩住;另外,現在越來越多農民不種地了為什麼不把土地收回集體?不種地反而能收取租金而且租金不低,這對種田大戶是一筆很高的投入,而且補貼也被土地所有者領取,你若不許他漲地租,一個樣。試問存在這些個矛盾,怎麼去留住農民的種地積極性?提了多少年的農業現代化,為什麼目前還實現不了?技術不行?沒錢?都不是!一家一戶就那一畝三分地,地塊都沒機器寬,你去現代化?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土地集中經營才有利可圖,就那一畝三分地你拿機械作業不夠給人油錢的!所以要留住種地人的熱情,那麼就收回那些不種地人的地,不管你幹什麼,國家按量沒人每年給予口糧,只要你不懶,餓不死。土地集中經營有利於國家糧食安全!


綠豆蛙14


中國人口眾多耕地有限,單以農業難以使農村擺脫貧困,應該加大對農村經濟技術投入,形成工農聯體集體經營。40年的農村經驗改革走了歪路。導致了社會貧富差別城鄉差別距離加大,發展下去會觸及社會的穩定和經濟整體發展。


用戶6093887976


糧食價格能提高多少呢?

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價格的高低了,小麥,玉米,水稻就算每斤提高一塊錢,大多數農民的積極性也提高不了多少,畢竟是一個月外出打工的錢。能提高積極性的就是種糧大戶了,對於他們來說,提高一點價格,那收入就高的多了。

多少次說過,現在種地只是為輔,打工才是農民主要的收入。加上種地的老農慢慢老去,成長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種地。未來的土地只能集中,流轉到一些大戶手裡,靠機械化和規模化來獲取收益,這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沙漠之水65


糧價提高了,農藥化肥漲的就更高了,農民還是得不到利益的,國家可以把給農民補貼的錢全部用到化肥和農藥上,讓農民免費使用肥料,種地的及級性肯定就提起來了。因為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


拼搏143071727


只要糧食價格上漲,農民沒不種地的,不怕城裡人不往農村跑。就像60年?小米7,8塊錢一斤買不到,看看有幾個農民不在家種地?就怕城裡人要往農村跑,糧食漲價?沒啥吃的不是農民


山村郎中128461965


中國只在土地私有制後!在自甴賣賣下!成立了大型農場主!這是中國農業的出路!!為什麼不能上來就農場化呢??那是計劃十國營化!一定會失敗的!!!全球國有化農場!基夲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